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德昌放下电话,连忙给屈思贵主席请过假,坐客车来到WT县药王山下打电话的诊所。
此时“摇婆”已经离开诊所,丰德昌向医生详细询问了“摇婆”病情,才知道不是被蛇咬,而是出疱疹,是民间常说的火龙缠身。打电话说被蛇咬是“摇婆”怕丰德昌不管她,故意让大夫那样说的。丰德昌一听这话很生气,坐在诊所木连椅上,脑海中快速想象着见到“摇婆”之后大声训斥她的情景,半天竟然没有说一句话。
在心中训过了,气也慢慢消了,想想是在生人面前,自己不能失干部的面子。如果能换个角度,站在“摇婆”的角度想一想,丰德昌顿时觉得“摇婆”挺可怜的,那么大年纪了,常年四季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过日子,实在值得同情和关心。想到这里,丰德昌问医生,“摇婆”带了几天的药,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好。医生说只带了三天的药,一般情况下需要半个月。丰德昌让医生准备了十二天的药,付了86块钱,提着药,顺着公路,来到药王山景区售票入口处。
走上台阶,入口处一名男性工作人员挡住那里,丰德昌见状上前,将手中的药往上一晃说:“你好!一个小时前,山上有人给我打电话,说我妈在山上被毒蛇咬了,现在我要上山给她送点药。”
工作人员见事情紧急,一边让开道,一边连忙说:“人命关天,那快去吧!”
丰德昌忙说谢谢,一边快速穿过走廊,进入上山的盘山公路。
药王山本名五台山,由五座山峦组成,山峦顶平如台,形如五指,故以其命名。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处,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闻名,WT县就是依五台山而得名的。
据史书记载,孙思邈是南北朝时北周人,公元541出生,682去世,活了141岁,是WT县孙源人,早年体弱多病,家境贫寒。少年时喜欢钻研医道药理,善读经史子集,造诣颇深。曾多次婉拒朝廷征召,长期隐居五台山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晚年多方搜集民间治疗验方,根据个人行医经验,编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30卷,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传入朝鲜和RB等国家。这两本书首创了疾病分类、症候记述、治疗方法和药剂处方之先河,对中国中医学发展贡献极大。后来,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学大师,人们在此修庙、建殿、塑像、立碑,使药王山逐渐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
远望药王山,漫山遍野,松柏苍翠。绿涛林海之中,殿宇环山依岩而建,气势磅礴,宏伟壮观。
记得考上奉先师范学校第一个暑假,丰德昌就和村里一个伙伴牛牛,从青石村出发,翻山越岭,走了三十多里路来到药王山,参观了药王大殿,激动之余,还写了几首幼稚的诗:
《药王山行之四》
秋云凝聚日无光,白雾下凡莽苍苍。松柏挺立迎细雨,山外十里飘幽香。
《药王山行之五》
远望大殿半山间,石阶石栏随山盘。铁狮背驼盘龙旗,飞檐直刺上青天。
《药王山行之六——敬瞻孙思邈塑像》
神态安详坐正台,身披红袍受人拜。千金一书活万命,历代谁不敬德才。
记得那次来药王山,天上淅淅沥沥地下着细雨。丰德昌是文科学生,平时非常喜欢收集附近文物古迹的历史渊源,在读过的一本有关旅游的书中,他知道,药王山海拔800多米,南北朝时就开始建有佛教寺院,唐、宋、元、明、清各朝陆续为孙思邈修建庙宇,使药王山成为寺庙林立、文物丰富的宝库。药王山景区分南北两大块。南边山上主要是孙思邈行医休息之地,古称南庵。北边山上主要是后人为纪念孙思邈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而修建的庙宇,药王大殿就在北边山腰上。
从山下拾级而上,经过天门,就是依山而立如同空中楼阁的雄伟大殿。大殿门前耸立着一对铁旗杆,上有一幅对联:铁杆铜条耸碧霄千年不朽。铜烧汞炼点丹药一日回春。
丰德昌敲开大殿木门,一名男工作人员开门问有什么事,丰德昌说想参观一下,来人说今天不对外开放,丰德昌忙说自己是奉先师范的学生,步行了五十多里路来的。工作人员打量打量了他说:“奉先师范的?认识谭学民吗?”
丰德昌答:“谭学民是我班主任,教音乐课,在学校负责合唱队。”
工作人员笑着说:“咱们是校友,回到学校问谭学民好,你两个进去吧!”
