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掷地有声,雷厉风行
1.万历九年冬的一天,明神宗朱翊钧到慈宁宫去拜见太后,看到宫女王氏颇有几分姿色,一时兴起,便在宫中临幸了王氏。王氏由此得了身孕。后宫规矩,宫女承宠,必有赏赐,文书房内侍记下年月时辰及所赐物品以备查验。当时明神宗因为此事发生在慈宁宫,有些忌讳,事后并未赏赐,文书房内侍也不敢提什么赏赐的事,只是记下了年月时辰。
第二年四月,明神宗有一天陪同太后吃饭。太后提到王氏怀孕已五月了,明神宗不相信有此事。太后让文书房内侍取来起居注给明神宗看,且好言好语劝道:“我已经老了,还没有孙子,如果生下男孩,是宗社的福气。母以子贵,母亲的身份低有什么关系,封为妃子不就可以了吗?”明神宗无法,只得封王氏为恭妃。八月,恭妃生下一男孩,取名朱常洛。因为正宫皇后没有生儿子,所以朱常洛成为皇长子。
万历十四年正月,皇三子出生,明神宗因为宠爱其母郑氏,便晋封郑氏为贵妃。
二月,辅臣申时行等上疏请册立东宫,疏章道:“早建太子,是尊宗庙重社稷。皇长子出生已有五年,应该早点定名分。祖宗朝立皇太子,英宗是二岁,孝宗是六岁,武宗是一岁。现在春月正是吉利日子,陛下建储,以慰天下人之望。”明神宗道:“长子年纪还太小,等二三年后再说吧。”
户科给侍中姜应麟、吏部员外沈(王景)上疏道:“郑贵妃虽贤,所生为次子,而恭妃所生为长子,将来要继承皇位的,恭妃却没有晋封为贵妃,望陛下收回成命,先封恭妃为贵妃。”
明神宗发怒,将姜应麟贬为广昌典史,将沈璟调出京师。明神宗还地阁臣们说道:“我降级处分他们,不是为了册封的事,而是因为他们疑心我要废长立幼。我朝立储,自有规矩,我怎么会以私意而坏公论呢?”
刑部主事孙如法对明神宗说道:“恭妃生育长子,五年来未见册封贵妃,而郑妃一生下皇三子,就册封为贵妃,这样做,引起天下人疑虑也的确是事出有因。”
明神宗大怒,将孙如法贬为潮阳典史。礼部侍郎沈鲤出了个中庸主张,郑氏、王氏并封为贵妃,明神宗还是不答应,说道:“恭妃册封之事,等到皇长子立为太子时再说。”
过了四年,万历十八年正月,明神宗在毓德宫召见辅臣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王家屏等人,商议册立东宫的事。明神宗说道:“我知道,我没有嫡子,建储长幼自有定序。郑妃亦再三陈请,恐外间有疑。但长子还太弱,等他再壮大些再说,你们以为如何?”辅臣们复请道:“皇长子年已九岁,延师读书是时候了。”明神宗不住地点头。
申时行等人退出不久,明神宗忽命司礼监将众人追回来。明神宗道:“已经派人去叫皇子了,与先生们见见面。”
辅臣们回到宫门内,不一会儿,皇长子、皇三子一齐到来。他们走到御榻前,皇长子在御榻右边,明神宗一手拉起他的手,让他面对众辅臣。
辅臣等注视良久,对明神宗道:“皇长子龙资凤表,岐嶷非凡,从他身上可以看到陛下的睿智和仁慈。”
明神宗高兴地答道:“这是祖宗的德泽,圣母的恩庇,我哪里敢当。”
辅臣们见明神宗高兴,便乘机说:“皇长子长大了,可以读书了。”还说:“皇上当年正位东宫时,才六岁就已读书,皇长子已经比皇上晚了。”明神宗道:“我五岁即能读书。”一边说一边指着皇三子说:“他也五岁了,尚不能离开乳母。”辅臣们叩头奏道:“有此美玉,何不早加琢磨,使之成器?”明神宗说:“我知道!”申时行等人高兴地退出毓德宫。
谁知,这以后便没有消息。直到十月,吏部尚书朱、礼部尚书于慎行率群臣联合上疏,请册立东宫。明神宗见疏大怒,下令革去上疏群臣的三个月俸禄。辅臣申时行见状,便以生病为由辞官回家养病,辅臣王家屏上书极言申时行不能离职。明神宗不愿此事闹大,便传出话来说:“建储之礼,当于明年举行,廷臣不得再对此事上奏章了,若再有人上奏章,就要将册立的事拖到皇长子十五岁以后再说。”
既然皇帝对建储一事有了明确的答复,申时行便与群臣们相约,大家就等一年,而且还遍告所有的小吏,大家都不得在一年里谈这件事。
