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要满足于现在的自己。好还要求更好,时时努力超越自己,增强自己的底气,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人生。做人不创新、不前进、不长大、不发展,只有“死路一条”!所以,要时刻记着:提升自己,发展自己!
1.知识就是财富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青年,他经常坐火车、轮船旅行远方。每次在船车中,他总是随身带些读物,如袖珍书本、函授学校中的讲义,他利用别人很容易浪费掉的零星时间读书,积累知识,以求进步。通过这样日积月累,他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包括历史、文学、科学等等。这些知识虽然一时用不着,但是,总有用得着的一天。后来,这个年轻人应招一所大学的讲师,他凭着自己丰富与广博的学识被学校录取了。后来他对朋友说,多亏几年的读书。
平时不用功,临危抱佛脚,这种学习态度要不得。不论你工作多忙,在工作之余或睡觉前,你完全可以腾出10分钟读书。那些老说自己没时间读书的人,其实是为自己找借口。你可以把时光浪费在闲聊中,在无限空虚的感叹中,为什么不能整理自己的情绪读一下书?读书使人增加知识,勤奋读书的人,比起那些有天赋但不读书的人更有修养,取得成功的几率更高。如果你有一种孜孜不倦以求进步的精神,你就会超越别人,超越那些不读书天赋比你高的人。
有的人或许以为利用闲暇的时间来读书会牺牲自己的其他时间,或者影响工作,这样的想法是错的。读书的作用之大,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太重要了。生活竞争日趋剧烈,生活情形日益复杂,如果你没有学识,你就有可能被这个社会淘汰出局。
当然,也许你会这样想,把时间放在读书上,岂不是浪费了做大事的时间?其实不然,这里说的是叫你每天腾出10分钟读书,不是叫你整天读书。10分钟虽少,但可以集腋成裘,日积月累,方能充实你的知识宝库,渐渐地推广你的知识地平线。将一分一秒的闲暇时间,换来种种宝贵的知识。知识可以给予你能力,使你得以上进,这种机会难道你忍心放弃吗?
耶鲁大学的校长海特莱曾经说:“各界的人,如商业界或产业界中的人,都曾告诉我:他们最需要、最欢迎的大学生,就是那些有选择书本的能力及善用书本的人。而这种选择书本与善用书本的能力的最初养成,最好是在家庭中——具备着各种书籍的家庭中。”
一个天资比较高的儿童,只要常有接触书、使用书的机会,就一定能从书本中摄取丰富的知识。凡是家庭中备有不少辞典、百科全书以及其他种种有益的书籍的,其儿童往往会于不知不觉之间,利用那容易虚掷的空闲时间来充实和教育他们自己。这种教育的代价,只是书籍的准备,要比学校教育所费的代价便宜十倍以上。书籍可以使家庭布置得幽雅、美观,使儿童乐于呆在家中。而那些忽略教育设备的家庭,他们的儿童会厌恶家庭,喜欢到外面乱闯,以致陷入种种危险之中。
家庭是一个人接受最主要的生活训练的地方。在家庭中,我们养成习惯,形成志趣,而这些习惯、志趣,将影响我们的一生。
有一户人家,其父母子女相约于每晚留出一部分的时间作读书或自修之用。晚餐结束后,他们就一起休息及游戏,在一个小时之内,或谈笑戏谑,或作各种玩意儿,极尽欢娱。一小时后,便是读书的时候了,于是他们各就各位,或读书、或写书、或作别项自修,静得连根针掉到地上都可以听见。假使有一人觉得不适意、不高兴、无意自修,他至少也要静默无声,不去打扰他人。
在他们中间有一个和谐的、统一的意志——凡可能分散注意力、打断心思与使之心驰神往的一切,都已被有效防止。就事实而论,一小时聚精会神、不被扰乱的读书,其成效要大过常被扰乱与心不在焉的两三个小时的读书。
有不少青年男女,有志在学问上求上进,而最终受阻于家庭中的恶劣环境。例如晚餐之后,全家都谈笑喧哗,毫无休止,所以也就无意自修、无心读书了,充其量也只是看些低级趣味的小说。而家庭成员中要认真读书的倒反而要受嘲笑,仿佛是欲使同流合污而后已。
无论一个人平时怎样忙碌,但总有很多的光阴是虚度或浪费掉的,而这些虚度的光阴假使能善于利用,是一定能生出大益处来的。
养成每天读十分钟书的习惯。这样每天十分钟,二十年之后,你的知识水平一定前后判若两人。只要你所读的都是好的东西。大多数人都肯在自己所喜欢的事上留出相当的时间来。假使你真有求知之饥渴、努力学习的热望,你总会挤出时间来的。
2.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有些人心里常这样想:“我现在的生活充满喜悦和满足,往后要怎么做才能维持目前的这种状态呢?”
