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富翁在散步时不小心把狗弄丢了,于是他急匆匆地在电视台发布了一则启事:有狗丢失,归还者,付酬金1万元,同时还附带了几张小狗的彩色照片。
此后,送狗者络绎不绝,但都不是富翁家的那只。富翁的太太说,肯定是真正捡到狗的人嫌给的钱太少,那可是一只纯正的爱尔兰名犬。于是富翁把酬金改为2万元。
其实,富翁的那只狗,被一个在公园躺椅上打盹的乞丐捡到了。乞丐看到广告后,第二天一大早抱着狗就准备去领赏金。当他经过一家百货商场的墙体电视屏幕时,又看到了那则启事,不过赏金已变成了3万元。
乞丐又折回他的破屋,把狗重新拴起来——他要等赏金再涨高一些。第四天,乞丐再到百货商场时,发现悬赏的金额涨到了4万元。
在接下来的9天时间里,乞丐从没有离开过商场的大屏幕,当赏金涨到令全城的市民都感到惊讶时,乞丐返回了他的住处。
他想,就凭这笔赏金,足可以让自己幸福地生活好几年。可是,当他跨进家门时,却惊呆了,原来那只狗不知何时饿死了。
贪婪会使人放弃一只鸟去追逐10只鸟,结果只能是一只鸟也得不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对于个人而言,各有各的追求;对于社会而言,各有各的贡献。一个快乐的人不一定是最有钱、最有权,但一定是最聪明的,他的聪明就在于他懂得人生的真谛: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灿烂。可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有许多人不但对功名利禄趋之若鹜,甚至把它看成一个人全部的生存价值。
从古至今,无论是权贵还是平民,皆为“贪婪”这个词所困惑。有人因为贪婪而送命,有人因为贪婪而损失钱财,有人因为贪婪而失去幸福的家庭,有人因为贪婪而成了阶下囚,而那些没有贪欲的人则生活得快乐而幸福。
从前,有两位很虔诚、很要好的教徒,决定一起到遥远的圣山朝圣。他们背起行囊,风尘仆仆地上路,发誓不达目的地,绝不返家。
两位教徒走了两个多星期后,遇见一位年长的圣者。这圣者看到两位教徒如此虔诚,千里迢迢前往圣山朝圣,十分感动,就告诉他们:“这里距离圣山还有十天的路程,但遗憾的是,在这十字路口我就要和你们分手了。在分手前,我要送给你们每人一个愿望。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一定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个愿望的两倍!”
此时,一位教徒心里想:这太棒了,我知道我想许什么愿了,但我不能先讲,因为如果我先许愿,他就会得到双倍的礼物,我就吃亏了,不行!
另外一教徒也自忖:我为什么要先讲,让他获得加倍的礼物呢?
于是,两位教徒就开始客气起来,“你先讲嘛!”“你比较年长,你先许愿吧!”“不,应该你先许愿!”两位教徒推来推去,“客套”了一番后,他们就开始不耐烦起来,气氛也变了,“你干吗!你先讲啊!”“为什么我先讲?我才不要呢!”
两个人推到最后,其中一人生气了,大声说道:“喂,你真是个不识相、不知好歹的人,你再不许愿的话,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断,把你掐死!”
另外一人一听,没想到他的朋友居然变脸,恐吓自己!于是想:你这么无情无义,我也不必对你太有情有义!我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于是,他干脆把心一横,恶狠狠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地,这位教徒的一只眼睛瞎掉了,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也立刻瞎掉了两只眼睛!
原本,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礼物,可以让两位好朋友共享,但是人的“贪念”,使得“祝福”变成“诅咒”,使“好友”变成“仇敌”,更使得本来可以“双赢”的事,变成了两个人的悲剧!
