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783000000007

第7章 使人信服,攻心为上

《孙子兵法》“始计篇”中有“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谋攻篇”中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指出,打仗的最高境界是使用攻心战术,争取人心,使民众服从,使敌人屈服,而不是直接与敌人交锋。在人际交往中,要想让人信服于你,就必须“俘虏”对方的心。得到了别人的心,就得到了别人的信任;得到了别人的信任,就有了最强的力量。

1.得人心者得天下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孙子兵法·始计篇》

在古代,政治就是要使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从而使他们生为君主而生,死为君主而死,而不怕危险。这段讲的是政治精明的君主要争取民心的问题,就是谋求“人心”。

“令民与上同意也”,说明战争是“谋事在人”,而且在谋人心,争取民心,使民众服从,出人、出力、出钱、出物,以支持战争,使战争有所依靠。同时,争得了一个安定环境,有一个稳定的社会局面,才不使军队在作战时有后顾之忧。

刘邦起义后,带领众人进入沛县县城,入城后,城中父老想推举他为沛县县令,刘邦推辞说:“当今天下大乱,各路诸侯并起反秦,如果选择将领不当,将会一败涂地。我不是爱惜自己的性命,只是担心自己的才能薄弱,不能保全沛县的父老兄弟。这等大事,愿大家推举可以胜任的人。”但众人谁也不敢领头起义,最终还是推举刘邦做了沛公。

刘邦自第一次去关中,在咸阳纵观秦始皇帝车驾出游之后,便做起了皇帝梦。沛县父老推举他为沛公,他喜在内心,但表面上却再三推让。刘邦深知在场的人谁也不敢为首领,他的推让再三,是为了表明他带头起义不是出于私心,不是为了封侯称王,而是在父老兄弟们的再三推举之下,不得已而为之,目的是救民于水火;同时也是为了起义后有效地管束部下;既然是众人推举,众人就应当服从管束和指挥。

刘邦与多路起义军首领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起义不是为了封侯称王,而是把起义的第一天,视为踏上夺取皇帝宝座征程的起点。所以,当他答应沛县父老做沛公时,便胸有成竹地要取代秦始皇。刘邦令起义军的军旗一律为红色。于是,萧何、曹参、樊哙在沛县四处召收弟子,共得3000人,进攻胡陵、方与,还守丰邑。沛公所率领的这支起义队伍,从此加入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洪流之中。凡事有小就有大,有弱就有强。刘邦从此拉开了角逐天下的序幕。细想起来,刘邦之强并不在势力,而在于掌控人心的工夫。

三国时期,蜀国南方诸夷发动叛乱。蜀相诸葛亮深知南中之事,不仅关系到蜀汉后方的稳定,同时也关系到北伐大业,就下决心亲自率军远征。

诸葛亮兵分三路,沿途平定零星叛军,主力行至益州郡。孟获为叛军头领,为少数民族首领,在南中地区很有威信和影响。当诸葛亮听说孟获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在南中各个地区的部族人民中很有威望,想到如果把他争取过来,就会更好地解决少数民族和蜀汉政权的关系,消除南中时常叛乱的根源,会使蜀国有一个安定的大后方。诸葛亮深知用兵的道理,应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不可专用武力,而应注意征服他们的心。于是,下令对孟获只许活捉,不得伤害。

当蜀军和孟获的部队初次交锋时,诸葛亮授意蜀军故意退败,引孟获追赶。孟获仗着人多势众,只顾向前猛冲,结果中了蜀军的埋伏,被打得大败,自己也做了俘虏。当蜀军押着五花大绑的孟获回营时,孟获心知此次必死无疑,便刁钻使横,破口大骂。谁知一进蜀军大营,诸葛亮不但立即让人给他松了绑绳,还陪他参观蜀军营寨,好言劝他归降。孟获野性难驯,不但不服气,反而倨傲无礼,说诸葛亮使诈。诸葛亮毫不气恼,放他回去,二人相约再战。

孟获跑回去之后,重整旗鼓,又一次气势汹汹地进攻蜀军,结果又被活捉。诸葛亮劝降不成,又一次把孟获送出大营。孟获也是个犟脾气,回去又率人来攻并同时改变进攻策略,或坚守渡口,或退守山地,却怎么也摆脱不了诸葛亮的控制。一次又一次遭擒,一次又一次被放。到了第七次被擒,诸葛亮还要再放,孟获却不肯走了,他流着泪说:“丞相对我孟获七擒七纵,可以说是仁至义尽,我打心眼里佩服,从今以后,我决不再提反叛之事。”

孟获回去之后,说服各个叛乱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重新归属蜀汉控制。

能为别人着想,也善于为别人着想,这会使对方一下子就知道你的义气情分,知道跟着你做事决不会吃亏,他也就心悦诚服地被你拉住了。

2.宽厚待人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孙子兵法·作战篇》

《孙子兵法》中“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译为:对俘虏士兵要优待和使用他们,这就是所谓越是战胜敌人也就更加壮大自己。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善待战俘,宽厚待人。

