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869900000003

第3章 人生有何意义(3)

谁在主宰着人性呢?谁在推动着时代呢?又是谁在拨弄着这时代和人性的关系及反应造成的人生呢?屠格涅夫告诉我们:这是自然。自然主宰着人性,自然推动着时代,自然播弄着这人生。宇宙没有绝对的真理,人生没有客观的意义,一切的一切,只是像树,不得不被风吹,只是像物件,不得不被阳光照耀。屠格涅夫感觉到这个,认识了这个,也忠实地描写了这个,所以在他的纵横交织着时代和人性的作品下,显示了不可理解的人生,在这个人生下,又潜伏着一个无情的命运之神。激动了读者的情感的,是这命运之神。威胁着读者的思想的,也是这命运之神。

屠格涅夫是一个宿命论者。

屠格涅夫认自然为最高法则,不承认有客观的真和伪、善和恶、美和丑;所以他的人性观不是批判的,不是解释的,只是叙述的。他的小说中所表现着的人性,只是他自己所认识的人性,既不在评量他的价值,也没有解释他的原因。

屠格涅夫觉得人性的两种根本相反的特性,任何人都可归纳到这两种中的一种。他说:“就是我们人类中间的无论哪一个,总或者将自己的自我,或者将自我以外的有些东西当作比较更高尚的东西看,而将他置在第一位。”然将自己的自我置在第一位的,就是所谓哈孟雷特(Hamlet)型,是为我主义者,是信念的狐疑者。将其他东西置在第一位的,就是所谓堂克蓄德(Don Qixote)型,是自我牺牲者,是真理——自己认为真理——的信仰者。屠格涅夫以为无论谁,如不类似哈孟雷特一定类似堂克蓄德,这两种人性都是自然的,当然不能评判谁善谁恶谁真谁伪谁美谁丑。

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解释他的作品,是最近情理的。我们正可拿屠格涅夫的话来了解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屠格涅夫的小说极多,里面的人物确可以分成哈孟雷特型与堂克蓄德型两种。他不是不会写第三种人,实在世界上没有第三种人给他写啊!

像哈孟雷特的人,屠格涅夫的小说中多极了。单在他的六大杰作中有五篇小说就充满了这些人物。《罗亭》(Rudin)中能说不能行的罗亭,《贵族之家》(a House of Gentlefolk)中能力薄弱的拉夫尔斯基(Lavretski),《父与子》(Fathers and Sons)中意志不坚强的阿卡特(Arkady)和虚无主义的巴沙洛夫(Bazarov),《烟》(Smoke)中的自我发展而被命运侮弄的李维诺夫(Livinov)与伊璘娜(Irene),《新时代》(Virginsoil)中的屠暑大诺夫(Niejdanov)似乎是牺牲自我了,但在他没有决心自杀而竟至自杀时,却留了一封信,承认他的革命是扯谎!这些人,一个个都是聪明的;言论风采,都足以掀动旁人的视听;各人走上各人的道路,都走到绝境,他们的哈孟雷特的人性叫他们走到绝境!

这儿,我想提出三个人来详细地说一下。罗亭、巴沙洛夫和伊璘娜。

罗亭是一个俄国的上等人。知道的是那样的多,说的话又是那样温暖动人,心中遮满了艺术、音乐、哲学和一切装饰,充满了热望,燃烧着真情。当他第一次出现他的面目时,聪颖的仪容、丰富的表情引起了所有的人们的崇敬、羡慕和妒忌。但他只能生活于梦之花房,哲学的空论和抽象,并不能参与真实的生活。尽管他那样聪明、那样自命清高,一经行为的试验,就不得不羞辱地失败了。看在他拨动了少女的灵魂,私结了终生之约以后,娜泰茅违抗了她母亲的命令想约罗亭私遁,但罗亭却说:“怎么办么?自然只好服从了!”啊,我们用娜泰茅的话来戳穿罗亭的秘密吧,“你开口就是服从!服从!你平日谈自由,谈牺牲,难道现在你算是实行了自由和牺牲了么?”终于,罗亭自己的勇气,叫自己失败了,终于只能在情敌的面前逃走了。屠格涅夫另外告诉我们一句话:“无论何人,当他处在不得不自己牺牲的境地的时候,假如他先要计算思虑到他这行为之后,所应得的利害的结果和利害实现的可能,那他究竟能否自己牺牲,恐怕要成很大的疑问了。”读了《罗亭》,我们觉得不仅是疑问,简直是不能了。