丰德昌连忙道谢,进到大殿参观。
大殿中央靠山,有明代孙思邈彩色塑像一尊,高3米,白脸长须,身着便服,相貌温和端庄。塑像上方,有松鹤延年雕画。丰德昌恭恭敬敬地给药王上了一炷香,磕了三个响头之后,来到塑像背后岩洞,俗称药王洞。相传孙思邈救过东海龙王太子,老龙王感恩不尽,将宫中珍藏的《海上仙方》赠与孙思邈,并在五台山上钻了一个长达四十里的石洞。现在,人们在大殿烧香,北边四十里的一个洞口经常冒香烟,就是人们常说的:“南殿烧香,北洞冒烟。”
来到配殿,这里以此陈列着扁鹊、仓公、张仲景、华佗等10位古代名医的彩色塑像,他们都是孙思邈研究医学尊崇的先师。
正对孙思邈塑像前,有一个献亭,内立30多通石碑,上面刻着药王山历史变迁和历代文人学士对药王的颂诗。
献亭东侧有一碑亭,其中《千金宝要》碑由四块相等石碑组成,刻于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碑刻分六卷,有164页,拓印后可装订成书。碑上的900多副常用药方,是宋代郭思从《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书中筛选,可称普及本。另一石碑为《海上方》,上刻卫生常识和常用验方100多副,韵文记述,便于记忆。《千金宝要》四字取自孙思邈原书用语:“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丰德昌来到大殿东边的陈列室,这里展出了历代印刷的孙思邈著作的版本,还有1985年RB出版的《千金翼方》。可见孙思邈对中国和世界医学的影响力之大,他被人尊为药圣,药王,真是名符其实。难怪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日,各地男女老少都要到药王庙来烧香磕头过庙会,他们非常虔诚,有恭献捏塑的白面花馍,有取神水的,但大家都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祈盼百病脱身,健康长寿。据说在药王洞内,雕刻着全国各地药王庙的石谱,凡在石谱上有名字的,都要在每年二月二日之前来这里取神水,表示朔根思源,对药王孙思邈无限敬佩。
在静应庙,院中有唐代古柏一株,周长3.9米,相传为孙思邈亲手所植。院东南有一块平地,叫检药场,相传孙思邈在这里检晒过中药材。
在药王大殿东约200米左右,丰德昌来到了当地人说的“摸摸爷”处,书面说法叫“摩崖造像”。当地人有个习俗,说你身体哪里不舒服,就去摸摸造像相对应的部位,很快就会健康痊愈。丰德昌知道,这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暗示,也是一种美好的期盼。这里,共有8个大小不同的佛龛,有佛像43尊,据清代重修碑记载,这药王山里的造像是由殿宇改造而成的,其中有一龛观音立像,高1.8米,姿态优美,肌肉丰润,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作风上看,属隋代作品。另有金代和明代坐佛各一龛,其余均系唐代作品。这批造像有浮雕、有圆雕,大者高达丈余,小者不过1尺,形象生动,雕刻细腻,线条流畅,肌肉感强,表情和悦可亲,是关中渭北有名的古代石刻艺术。
从摩崖造像出来,丰德昌见了许多散乱的石碑。仔细看,从中发现了北魏造像之始的《魏文朗造像碑》(公元424年)、《姚伯多兄弟》造像碑、《张僧妙法师碑》等。可惜,丰德昌没有多少时间欣赏这些珍贵的碑石,匆匆忙忙下山给校友打了个招呼,带着牛牛返回了青石村。
如今时隔十年,“摇婆”因为出疱疹,丰德昌第二次来到药王山,但却没有多少心情欣赏药王的秀丽风光。就这样一边想着,一边顺着台阶来到“摩崖造像”上面一块平台。
这里已经没有台阶可走,只有一条弯曲的山道把丰德昌带到一个陡峭的山崖前,看得出,这里曾经有过庙宇建筑,只是不知什么原因坍塌了。记得国外有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永久的建筑”,看来的确如此呀!
在山崖上,有一个被烟火熏得漆黑肮脏的石洞,丰德昌记得这里曾经有人供奉着送子娘娘之类的神,“摇婆”现在怎么住在这里?
丰德昌踩着仅有一脚宽的小道爬到洞口,看到“摇婆”正坐在洞里闭目养神。
洞子不到两米高,勉强可站一个人,看得出,这是从岩石中一点一点凿出来的半拉子工程,最初可能是想雕刻石造像,但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停工,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这是一个谜,一个让人难以破解的谜。
丰德昌站在洞口叫了一声妈。
“摇婆”睁开眼睛,发现丰德昌站在洞外,内心一阵激动,因为她一直担心丰德昌不会来。这几年,娃娃们都已长大成人,先后成家立业,翅膀硬了,用不着她操心,也就不再听她说的话,再想像过去一样指挥他们已经不可能了,加之,自己老了,又和这些娃们不亲,他们要是不管自己,自己也没有办法,所以打电话时,为了能让老六来药王山管管自己,就故意让人说自己被蛇咬了,很严重。不料,这老六还算有良心,亲自来了。
想到这里,“摇婆”笑眯眯地说:“我的乖娃,你可来了!我还以为你不会来,还是你有良心,看来我做的饭你没有白吃。”
听“摇婆”这么说,丰德昌内心立即升起几丝不悦,不过,他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咧咧嘴,笑笑,想了一想问道:“你身上还疼不疼?情况怎么样?”
