很多人都搞不懂为什么自己很想把某一件事情做得很好,结果做的时候自己心里一片郁闷,没有什么劲头继续做下去,甚至有放弃的念头。一个人的期望值是有一定极限的,对于自己的期望度太高,太看好自己的人,往往会因为思想之弦绷得太紧而把一件原本可以做好的事情做坏,其实这就是一种低迷的感觉,它会在潜力意识削弱当事人的斗志。
自己实力不够,却要求自己一定要经过某种努力而达到某一种效果,内心不够平静和冷静,兴奋变成一种无序的亢奋,外界随意一个意想不到的小挫折就有可能终止一个人坚持下去的意愿。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零八年市运会我代表县里参加运动会,首场男单我要求自己穿了一件黑色球服,我想我一定要做一次赛事的黑马,于是我根本无法平静思绪,脑子里想的都是成功后的喜悦情形。比赛前夜由于亢奋我的睡眠质量很不好,第二天一大早刚吃完早餐就坐车赶到赛场检录开始我人生的首场市级比赛,结果八九点钟的太阳刺眼的光芒从场馆的顶棚射入我的眼睛,我连失十分,第一局注定要输掉,后半段我根本找不出办法追赶对手。我发现教练和队友的劝导,在一个人感觉遭了大罪过之后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第二局我还是打不出状态来,身体僵硬、动作不到位,结果我被对手横扫。首场重要比赛就这样失利了,我为此极其苦恼。
低迷的感觉其实就是不正常的自我感觉,认为自己在自己原本可以胜任的领域里已经不能“发力”了,其实这是没有正确自我定位惹的祸。我们的定位其实应该是不高不低的最科学水平,即使我们已经有很完善的控制系统让自己做好某一件事,但事情要继续发展,往往会遇到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特殊情况,如果原本就做好顺风顺水的准备,那我们要做的事情八九成是要败掉的。
有许多小作家朋友也有这样的体会,面对冰冷的电脑屏幕,就是打不出字来,越想把一篇文章写好,越想让自己的文字改变他人的人生轨迹,便越打不出令自己满意的字来。这是符合心理学的发展规律的,作为小作家,知识水平本身就很有限,阅读量少和生活阅历比较浅薄,自身的情商和待事接物的自如度就不够高,出现写作“思路”空白的情况和“思维”短路的困境是在所难免的,况且没有哪个小作家不希望早点形成自己的风格,这诸多因素共同造成了小作家的低迷感觉,于是小作家又要陷入一个个心灵的结了。
低迷的感觉会让原本真实的自信变成虚伪的自信,可以抹杀一个人的天赋。对于可有可无的拥有,我们也可以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心态,做多少就是多少,如果硬性条件规定自己如何如何,那这种心态就会变得像一块易碎的玻璃,一阵风吹过便足以打碎。很多“天才”在小学里被老师灌输“热爱祖国”、“坚决拥护党”、“好好读书,好好考试,报答父母”这些“优秀”的思想,并且用试卷考试分数来给他们排名,许多“天才”便聪明地利用智慧,把书本翻了一遍又一遍,把练习册做了一遍又一遍,都为在最后的考试拿个第一名,结果天才们浪费了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美好的时光,以致让自己的“应试能力”这条腿的爆发力极强,而“生活生存”这条腿肌肉处于萎缩的险境。天才被不正确培养的例子,就是全社会处于低迷状态的体现,大家都过度自信了,认为把试考好就能打天下了,有脑袋的人就知道这完全是谬论。
如果年二十九才养小猪,这一天给猪喂了近一百斤的饲料,只为在大年夜里能吃一头肥猪,大家都能判断这是在地球上暂时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处在低迷状态的人,其实就像年二十九的小猪,纠结的内心总希望自己能遇到天上掉落的馅饼,总希望不受外界丝毫干扰,总希望在短时间里取得不可能达到的成绩,这好比一种事先知道悲惨结局的求神拜佛,低迷终究是低迷,好事不可能发生在“妄想多多”的人身上。
写不出东西,那就捧起书本阅读先哲的文集,读读同辈的成长故事和思想成果,借鉴前辈的写作技巧,这就是及时给失常的自己“充电”,摆脱低迷的感觉,争取早日恢复“阳光灿烂”和“淡定冷静”的心境。
找不到自己心仪的工作,那就四处查找资料,打听新工作的消息,还可以查阅自己创业需要的各种资料,寻求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还可以参加创业培训班,这就是在终止漫无目的的浪费劳动力这一愚蠢之举,及时走出让人冒冷汗的郁闷心境,为自己的将来做充分的准备。
把心理学弄懂,并不是非心理学家所要做的正事,心理学家把精力都用在了研究心理学上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只需要偶尔做一回心理学家,安定好自己的心思。自己尝试着测试一下自己的心理,尤其要提防低迷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之中入侵我们的领地。切实做好不妄想、不贪图,平淡是真的感觉常相随,那么每时每刻都是人生的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