巴沙洛夫在外表上看起来,显然和罗亭不同,但他们血管里同样流着哈孟雷特的血,他们头脑里同样潜伏着哈孟雷特的思想。巴沙洛夫是一个聪明人,思想聪明,言语也聪明,他讥讽艺术女人和家庭生活。他不知道什么叫做光荣,他反抗而且轻视那些既成的势力和共认的真理。他高唤着“我什么都不信!”他知道自己最清楚,自我抬得最高。“但我对自我的信仰,这一件事,为我主义者也是办不到的。”所以巴沙洛夫轻视女人,仍不得不和一个无所长的妇人发生恋爱,怀疑既成的无意义的事情,也不得不和他干无聊的决斗,他虽有那样坚强的意志,在他第一次应用他自己所学得的医药知识时,就给自己医死了!屠格涅夫说哈孟雷特型的特性,有这样一句话:“他是怀疑成性的人,而只是自己一个人在那里烦闷苦斗。并不是和他的义务,是和他的处境苦斗。”巴沙洛夫正是这种人!

谈到伊璘娜正是哈孟雷特型的女人。她,同样的,是有自知之明的女人,也是一个最自私的荡妇。她反复牺牲她的爱情,又反复地爱人。一方面自己甘心做社会之花,一方面又自己诅咒那样的生活像乞丐样的伸手乞怜,求人援救她的内心的痛苦。她要人了解她、同情她、恋爱她,自己却没有决心来承受。当她结了婚以后,偶然遇见旧日的爱人,就竭力地引诱他,使他丢弃了预备结婚的未婚妻,重来爱她;但在他们什么都预备好准备逃去的一个早上,却送了一封信给他,拒绝私遁,她说:“我不能和你逃走,我没有力量去逃走。”她承认“我对于我自己也充满了恐怖和憎恨,但我不能做旁的,我不能,我不能”,她哭诉着“我是你的,我永远是你的”,她要求他随她的丈夫搬走,“只住在我旁边,只爱着我”。“但逃走,丢弃了一切……不不不”。这是伊璘娜的自供词,也是一切哈孟雷特型人们的弱点吧。但伊璘娜是值得同情的,她的反复,是她内心争斗的结果,她的懦弱自然是她自我主义发展的结果;这些都不是她能自主能反抗的,因为她具有哈孟雷特型的人性啊!

哈孟雷特的人性所表现的是宇宙的求心力,怀疑着真理分析着自己,轻笑自己的缺点,又有绝大的虚荣、绝大的自负,而恋恋于生命。

屠格涅夫以为“在目下的时势里,自然是哈孟雷特型的人比堂克蓄德型的人更多”。所以在他的小说里堂克蓄德型的人也比较少,但这并不是说没有。《父与子》中那个可怜的不知怎样才能迎合他儿子的脾胃的伊温诺维奇(Ivanovitch),《新时代》中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的马殊玲(Machorina),《前夜》(on the Eve)中牺牲自己随着爱人去救国的海伦(Helene),《贵族之家》中的牺牲爱人遁入修道院的里沙(Liza),都是为了自己所信仰的一件事,负起责任,牺牲了自己。幻灭的悲哀,失恋的痛苦,也许不是常人所能受的,但他们有一颗坚强的心,都像堂克蓄德骑上他的洛齐难戴(Resinate)样闯进了世界,追求他们的目的!