周文王问姜子牙说:“怎样做才可以治理天下呢?”姜子牙说:“胸怀比天大,然后才能包容天下;诚信比天大,然后才能约束天下;仁德施于天下,然后才能使天下归附;恩惠施于天下,然后才能保有天下;权威比天大,然后才能不失天下;遇事当机立断,就要像天道不能改变,就像四季不能更变一样。具备这六个条件,就可以治理天下了。”姜子牙主张以大度、诚信、仁德、恩惠、权威、遇事当机立断六者为标准去治理百姓天下,百姓必然会拥戴主政者。这六条原则,是稳定局势的要略,其中又以“包容天下”为首,它可以作为领导人物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宋名臣言行录》中记载了宰相吕蒙正的故事。吕蒙正中进士后没几年就当上了参知政事,在当时相当于副宰相之职。有一天早晨上朝,听到有人隔帘指责他资历太浅不能居参政之职,吕蒙正装作没听见。随行的同僚要为他追查说此话的人,吕蒙正却说:“如果我知道这个人的姓名,我还会耿耿于怀,这有什么好处呢?再说,不追究此事,对我也没有什么损失。”正是因为有着这般的宽容大度,吕蒙正辅佐太宗巩固了宋初的统治,成为一代名相。

人与人之间贵在和谐,如果谴责别人的小过失,揭发别人的隐私,念念不忘别人的旧恶,将使我们的心受到挟制,心眼狭小,更造成自己与别人相处时的潜藏危机,为自己树立更多的敌人。相反,一个讲宽恕待人之人,心胸开阔、宽恕仁爱,他自身的修养不但臻于完美,与他人之间也是一团和气。没有敌人,灾害自然也不会降到他的身上。

杨继盛有一次在写给儿子的书信中说:“宁可我让人,不要使人让我;宁可我容人,不要使人容我;宁可我吃亏,不要使人吃亏;宁可我受气,不可使人受气。别人有恩于我,我终生不忘;别人有怨于我,我及时丢掉。看到别人的好处,就称赞不已;听到别人的缺点,就守口如瓶。有人向你说某人对你要感恩报答,就说他有恩于我,我无恩于他,这样就使感恩的人感受更深。有人对你说某人恼恨毁谤你,就说他平时与我最要好,怎么会有恼恨毁谤我的道理,这样就使恼恨毁谤的人听后怨恨自然化解。”

杨继盛这段话堪称是做领导的铁定原则,如果每一位领导都做到这一步,天下怎么不美好?人类怎么不和平共处?

黄石公说:“不抛弃小怨,就会产生大怨。”又说:“怀念旧恶而排斥新功的人没有好结果。”成就大事的人,具有宽恕的美德与雅量。只要对方有才能、无论他是仇人与否也要任用;只要对方有功德,无论他怨恨与否也要奖赏。

刘邦初定天下,大封功臣许多人,余者日夜争功不休。有些将官还三五成群在一起窃窃私议。一天,刘邦问道:“诸将所议何事?”张良说:“他们正在策划谋反。”刘邦大惊,忙问怎么回事,张良回答道:“陛下起自布衣,与此辈同取天下,现今陛下贵为天子,所封皆昔日故旧、亲信,所诛皆平生结怨之人。此辈恐不仅不能受封,反因往时过错而被杀,所以才聚众谋反。”刘邦转生忧虑,问道:“那要怎么处置?”张良反问:“陛下平日最恨的人且为群臣共知的是谁?”刘邦答:“雍齿与我有旧怨,起事后又曾叛汉降魏,并再三困辱过我。我早想杀他,只因其功劳,不忍下手。”张良便劝他赶快先封雍齿,而后必自安。刘邦依言,先封雍齿为什方侯,然后敦促丞相、御史快快计功封赏诸将。群臣见状,皆大欢喜,纷纷议论,像雍齿那样的人都能封侯,他们还担心什么。张良略施微计,不但纠正了刘邦用人惟亲、循私行赏的偏向,而且轻易地平息了一场轩然大波。他这种赦小怨而坚众心的做法,不能不说手段高明。

宽容是一种精神,它要我们超越自己的偏见;宽容是一种态度,它培育我们的博大胸怀;宽容是一种境界,它意味我们有可能战胜自己的弱点;宽容是一种理想,它召唤我们走向崇高。会宽容人的人,虽然从来不指望得到回报,更不会去索取回报,但往往会得到回报,甚至是更大、更多的回报。

3.成功,就是使人屈服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谋攻篇》

用兵的法则是,能使敌国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差一些;能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军就差一些;能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攻垮这个旅就差一些;能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打败敌卒就差一些;能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打垮这个伍就差一些。因此,百战百胜还不是好中最高明的,不战而降服敌人才是优胜中最高明的。

孙武以非战手段避免兵燹战祸的战略为指导思想,认为军事斗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安国全军保民,而任何战争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军民伤亡和经济的破坏,因此他提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武“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本义是:不通过直接交战而使敌屈服。按照他的主张,大至于敌国、敌军,小至于敌之旅、卒、伍,都可以不战而使之屈服。也就是说,孙武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既是一种战略主张,也是战役、战斗的主张;当然,重要的还是战略主张。

