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声决定改行,也绝非一时冲动。自打进入师范高校那天起,他压根就没树立过任何关于教育事业的目标。
由于父母持极力反对意见,因此,在景声选择新工作单位上也始终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计划经济年代,人们对工厂、矿山特别情有独钟。景声也不例外,上大学时就憧憬着能进工厂。倒不是想干一番什么事业,而是在当时,工厂的福利待遇相对而言真是太好了!好的让人眼红。景声当时对社会的认识与发展趋势还没有什么深入的研究,只是以一名学生的视角,停留在粗浅的最初印象之中。当时工厂那种回光返照的繁荣完全蒙蔽了他,因为小时候政治课上学过:“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这一结论,在景声的脑海中打下深刻烙印,以致于景声产生一个逆推理:领导出自领导阶级,领导阶级又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一定在工厂,所以,工厂一定出领导。为了当领导,一定要下定决心进工厂。每每想到这个推理,景声便不由得神情激昂,倒不是景声有多么官迷,而是在这么多年的耳濡目染之中,他深有感触,在这个社会里,领导那是真他妈的强大啊!
他决定拿出参加工作第一个月的全部工资——八十二块钱作为打点关口的礼金,把转行这件事尽快促成。但反复的数了数,自己也觉得有些拿不出手。当时,这八十多块钱在领导的眼里不过是一顿便餐。用这点钱去办事,不但不会促成,而且很容易办砸。
于是,景声东挪西凑的准备了三百块钱,这是当时高薪阶层将近三个月的收入,通过许辉的爸爸,找到主管工业的副县长。许辉看在景声的面子上,许辉的爸爸看在许辉的面子上,副县长看在许辉爸爸的面子上,最后大家共同看在这三百块钱的面子上,几经周折,一番等待之后,景声拿到批条,开了调令,长舒一口气,喜笑颜开的离开家乡,奔赴县城一家国营工厂报到。
这是一家轻工企业,在省内也很有名气。办公大楼透出的华丽和气派,会让大门外面的人产生一种向往,大门里面的人表现一种优越。
人事科长接待了他,这是个很慈祥的小老头儿,五十左右岁,说话和蔼。如数家珍的和景声唠叨了一些关于工厂的历史和现状,又满怀激情的展望了一下发展前景。半个多小时的谈话极其富有感染力,使景声满腔热血沸腾得差点没蒸发掉,被激励得恨不能马上找个牺牲的机会,来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
景声被分配在厂办做实习秘书工作,负责撰写企业公文。景声虽然中文专业,但撰写公文还不是那么熟练,形成的材料虽然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引人入胜,但往往过于注重语法修辞,事却没说明白。
以前的秘书叫方作宝,三十多岁,是个乡镇报导员出身,68届老高中毕业生,在这方面实际应用水平很高。景声很虚心,经常向他请教。方作宝见景声勤快、好学,也满心欢喜。得到方作宝的真传,景声在半个月里,撰写公文的功力突飞猛进。由于掌握了要领,加上具有独特的思维,有很多时候,分析问题的文字表述比方作宝还要老道。方作宝也以有这样一个徒弟而骄傲。
这家工厂的干部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初中以下占绝大多数,有个副厂长竟然小学都没毕业,高中、中专学历的凤毛麟角。景声这个大专生的到来,让他们如同对待高级知识分子一样有什么事都找景声来问,仿佛摆在办公楼里的一本《大百科全书》似的任意翻阅。
十月的一天下午,天外阴沉沉的,一片昏黄。
办公楼里的人们,和往常一样聚集在厂办,边喝茶边似看非看的浏览报纸,时不时就新闻内容进行着一番交流与讨论,党办主任和工会主席还就巴拿马兵变问题吵得面红耳赤,差点没打起来。景声坐在办公桌前,整理着一堆报表,忙得满头大汗。
这时屋子里突然肃静下来,人们一个个的散去。只有景声头不抬眼不睁的继续在那里忙着手头上的事情,也没在意。
猛一抬头,发现老厂长走了进来,这才明白屋子里的气氛为什么发生了巨大变化。老厂长将手里的一份文件放在景声的桌上,简要的交代了一下。让景声马上找财务科要几项数据,准备一份汇报材料,明天上午急用。临走的时候,还对景声说了句:“小伙子,好好干!”说着,轻轻拍了拍景声的肩膀,蹒跚的走了出去。景声拿起那份文件,急冲冲的下楼到财务科取了数据回来,以通宵加班的实际行动体现了自己一定要好好干的决心!
第二天早上,景声满眼血丝的把材料送到厂长室,不想,却引起了老厂长极大的不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