万历十九年冬十月,一年的期限到了。工部主事张有德上疏请示如何准备东宫的仪仗。当时申时行正因病休假,次辅许国对其他大臣道:“小臣尚请建储,吾辈也应说说话。”于是仓促上疏,同时将申时行的名字列在首位。申时行闻之,赶紧另外上了一道密疏道:“同官疏列臣名,臣不知也。”明朝规矩,大臣密疏只供皇帝一人看,不向外公布。而这一次却与其他疏一同公布。于是礼科罗大铨、武英中书黄正宾上疏指责申时行,说他迎合皇上为了保位。明神宗大怒,杖黄正宾,削罗大铨官职,并以“群臣激聒”的理由,再次推迟册立东宫。
万历二十一年春正月,辅臣王锡爵归省还朝,上密疏请建东宫。明神宗答复道:“我虽有今年春天册立的打算,不过昨日读《皇明祖训》,上面说‘立嫡不立庶’。皇后年纪尚轻,倘若生子,不是有两个太子了么?今将三皇子并封为王,数年后皇后还是不生子,再行册立。”
王锡爵又上一疏争论道:“过去汉明帝取宫人贾氏子,命马皇后养之;唐玄宗取杨良媛子,命王皇后养之;宋真宗刘皇后取李宸妃之子为子,都可为本朝借鉴。”明神宗不理。
王锡爵再上疏道:“陛下就是想推迟册立太子,但读书的时机却不应该再推迟了。”明神宗仍旧不允。直到第二年二月,皇长子十三岁的时候才出阁读书。
皇长子出阁读书正值严寒,冷得发抖,中官们却围炉密室。讲官郭正域看不过,大声道:“天寒如此,殿下当珍重。”于是命侍从取火御寒。明神宗知道此事,也不怪罪中官。
万历二十八年正月,皇长子朱常洛已满十八岁。礼部尚书余继登上书请册立太子然后举行婚礼。明神宗不理。七月,明神宗特下一道谕旨道:“皇长子清弱,大礼稍俟之,百官毋沽名烦聒。”
第二年五月,戚臣郑国泰请册储冠婚,被革去三月俸禄。礼科右给侍杨天民、王士昌等请立储,都贬谪为贵州典史。
这年八月,大学士沈一贯对明神宗说道:“《诗经?既醉》篇里臣子祝君曰:‘君子万年,介尔景福。’又说:‘君子万年,永锡祚胤。’意思是祝愿子孙多。皇上孝奉圣母,朝夕起居,不如让老人家含饴弄曾孙快活。”明神宗听了心动,这才答应择日册立冠婚。
万历二十九年冬十月十二日,明神宗以典礼尚未完备的理由,欲改期册立。沈一贯将圣谕封还给明神宗,力言不可再改期了。明神宗无法,只得于十月十五日册立皇长子为太子,同时册封了其他几个儿子为福王、瑞王、惠王、桂王。一场旷日持久的立储之争,终以明神宗最后也不能违反祖宗成法而让步结束。万历四十八年七月,神宗驾崩。太子朱常洛八月十三日即位,为明光宗,明光宗九月十二日驾崩,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帝。
明神宗不顾大臣的反对,迟迟不立朱常洛为太子,虽然最终屈服于宗法,但能坚持几十年,也表明其确有独断的勇气。
2.优柔寡断误大事
时机犹如飞在空中的碟靶,当你犹豫不决未能及时瞄准它时,它很快就会从你的视线中消失。
战场上风云变幻莫测,作为军事指挥员,如果不能摆脱犹豫不决的心理障碍,就会贻误战机,失去优势,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招致战败。职场也是如此,良机值千金,如果不能及时把握,失败便顺理成章。
袁绍长得一表人才,很有威仪。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虎踞冀州,兵众粮多,士多归附;刘表是皇室宗亲,占有用武之国,威镇九州,是当时逐鹿中原的两个很有势力的军事集团。
但后来,袁绍被弱于他的曹操打败,而刘表也无所作为。陈寿为他俩在《三国志》作的传中指出,二人的弱点是“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由于他俩的好谋无决,屡次失去大好战机,使曹操坐大,致被动挨打,所建立的割据政权终于败亡。
袁绍身边,开始确是人才济济,不少智谋之士向他提出图天下的良策,但不被他所采纳。沮授曾建议:西迎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将从其计,后听郭图等说:“汉室将亡,兴之灾难,今迎天子,反受其制,不是善计。”沮授说:“如不早定,必有智者先行。权不失机,功不厌速,要早图之。”袁绍终不听。后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收关中地,黄河以南皆归附。这时袁绍后悔已迟了。曹操征刘备时,田丰劝说袁绍起兵袭许昌,绍却因幼子有病,不愿出征。田丰以杖击地,叹气说:“得此难遇的战机,却以婴儿有病而失掉,太可惜了!”