但我们要提的却是两个志士青年,一是《前夜》中的殷沙洛夫(Insarov),一个是《新时代》中的马克罗夫(Makerov)。

殷沙洛夫是保加利亚的青年,他所拥有的不是一张锦绣般的口,却是一双钢铁般的手,他的道德观念像一个矗立不可摇撼的石柱,他的唯一的信仰就是母国之自由。他把这一个信仰置于一切事物之上。为了这个信仰,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可以牺牲自己的自由。他在俄国读书,但与他来往的多是些母国的工人、农夫,他所计划的也只是怎样革命怎样救国。他爱了一个奇女子,但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如果他的爱人不愿帮他去救祖国,他会用他的理智毅然和她分离的。不幸他刚上了救国的战线,什么都没有完全成功以前,便牺牲了生命。但这种牺牲,他自己会是乐意的,堂克蓄德的人性愿意牺牲自我。

“马克罗夫是好事而顽固的男子,并且蛮勇而不知畏惧的,他不知道容恕,也不知道忘怀,他始终为他自己和一切被压迫者感受不平,他万事都能拼命,他的狭隘的精神专致在唯一的地点,他所不能了解的,于他便是不存在的,他对于虚伪与欺骗是憎恨而蔑视的。”他知道得不多,他只晓得干!他失恋了,但他知道如何容忍,仍在拼命地干!他是一个农民解放者,但农民很多是不同情他的,甚至有侮蔑他的,就这样他还是干!他这样的蛮干死干,终于因为没准备没布置地乱干,我们这位农民运动者,却反给农民们背剪着手,塞进一只农车,送上了衙门!马克罗夫就这样进了坟墓。这也和堂克蓄德被假扮的“明月骑士”所击毙,差不多罢!

堂克蓄德型的人性所表现的是宇宙的远心力,一切的“存在”都是为“他”而存在的。生命只是实现理想的手段,除此以外,自己的生命毫无重视的必要。

屠格涅夫的人性观是二元论,认定这二元论是一个人生的全部生活的根本法则。他说:“人的全部生活,是不外乎继续不断忽分忽合的两个原则的永久的冲突和永久的调解。”屠格涅夫不批评这两种人性的优劣,堂克蓄德型也许能做一点事,哈孟雷特型却也有一种破坏力量。人性本是自然的,根据人性的发展,在事实上能成就些什么,怕也只有命运能决定罢!

屠格涅夫的时代观,同样的,是以自然法则做根据的。否认时代根据一定的原则而进展。时代只是自然的推演,也许正是盲目的偶然的推演。就在这种盲目的偶然的推演的时代中,屠格涅夫找出每一个时代的特性,了解每一个时代的精神。如果一个时代放射出耀眼的光,他就拿光彩绘成画,如果一个时代呐喊着刺耳的呼声,他就拿这呼声编成歌,这些歌这些画就是他的小说。

屠格涅夫生于1818年,卒于1882年,从他的《猎人日记》(1852年)到《新时代》(1876年)不断描写着俄国当时的时代状况。他用哲学的眼光、艺术的手段,把同时代思潮变化的痕迹、社会演进的历程,极忠实地也极细腻地写出来。俄国十九世纪中叶的思想变迁,确可拿屠格涅夫的小说来代表。这些小说,最能代表时代精神的是《猎人日记》和他的六大杰作。

《猎人日记》(1852年)是作者描写当时农奴所受到的压迫所感到的苦痛的一部小说,也是作者对农奴制度宣战的一篇檄文。屠格涅夫在他文学与人生之回忆中,自己承认誓死反抗农奴制度,《猎人日记》就是他的武器。看罢,多少善良淳朴的农夫在这农奴制度的锁架下辗转呻吟,又有多少大地主小地主在农奴制度的卵翼下,榨取他人的劳力以享安乐,屠格涅夫认清了农奴制度的罪恶,描写了它。实在,破坏了它。

《罗亭》(1855年)是描写“四十年”时代的俄国社会情形的,这时俄国正在尼古拉一世专治压迫之下,青年对政治方面早已失望,一个个都向艺术、哲学、宗教方面走去,受了西方自由思想的鼓动,知道反抗了。但都没能力来改革这腐朽的环境,他们整天整夜地空想,说大话,没有一个能实行的。罗亭谈自由,谈牺牲,一遇事实的压迫,却只好服从。

《贵族之家》(1858年)的时代,俄国社会已从理想回到实际,但青年们的能力仍极薄弱,环境的压迫,仍是根深基固,不可动摇。所以像拉夫尔斯基那样的人,总算比罗亭有毅力些了,但要爱一个女人,也需等听到被压迫而结婚的妻子的死讯后,方敢进行,等到证明他的妻子没有死时,又只好牺牲了真正的恋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见当时俄国已经僵化了的旧礼教,有多大的魔力!

