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它们成功了。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感觉到对方的温暖,又刚好刺不着对方。就这样,它们平安地度过了那个极度寒冷的冬天。
人与人的相处其实就像故事中的豪猪一样,离远了不行,离太近了也不行,太近了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对方。所以,人们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朋友来温暖自己;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过于亲密的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几率比一般人之间要高。
不错的朋友常因不起眼的琐事反目成仇,多年的夫妻竟然在转瞬间就劳燕分飞。那么原因出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忽略了一个“度”的问题。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尽管我们都有着良好的愿望,都希望自己所拥有的人际关系亲密度越高越好,但正是这样的美好愿望“毁”了多年苦心经营的友谊。
秦丽和刘茹是铁姐们,好得像一个人一样。两人同在一个合资公司上班,下班又一起回家,即使上班时间,她们也总是找机会聊会天。秦丽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给刘茹打电话,一聊起来就没完,有时候甚至连家务都不做了。星期天,秦丽总有理由把刘茹叫出来,陪她去购物、逛街。开始刘茹很乐意,但次数一多,就有点勉强了。但是秦丽并没有察觉到这些,每次都是乘兴而去,尽兴而归。
刘茹比较有野心,想在事业上发展,就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电脑知识。可到了星期天,刘茹刚要出门学电脑,秦丽就打来电话要她陪自己去逛街,刘茹解释了大半天,秦丽才同意刘茹去上电脑班。等到了培训班,已迟到了30分钟,刘茹就开始在心里埋怨秦丽。
第二个礼拜天,秦丽又逼着刘茹一起去帮她看看别人给介绍的男朋友,刘茹不答应,要去培训班。然而,秦丽一直死缠活磨,最终让刘茹没上成电脑班,男朋友也没有看成。事后,刘茹认真地对秦丽说,以后星期天她要学习,不会再和她一起出去了。但秦丽仍然满不在乎,星期天照样来找刘茹,刘茹为此就搬家了。这让秦丽很伤心,她认为刘茹不近人情。
其实,秦丽的错误在于,她没有意识到即使再好的朋友也要保持距离,也要尊重朋友的感觉和想法,不能以朋友的名义挤占了他人的心理领地,甚至干扰了朋友的正常生活。每个人都需要自由的空间,即使再亲密的朋友之间也不例外。朋友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距离之外,我们可以和谐相处,在距离之内,就会破坏我们的友谊。不管多好的朋友,彼此之间还是会有些差异,比如,来自不同的环境、受不同的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不可能完全相同等等。一旦你和朋友的距离过了界,这些差别就开始发生了作用。渐渐地,你们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就会变多,这无疑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友谊。
朋友之间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度,如果你越过了这个度,非但不能增进彼此的友谊,反而会伤害双方,连朋友都做不成了。因为毫无间隙的距离,往往会降低彼此之间的尊重,反而会破坏彼此的友谊。
那么,与朋友相交,怎样才算是合适的距离呢?要避免哪些伤害朋友感情的做法呢?
(1)不要拿爱情的标准来衡量友谊
你不要希望你的朋友像妻子一样专属于你,爱情是越专一就越甜蜜,友谊则不一样。我们生活在大干世界里,友谊本来就是很多人的事,朋友多了苦恼会少,朋友少了苦恼会多。你应该看到这一点。你是这样,你的朋友也是这样。
健全的和不健全的友谊之间有一条细微的几乎模糊不清的界限。有些人与朋友的关系恶化、令人失望或极其令人不满,他们往往无法区分健全的和非健全的友谊。过分的依赖会损害你和朋友的关系,而且是双方的。朋友并非父母,他们没有指导和保护你的义务,他们能给你支持,但不可能包办代替,你必须清楚,他们只不过是朋友而已。如果你自己不能断然决定,缺乏主见,就会使你受到朋友正确或错误的意见的影响。为此,你应该立刻决定,摆脱对朋友的依赖。
人说夫妻要“相敬如宾”,如此自然可以琴瑟和谐,但因为夫妻太过接近,要彼此相敬如宾实在很不容易。而朋友之间却可以做到,而要“相敬如宾”、“保持距离”便是最好的方法。
(2)想要控制朋友的想法是愚蠢的
亲密的友谊,是在理解和赞扬声中不断成长的,是需要两个人的共同维护、共同认可的。有些人,他们不可抗拒、盛气凌人。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总喜欢对朋友指手画脚,不管朋友的想法如何,都要求朋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而不照顾朋友的面子和感情,虽然你是为朋友的利益着想的,但你的态度会让朋友不乐意接受。作为朋友大家都是平等的,如果某一方面是被某种心理上的压力所迫、被控制去做某事的,他就感觉很不舒服、很不愉快,一旦有一天这一方面无法忍受,你们的友谊有可能中断。
(3)与朋友该淡则淡,该浓则浓
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莫不是处世的学问,而距离就在淡与浓之间,就看你如何去把握了。与朋友该淡则淡,该浓则浓,这才是交友的真谛。
何谓“浓淡相宜”?简单的说,就是不要太过亲密,一天到晚在一起。能“保持距离”就会产生“礼”,尊重对方,这“礼”便是防止对方碰撞而产生伤害的“海绵”。
(4)好友亲密要有度,切不可自恃关系密切而无所顾忌
有个人家里出了一点麻烦,可他并不想让别人介入这件事。可是,有个朋友一次到他家去,感觉气氛不对头,于是就不断问:“怎么回事?你家出什么事了?”