“摇婆”见丰德昌问她,立即说:“疼死了,疼得我腰都直不起来!多亏你来了,你再不来,我就是死在山上都没人知道,没人管。”
说着,“摇婆”将上衣解开撩起,丰德昌一看吃了一惊,“摇婆”的脊背和腰上长了好几片像石榴颗一样的疱疹,明溜溜怪吓人。丰德昌感到问题很严重,立即取出买来的阿昔洛韦乳膏,小心翼翼地涂沫在疱疹上。过了十几分钟,“摇婆”放下衣服,丰德昌又取出阿昔洛韦片、谷维素片让她吃过,说:“这地方太潮湿了!你怎么能住到这地方?”
“摇婆”唉了一声说:“好娃哩,这不是没人管我,没办法生活,活不下去吗?再说了,我在这里认识不少居士,他们对我都很好,我一天跟他们说说话,心里也不空虚难过,是他们跟山上管事的人说了我的情况,人家见我可怜,就让我住在这里敬个佛,游客来了烧个香,多少还能挣几个零花钱,有一次,一个中年男人给神烧了一炷香,还敬了一百元。”
丰德昌一听心里怪难受的,也是的,一个孤寡老人,你管不了她,也养不了她,你还能要求她怎么样?只要她自己感到活得痛快,这也不失为一种消除烦恼、减轻痛苦的好方式。想到这里,丰德昌从心里真的谅解“摇婆”了,过去那些积怨是非瞬间飘散,留在心里的只有对她的同情和可怜。丰德昌掏出十张“大团结”递给“摇婆”, “摇婆” 没有伸手接,说:“娃呀!你也不容易!”。
丰德昌没有再说话,把钱塞进“摇婆”衣服口袋,嘱咐她按时吃药,又问她现在是否回去?“摇婆”说她过两天就回去,有事了再打电话给丰德昌。
从药王山回来,丰德昌又一头扎进法律题海中,11月10日,他和司法局小张一块参加了SX省律师资格考试,一个月后,12月底,省司法厅公布考试通过线为240分,丰德昌考了226分,没有通过,他很郁闷,一个人独自坐在办公室里,写道:三十而立,学法未成,烦恼之余偶成一作,乃泻多年之积情也!诗日:
九二拼搏未见天,
六年苦钻一梦还。
壮心未酬心难死,
抱定青山再攻关。
讥嘲压制何所惧,
人生多难我更坚。
他日若展鸿鹄志,
定叫江天换新颜。
写完,他把钢笔往桌上一扔,腾地站起来,发誓明年一定要考上。
时间跳跃着来到公元1993年1月6日,农历腊月初二,小寒,星期日,下午,秦芳玲忽然来到彩虹沟找到小妹何雅慧。原来,秦芳玲和丈夫“陈憨憨”闹翻了,实在没法在家里呆,走投无路,这才到铜州投靠妹妹何雅慧。
秦芳玲比何雅慧大八岁,在秦家排行老三,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三个妹妹。由于家里成分不好,大哥秦建设快30岁了还说不下媳妇,这可急坏了父母,他们托媒婆多方打听。刚好邻村李、陈二家也同样遇到了婚姻难题,媒婆灵机一动,提出秦、李、陈三家旋转换亲,这个方案得到三家父母同意。十六岁那年,不管秦芳玲是否愿意,父母强迫秦芳玲初中辍学,嫁给邻村素不相识的“陈憨憨”。婚后,经过多年接触,秦芳玲才知“陈憨憨”其实就是一名典型的“家里横,外面熊,提起一吊子肉,放下一摊泥。”式的窝囊废。
秦芳玲所在的秦北县都是水浇田,大田农活很多,一年四季很辛苦,非常忙。每到上地干活时,“陈憨憨”总是想法设法偷懒耍滑,总能找到一些推托磨蹭的理由,比如,饭还没有吃完,还要再喝点水,还要上一次厕所等等,反正就是赖着不想干活,每次都是在秦芳玲不断地催促下,这才嘟囔着、极不情愿地跟在后面一步一步慢慢走。干活期间,秦芳玲总是一刻不停地把手中活往前赶,“陈憨憨”干上一会儿就要喝水,或者又要去解手等,总之,他好像是在给别人家干活,总是怕出力,总是要找机会休息。活干到一半时,“陈憨憨”就会主动提议,让秦芳玲在地里先干着,自己回家去做饭,等秦芳玲把活干完,回家一看,“陈憨憨”睡得跟死猪一样,怎么叫也叫不醒,等他醒来了,“陈憨憨”不说是自己懒惰,反而骂秦芳玲打扰了他的好梦。气得秦芳玲只好下厨房生火做饭,直骂他是“懒驴懒马屎尿多”,拿他没有一点办法。