《前夜》(1860年)出版,罗亭型的少年已很少,一般青年也较拉夫尔斯基有能力了。但忧郁哲学的空气,仍充满了俄国各处,自命为哲学家艺术家的人们,仍在幻想他的辩证法,仍在画他的未完成的杰作,但有些人,自己不能做什么事,却能帮助人们去奋斗,像海伦这显然是进步了,在《罗亭》和《贵族之家》的时代,俄国连这几种人也没有呢!恒心和毅力,俄国人终于是缺乏的,屠格涅夫只能找到异国的青年,写出一个积极的活动的殷沙洛夫。俄国需要这样的人,当时的俄国却一个也没有!

到了《父与子》(1862年),俄国的时代已大变动了,旧时代虽没有去,新时代却来了,新旧思想已各不相容地决斗了,像贝伐尔(Pavel Petrovich)样代表“父”的时代的人,只是极顽固地死守着旧礼教,崇拜着那既成势力,像巴沙洛夫样代表“子”的时代的人,却否定一切“天经地义”。这样的“否定主义”,虽然是“虚无主义”,没有能做出什么来给人们瞧,就这样有勇气来重新估定一切的价值,已经是俄国人从前无论如何不敢的了。要真能有作有为,却需等待另一个新时代。

同类推荐
  •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本书主要指导读者如何为人处世,荣辱不惊,以获取生活事业的成功。
  • 尼采与形而上学

    尼采与形而上学

    本书是哲学家周国平对尼采思想的系统研究。作者围绕尼采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与重建,梳理了尼采哲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积极虚无主义、透视主义、哲学研究的语言意识、强力意志与永恒轮回,等等。不同于《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对尼采的诗意解读,本书真正深入到了尼采的问题思路之中,用优美晓畅的语言,注解了尼采最重要的哲学贡献——尼采以透视主义认识论为主要武器,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展开了全面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对世界的新解释。借此我们看到,在西方哲学由传统形而上学向现代哲学转向中,尼采哲学的重要意义。
  • 哲学沉思录

    哲学沉思录

    《哲学沉思录》是何新多年来哲学研究与思考的集成之作,本书论及哲学基本概念、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黑格尔、康德、存在主义、《易经》、老子、佛教哲学等,真正打通了中西古典哲学的界限,通过对中西典籍的比较以及大量的实证,将二者做了纵深研究和参照互解,考证、质疑了我们以往对西方哲学的固有观念,可以说是一次从哲学视角重新梳理人类文明和历史的尝试。深入浅出的解说,让哲学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为我们对世界、历史、人生、命运等命题的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视角。何新的哲学研究,涉及中国古典哲学、西方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扩及数学史、科学哲学、现代宇宙理论等诸多领域。他通过对黑格尔辩证逻辑体系的研究与阐释,由此创生了独立于古典形式逻辑和现代数理逻辑两大系统之外的新型逻辑学——泛演化逻辑学,在哲学领域研究导出了“新逻辑主义哲学”。这一新逻辑体系构想,曾受到钱学森先生的关注和重视。何新的哲学体系,指导了他在经济、政治、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做出验证率极高的前瞻性预测。
  •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从哲学本体、哲学流派、哲学术语、哲学名家、哲学名著、经典命题、名家名言、哲人轶事八个方面普及与哲学有关的常识。《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将指导读者爬上思想阶梯,从异彩纷呈的哲人流派中体会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力图给读者提供一部了解中西哲学的基础常识,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畅游哲学的乐园。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贰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贰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这套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
热门推荐
  • 百天婚约