有时候越是富有就越不知足,此时贪婪的结果往往导致一无所有。人生在世,若能去除私欲,就能无所畏惧;无所畏惧,就能一身正气,刚直不阿,办事公道,就能成就一番事业。因为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不然,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其危害也就太大了。
《韩非子·解老》上说:“有欲甚,则邪心胜。”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将唐王朝推上盛世的顶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开元之治”、“天宝盛世”。后来,他穷奢极欲,享乐无度,宠幸杨贵妃,从而导致了延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致使生灵涂炭,山河破碎,唐王朝由此由盛转衰。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义以为上”、“见义勇为”、“杀身成仁”,即要有为了坚持正义敢于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而刚直不阿的品德,则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也是古今贤人在道德修养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以虎门销烟闻名中外的清朝封疆大吏林则徐,便深谙放弃的道理。他以“无欲则刚”为座右铭,历官40年,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做到了洁身自好。他教育两个儿子“切勿仰仗乃父的势力”,实则也是为人处世的准则。他在《自定分析家产书》中说,“田地家产折价三百银有零”、“况目下均无现银可分”,其廉洁之状可见一斑。他终其一生,从来没有沾染拥姬纳妾之俗,在高官重臣之中恐怕也是少见的。
林则徐曾手书一副自勉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上联告诫自己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下联砥砺自己杜绝私欲,做刚直不阿的好官。
晋代陆机《猛虎行》有云:“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讲的就是在诱惑面前的放弃与清醒。今天,身处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来自各方的种种诱惑,我们将何以处之?“无欲则刚”这一警语可作为立身行事的指南。
贪婪会使人的精力双重透支。当欲望产生时,再多的物质都无法填满,贪多的结果只会导致无尽的烦恼和麻烦。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让我们从欲念的无底深渊中得到释放与自由吧!
清空欲望,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可以说为每个人所熟知,但在现实中又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许多人不可谓不聪明,但却由于不知足,欲望过多,为外物所役使,导致终日奔波于名利场中,每日抑郁沉闷,不知人生之乐。
知足常乐,宠辱不惊,对金钱、地位、得失淡然处之。一代文豪苏东坡在《答毕仲举书》中说:“来书云,处世得安稳无病,粗茶淡饭,不造冤业,乃为至足,三复斯言,感叹无穷。”
欲望不是太炽,也就不会凡事斤斤计较,胸襟也为之宽阔,气量亦随之大度,与别人交往,误会、嫉妒、伤害也会随之减少。以平静之心应付波谲云诡的社会关系,能时时处于主动状态。
快乐并不是拥有更多的物质享受,而是懂得享受已经拥有的一切。否则,即使我们拥有金山银山也难以有快乐可言。
从前有个国王,他拥有广阔的领土,无尽的财富,却整天处在烦恼之中,几乎忘记了怎样去笑。烦恼的国王命令他的大臣们去寻找世上最快乐的人,解开快乐之谜,让他重获快乐。于是大臣们走向四面八方,寻找快乐。
大臣们都是身居高位的官员,拥有令人羡慕的地位,但他们互相讨论过后,发现没有人觉得做大臣很快乐:整天和公务打交道,为国王提出的各种要求而疲于奔命。
大臣们去访问了工人,工人们整天早出晚归,做着辛苦的工作,酬劳却不尽如人意,脸上流露出疲惫的神色,同样不快乐。
整天在田野中劳作的农民也同样有太多的烦恼,辛辛苦苦劳作,还要担心变化无常的天气,地里的收成也不能全归自己。
最后,大臣们重新聚集起来,经过总结,他们一致认为:世界上没有活得快乐的人。
就在他们回王宫的路上,看到了一个牧羊人,他穿着破旧的衣服,驱赶着羊群,嘴里却哼着轻快的调子,一脸快乐的表情。
大臣们从没看过哪个人像这个贫穷的牧羊人一样快乐,他们便将牧羊人带到了国王的面前。
国王问牧羊人:“我的子民,你快乐吗?”
牧羊人笑眯眯地说:“我很快乐啊!”
国王激动地问他:“快告诉我,你为什么会这么快乐?你拥有这世上最珍贵的财宝吗?你不必像我们这样日夜操劳就能享受生活吗?”
牧羊人说:“不,陛下,我没有什么贵重的财宝,我需要工作来养活家人。”
国王很吃惊:“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到底是什么使你的日子过得如此开心?而我,身为国王,却整天忧心忡忡,烦恼不断?”
牧羊人笑着说:“我不知道您为什么烦恼,陛下,但我能够告诉您我为什么快乐。我身体健康,家人平安。我爱我的妻子儿女,爱我的亲朋好友,他们也同样爱我。我在美丽的草原上放牧,自食其力,不欠任何人的钱。这些都是我快乐的根源。”
国王喊道:“幸运的人!你这顶破旧的草帽比我这镶满珠宝的王冠更有价值。你的草原给你带来的快乐要比我的王国给我带来的还多。如果人们都像你一样快乐,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美好啊!”