这些人对现状心满意足,一心一意想要继续维持下去。然而,“想要维持现状”这种观念是采取“守”的态度,终究会演变成消极的态度,而失去以前所拥有的积极、前进的动力,成长便会停顿。
我们不难想象,一个没有什么动力的人,他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当你将一块砖头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你会注意到它不会有任何变化。然而,如果你观察一个珊瑚虫,就会发现珊瑚虫在慢慢地生长变化。其中的道理很简单,珊瑚虫是活的,砖头是死的。
不知大家是否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去上海出差,顺便去看望了他的一个大学同学。他的这个同学毕业后去了上海,找了份好工作,又娶了位好太太,生活得很好。这个同学带他到锦江饭店去用餐。同学虽不缺钱,但也没到可以随便去锦江饭店的份。所以,他对那位同学说:“都是老同学了,随便找个地方吃点算了。”同学看出了他的意思,便说道:“我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到这地方来对你对我都有好处。”他不解地问:“为什么?”同学说:“你只有到这地方来,你才知道自己口袋的钱少,才知道哪里是有钱人来的地方,你才会努力改变自己的现状。如果你总去小吃店就永远也不会有这种想法,我相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我会成为这里的常客。”
这个人的话你是否深有感触,他的话不一定对,但他那种不以现状为目的的生活态度却是值得学习的。
英国新闻界的风云人物、曾是伦敦《泰晤士报》的老板莱斯勒夫爵士,在刚进入该报时他不满足于90英镑周薪的待遇,也不满足于人人称羡的《伦敦晚报》,最后当《每日邮报》已为他所有的时候,他还妄想取得《泰晤士报》,不过最后他终于实现了他的目标。
他一直看不起生平无大志的人,他曾对一个服务刚满三个月的助理编辑说:“你满意你现在的职位吗?你满足你现在每周50英镑的周薪吗?”当那位职员踌躇满志,答复已觉得满意的时候,他马上把那人开除了,并很失望地说:“你应了解,我不希望我的手下以每周50英镑的薪金即已满足,而终止他前途的发展。”
平凡的人之所以平凡,就是因为他太容易享受眼前而不求进取,一旦得到舒适安逸的位置,便混吃等死。这样,他一生只会盲目地工作,挣取勉强温饱的薪金,以静待死神的光临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怕因为自己得不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所以竭力抑制自己的欲望,推卸自己的责任。
至于追求成功的人,那就绝不相同了,他会尽力寻求不满足的地方,以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作为改进的突破口。不文过饰非,不自炫己长,经常反省自己,绝不放纵,也绝不躲闪。
增加欲望,是进步的先决条件,唯有不自我满足的人才能不故步自封,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成功的路。
美国某铁路公司总经理,年轻时在铁路沿线上做三等列车管理制动机的工人,周薪只有12美元。有一位资深的工人对他说:“你不要以为做了管制动机的工人,便趾高气扬,我告诉你,起码要在四五年后,你才会升做车长呢!那时你还得小心翼翼,以免被开除,如此才可安度周薪100美元的一生。”可是他却冷冷地答道:“你以为我做了车长,就满足了吗?我还准备做铁路公司的总经理呢!”