袁绍当决而不决,不当决而自决,官渡之败,实由此所致。袁绍恃有众数十万,骄心转盛,意欲南征。田丰谏说:“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敌。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用奇兵乘敌虚出击,以扰河南,敌救右而击其左,救左而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敌已困,不过二年,可坐而胜。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如不得志,悔之无及。”绍不听,田丰恳切苦谏,袁绍大怒,将他关进监狱。于是,率大军南征,曹操率军于官渡相拒。沮授分析敌我形势说:“我军数众而敌军精锐,敌粮少而我粮多,故敌利急战,我利缓战,宜持久战。”绍不从,便进军逼近官渡与操会战。操坚守。许攸建议派奇兵袭许昌,首尾相攻,操可擒。绍又不能用其计。因许攸家人犯法,攸恐累及便投操,使袭乌巢烧其军粮。绍军无粮大乱,操军勇猛出击,袁军大溃,袁绍带去十万大军只剩下八百骑兵跟他逃回,绍军既败。有人对关在狱中的田丰说:“你有预见之明,必被重用。”田丰说:“如我军胜,必能赦我;今军败,我必死。”绍回冀州,对左右说:“我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便把田丰杀了。袁绍外表宽雅,忧喜不形于色,而内多忌害,田丰之被杀,便是他内多忌害的表现。不久,袁绍病死后,冀州也被曹操攻破。
在群雄逐鹿中原之时,不是你灭我,便是你灭我,要想不灭人又不被人所灭是不可能的。刘表居用武之国,四可出击,战机有的是,而他既不图进展,却企图左右逢源,以独保其存,曹操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袁绍派使求助,表答应却不派兵,但亦不助操,想保持中立,以观天下变,从侍中郎韩嵩、别驾刘先对表说:“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将军欲有所为,要乘其弊;如果不是这样,要择所从。将军想以十万之众保持中立是不可能的。以操公的英明必将胜绍,以后举兵向江汉,将军恐不能抵抗。为将军计,不如举州附曹公,曹公必德将军,长享福贵,传之后嗣,这是万全之策。”表狐疑不决。
刘表遇事就是这样犹豫不决,虽有战机,因其好谋无决也失掉。且因其人多狐疑,故不能任人信人,也就不易听人计。刘备来投,表厚待之,但不重用,曹操征柳城,刘备说表使袭许多,表不听。及曹操胜利回师,刘表后悔,对备说:“不用君言,致失去这大好机会。”刘备说:“今天下分裂,互相征伐,战机有用,不会只是这一次。如果能抓住以后出现的战机,是不必后悔的。”对于刘表这种人来说,他的最大愿望是据江汉以自保,即使以后有战机,他也是同样失去的。曹操大军下江南讨伐时,适表病死,其子刘琮无力抗拒,便率众投降。
战场上风云莫测。作为军事指挥员,如果不能摆脱犹豫不决的心理障碍,就会贻误战机,失去优势,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官场也是良机值千金。成仁败寇,何尝不需当机立断的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