怎样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孙武没有具体论述,但从全书中可以反映出其基本内容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心理等斗争手段,把战争遏止于萌芽状态。这种战略目标只有在具有诸多绝对优势条件下才可能实现。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孙武在肯定这一思想的同时,基本的还是论述以战制敌。

康熙十三年,任陕西提督的王辅臣打死了陕西的刑部尚书莫洛,举兵反叛了。这个王辅臣,是山西人,强盗出身,为人骁勇善战。顺治年间就已反叛过清廷,后来归降后随洪承畴南征时升任总兵,到了吴三桂手下,吴三桂待他如子,非常信任。

在一次酒后,王辅臣骂了吴三桂的侄子吴应麒。吴三桂为此让人捎话责备王辅臣,说:“你要吃我的脑髓,这是什么意思?惹得别人笑话我,说我吴三桂老头儿平日对王辅臣爱如珍宝,现在反要吃他的脑髓,岂不让人寒心!再不能说这种话了”。王辅臣听了此话心中不满,就找机会离开了吴三桂,调到平凉任陕西总督。吴三桂对此十分惋惜,给他两万银子做路费。吴三桂反清后,极力对王辅臣实施诱惑,王辅臣又感念起吴三桂的旧恩,果然又回头上了吴三桂的贼船。

然而,康熙面对突然事变,却镇定不惊,进行了冷静的沉思。康熙认为王、吴之间,感情并不扎实,于是不惜一切对他采取招抚政策,主要动机是减轻主战场压力,保证正面战场以主要力量打击吴三桂。康熙帝深知王辅臣为人,尽管他是第二次叛变清朝但居心不坚,假如再度宽容,相信会招抚成功。为此他专敕慰勉,说王辅臣杀死将军莫洛的原因是由莫洛控驭失宜,军心不服所致。任用莫洛,是他皇上本人知人未明,咎在朕躬,于你王辅臣是没有罪的。此说教最终感化了王辅臣,使他重新归顺了朝廷。

康熙对王辅臣的招抚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智慧,说明他善于在军事战争中结合政治手段,把军事斗争升华为政治斗争的继续而取得成果。在战场上,为了取得最后胜利,必要时政治策略能起到军事战略一时所起不到的关键作用。王辅臣的归抚,使得朝廷从而解脱了西北战场的军事威胁;挫败了吴三桂借助王辅臣之叛,从西北方向进军北京的阴谋和企图。这以后,康熙广泛使用剿抚并用政策,在军事打击的同时,以招抚瓦解敌人,收到了重大效果。

继西北招抚成功之后,福建耿精忠也被招抚归降,致使闽、浙相继平定。后叛的尚之信也被招抚归降。康熙向各地统帅、督抚部署:凡在贼中文武官员兵民,悔罪归正,前事悉赦不问,仍照常加恩。如果有擒杀贼者,投献军前,或者以城池兵马归抚者,仍论功奖赏。依此形成制度,每到战役关键时刻,康熙帝都发招降敕书,由专门负责招抚的人掌管送达。可说是攻心战。

而对于个别投降之后又复叛的人,则不一味宽容,而是加重处理。如广东的祖泽清于康熙十七年再次叛清,康熙下令兵部训斥他:前次叛时你可以说自己是被逼迫,不得已而从贼的,现在你降后复叛,就说明你是“苦心附贼可知”,即死心踏地了。于是康熙明确宣布:罪情重大,国法难容。不许招抚,亦不许其投诚。最后捉住一定要处死。这就给一些归抚的人敲了警钟。

招抚政策显示了威力,极大地削弱了叛军的力量。在三藩之战中,为彻底平定叛乱,在情形非常复杂的情况下,康熙帝以一颗不变应万变之心,采取一系列剿抚并用的战略,使叛臣归降,孤立主要敌人,从而扭转了僵持的战局,最终打击了极少数顽固叛贼,取得了全面胜利。

在收复台湾的问题上,康熙帝同样采用招抚政策,他总的指导方针是:先抚后剿。把招抚明将郑成功的儿子郑经作为主要目标。由于战略决策的正确,加上总督姚启圣和提督施琅的忠实执行,使康熙帝的招抚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大大减轻了渡海作战的难度。对台湾的招抚不仅针对郑氏官兵,康熙还非常重视出示安民、秋毫无犯、使百姓乐业的宣传。

为使招抚取得重大成功,康熙对下边的合理建议往往给以大力支持。譬如郑氏集团曾有人想栽赃陷害原海澄公黄芳泰,因黄芳泰在汀州居住,所以归抚的将士们不敢来漳州、汀州归降,怕受到报复,而且汀、漳二州有不少人冒充海澄公的家人,故意做出违法的事情,让地方官吏不敢过问。对此,闽督姚启圣特意疏请康熙帝下令,让海澄公黄芳泰离开汀州,以利招抚。康熙看到疏请,马上命黄芳泰举家迁赴京师。

为了加强招抚效果,加快招抚,同时显示招抚的承诺,康熙帝对归抚而来的降将尽量给予委任,表现好的还委以重任。最后和平收复台湾,基本上完全依赖于招抚的成功。

招抚也即劝降,劝敌投诚,在古今中外战场上均有所见,是传统兵法之一,也是现代做人成事之谋道。因此“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一条智慧无边的大学问。