牧羊人回答说:“哦,陛下,这不是个难题,因为人总是想有多少快乐就有多少快乐,想要多快乐就能多快乐的。”
国王沉思了一会儿,绽开了笑容:“你说得对,拥有的多不一定就是好的,拥有的越多,就越觉得不够,烦恼也就越多,而知足就能够快乐。”
国王让大臣们将这个道理写在书上,流传下去:“活在世上本来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人们所有的痛苦和不快都是由其内心产生的。知足者常乐!”
知足者才能常乐。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有了贪欲,就永远不会满足,不满足,就会感到欠缺,高兴不起来。贝蒂·戴维斯在她的回忆录《孤独的生活》中曾写道:任何目标的达到,都不会带来满足,成功必然会引出新的目标。正如吃下去的苹果都带有种子一样,这些都是永无止境的。除非你真正懂得常乐的秘诀,否则将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
决定你是否快乐的并不是钱的数量,而是你内心的想法。快乐其实很简单。身体健康,亲人平安,生活稳定,能够自食其力,家人朋友之间相亲相爱……最平凡的事物中往往包涵着最温暖的幸福。
有一个人,偶然在地上捡到一笔千元大钞,他得到这笔意外之财以后,总是低着头走路,希望还能有这样的运气。
久而久之,低头走路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若干年后,据他自己统计,总共拾到纽扣近四万颗,针四万多根,钱则仅有几百块,可是他却成了一个严重驼背的人。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中,他没有好好地去欣赏落日的绮丽、幼童的欢颜、大地的鸟语花香。
不知足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摧毁有形的东西,而且能扰乱你的内心世界。你的自尊,你的原则,都可能在贪心面前垮掉。
人的不知足,往往由比较而来。同样,人要知足,也可以由比较得到。人的欲望如同黑洞一样,没有填满的时候,任由其膨胀,则会由此生出许多烦恼。如果能多看一下不如自己的人,和他们比较一下,而不是一味地和比自己强的人比较,那么一切不平之心就会安宁。因此,我们不妨持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生态度。
一个人对事事都感到不知足,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并不需要主观上的任何功力,因为不知足正是人的欲望的一大特征。所以,不知足是自然的、顺情的,仿佛骑手信马由缰不费力。知足,倒是自觉的、顽强的、坚毅的和勉为其难的。当你步行在街道上看到一辆辆擦身而过的漂亮轿车时,当你身居斗室望着窗外一幢幢摩天大楼的闪闪灯火时,因羡慕、嫉妒油然而生的不知足,无须吹灰之力便不招自至了。而要摆脱这些情绪的纠缠,今晚依然知足地卧床酣睡,明早照样知足地挤车上班,却是很不容易的事。
人是一种欲望动物,而且不同的人,其所拥有的欲望也不尽相同。有人贪图名利,有人留恋****,还有人则希望得到丰富的物质世界……在这些许欲望中,最危险的要数物欲,即对金钱和物质的贪恋。
有一个财主拥有很多金钱、土地,有漂亮的妻子和讨人喜爱的儿女,他在世上享尽了荣华富贵。
当他70岁时患了重病,大夫对其子女说:“替他准备后事吧!因为他已无药可救了。”
于是他的家人开始替他准备寿衣、棺材……
奄奄一息的财主叫仆人把他的寿衣拿来看看。当他看见寿衣竟然没有口袋时,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你们做错了,为什么寿衣没有口袋呢?”
仆人纳闷地说:“寿衣本来就没有口袋的。”
财主生气地说:“不行,给我重做。我一定要穿有口袋的寿衣,否则我的财宝怎么带走……”
由于他过度激动,一口气没喘上来就停止了呼吸。
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如果你不放下一些东西,你的身体和心灵一定越来越沉重,快乐就真的离你而去了,因此要学会自我放下、自我解脱,保持一颗平常心。少一点欲望,就会多一些快乐。
贪欲人人有,但程度略有不同,对于金钱和物质的追求要有所节制,千万不要为了满足利欲而失去了方寸,急功近利绝不可取。记住,欲望止息的时候,幸福就会悄然来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人生应该追求的超脱和通透……
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饥饿时的一块面包,是口渴时的一杯白开水。快乐是精神上的满足,那些无形的财富比有形的宝藏更能让人觉得快乐。我们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也就怎样离开。金钱、名利、地位是一时的,财产是后人的,唯有健康才是自己的。道理无人不知,但在实际生活中,人却总是患得患失,一叶障目。在得失之间,欲望偏执,让心灵蒙尘,久而久之,就会积重难返。所以,一定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如此生活,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