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汉寿亭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可是他致命的弱点就是不善于克制,固执偏激。当他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诸葛亮再三叮嘱他要“北据曹操,南和孙权”,他不以为然。不久吴主孙权派人来见关羽,为儿子求婚,关羽一听大怒,喝到:“吾虎女何肯嫁犬子乎!”这本来是一次很好的“南和孙权”的机会,却闹得孙权没脸下台,导致吴蜀联盟破裂。最后刀兵相见,关羽也落得个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下场。关羽不但看不起对手,也不把同僚放在眼里,名将马超来降,被封为平西将军,远在荆州的关羽大为不满,特地给诸葛亮去信,责问说:“马超的才能比得上谁?”老将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关羽又当众宣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目空一切,气量狭小,盛气凌人,其他的人就更不在他的眼里,一些受过他蔑视甚至侮辱的将领对他既怕又恨,以至于当他陷入绝境时,众叛亲离,无人援救,促使他迅速走向灭亡。
现实生活中,像关羽这样的个人英雄还是不少的,然而随着竞争力度的加大,能力竞争已经超出个人能力的单打独斗,取而代之的是团队精神的较量。因此,只有正确对待别人的人才能立足于能精诚团结的团队,才能共同进步,从而成就一番事业。
某文化公司的老板深知能力的重要,他在招聘时打破传统的偏见,新员工进来之前都要进行一番考试,以成绩而非文凭决定是否录取,所以他的记者、编辑都非常出色,而且都很能吃苦。尤其是一个体育杂志的女编辑,身体患有严重的残疾,她以前找过很多工作,都被拒之门外,但是这位老板看中了这个女孩的文笔和才能,以及她对体育的深深迷恋和理解。于是这个女孩成了一名体育编辑,一年以后成了主编,并做得非常出色。这位精明的老板就是如此,所以在同类杂志中,他的杂志一直都保持了非常独到的品位和特色。
打破偏见,往往获利的是自己。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很多时候一个单位招聘员工都是看他有没有大学文凭,英语达到了几级,也不管这个单位这个职位是否需要这样的文凭,总之,就是文凭决定一切。其实很多工作需要的是技能而非那一纸文凭,那张文凭所能证明的只是他的学习经历,并不能说明他是否适应这份工作。中文系的学生不一定都擅长写作,学管理的学生不一定都能当企业家。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情,要学会变通。
一只在外面闲逛的小瓢虫,有一天误入了牛角。小瓢虫很小,弯弯的牛角在它看来就像是一条极宽阔的隧道。它想,走出隧道,定会是一个水草丰美的洞天福地。谁料,脚下的路却越走越窄,到后来竟难以容身。为此,小瓢虫不得不停下来进行认真思考,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它决心掉过头来,重新开始。
这一回,它由牛角尖向牛角口进发,结果它惊喜地发现,道路越走越宽广,而且步出牛角,天蓝蓝的,极其高远,大地郁郁葱葱的,宛如绿浪滚滚的大海。一时间,它觉得自己就是那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大海中随意竞游的小鱼。从那以后,小瓢虫逢人便说:“当你遇到无法逾越的障碍时,不妨换一种方式。这就像面对一扇打不开的门一样,换一把钥匙,希望之门或许就会为你敞开。”
人们常常把那些头脑不开窍、认死理的人称作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在很多时候造成这种偏激的原因是对事物持有的某种观点和信念,而这种观点和信念其实并不符合客观事实或与逻辑推论相违背。严重的偏见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困扰,还会阻碍我们的进步和发展。其实,走出这种偏激再容易不过,只需要变个方向就行。无论对人对事都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他以前错过,不等于他永远都错,他以前对过,不等于他永远都对。但是,只这一点便难倒了许多人,无数人都是在碰了壁后才知道回头,但大多已为时过晚。
要克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偏激心理,最好的方法是对症下药,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阅历,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全面、灵活、完整地评价事物,冷静、客观地看待问题。同时,多参加有益的社交活动,培养勇敢、顽强、坚韧、机智、果断、团结、互助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效地增强自控能力。此外,还要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不放纵、迁就自己,说话、做事多冷静思考,这样就能有效地克服偏激心理。
4.忘记仇恨,消除报复心理
很多人都说过,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抢劫,不是杀戮,不是死刑,而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憎恨的情感,可怕的是人的仇恨心理。的确,仇恨作为最黑暗邪恶的一种情感,它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摧毁了我们的社会,葬送了不可胜数的生命,也吞噬了我们的健康。
一个年轻人在一家酒馆畅快地痛饮着,好像一天要把一生的酒都喝光似的。酒馆服务员有些不安,就试探着问他:“先生,您喝了这么多酒啊?”