4.诚信是世界上最大的资产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孙子兵法·始计篇》

信,即诚信。人生在世,“必诚必信”。也就是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必须诚实守信。诚实是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守信是格守信约,说到做到。

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这是做人的学问,也是领导管理的学问。

诸葛亮四出祁山时,所带兵马只有十多万。而魏军主将司马懿迎战蜀军,拥有精兵三十余万,还有久经沙场的大将。蜀、魏两军在祁山对峙,旌旗猎猎,鼓角相闻,战斗一触即发。

正在这紧张时刻,蜀军中有4万人因服役期满,需退役还乡。蜀军将领们都为此担忧:一旦离去4万人,部队的战斗力将大打折扣;服役期满的老兵们也忧心忡忡:大战在即,回乡的愿望肯定要化为泡影。将领们共同向诸葛亮建议:延期服役一个月,待大战结束再让老兵们还乡。

诸葛亮断然说:“治国治军必须以信为本。老兵们归心似箭,他们家中的父母妻儿也盼亲人回来望眼欲穿。我怎么能因一时的需要而失信于军民呢?”说完,下令各部,让服役期满的老兵速速返乡。

诸葛亮的命令一下,老兵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随后,一个个热泪盈眶、激动不已。这一来,老兵们反而不走了,“丞相待我们恩重如山,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我们要奋勇杀敌,报答丞相!”老兵们的激情对在役的士兵更是莫大的鼓励。蜀军上下,群情激愤,士气高昂。

四出祁山,诸葛亮虽然没能取得预期的功绩。但他设计诱杀了魏军大将张郃,又在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平安地率领蜀军撤退回国,这不能不说有4万服役期满的老兵的功劳。

苏洵云:“为将之道,当先治心。”一个组织的领导者要想真正得到一个人的忠诚与归顺,必须从情感和良知上征服他,让他感激你则为永久之功。

以“信义”争取民心,这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纷争天下之际,更是如此。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法令已经制订好了,但还未公布,他担心老百姓不相信,就竖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在南门口,说:“谁要是将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口,就赏给他十两金子。”老百姓感到奇怪,不敢搬。商鞅又说:“能扛到的赏给五十两金子。”有一个人扛起木头走到北门口,商鞅马上赏给他五十两金子。这样一来,变法的法令一公布,老百姓们就相信了。由此看来,商鞅立木是为了立信,以此告示天下,表示坚守信用,是为变法鸣锣开道的。

西门豹治邺时,将粮食储藏在民间,说好战争一旦爆发,以鼓为号,立即将粮食集中起来。魏文侯不相信,西门豹于是登上城楼,下令击鼓。第一遍鼓响之后,百姓们有用肩背的,有用车装的,迅速把粮食集中起来。魏文侯说:“算了,让他们回去吧!”西门豹说:“在老百姓中建立信义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一旦欺骗了他们,以后就不能再取信于民了。现在燕国侵占了我国的八个城市,我请求让我率军向北反击,以收复被侵占的城池。”于是,举兵讨伐燕军,收复失地后,凯旋而归。

司马光曾经说过:“信义,是君王的最大法宝。国家靠人民保护,人民靠信义保护,不讲信义,就无法使唤人民,没有人民,就没有办法守卫国家。所以,古代的君王,不欺骗天下之人;称霸天下的人,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自己的臣民;善于持家的人,不欺骗自己的亲人。如果上面不相信下面,下面也不相信上面,上下离心离德,最终导致失败。这岂不是太可悲了吗?”

为人处事,信守诺言是非常重要的。那些受欢迎的人,常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把他们的特长展现在人们面前,其中最显著的特长便是任何时候都有守信、遵约的美德。

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注重讲信用,守信义。清代顾炎武曾赋诗言志:“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表达了自己坚守信用的处世态度和内在品格。可以说,中国人历来把守信作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

东汉时,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学业结束,他们分别的时候,张劭站在路口,望着天空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见面……”说着,流下泪来。范式拉着张劭的手,劝解道:“兄弟,不要伤悲。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会。”

落叶萧萧,篱菊怒放,这正是两年后的秋天。张劭突然听见天空一声雁叫,牵动了情思,不由自言自语地说:“他快来了。”说完赶紧回到屋里,对母亲说:“妈妈,刚才我听见天空雁叫,范式快来了,我们准备准备吧!”“傻孩子,山阳郡离这里一千多里路,范式怎会来呢?”他妈妈不相信,摇头叹息:“一千多里路啊!”张劭说:“范式为人正直、诚恳、极守信用,不会不来。”老妈妈只好说:“好好,他会来,我去备点酒。”其实,老人并不相信,只是怕儿子伤心,宽慰宽慰儿子而已。

约定的日期到了,范式果然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旧友重逢,亲热异常。老妈妈激动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泪,感叹地说:“天下还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啊!”范式重信守诺的故事一直为后人传为佳话。

在现实生活中讲信用,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自己的尊重。但是,我们反对那种“言过其实”的许诺,也反对使人容易“寡信”的“轻诺”;我们更反对“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丑行!