不要只看到眼前。好还要求更好,时时努力超越自己,才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人生。做人不创新、不前进、不长大、不发展,只有“死路一条”!所以,要时刻记着: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3.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养生
现代社会择业竞争如此的激烈,我们要想生存,就要树立起学习终身制的习惯,争取一专多能,多元化发展,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
一个人如果掌握多方面的才能,就可以适应任何情况,不管社会怎么变化,都会找到自己的生存之路。现代社会择业中,我们只有树立起学习终身制的观念,争取一专多能,多元化发展,一是为了谋生,适应这个社会,二是为了充实自己。
有一位老师,在单位又兼任会计,她的教学业务和会计业务能力都是说得过去的,工作以后,一直未放得下学习,并已参加了注册会计师考试,这几年她也发表过许多的“豆腐块”。后来,她所在的学校招生形势很差,学校关了门,只发生活费,按理说找工作不成问题,而且她在择业上本来就无贵贱观,可真找工作时,又是性别原因,年龄原因等给限制了,加上现在又怀孕了,于是她索性拿起笔来在家做个清贫的自由撰稿人,从而也为自己闯出一条路来。
“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养生”这是一句老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传统的“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念,正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企业兼并破产和减员增效带来的下岗、待岗,富余人员大量增加,为“第二次就业做准备”已成为一些人的共识。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生存,其技术和技能是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也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参加工作一二十年,一个不注重随时给自己充电的人,到了企业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时候,你原有的知识量,早已经严重“透支”,经不起市场的风起云涌。怎样才能让“谋生手段”这张存折上的数字越来越大,“终身学习,随时充电”才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法门。仅仅守着“干一行,爱一行”的观念是不够的,只有“精一行、会两行、懂三行”的复合型人才,才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传统意义上的七十二行,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已经明显不够了,全世界每年有多种工作岗位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同时,又有上千种新兴的岗位悄然出现。目前,国家推行的劳动用工资格认证制度,正是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规范就业的管理。求职者除其各项应有学历以外,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才能获得新职业。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君不见:电脑、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电子维修、文秘财会、棋艺茶道等各种培训班的“人气”很旺吗?如今,文明素质和职业技能已经成为影响你收入高低和生活质量的最主要的因素。当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时,高素质、多技能的员工轻易跳槽,享受高薪;而只有单一技能的职工的就业率就低得多。许多人早已开始针对市场需要什么就学什么,知识结构里缺什么,就补什么。只有浑身“修炼”得“十八般武艺”,任何变化你都能泰然处之。“艺多不压身”,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有实力才有魅力。处于社会竞争的我们,要认清个人所处的位置,认识到培养各种技能的重要性,这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人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有一个朋友,她下岗了。年龄已过30岁,她花两年时间苦读韩语,因为有些基础,她领到国家承认的专业文凭。她被一家中韩合资企业聘去当翻译。重新工作的她,尝到过下岗的苦衷,工作很卖力气,月薪也比在以前的单位时高出好几倍。工作中,常有些日本客户来谈项目,日语她懂几句,但很不成样,她又暗下决心,研读日语,陪客户时向客户学习,工作之余用录音机学习,节假****去外语学院学习,家里的事全托付给她丈夫了。又经过3年的努力,她的日语水平已达到六级,口语达到相当的水平。后来,她又跳槽到大连市一家中日合资企业,收入颇丰。
想想看,她设有外语的技能谁会要她,她没有日语的技能又怎么能跳槽,挣更多的钱呢?过去有句话叫做“空面袋子在哪也立不起来。”
意思是说人没有点儿技能是不行的。现在还有一句话“一个人总得有两下子,一下子是不行了。”为啥不行了呢?就是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再则,这个“一技”还是“多技”怎么比,和谁比。如果范围很小,限于家里,班组里,小企业里是不行的,那也不叫一技。所谓的“一技”或是“多技”必须是国家认可的,社会认可的,有相当范围,这种多技才有作为。
总之,我们只有更努力,更出色,更独立,才能在这个社会站住脚。
4.活到老学到老
当你置身于这纷繁的大千世界时,是否感觉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在变化,物价飞速上涨,市场残酷无情,而自己却依然如几年前,工资没增加反而越来越少,你不停埋怨,不停叫苦,这到底怎么了?
静下心来想一想,真正的原因是自己没变化,几年的时间,市场在变,你没有及时充电学习,没有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等于你落后了,你的价值如以前一样,甚至贬值。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快,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充电是明智之举,不充电就会失去生存的能量,而最终被社会甩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