“陈憨憨”经常大言不惭地对邻居吹嘘自己是一家之长,经常为决策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某个农具该放在什么地方?秦芳玲又把什么东西给谁了,秦芳玲又和某个男人多说了几句话等等,与秦芳玲吵得一塌糊涂,四邻皆知。但如果家里出了大事,比如债主来家里要帐,或者孩子生病住院要钱,或者村里某个人来家里说理论事,“陈憨憨”会吓得浑身哆嗦的躲起来,即使来人找到了他,也会马上说他不是家长,家里管事的是秦芳玲,让他们找秦芳玲解决问题。最后,总是在秦芳玲的多方解释和周转下,事态才能平息。就这样辛辛苦苦,磕磕绊绊过了十几年。去年,秦芳玲七借八挪地给大儿子结了婚。儿媳妇在娘家时做过几年小吃生意,心眼活道,看到婆家比较穷,提出在县里摆个小吃摊,于是娘几个商量后,决定留“陈憨憨”和小女儿守家,秦爱玲和大儿夫妇在县里卖豆浆、油条、稀饭、包子之类小吃。生意做了几个月,利润还算可以,可以说,家里经济紧张的状况刚有一点缓解,谁知就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原来,“陈憨憨”在家里和小女儿日子过得还算平静,吃过下午饭,“陈憨憨”照例来到村“新闻发布中心”,有几个闲人想耍弄“陈憨憨”,说他在家里狗屁不是,大小事都是婆娘做主,人家娘几个在县里吃香的,喝辣的,把他留在家里受可怜,小心婆娘做几年生意跟别的男人跑了!
这些话深深刺痛了“陈憨憨”内心地怯懦。第二天一大早,“陈憨憨”来到做生意的地方,一见面就大骂秦芳玲跟别的男人勾勾搭搭,不清不白,说自己是一家之主,能做了一家四口的主,这生意不做了。说着就掀翻了生意摊子,秦芳玲过来拦他,“陈憨憨”拿起菜刀,疯狂地在秦芳玲后背上狠狠地剁了一刀,幸亏周围人多拦挡,冬季也穿得厚实,不然秦芳玲可要遭大殃,难逃一劫!
秦芳玲被“陈憨憨”疯狂地举动激怒了,多年的委屈一下子在此时变作一股勇气,她给儿子媳妇交代了几句,坐公交车到火车站,去了远在YN的堂哥那里,希望有个安身之处。可是很遗憾,堂哥听说她是夫妻吵架跑出来的,思想有顾虑,这时又到了年关,堂哥多次启发她回家好好过日子。秦芳玲明白堂哥不想留自己,想想也是,自己在堂哥那里过年实在不合适,于是又想到了远在铜州的妹妹,这才在腊月里来到了这里。就在这期间,从兄妹的来信中,秦芳玲又知道家里发生了一件事。就在她走后不久,“陈憨憨”耍小聪明动了邻居地畔子,邻居训斥“陈憨憨”, “陈憨憨”狡辩,邻居气愤不过,父子几个追着“陈憨憨”打,把家里门窗都砸烂了,吓得“陈憨憨”十几天不敢回家。
唉!这就是自己的男人,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一个会吹大话其实长着软骨的家伙。跟这样的窝囊废过日子,自己这辈子还有什么盼头!想到这里,秦芳玲决心不回家了!她要在外面闯荡,寻求一个立身的地方。
听完秦芳玲的叙述,丰德昌被妻姐的不幸遭遇打动了,他和何雅慧商量后,决定无论如何都不要让大姐再流浪了,要让大姐留下,然后给大姐找一个临时工。当天晚上,丰德昌睡在沙发上,何雅慧和姐姐、甜甜三人挤在大床上。
第二天上班时,丰德昌忽然想到百花服装厂,经过两年的改制转型,厂里现在和省外贸协会合作,加工外贸服装,生意兴隆,效益很好。于是,丰德昌打电话找到工会主席莫燕华,说自己有个姐姐想在厂里上班,莫燕华问了问情况,很痛快地说,没有问题,让你姐下午就来吧!
下午,丰德昌和何雅慧陪同秦芳玲一块来到百花服装厂工会办公室,莫燕华找到整理车间主任,经过简单面试,很快就和秦芳玲签订了上岗劳动合同,并安排了住宿和吃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