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十九世纪的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人难得在滚滚红尘中走一遭,何必心心不忘那些恼人的恩恩怨怨自寻烦恼呢?人人都有不足,事事都有缺憾,但是瑕不掩瑜,只要我们能在各种恩怨是非面前保持淡定,拂去仇恨,我们就一定能拥有丰富而美好的洒脱生活。
与人为善,化解敌意
在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遭遇别人的敌意也是常有的事。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化被动为主动,从容应对,巧妙化解,清除这一人际关系中的不和谐音符,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使我们重新回到健康、平坦的生活轨道上来。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功利的环境里,倘若太吝惜自己的私利而不肯为别人让一步路,这样的人最终也会无路可走;倘若一味地逞强好胜而不肯接受别人的一丝建议,这样的人最终会陷入世俗的河流中而无法向前;倘若一再地求全责备而不肯宽容别人的一点瑕疵,这样的人最终宛如凌空在山顶,会因缺氧而窒息。福特说:“和别人要好,是消除敌意的最好方法。”的确,与人为善,应是对待敌意的基本准则。
随着比赛哨声的吹响,拳击台上走来两位选手。他们两位可以称得上势均力敌,走在前面的那位叫尼克,笑容满面,礼貌地向全场观众挥手致意。后面那位叫麦森,显然他还没有消除对尼克的敌意,因为上一场比赛尼克让他出尽了洋相。
麦森一上场,就对尼克虎视眈眈,对全场热情的观众不理不睬,甚至连比赛的礼仪——双方握手拥抱也粗暴地拒绝,就那样瞪着血红的眼睛,看着尼克,单等裁判的哨声。
对于麦森的无礼,尼克显得比较宽容,耸耸肩,一笑了之。比赛一开始,麦森就以夺命招式企图先声夺人,置尼克于死地。不但尼克心里明白,连全场观众都知道麦森这是在报仇,是在发泄,而不是在进行高质量高水平的比赛。于是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尼克身上,所有人都在为尼克加油。而早已被仇恨冲昏头脑的麦森,自然因为无计划的发泄气力而疲惫倒下,不战而败。
尼克的宽容赢得了观众的支持,而麦森的报复为大家所不齿。
能战胜敌人的人会选择站在主动的地位。采取主动的人是“制人而不受制于人”,你采取主动,不仅迷惑了对方,使对方搞不清你对他的态度,也迷惑了第三者,搞不清楚你和对方到底是敌是友,甚至都有可能误认你们已“化敌为友”。可是,是敌是友,只有你心里才明白,但你的主动,却使对方处于“接招”、“应战”的被动状态。如果对方不能也“爱”你,那么他将得到一个“没有器量”之类的评语。一经比较,二人的分量立即有轻重,所以当众拥抱你的敌人,除了可在某种程度之内降低对方对你的敌意之外,也可避免恶化你对对方的敌意,换句话说,为敌为友之间,留下了一条灰色地带,免得敌意鲜明,反而阻挡了自己的去路与退路;地球是圆的,天涯无处不相逢。
所以,面对敌意,首先要保持冷静,要有“泰山山脚于前而色不变”的沉着,切忌怒气冲天,自乱阵脚。如果一时冲动,与对方大闹一场,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很可能使双方关系更加紧张。
“二战”期间,一位名叫乔治·罗纳的律师逃到瑞典,急需找份工作。因为他懂好几国语言,所以希望能够在一家进出口公司里找到一份秘书的工作。绝大多数的公司都回信告诉他,因为正在打仗,他们不需要用这一类的人,不过他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然而,有一个人在给乔治·罗纳的信上说:“你对我生意的了解完全错误。你既蠢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任何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我需要,也不会请你,因为你甚至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信里全是错字。”乔治·罗纳看完信以后十分生气,很想回敬一番,但他很快就冷静下来,权衡利弊之后,也写了一封信:“你这样不嫌麻烦地写信给我实在是太好了,尤其是你并不需要一个替你写信的秘书。对于我把贵公司的业务弄错的事我觉得非常抱歉,我之所以写信给你,是因为我向别人打听,而别人把你介绍给我,说你是这一行的领导人物。我并不知道我的信上有很多文法上的错误,我觉得很惭愧,也很难过。我现在打算更努力地去学习瑞典文,以改正我的错误,谢谢你帮助我走上改进之路。”没过几天,乔治·罗纳就收到了那个人的信,请罗纳过去面谈。罗纳去了,而且得到了一份工作。乔治·罗纳由此发现“温和的回答能消除怒气”,而这是建立在冷静的基础之上的。
对于无谓的冒犯与挑衅大可一笑置之,但事关原则的问题则不能不争。当然这个“争”,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而是有理、有节、有利的争取。
当别人恶意攻击时,你可以气定神闲地说:“谢谢你这么关心我,但是有些事情我还不太清楚,你能说得更清楚些吗?”然后静等对方论证,直到他无话可说。
当有人散布谣言,严重影响你的形象与尊严时,一定要选个合适的时间和场合,把自己的情况和想法讲一讲,使谣言不攻自破。注意避免报复心理,不要用攻击性的语言,也最好不要针对某人,达到澄清事实的目的就行了,否则会让人误以为你是在宣泄情绪,反而达不到你的目的。
当遇到存心刁难、拒不合作的人,你应该表现出你的诚意,同时让对方明白,这种无谓的对峙既浪费精力,又影响形象,对谁都没有好处。如果对方仍然执迷不悟,那就只能请上司来调解了。
丘吉尔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最温文尔雅的回击。”
有一位女作家写了一篇长篇小说,引起轰动。在一次文学界的聚会上,正当众人向她表示祝贺时,一位傲慢的评论家大声说道:“您这部小说确实很精彩,但不知你能否透露一下,这究竟是谁替您写的呢?”女作家先是一愣,然后马上镇静下来。她露出谦和的笑容说:“您能这样公正地评价我的作品,我感到十分荣幸,并向您表示由衷的感激!但不知您能否告诉我,这本书是谁替您读的呢?”周围一片笑声,评论家则显得十分狼狈。
总之,化解敌意要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但总的宗旨是与人为善,以诚相见。有道是“冤家宜解不宜结”,只要矛盾并没有发展到恶劣的境况,总是可以化解的。我们人类到底是感情动物,只要我们真心诚意地对待别人,一定会得到理解与认同。正如著名翻译家傅雷所说的:“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
当然,为了更好地打动对方,在化解与对方的矛盾之前,你必须先透彻了解对方的相关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了解对方是有学问的,许多人不能化解与他人的矛盾,是因为他没有更好地了解对方,或者没有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就急忙下结论。