人际交往中诚信的建立非常重要,首先示人以诚,各种策略才能有效实行:若失信于人,任你再高明的计谋也无法实现,任何事业也很难做成。

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相交相处,都要以诚心待人,以善意待人,以和气待人,以礼貌待人。不管对师对友,对上对下,总要以诚意相处。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最重视的就是“信”,人无信不立。对他人不撒谎,守时、守约是美德,切勿轻诺寡信,失信于人。

5.与人为善,助人助己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孙子兵法·地形篇》

孙武主张将帅既要爱兵,又要从严治军。他提出要爱兵,“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

“爱”是友好的表示,爱亲人,爱朋友,爱恋人,这都是内心情感的需要,是人的本能。而“爱你的敌人”却是令人费解的事……

能当众拥抱敌人的人,他的成就往往比不能爱敌人的人高出许多。

智勇双全的蔺相如,先在秦廷战胜了残暴的秦王,完壁归赵,不辱使命;后在渑池迫使秦王为赵王击缶,维护了赵国的尊严,由于如此巨大的功绩,蔺相如被拜为上卿,地位超过了赵国宿将廉颇。

这事惹恼了急躁刚直的廉老将军,他想:我出生入死,攻城野战,功勋卓著,才赢得眼下的高位。那蔺相如有何本领?他不过是摇唇鼓舌,和秦国打了两次交道罢了。他原来地位那样低贱,现今却官居我之上,我怎能咽下这口气?见到他,非羞辱一顿不可。

蔺相如听说这事,每逢上朝就经常推托有病,不肯和廉颇争位次先后,有时外出,远远见到廉颇的车马,蔺相如就急忙令人把车让到小巷子去。

蔺相如的门下看到这些情况,颇为不解,纷纷说:“我们仰慕您高尚的人品,才投到您的门下。现在您和廉颇居于同等地位,他说出那样难听的话,您却躲起来,害怕得不得了。对那种难听的话,平民百姓都难忍受,何况像您这样的大臣呢?我们没什么本领,请允许我们辞别吧!”

面对众门客激烈的言词,怎么辩解呢?蔺相如先不作解释,却采用“明知故问”的方式,岔开话题,问了一件似乎与此无关的事:

“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两人哪一个厉害?”

“廉将军当然不如秦王!”众门客异口同声地回答。

“那么,秦王有那样大的威风,我敢在秦廷大声叱责他,还敢于责骂他的文武高官,难道会害怕廉颇吗?我所想的是:强暴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发兵侵扰我赵国,只是因为我和廉颇两人在罢了。现今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我这样避让廉将军,就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前面,而把私人的恩怨放在后面啊!”

众门客顿时领悟,由衷折服。这些话传到廉颇耳中,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羞惭不已,立即上蔺府“负荆请罪”。

两人化干戈为玉帛,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为赵国抵抗秦国的侵略做出了卓著的贡献。这一故事使人们明白了化敌为友的重要性。

敌人和朋友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很难说清楚。也许,人们为了利益之争会结成各种各样的集团、组织和阶层、阶级,他们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走到一起,又行动一致、思想大致相当,因此成了朋友。而敌人呢?可能是有些与自己格格不入的地方。也可能是具有无法避免的冲突对象。这样朋友与敌人的关系便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个人在人际关系的核心。你的父母、妻子、子女肯定会成为你最好的朋友,而你的竞争者则大多数会成为你的敌人。但是这只是我们以一种静态的眼光来看问题,实际上这种关系是不断调整,随时都可能有变化的迹象。正如英国著名的外交家托马斯·潘所说:“我们没有永恒的敌人,我们也没有永恒的利益,我们所有的是共同的利益,一种与英联邦一致的共同利益。”可见,敌人与朋友,只是相对而言的,也只是暂时的,并非永恒不变的,那种幻想拥有永远的朋友和怀有永久的仇恨者,是超现实的,是无法做到的。

南京周围有四家较大规模的化纤工厂,为了争原料争市场,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因此,各个公司都为此感到力不从心,望“洋”兴叹。江湖恩怨几时休?这不,随着,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产业化、专业化、国际化不断加强,跨国公司的蜂拥而入,给这几个公司的领导人当头一棒,他们才清醒地意识到,原来真正的敌人却是来自海外的“狼”,于是,四家公司,马上调头,目标一致对外,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产业集团。为了一个共同的利益,他们还是化干戈为玉帛,成为患难与共的朋友了。

因此,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光靠朋友的力量也是不够的,只有将那些过去与你是竞争对手的人,纳入到共同利益里,以壮大力量,才能夺取更大的胜利。朋友和敌人,从来都不是绝对的和永恒的,只要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甚至是同病相怜,都可以结成朋友,而结成朋友的根本目的,就是壮大自己的力量,以便在社会的奋斗和交往中做到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为自己、为他人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更多的机会与福利。敌人,有时候也是我们的错觉所致,或是我们由于目光短浅、孤陋寡闻所致,使他在心理上印上了你的敌人的强烈印象,而你一旦想改变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却是难上又难。所以,这一切全靠你的勇气和非凡的远见与卓识,与敌人握手,与人为善,助人助己。

有多大的心胸,便能做多大事;有多大的心胸,便有多大的人格魅力。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在社会纷繁芜杂的人际关系中,你不妨去冷静地观察,努力寻找你的朋友和能够成为朋友的敌人。总之,冷眼看世间冷暖,笑谈人生得失,与敌人化干戈为玉帛,也不失为一种心满意足、春风得意的心境吧!