年轻人很解气地说:“我今天要喝个痛快,一会儿我要做一件积压在心里很久的事。”服务员不解地问:“什么事儿啊?”
“我天生驼背,有一个十分讨厌的家伙,每次遇到我都会在我背上重重地拍一巴掌,这让我感觉很不舒服。我告诉过他很多次了,别这么做,可他就是不听。现在,我已经在自己的后背上暗藏了一个炸药包,过会儿,我就要去找他,等他再拍我的时候,肯定会把他的手炸个稀巴烂!”他很解气地说。
服务员吓得目瞪口呆:“啊!那你不是也被炸死了吗?”
“无所谓,只要能看到他的手炸得稀巴烂,我比什么都高兴。”
看了上面的故事,也许你会笑他愚蠢之极。不过回过头来想一想,自己是否也常常作出这种伤人又害己的事情呢?当你在受到外界或他人的伤害后或者外界满足不了自己的某种欲望时,你的心中是否也曾产生这样一种报复心理呢?仇恨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刺伤别人的同时,也会伤到自己。
报复心理是指以幻想甚至计划以攻击的方式,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伤害或不愉快的人发泄不满的一种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有两种人容易产生报复心态。一种是“闷罐子”型,这类人往往心胸狭窄、嫉妒心强,遇到挫折后,对领导、同事产生敌对情绪和报复行为。另一种是“炮筒子”型,这类人遇事激动,脾气火暴,性情急躁,凡事急急匆匆,争强好胜,容易动火,遇事不能冷静下来,易产生过激的报复心态。
产生报复心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个人的物质、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又不能正确对待时容易产生。
②在遭到领导、朋友、家人及亲属的善意批评时,认为是某人和他“过不去”,产生报复心态并实施报复手段。
③在婚恋生活出现问题,尤其是相恋了许多年,花了大量钱财后,恋爱对象提出分手,就感到被蒙骗、被耍弄、被抛弃,愤怒的情绪难以排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报复之心。
④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对待,用犯罪手段发泄、报复他人。
⑤在遭遇不公正对待或遭遇突发事件而承受不住打击。
⑥在朋友遇“难”需要“两肋插刀”,出于哥儿们义气,或亲人受辱,不靠组织解决问题,用暴力为朋友、亲人讨回“公道”。
仇恨是人性中的一处心理死结。它就像盘踞在心灵上面的一条毒蛇,当人能控制它时,它就不会带来危害,可一旦它失去控制,就会给人带来致命的伤害。
(1)报复心理是走向犯罪深渊的根源。
人的行为都是由意识所支配的,意识的产生是人类深思熟虑的升华所在。报复心理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常常会失去理智,导致犯罪。下场是极其可悲的。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运用违法手段报复他人,将使你的仇人占两次便宜。一次是他冒犯你时,二次是你因为报复他而被惩罚时。尽管培根所说的报复行为与我们所说的报复行为有所不同,但我们仍可以从中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以违法行为实施报复者必然自食其果。
(2)报复心态是影响人身心健康的根源。
当一个人的心理积累了过多戾气,他就会变得身体僵硬,做事偏激,易怒,却又胆小,气息虚弱,思维混乱,精神紧张而缺乏安全感。人是一个身心健康不可分离的整体,对于一个健康的个体来讲,也应该同时兼顾这两方面。心理是人类行为的主宰,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导致健康的行为,才能拥有一个幸福,充满人性的人生。所以,一个明智的男人,都应该选择一条通往心理健康之路。
在生活中,人们总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或是与人发生矛盾,难免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心理。但这样做不但不会给自己带来好处,很可能触犯法律,引起悲剧。同时,报复心态对健康也有百害而无一利。怎样消除自己的报复心态呢?