这种“无微不至”地关怀,让人不堪忍受!搞得朋友很厌烦。
朋友相交,重要的是双方在感情上的相互理解和遇到困难时的互相帮助,而不是了解一些没有必要的东西。亲密过度,就可能发生质变,好比站得越高跌得越重,过密的关系一旦破裂,裂缝就会越来越大,好友势必会成冤家仇敌。
而现实生活中,牢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以密友相称的人为了证明和朋友关系的亲密,把当众指责朋友、揭露朋友短处看作是一种证明的手段,往往导致友人的不满。“朋友的形象是你们共同的旗帜,不论关系多么亲密,请你不要砍伐它。”
有些人自以为朋友和自己心心相印,说什么他都不会计较,就对他当面诉说你对他本人的不满。也许你的朋友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大度,则很有可能记恨在心,而伺机暗中布设圈套陷害你。因此,你在坦言之前,最好是认真思考一下这样做的后果,看对方是否能够接受,是否会产生逆反心理,是否感到你的行为过于轻率,是否会影响到你们之间的友谊。当你发现对方心胸比较狭窄的时候,必须认真考虑对方有没有实施报复行为的可能性。
距离并不是情感的隔阂,保持适当的距离可以让友谊获得新鲜的空气。交友时,要把握好交往过程中主客体间的空间距离、心里距离,要考虑到双方彼此间的关系、客观环境的因素,给对方一定的空间。
4.朋友也要“区别”对待
不管什么人,只要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靠朋友帮忙,虽然有的朋友也不见得能帮你什么忙,甚至还会拖累你,但没有朋友却会无路可走。尤其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重要性更是非同一般,一个朋友有意无意的一句话,就可能蕴藏着巨大商机。所以,广交朋友不仅会带来精神的慰藉,更是无数机会的源泉。
每一片树叶看上去都相似,实际上却都不相同。朋友也是这样,有的正直无私,有的别有所图;有的是事业上的伙伴,有的只是酒桌上的知己……对这些形形色色的朋友,只有区别对待,才能正确“亲近”,合理利用这种资源。
有的人交际活动很多,认识的朋友太多太滥,整天为应付自己找来的朋友而忙忙碌碌,甚至叫苦连天。网织得虽然很大,但漏洞百出,而且又有许多死结,结果使用起来没有实绩,撒进海里网不到鱼。
有个地方官员,朋友无数,三教九流都有,他也曾向人夸耀,说他朋友之多,天下第一。
我是他的邻居,当然也是他的朋友之一,我曾问他,朋友这么多,你都同等对待吗?
他沉思了一下,对我说:“当然不可以同等对待,要分等级的。”
他说他交朋友都是诚心的,不会利用朋友,也不会欺骗朋友,但别人来和他做朋友却不一定是诚心的。在他的朋友中,真挚诚恳的朋友固然很多,但想从他身上获取一点利益,心存他意的朋友也不少。
“对心有坏意,不够诚恳的朋友,我总不能也对他推心置腹吧,那只会害了我自己呀!”