6.把大家拧成一股绳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孙子兵法·九地篇》

“齐勇若一”是孙武关于全军协调一致,形成整体威力的作战指导思想。

一个好的管理人要管理好员工,最聪明的办法是让他们觉得你对他们好,获得他们的心,得到他们的信任。大多数人并不在意自己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但他们确实在乎自己付出的努力是否得到承认。如果他们努力一番却无人所知,这会使他们感到被人利用,遭受剥削,因而灰心丧气。当这种情形发生时,他们只得采取不再卖力或进行一些消极怠工的活动以示反抗。这样就要激励他们并让他们尝到激励的“甜头”,从而能协调一致,形成整体威力。否则你就会看不到显而易见的工作效率,结果是你自己会吃苦头。

激励是一门艺术,在激励的时候要记得讲真话,这样才有效果。

关于统一军队的意志,克劳塞维茨曾在《战争论》中讲过,一支统一了意志的军队,可以说是拥有了武德,这是战争中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之一。历史上亚历山大统率的马其顿军队,凯撒统率的罗马军团,亚历山大·法尔涅捷统率的西班牙步兵,古斯达夫·可道夫和查理十二统率的瑞典军队,腓特烈大帝统率的普鲁士军队及拿破仑统率的法国军队,无不拥有着这种精神力量,它几乎无坚不摧。

军队的意志,或者说战斗精神,就好像是电池中的电流一样,最忌随意糟踏和浪费。一个良好的统帅,很善于培养部下的这种潜在的能量,会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充电。

拿破仑便很善于激励部下的精神,他总是刺激他们的虚荣心,增强他们的信心,从而减轻他们的恐惧。他说:“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高于民族的荣誉和同志们的尊敬的人,根本就不应当成为法兰西陆军中的一员。勇敢,是金钱买不到的。举起你们的军旗吧!这个时刻终于来到了!”

战斗的胜利主要在于士兵们的心,蒙哥马利强调,高级将领应该时刻不要忘记部下,要学会激励他们,把激励当成一种艺术,使得部下能够并且愿意追随你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他认为,战斗力是精神和物质两个因素组成的,但相比之下,精神因素更重要。

成大事者在处理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时,往往能挥洒自如,这是因为他们一般都有良好的协调能力。

领导者能否与他们的友好相处,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使上下级相互沟通,同级相互信任,劲往一处使,直接关系到领导工作的成败。要有能妥善处理与上级、同级和下级之间人际关系的疏通、协调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对一个欲成大事者来说尤为重要,它能真实地反应成大事者的水平。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才能让你的计划迅速展开,各种事情有条不紊,才能让别人更好地为你服务。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长处,在关键时刻,我们更要懂得怎样用人,怎样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即使他们的能力相同,也会有更好的协调方法。

在一个组织中,每一个员工都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与价值准则,这也正是你的组织能如此富有活力,充满生气的原因所在。有人也将组织比喻成一个大熔炉,从四面八方加入到其中的人们,不仅带来开展生产所必须的技术知识与人力,也带来各样的处事态度与行动原则,他们使你的组织在融百家之长的同时,也出现了“水”与“油”不可相溶的现象。

个人价值观是人在历经世事波折之后个人感悟的沉淀。其形成过程,如同“蚌育珍珠”,它是一个人筋骨与心志都经过了一番世事的洗礼之后,得出的个人的生活准则。它似乎是很难改变的,但它是可以发展与延续的。信任关系的建立也正是基于这种共同的坐标观基础之上的。

当一个雇员进入了组织之后,你就应该让他深切地体会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指导着每一个人走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并且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宣扬它、贯彻它,并身体力行地将它在你的工作表现中适时地展示给大家看,因为雇员们往往更相信自己的眼睛,耳朵对他们来说由于频繁地使用已走向老化。

在雇员们朝夕相处的工作氛围中这种组织价值观的渗透,会将两颗相距太远、缺乏了解的心拉近。为了组织的共同目标与他们的共同理想,他们的手也会紧紧地握在一起。

一个人的协调能力与他的事业成功有直接关系,作为一个欲成大事者,你必须要能有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把大家拧成一股绳。

7.与众相得,才能兴旺发达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孙子兵法·行军篇》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是孙武关于军兵和爱、使内部团结一致的带兵思想。他认为“上下同意”,内部团结,是战争取胜的基础。孙武认为,那种先施暴虐,失去民心后又害怕部众的将吏是最愚蠢的人。因此,带兵要做到爱抚而不骄惯,亲附而不放纵。