(1)拓展视野,增长见识。
俗话说,壶小易热,量小易怒。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会为眼前的得失而感到迷惑和愤怒,也不会为了生活中的小事而激动。把时间多花在增长见识上,就不会把别人对自己的偏见与评价放在心上,自然也就消除了报复心态。
(2)用宽容淡化仇恨。
释迦牟尼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当仇恨充斥着内心的时候,你应该懂得用宽容去化解一切怨恨,让大家都生存在宽容的阳光和清风下。
(3)学会换位思考。
在人际交往中,不可能没有利害冲突。我们在遭受挫折或不愉快时,不妨进行一下心理换位,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境遇之中,想想自己会怎么办。只有设身处地,以心换心,才能真正理解人,从而摒弃报复心理。
(4)多考虑报复的危害性。
当想要报复他人的时候要先想想:从报复行为中体会到一时的“解恨”和给报复对象造成危害时,自己会不会得到对方更大的反报复?会不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会不会触犯刑律?须知,欲加害于他人的人,最终多半是害了自己。
每个人受到伤害以后,都会想方设法减轻自己的痛苦,这是人的生存本能,无可厚非。可是,把自己的痛苦加倍放大,然后转嫁到别人身上去的报复心理是极端有害的,这样既无法捞回自己所受的损失,甚至还会赔上自己的健康、幸福和生命。所以,男人必须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通过加强自身修养、开阔心胸、提高自制能力,让自己在阳光雨露下生活。
5.消灭冲动这个魔鬼
因为冲动而犯下大错的男人,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少见。因为他们难以忍耐一时的冲动,从而酿就无法挽回的过错,从而带给他们无尽的后悔。要知道,冲动总与厄运相连,冲动过后,当你冷静下来反思的时候,许多人往往都会说:“当时真的是太冲动了。”
彭亮是一家外企的部门主管,平日温文尔雅,人缘也是相当好。有一次开会的时候,为了一个企划方案的修改问题,他勃然大怒,当场与一位女同事大吵了起来。因为他认为,如果按照对方的观点,那将造成十分坏的后果,而那位女同事则认为如果按照他的方案将对公司十分不利。他当场指着对方的鼻子大发雷霆,不但让在座的同事惊诧不已,更因此葬送了即将到来的一次晋升机会。
你为自己当时的冲动懊恼吗?冲动,生理学定义是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的兴奋性反应,我们日常所言的冲动多指理性弱于情绪的心理现象。冲动,可能源于自我保护,这是一种心理补偿。通常它并不能带给我们飞蛾扑火的灿烂,假如在理智弱于情绪的那一刻,给自己三分钟的冷静,你将发现:魔鬼就在身旁。
2006年的足球世界杯落幕了,意大利队获得了冠军。可后来一段时间的议论焦点是法国球员齐达内用头部撞向意大利后卫马特拉齐的故事。
整场冠亚军争夺赛,齐达内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比赛到了第110分钟,齐达内同马特拉齐身体轻微接触,随即二人说了几句话。齐达内跑向中场时,似乎听到马特拉齐在背后说了什么,于是回过头来,愤怒地用头部撞向了马特拉齐的胸部,后者随即倒地。最后,裁判员向齐达内出示了红牌。
马特拉齐对齐达内到底说了什么,让齐达内有如此反应。由于两人在赛后都谢绝谈起此事,人们只有通过读“唇语”和口形的形式猜测,得出了几个说法。第一个说法:“你是意大利养出来的一条忘恩负义的狗”;第二个说法:“你是恐怖分子,滚回你自己的国家踢球吧。”第三个说法:两度骂齐达内最爱戴的姐姐“你姐姐是妓女”。
不管马特拉齐对齐达内说了以上哪句话,我们都会想象到,一定是非常具有人身攻击的话语,不然激不起性格温和的齐达内的愤怒。
齐达内没有顾全大局的冲动情绪,得到了许多人的理解。可他最后解气的目的达到了吗?没有,他可能更多的是后悔。
意气用事终究不是一件好事。项羽就是有勇无谋,最后以自刎乌江边收场。刘邦如水一样的太极性格,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最后一统天下。齐达内的冲动,是我们不应该提倡的。就像一个人因别人侮辱他,他就杀掉对方一样不可取。要想做一个成功的人,就不能够冲动,但听到恶毒的人身攻击的话,谁又有什么办法能忍呢?
理智、冷静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曾国藩用他一生的实践得出了一个标准答案:“人之气质,由于天性,本难改变,唯读书可以改变人。”当你在书中明白世间的道理时,你就会变得更加理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