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娃》
弓长贤敏
山娃,一个生于贫苦乡村的老手艺人。我常常碰见他,偶尔没事和她聊天唠嗑,“多亏当年那一念之差”,这是他常说的话。
正值改革开放后,国家兴建基础设施,我们这儿刚好招修铁路的工人。山娃16岁那年,应征入伍,正式成为一名铁路工人了。
那年那日,天空中飘着鹅绒雪,远处的寒风不时地横扫过来,青松上压着一层雪,一片一片的掉落。那一天,山娃正式开始了干活的“征程”,铲雪的,挖地的,搬砖盘沙的。不一会儿,冷寂的工地便热闹起来,人人口吞云雾,全身上下也若“仙气”附身。
时间总是很快,转眼已经开春了。山娃这天正在铲土,休息时,他走过修的路,穿过荆棘,偶然看到一户农家,正在晒苞谷。令他吃惊的是,眼前筛东西的不是簸箕,而是一个可以吹风筛谷的木制风车。手摇着,风呼呼的吹着。
“主人家,这,这是你做的?”
“那可不,也算是一个老手艺了。小伙子啊……”
没等主人家把话说完,山娃便立刻道了一声“打扰了”,然后踱着走回到工地。
此后山娃经常痛顶沉思,当时母亲说是为了以后有固定的收入,安稳一点,于是应征入伍,来到这儿。但,这似乎并不是我想象的,这样日复一日的机械一样的干活,真的是我想干的吗?
日子最终赶到了年关,当他索要工资,包工头却婉口推辞,他霎时产生了一个念头,于是立刻转身离开。
第二天,工地上没有了山娃的踪迹。
“我喜欢这个手艺,师傅,请收下我吧!”
荆棘路的尽头的农户门前,山娃手上提着向工友借的钱买的肉串儿,作为束脩,跪在那位老农的身前。
“哎,我这………”
“师傅,我是真心喜欢这门手艺,教教我吧!”
老农热泪盈眶,用手拉起山娃,打量着他,激动的说:
“这几十年都没收过徒弟,今天这徒弟我收定了!”
那年山娃十七,老师傅五十八。
“多亏了当年那一念之差!”那一念,山娃放弃了一年的工资,违背了父母的嘱托,也不顾工友的劝导,毅然决定拜这位老人为师傅,学习木匠手艺,还从此奠定了人生的华丽格调。
当初回到家里,屋室上下一片喧哗,父亲母亲都怨天哀地,连连指责。母亲痛哭流泪,“这下好了,人财两空,饭碗丢了。”
而如今却是无数高官登门拜访,求寻木器,邻乡左右也无不知其大名,只是地下的父母亲却永远看不见了——他的决定是正确的。说到木匠,便不自觉地想起了山娃;说到山娃,便不自觉地想起了木匠。
他成为这个地方木手艺活儿的代称词,不过这可不是捧出来的。
自从他“转业”后,便刻苦研究,细度量尺,于是,很快的掌握了各种木器活儿的制作手法。在父母叫苦连天的那段时间,他依然是手绘图纸,整天拿着木头,转来转去,看来看去,这或许才是他通悟的真正原因。
他工作从不抽烟,从不酗酒,从不延误工期,从来稳扎稳打,结实靠谱。
他现在的确是一个老手艺人了,我每次回家,隔三差五的看见他在门前刨木头,削木块,手里拿着一个角尺,量来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