公元198年夏,曹操率军从许都出发,讨伐在穰县(今河南邓县东南)的张绣。当时正值麦熟季节,老百姓都因躲避战乱而逃入山林,遍地金黄的麦子无人收割。民以食为天,曹操见已到手的粮食无人管,很是心疼。为了让百姓安心回家收麦子,他立即命令士兵沿途张贴榜文,号召百姓回家收麦,并在军中颁布严格的军令:“值此麦熟季节,黄金遍地,百姓所倚,凡我军上下均应爱护百姓之禾稼。有犯令毁麦田者,定以军法处斩勿论。”将士们闻令,个个小心谨慎,路过麦田时一个个都下马步行,以手扶麦,缓缓而过。曹军的这种良好的行为,给百姓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那些逃入山林中的人得悉后,纷纷返回家里,挥镰收割。

但是,就在曹操率军行进中,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一天,曹操乘马路过麦田时,他的坐骑因前面突然飞起一只斑鸠而吓惊了。那马乱蹦乱跳,在麦田里折腾好一阵。曹操费了好大劲才稳住,但跟前一大片黄橙橙的麦子已被踏伏倒地。侍从人员也被惊呆,不知如何是好。曹操定下神来,令人叫来主薄官议罪。主簿官心里非常明白,按照军令,毁麦者斩首勿论,你曹操要议,无非就是不想按军法处置。于是,他为曹操想出一条下台阶的计策。他急忙走上前去对曹操说:“按《暮秋》之义,法不施于尊。丞相的马践踏麦田,不能与将士犯律同日而语。”曹操觉得这种理由难以服众,不处罚自己,以后军令又如何贯彻下去?于是便说:“制定法令的人自己犯法,不加处罚何以令众?我是全军的统帅,虽然不便处死,但也必须用刑。”说完就撕下自己的头巾,举起宝剑,割下一大把头发扔在地上,说:“权且以此代首,快雏去号令三军!”将士们听后,人人肃然起敬,更加深信军令不可触犯。

曹操严律于己,重视军队的教育,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在以后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作为企业的领导,要实现自己的意图必须与下属取得沟通,而富有人情味就是沟通的一道桥梁。它可以有助于双方找到共同点,并在心理上强化这种共同认识,从而消除隔阂,缩小距离。

富有人情味的上司必是善待下属的。

上司要赢得下属的心悦诚服,一定要恩威并施。

所谓恩,则不外乎亲切的话语及优厚的待遇,尤其是话语。要记得下属的姓名,每天早上打招呼时,如果亲切地呼唤出下属的名字再加上一个微笑,这名下属当天的工作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他会感到,上司是记得我的,我得好好干!

有许多身居高位的人物,会记得只见过一两次面的下属名字,在电梯上或门口遇见时,点头微笑之余,叫出下属的名字,会令下属受宠若惊。

对待下属,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聆听他们的忧虑,他们的起居饮食都要考虑周全。

武汉锅炉厂职工过生日时,厂里派人送去象征性的贺礼;逢年过节,厂领导纷纷到下属和曾闹过别扭的职工家里登门致贺,共叙家常,消除隔阂。一位政工干部说:“靠这份情感,我们创造了全厂齐心协力的局面。”有一年冬季的一天,下了一场大雪,冰天雪地,行走十分困难。全体领导早早起床,分别到离厂较远的汉口、汉阳各主要车站去接职工上班。这一天,全厂3000多工人竟无一人迟到。

所谓威,就是必须有命令与批评。一定要令行禁止,不能始终客客气气,为了维护自己平和谦虚的印象,而不好意思直斥其非。必须拿出做上司的威严来,让下属知道你的判断是正确的,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上司的威严还在于对下属布置工作,交代任务。一方面要敢于放手让下属去做,不要自己包打天下;一方面在交代任务时,要明确要求,什么时间完成,达到什么标准。布置了以后,还必须检查下属完成的情况。

恩威并施,才能驾驭好下属,发挥他们的才能。

要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必须有人为自己出力,而要使人心悦诚服,就一定要恩威并施。既要善待他们,又要严格要求他们。

同类推荐
  • 二十几岁要懂的应酬礼仪

    二十几岁要懂的应酬礼仪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人情世故、应酬与礼仪,我们编著了这本《二十几岁要懂的应酬礼仪》。本书挑选了一些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事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把握人情,懂得世故,通晓基本的应酬与礼仪。本书除了阐明一些道理、点明一些现象外,还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以帮助我们提升交际应酬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让我们不仅能轻松赢得他人的好感,获得他人的帮助,也能消除他人的嫉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我们的人生更加顺畅。希望本书能给迷茫的人们一点启示,给还沉浸于美好幻想中的人们一些提醒,给不知所措的人们一些开导。
  • 外交家成长故事

    外交家成长故事

    面对形形色色的难题和困境,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往往就能找出答案,想出对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精选了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思想家、艺术家、谋略家、外交家、发明家、科学家等重要人物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纵横古今,包罗中外,蕴含着文化的力量,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愿孩子们在轻松的阅读旅程中,收获快乐,接受启迪,让健康的心智得到充分的滋养。
  • 有钱人的资本(全集)

    有钱人的资本(全集)