了解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了解对方的性格
我们要知道,不同性格的人,对接受他人意见的方式和敏感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对方是性格急躁的人,还是性格稳重的人;是自负又胸无点墨的人,还是有真才实学又很谦虚的人,在沟通开始之前,我们都要弄明白。只有了解了对方的性格,我们才能按照他的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了解对方的兴趣
有人喜欢绘画,有人喜欢唱歌,还有人喜欢下棋、集邮、书法、写作等,每个人都是喜欢从事和谈论其最感兴趣的事物。从这里入手,打开他的“话匣子”,便很容易达到化解矛盾的目的。
3.了解对方的其他想法
一个人坚持一种想法,绝不是偶然的,他必定有自己坚持的理由,而且,他讲的道理一般都符合国家政策、集体的利益或人之常情。然而在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往往还存在他本人的真实想法。如果你能真正了解他的这一真实想法,就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4.了解对方当时的情绪
一般的,影响对方情绪的因素有三点:一是谈话前,对方因其他事所造成的情绪仍在起作用;二是谈话当时,对方的注意力没有在你身上,而是正集中在别处;三是对说服者的看法和态度。所以,说服者在开始对他进行说服之前,要设法了解他当时的思想动态和情绪,这是决定沟通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在化解与他人的矛盾时,你要悉心研究,唯有如此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沟通方式。
忘记仇恨,放空心灵
斯宾诺莎说:“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如果一个人能原谅别人的冒犯,就证明他的心灵乃是超越了一切伤害的。做人要心胸开阔,对事要思想开明。世界上最能长存的东西也很有限,做人又何必对这些小事当真呢?宽恕别人所不能宽恕的,是一种高贵的行为。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而且每天都在犯错误;每个人都不完美,而且每个方面都不完美。当遇到你无法容忍的情况时,马上默念这一段,时间一长,你就会用宽容之心理解别人,对待别人了。
有一副名联:“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怀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古人还常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可撑船”,这些话无非强调为人处世要豁达大度。
人与人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有的是由于认识水平的不同,有的是由于一时的误解造成的。如果我们能够有较大的度量,以谅解的态度去对待别人,这样就可以赢得时间,使矛盾得到缓和。反之,如果度量不大,那么即使为了丁点儿小事,相互之间也会争争吵吵,斤斤计较,结果不仅伤害了感情,而且影响了友谊。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两个公子听到齐囊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
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马拦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听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齐国去。哪知公子小白是诈死,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即发令要杀公子纠,并把管仲送回齐国办罪: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鲍叔牙说:“那时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很多,主公如果想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没有治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后来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
世上的恩恩怨怨比比皆是,因为人组成了社会,而人与人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而发生关系。在这种交往过程中,不平事是经常发生的,这就是恩怨的由来,世上的不平事多着呢,如果一个人老是把恩怨记在心里伺机报复,那么他的整个心灵装满了怨恨,他的生活就充满了灰色,从而把社会看成一个险恶的地狱,不能自我排解,不能享受人生的快乐。
仇恨的习惯是难以破除的。和其他许多坏习惯一样,我们通常要把它粉碎很多次,最后才能使它完全消灭。伤害越深,心理调整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消灭的难度就越大,可是久而久之,总会慢慢地把它消灭。
一位妇女来向著名作家林清玄哭诉,她的丈夫是多么不懂得怜香惜玉,多么粗暴无情,哭到后来竟说出这样的话:“真希望他早点死,希望他今天就死!”
林清玄听出妇人对丈夫仍有爱意,就对她说:“通常我们非常恨的人,希望他早点死的人,都会活得很长寿,这叫做怨长久;往往我们很爱、希望长相厮守的人,都会早死,这叫做爱别离。”
妇人听了感到愕然。
“因此,你希望丈夫早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拼命去爱他,爱到天妒良缘的地步,他也就活不久了。”林清玄说。
“可是,到那时候我又舍不得他死了。”妇人疑惑着。
“越舍不得,他就越死得快呀!”
妇人笑起来了,好像找到了什么武林秘籍,欢喜地离开了。
林清玄为此感叹说:“人世间最好的报复是更广大的爱,使仇恨黯然失色的则是无限的宽容。”
复仇从来不能造成“平衡”和“公平”,报复常常使仇恨者和被恨者双方都陷入仇恨越结越深的痛苦深渊中。甘地说得好:“要是人人都把‘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当做人生法则,那么整个世界早就乱作一团了。”
宽恕意味着勇敢而不是怯懦。要向自己的仇人摆出一副高姿态是需要不少勇气的,同时,你还需要一颗善良的心。
1994年9月的一天,在意大利境内的一条高速公路上,一对美国夫妇带着年仅7岁的儿子尼古拉·格林正驾车向一个旅游胜地进发。突然,一辆菲亚特轿车超过他们,车窗内伸出几支枪管,一阵射击之后,他们的儿子不幸中弹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