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陈玄停下来,王东道:”整体的概念、高大上的理论什么的,我有点儿概念了。
具体怎么在大流儿的带动下,减速、刹车、乃至逆流而上呢?
光是笼统的,积德行善、戒定慧、清静无妄什么的,总感觉不好下手啊!“
陈玄回道:”恩,那是自然的,好下手的事儿那能叫难吗?
有个又冰清玉洁、又高贵典雅的大美女,只能远远看而凑不到跟前;有座又陡峭又险峻的山峰,想爬却没有路……
这才叫难事儿嘛!
不过还好,再难的事儿,也都是有解决的方法和路子的。
当然,走不走得通,就要看你的本事、智慧和决心够不够了。”
王东道:“什么够不够的,先不说,就说说方法和路子呗……
得……刚才说了半天,那就是方法和路子了。
那你就重点说说,起步阶段怎么着手吧!”
陈玄道:”其实,万事万物,无不是道之分化演绎,也就可以说道无处不在。
要修道、向道、合道,也就无时无处不是下手处。
所以,古仙有言,天下无处不时修行地,世间无事不是修行处。
真正关键的是,有一颗至诚至坚地向道之心;每一时、每一事,都时时检点自己身心,是否有与大道相违背之处;无则加勉,有则警醒溯源、自省改正;久久自然不同于俗,渐趋于道。
丹经有言,修行之初,先内除无名烦恼,外休贪恋酒色财气,这便是,在人世间经历与体悟的过程中,先要做好、做足的功课。
所以,世间所有众生,都可以说是在修行;烦恼困苦是修行,犯错受罚是修行,主动进取是更有效率的修行;没有足够的体历和感悟,哪来的世事洞明、名利不动心、少欲而知足、情真而不痴……
因而,真正修道有成的,往往都是,在人世间滚滚红尘中摸爬滚打、混到巅峰,一览众山小、了然无意味;也就看破红尘,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更上一层的宏伟修道大业中;多少年精勤用功,一朝顿悟,行走世间广度有缘;某一日,功圆行满、得道飞升……
大抵,都是这样的剧情。这也是,最靠谱儿的修行进程。
修行,就好像发射卫星,人体是发射架,精气神就是燃料;人生感悟和心性修养,就是保证这发射架稳定、燃料所提供动力的充足性与稳定性;基础打得足够牢固了,发射才有可能成功;不然就只是个样子而已,一发射,不是哑火了、歪了、能量不够了,就是零件故障了、脱轨了什么的。
因而,有禅师说,在社会上,有两种人修行,最容易成就,就是真正成功的大政治家和大企业家。
这两类人,不做到人情炼达,对名利啊、人心啊、欲望啊、情义啊之类的,不看得透透的,那是绝对混不下去的。
基础打得扎实无比,再继续走,那就靠谱多了。
不然,人世间混不下去了,或者自觉得混得不错了,或者自以为看破红尘了,就被迫或目的不纯地跑去修道了;若没点儿奇遇,补上基础,那整个儿就是满满的悲剧……
大多数修道人,便差不多都在此列。
缘由千奇百怪,不过只要前一步基础没打牢,就急着迈下一步,不栽跟头就谢天谢地了,别说有什么成就了。
就算有一点儿,也是一辈子在低等的幻境与自我得意中,蹉跎一生,过不去修行中种种身心欲情的考验关卡。
所以,有个比喻,世间的修道人,就像是牛身上的毛儿,多得数不过来;真正能修出点儿成就的,就像牛鼻子里的鼻毛儿,也就那么寥寥几根、十几根、了不起几十根;而真正能修成正果的,就像牛角,有那么一两个也就不错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压根儿没有,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儿。
因而,以我的看法,一个一个等级、一个一个层次循序渐进,每一个等级都做到圆满、每一个层次都混到巅峰,专注于脚下与当下,一步一个脚印,就是最有智慧、最安全也最有前途的行走姿态,不管做人、修仙、还是修圣修佛。
这样,也就没有找不到着手处、无从下手的问题了。
之所以会有,就是离当下自己所在的等级和层次还远,完全是自己还没接触到、不了解、甚至不能想像的东西,就超前去想了。
不切实际,这也就可以说是,没有实在意义、不划算的妄想了。
知道了修道的层次,然后明确自己的层次,两相对照,该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就看个人的智慧、定力和耐心了。
道经讲,修行的次第,大致分为六步,首先是绝名去利、忘情去欲,然后是心虚、气住、神清、德合,最后一步是道生。
先绝名去利、忘情去欲,也就是筑基炼己阶段,炼己主要就是炼心,心空身自化,性定、气通、命自炼。
下一步达到“心虚”,也就是炼精化气阶段。
心虚了。才能炼精化气;不断炼精化气,能量上流还精补脑而不下流产生欲望,心才能越来越虚。
再下一步“气住”,也就是炼气化神阶段。
气满而住,也就能融合提升而增益神炁了。
再下一步“神清”,也就是炼神了性阶段。
神炁充足,也就本性清明、灵光长养,修行也就算登堂入室了。
再下一步“德合”,也就是炼神了命阶段。
性光圆明了,自身五脏五行之气、精气神三花,炼到五气朝元、三花聚顶融合起来,圣日升起、命光显现。
最后一步“道生”,也就是炼神还虚、炼虚合道阶段了。
性、命之光,圣月、圣日融合,逐步归于混元虚无,逐步合于大道祖炁,上升之路也就差不多功德圆满了。
初期具体的做法呢,一方面,对治自身欲求妄念,先持戒,断除十恶,清静身心,忍辱不争,少惹麻烦恶缘;另一方面,对他人、对社会,慈悲实善,广行方便,多奉献少索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对于自我约束方面,老君总结得更精到全面,叫做“太上七返”之法,
少言语以养内炁,戒心性以养精炁,
薄滋味以养血气,戒嗔怒以养肺气,
美饮食以养胃气,少思虑以养肝气,
寡嗜欲以养心气。
能做到多少,能做到什么程度,能量外散、下流、消耗的状况,也便能改善到什么程度;也便能,在命运因果的洪流中刹车、立定、逆流而上到什么程度。
做不到,那就再多体历、感悟下人生吧……
世界如此多娇。人生如此美好,该看的风景没看够,不要着急往前跑,跑也白跑,过不了关,也还得回来补课……
道经说了,凡饮食触犯,寒暑过差,风湿所及,起居失节,言语散杂,思虑烦躁,此皆损元炁。
整日里心妄生、目妄视、耳妄听、鼻妄香、口妄言、舌妄味,精气神都从六根漏掉了……
只有外三宝耳、目、口为要的六根,不漏、至少少漏精气神儿了,才有得修养内三宝精、气、神的基础;融合、上升、返道的路。才走得下去。
如果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元气损得比补得快。
那最多也就是,被裹挟着下流得慢些,算是养养生吧!
也许能多活几年,多感悟下人生,多积累些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