    百天婚约

    她本该是他哥哥的女人,却因为对他一见钟情,她不顾反对,执意要嫁与他。商业联姻,他纵有千般不愿,还是娶了她。三年无实的婚姻,她对他的爱未曾减少半分,但当初不顾天不顾地的棱角被慢慢磨光,爱有多深,痛就有多刻骨。在他终于拿到她“出轨”的证据要求她离婚的时候,她只是平静接受,“但,至少给我三个月作为补偿,三月里,我们要做一对正常的夫妻,三月后,我会净身出户,你也……自由了……”王宣宜以为这三个月是这段痛苦婚姻的结束曲,但对于宋庆而言,似乎预示着他们之间别样的开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报告爷,娘娘要休夫

    报告爷,娘娘要休夫

    她是东宫最得宠的女人,却让心爱的男人伤得体无完肤,放夫书一封,孟婆汤一碗,从此是陌路人。“韩素素,你这个坏女人,你是个大骗子,说好一起开枝散叶,你为什么狠心抛弃我?”“放手,立刻放手,殿下身娇肉贵,你要播种找其他人吧,臣妾的肚子实在没空,垃圾男人只会制造垃圾。”记忆的碎片慢慢拾起,她握紧拳头对自己说:我小仇不记,大仇必报。再次收到放夫书的某人气得头顶冒烟,“来人,立刻通知各洲县,全国通缉韩良娣,务必将她安全带到本太子跟前。”“韩素素,你休想逃,放夫书本太子不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毒妃谋心

    毒妃谋心

    夕和想,她是快死了。恍惚间,她似乎看到了自己的一生。前半生,她从尚书府最为尊贵的嫡小姐一夜之间变成了罪臣之后,任由他人欺凌侮辱却百口莫辩;后半生,她被迫嫁给秦国公庶子为妾,受尽公婆刁难和主母暗害,最终还被冠上通奸罪名,生受三道非人重刑,含冤而死。夕和觉得好不甘,她这一生从来没有害过谁,甚至可以说行善无数,为什么,为什么自己却要受尽摆布,落得如此不得好死的下场?若是可以重来,若是可以再活一次……既然做好人落得这样一个下场,那么若是重来,她情愿做一个不忠不孝不义之人也要一报血海深仇!“今日我殷夕和含冤受辱而死,愿化为厉鬼让你们同我一道堕入地狱,生生不休!”
  • 桂花

    桂花

    在七十年代的农村,有一个姑娘因为哥哥找不到对象,父母亲决定用她来换亲,可是姑娘不愿意,于是,上演了一幕抗婚的悲喜剧。
  • 温柔似作烂骨枯

    温柔似作烂骨枯

    在一定历史背景上进行架空,一切为剧情服务,剧情纯属虚构。
  • 以青春为题

    以青春为题

    “说吧,你的要求是什么”“那你做我女朋友吧”“喂,我可是认真的”“我也是认真的”大魔王铁树开花了??为什么开出来的花是她!
  • 我们的修仙之旅

    我们的修仙之旅

    三千大道,三千片天。灵力是这个世界的根源。在这个现代世界里,藏着修行者无数。我叫盛伟,本一名普通人,却因玩而入修仙一道。在这个奇幻的世界上,又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本书等级制度:入灵。渡阴阳。炼体。化灵。凝丹。炼丹。炼生死。破天??
  • 九州风云录之斩神

    九州风云录之斩神

    九州浩瀚,广阔无垠。中有亿万人口,分散各地,然却未能占据所有。自古至今,人世间门派更迭,风云不止,似江边潮水,来来去去,从不间歇。
  • 妃穿攻略:征服坏坏太子

    妃穿攻略:征服坏坏太子

    她为解除身上的诅咒而穿越时空,却中了另一个解不开的诅咒,爱情的诅咒。为了让那个恶魔远离自己,她辛辛苦苦帮他娶了个娇滴滴的二房夫人,可是他却看也不看一眼。她跟他斗,跟他闹,跟他耍心眼,可是……他坏,她却更坏……
  • 夏夏的噩梦

    夏夏的噩梦

    一个校园流传很久的传说,一张网上传播最为灵异的照片,一群帅哥美女。当这些遇到一起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呢?本书给您慢慢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