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况下,他把朋友分了“等级”:“刎颈之交”、“推心置腹”、“可商大事”、“酒肉朋友”、“点头哈哈”、“保持距离”等等。
他就根据这些等级来决定和对方来往的密度和自己心窗打开的程度。
他曾说,“我过去就是因为人人都是好朋友,受到了不少伤害,包括物质上和心灵上的伤害,所以今天才会把朋友分等级”。
把朋友分等级听来似乎无情,但听了那位官员的话,我觉得分等级的确有其必要——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别人伤害。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交际一定要理顺关系网,建立一个朋友档案,该增的增,该删的删,该修的修,该补的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把他们通通纳入我们的“朋友档案”。
“朋友档案”的建立其实很简单。
首先,把我们的老朋友的资料整理出来,并做成记录。这样,当我们有需要时,冲着老朋友的关系,相信他们会给我们某种程度的帮忙。这种朋友关系,如能加以掌握,将是一笔相当大的资源。当然,要加强与这些朋友的关系,必须时常参加朋友聚会,并且随时注意朋友动态。
其次,把我们身边最有用的朋友的资料建立起来,对他们的专长、住所应有详细的记录。他们的工作有变动时,也要在资料上予以修正,以免必要时找不到人。而这些变动情况,则有赖于我们平时和他们的联络。
朋友的资料越细越好,我们还可以记下他们的生日。在他们的生日时写上一张贺卡,或请吃个便饭,保证与朋友的关系不断线。
另外,有一种“朋友”也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在应酬场合认识的,只交换名片谈不上交情的“泛泛之交”。这种“朋友”各种行业、各种阶层都会有。我们不应把这些名片丢掉,名片带回家后,要依姓氏或专长、行业分类保存下来,最好在名片上尽量记下这个人的特征,以备再见面时能“一眼认出”。平时可以借故在电话里向他们请教一两个专业问题,话里自然要提一下碰面的场合,或共同的朋友,"唤起他对我们的印象。有过“请教”,他对我们的印象也会深刻些。当然,这种“朋友”暂时不可能帮我们什么大忙,但只要假以时日,不难成为我们手中的棋子。
为朋友建立档案之后,还应该为朋友划分等级。有人也许会对为朋友分等级十分反感。不是说对朋友以诚相待、一视同仁吗?为什么要为朋友划分等级呢?实际上,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交朋友是诚心的,不会欺骗朋友,但别人来和我们做朋友却不一定全是诚心的。在我们结交的朋友中,讲义气的固然很多,但想从我们身上获取一点利益、心存歹意的人也不少。
对心有歹意、不够诚恳的朋友,我们当然不能对他推心置腹,那只会害了自己。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朋友分分“等级”,如“刎颈之交级”、“推心置腹级”、“可商大事级”、“酒肉朋友级”、“点头哈哈级”等等,区别对待。
要把朋友分等级其实不容易,因为人都有主观的好恶,因此有时会把善良的朋友当成一肚子坏水的人,也会把凶狠的“狼”看成友善的朋友,甚至在旁人提醒时还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非要等到受了伤才如梦方醒。要把朋友分“等级”,对感情丰富的人可能比较难。因为这种人往往在对方尚未把他当朋友时,早已投入感情;而且把朋友分等级,他也会觉得有罪恶感。不过,任何事情都要经过学习,在交友过程中慢慢培养这种习惯,等到了一定的时候,不用人提醒,也会把朋友分等级了。
给朋友分等级,也可简单地分为“可深交级”和“不可深交级”。可深交的,可以和他分享我们的一切;不可深交的,维持基本的礼貌就可以了。这就好比有人来到我们家中,真正的客人请进客厅,推销员之类的在门口应付一下就可以了。
另外,也要根据对方的特性调整和他们交往的方式。但有一个前提必须记住,不管对方智慧多高或多有钱,一定要是个“好人”才可深交,也就是说,对方和我们做朋友的动机必须是纯正的。
如果我们目前平平淡淡或失意不得志,那么不必太急于把朋友分等级,因为这时我们的朋友不会太多,还能维持感情的朋友应该不会太差。但当我们有成就了,手上握有权和钱时,对朋友就非分等级不可了,因为这时的朋友有很多是另有所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