    本书详尽解读有钱人创造财富神话的密码,全程演示有钱人的财富奥秘。全面剖析财富快速增长的多种方法和技巧。希望广大读者能从此书中进一步体会到有钱人的真正资本价值所在。有钱人之所以有钱,那是他们在激烈的商海竞争中。用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地捕捉着一个个转瞬即逝的赚钱机遇;巧妙利用“四两拨千斤”、“妙手回春”等招法和机关。他们以智慧的财富将手中的资金在投资中进行无限制地膨胀,以钱生钱、以智生钱,获取更大的利益。谋财有道,谋财有方,有钱人拥有无限的想像力,永不枯竭的创造力,他们能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势创新思维,而财富自然也就随之来到了他们的身边。
  • 人一生不可不防的18种人

    人一生不可不防的18种人

    生活中总存在这样一些人,是我们一生中要加以回避和防范的。小人做事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哈巴狗拍马逢迎是他们攀附的法宝;墙头草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笑面虎口蜜腹剑,笑里藏刀;伪君子表面上道德文章,暗地里包藏不良居心;大嘴巴热衷搬弄是非;瘾君子倒在烟酒、赌场、白粉中飘飘欲仙;红眼病心胸狭窄,妒贤嫉能;好猜疑的人对任何事无端生疑;忘恩负义的人视恩义如鸿毛;贪婪的人灵魂深处有个无底洞;赖皮鬼无理取闹,胡搅蛮缠;窝里霸一手遮天;滥施暴力的人无端发怒;轻浮的人既不自重,也不重人;二管家颐指气使,管事过宽;自负狂固执己见,唯我独尊;假面人戴着假面具,对人不流露真性。
  • 把阳光加入想象

    把阳光加入想象

    站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开始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为什么起点相同,结局却迥然不同?秘诀就在于学习。学习能够点石成金、削璞为玉。提高学习能力,会让你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踏上人生闪光大道,奔赴心中远大前程。
热门推荐
  • 幽然登顶

    幽然登顶

    被鲲鹏抚养长大的少年,走出那片渺无人烟的森林,去寻找身世之谜。爱情、友情在学院中经历一次次考验,变得牢不可破。当叛乱席卷大陆,学院被毁,少年该何去何从?雏鹰展翅,一步步揭开身上的谜团……
  • 刺客信条之寻仇

    刺客信条之寻仇

    我就是个胆小鬼,眼睁睁的看见亲人被活活烧死,我自己却无能为力,上帝在哪里?总有一天我要把痛苦全部还给你们两个!
  • 从签到开始无法低调

    从签到开始无法低调

    宅男林一,在无意间从手机上下载到了签到系统,人生逐步升级,由低调宅男化身为嚣张富豪,从此走想走的路,圆所有人的梦。
  • 霸神决

    霸神决

    甚么?你是神?哦,好吧,我看上你女儿了,把她嫁给我,不愿意?那老子就抢了,老子管你是仙是神?活得逍遥自在便可,天算什么,地算什么,老子不高兴,照样挑翻你,老子是虐神的存在,一切尽在我的掌控之中。
  • 安塔拉传奇(第九部)

    安塔拉传奇(第九部)

    安塔拉(525—615)是阿拉伯蒙昧时期的悬诗诗人之一,被尊为阿拉伯古代文武双全的完美英雄骑士。《安塔拉传奇》在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是一部与《一千零一夜》齐名的民间故事。由于主人公是阿拉伯族王与黑奴所生,所以被百姓视为私生子。他一生重要的活动就是向堂姝阿卜莱求婚,但因出身门第而屡遭磨难。与此同时,安塔拉武功超群,一生屡屡拯救本部族于危难之中,成为游牧民族的理想英雄。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在铁马金戈、血火交织的浓郁氛围中,突出了安塔拉的勇敢和冒险意识,集中体现了蒙昧时期阿拉伯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
  • 天下剑界

    天下剑界

    他天下老幺只用一剑天州杀僵尸地界屠妖兽灵界戮阴鬼仙界……请看
  • 捡来的弟弟权倾朝野了

    捡来的弟弟权倾朝野了

    一朝穿越,她成了一品柱国将军嫡女。一夜之间将军府被歹徒灭门,那年还未及笄的她建立了第一大杀手逍遥阁。她发现害她将军府一百多条人命的是她捡来的乞丐。一身红衣的她手携长剑站在大雪中”你真当我舍不得杀你?"站在对面的男人“除了她,其他人不留活口”她亲眼看着这个她最爱的男人毁了她一切。
  • 腹黑又萌萌哒

    腹黑又萌萌哒

    人生如戏,那狐生呢?玖玖总结了一下,狐生好比一个大型联网游戏,还是时不时更新的那一种。不仅有主线任务,支线任务,还有各种副本出现。玖玖表示,还好有简单这货存在,不然她的小脑袋瓜子怎么能承受的住。简单的存在就是协助玖玖杀人抢劫外加放火毁尸灭迹的那种。“怎么(⊙_⊙?)不服?”玖玖一个眼神杀过去,“简单是我的,我的,我的!”“没错!”忠犬简单附和,“我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是玖玖的。”虽然竹马简单追青梅的路一点也不简单,但是竹马有超强大脑,青梅入套只是时间问题哒,奈何青梅成长较慢,可怜竹马追妻之路漫漫长。青梅竹马什么的最有爱了。
  • 星宇海

    星宇海

    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某秒,一个沉睡了百万年的人类苏醒,未来征程的序幕缓慢拉开……迷惑?精彩?热血?激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