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黄河决堤
第二天一早,张太极就迫不及待的来到村庄里,和这里的村民们见面。
村里的农人以往都很早起来干活,应该是已经知道自己换了主人,所以今天他们没有下地劳作,专门等候新的主人,尽管这位主人是个小孩子。
村中的三老带头,整个村的男女老少都向张太极跪地认主。
张太极看着这些人,一个个眼神麻木,面黄肌瘦的样子,心里就是一阵的心酸,清清嗓子,对所有人喊:
“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脱离奴籍,都是良人啦!”
没有想象中的欢呼,没有期待中的感激,所有人都是一片沉默。张太极以为他们是没听到,或者听不懂。
“你们自由了,从现在开始你们想去那里就去哪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依然是一片沉默,只有那三个老头哆哆嗦嗦的跪下来问:
“老爷是不要我们了吗?是嫌我们这些人不够勤快?”
张太极愣怔了半天不知道如何回答,喃喃自语的说道:“难道你们不想离开这里?”
张福站在张太极身后,低声说:“离开这里,他们又能去哪里?”
张太极猛然醒悟过来,自己一晚没睡,真是迷糊了,他们几代人都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呀!
难道他们没有仇恨?没有不满?昨晚自己感觉到的杀气是一种错觉?
悻悻的点点头,看着这些人,问:“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还是没有人说话,所有人仍旧是麻木的望着张太极,只有那些****的小孩子们,偶尔发出一点声音,随即也会被父母制止。
看来这些人,已经被长期的奴化教育驯化了,他们现在只不过是愚昧而顺从的劳动者。或者是他们把内心的不满,深深潜藏起来,不敢在这个新主人面前表露。
又或者这样说,他们现在的表现才是合理的,正常的,而张太极刚才的做法,才显得怪异和不可理解!
张太极自嘲的一笑,摸了一把脸,调整好心态,对那三个老人道:
“都起来吧,给我讲讲农庄的事情吧”
三位老人说是老人,其实顶多能有五十岁,不过在这些人中间,已经算是高寿,三个人分别姓卢、吕和刘,村里的所有人都是姓这三个姓的一种,都是他们三人的后辈。
元朝法律规定,驱口属于“贱人”,是不可以和“良人”通婚的,只能是在驱口之间结婚,所以一个村是不可能只有一个姓的。
三老先是让所有的成年男人都过来向张太极见礼,又带着张太极参观农庄里所有设施。
农庄最初建立的时候,怕驱口们逃跑,所以四周修了很高的围墙,有点像是一座监狱的样子,只不过驱口们可以在里边自由的活动,当初的确有人逃走。
后来经过几代人以后,这些人生活安定下来,也没人想着逃走了,所以围墙也就破败了。
村中人的家,大多是草屋木棚,穿的也是麻衣草鞋,吃的就是田里种出来的粮食和蔬菜,只不过粮食大部分都要上缴。
有的人家居然还养着猪狗鸡鸭等家畜,当然牛羊驴马这些大牲口,都是属于主家的,这里是典型的农耕社会下的村落,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
侍长住的地方是两进的院落,正屋是瓦房,既然也只里把这里送给了张太极,那自然也包括这座房子。
走进院子一看,院子像是没有住人的样子,张太极好奇的询问原因,一个老头告诉他说,这侍长一家搬走了。
原来也只里田产众多,他也不亲自管理,都不知道这里还有一处自己的农庄,直到这次去千佛山进香的时候,刘文忠替也只里梳理田产,翻看以前的账簿才发现,这里还有济南王的一处农庄,于是派人过来询问。
这里侍长好多年没有向济南王府上缴钱粮,自己全都私吞了,他也怕也只里怪罪,干脆收拾收拾值钱的东西,远走他乡去了。
按照三个老头的说法,这位侍长对他们还算不错。赶上年景好的时候,逢年过节的时候也能吃上几次肉,还允许他们和别的村里互相娶妻嫁女,粮食多的吃不完的时候,也拿一些粮食去换取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
张太极很想问他关于初夜权的问题,最后还是忍住没问出来。听到说还有其他农庄,好奇的询问具体位置,老人回答说,沿着小河走,要走大半天,大概能有三十里地,那里的情况跟这里差不多,据说那一片田地属于是济南公府的。
此地地广人稀少有人来,距离历城也不算太远,张太极琢磨可以把这里修成一个据点,他越想越觉得想法可行,跟身边张福说出想法,张福也很赞同,并且自告奋勇的替张太极管理这座农庄。
大致的看过农庄的基本情况,张太极决定挑选几个这里的少年带在身边培养,成年人无论是身体还是性格都基本定型,再想改变就比较困难。
把此事跟三老一说,三老都是非常同意,他们毕竟还算有些见识,但是孩子们的父母就有点不愿意了,其实张太极本可以强行的带走孩子们的,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亲自向他们再三保证,是要教导他们成才。才在十几个小孩子里,挑选了五个看起来各方面比较好的。
做完这些,天气就将近中午,回到营帐的时候,也只里才刚刚睡醒,因为昨晚是张太极劝他戒酒之后,第一次喝酒,所以不出意外的喝多了。
草草的吃过饭,侍卫们收拾帐篷,拔营起寨回转历城。
张太极辞别也只里回到家中,把农场的事情跟张百里详细的诉说,平白的得到一大块田产,张百里自然高兴,连夸自己的儿子有出息,有本事!打算明天先不读书了,亲自带着人去接手农庄。
古时候的汉人对田地有与生俱来的感情,但凡是有钱想到的第一选择就是买地置田,何况张太极是人家白送的。
张太极昨晚有心事没有睡好,所以他天刚擦黑就躺在床上打算睡觉。
没想到他刚躺下,张宓的大管家就急火火的前来,把他叫起来,言说宗主张宓找他有急事。
张太极跟随大管家来到济南公府上,直接被带到张宓的书房,一进门,张宓正在屋中来回踱步,看面色十分的严肃。
看到张太极进来,也不说话,指着桌上的书信,让张太极自己看。
张太极拿过书信,展开观瞧,上边寥寥几个字,“黄河决堤白茅口,寿张等地人民散处。”
“先宗的启示果然应验!”
张太极语气平淡的说道,心里却是想,自己记得清清楚楚的,历史上黄河决口灾情非常的严重的啊!波及的范围十分广大。
怎么看到邸报上写的,只有几个小地方受灾呢?难道历史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