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音乐特长的孩子,在组织和管理团队时总是做得很出色,除此之外,在音乐审美能力方面也很见长。学校的各种文艺晚会她都主动组织排练节目,对于那些不好的节目她都能提出修改意见,同时要求同学们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使全校生机勃勃,到处都充满活力。她本人作为学校合唱团的一员,除督促队员们及时到校和管理训练纪律外,每天都提前一个小时到校,搞好各项准备和服务工作。不管寒暑雨雪,从来没有迟到过。
胡莎的音乐天赋是唱歌。还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发现了她对音乐有特殊的兴趣,没有动听的音乐就很难入睡,时常喜欢模仿电视中的小朋友唱歌,而且唱得很投入,声音也很甜美。为了学好唱歌,她放弃了很多快乐的时光,常常照音乐指导老师的要求练习吊嗓子,往往一练就是一两个钟头。有时看到她喜欢的音乐带子,她一回到家里就自个儿照着练习,连饭也忘了吃。
几年下来她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省里比赛取得过金奖,在北京参加全国总决赛取得过一等奖和银奖各一个,到韩国比赛取得一个国际银奖,同时还被邀请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童心飞翔”文艺晚会演出,入围全国少儿才艺“百佳之星”,被邀请出席中央电视台三套节目现场颁奖晚会,还被大赛组委会邀请去日本和中国台湾。
成绩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胡莎知道艺术的追求是没有终点的,她将以百倍的信心和顽强的拼搏闯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去攀登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
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不仅能净化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的情操,而且还能丰富孩子的生活,增加孩子的人生自信。因此在生活之中,父母用心观察孩子的音乐爱好与表现,并及时地加以引导,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培养孩子音乐特长是十分有益的。
王尊:妈妈发掘出的天才小演员
培养和发掘孩子的特长等于为孩子打造了独到的个人核心竞争力。因此,每个父母都应用心发现孩子的长处,并精心引导,用心扶植,使之成长为孩子的独到特长。
大家看过《空镜子》、《孝庄秘史》、《走向共和》等电视剧吧?电视剧中淘气的嘟嘟、乖巧的福临、孤独的小溥仪等天真稚气、性格迥异的屏幕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记得片中的小演员吗?这些角色的扮演者就是王尊。
5岁时他在一次儿童时装表演时被导演看中,从那时至今,他参加了百余部电视剧及广告片、MTV的拍摄,如海尔空调、吉百利巧克力等;还参加了将近三十部影视剧的拍摄,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爸爸的彩虹》、《妈妈,我长大了》、《风筝》等影视剧中都担当起了男一号的重任。
王尊能成为一位优秀的小演员,与他的勇敢坚强、刻苦勤奋以及敢于实践是分不开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尊走进学校,戴上了红领巾,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同时,他在影视剧中的戏份越来越多了,难度也越来越大。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会想起《队歌》中唱道的:“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是呀,拍戏的日子里,无论走到哪里,王尊都要把红领巾带在身边。红领巾是他的骄傲,也时时激励着他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非典”期间,王尊的妈妈接到《为了明天》电视剧组的电话:“我们是《为了明天》剧组的,想让您儿子演个角色,是慰问抗击‘非典’医护人员的公益片……”妈妈犹豫了,多危险呀!王尊说:“爸爸是医生,天天去上班,还写了请战书。学校里有几个学生家长都到了第一线了。我要参加拍摄,可以代表少先队员们表表心意……”
这样,第二天王尊就进驻剧组。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他病倒了,高烧39.8度持续不退,吃不下东西。排除“非典”疫情后,导演让王尊休息。他知道,剧组正在抢拍,他要是休息会影响拍摄进度。于是,小王尊硬是坚持着和大家一起工作。陪在剧组里的妈妈心疼地哭了,王尊笑着说:“没关系,我行!”
在影视剧拍摄中,王尊就是这样。他自觉地培养自己坚强的性格,像一只勇敢奋飞的小雏鹰。
王尊生长在一个气氛温馨、融洽、充满浓浓爱意的幸福家庭。为使小王尊从小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父母每晚都要为王尊诵读《论语》。他虽不完全理解,但相信将来一定会从中受益,这将是他一生的精神财富。他最喜欢的是《学而》、《礼仪》等,这些篇章对培养他的全面素质及如何做正直善良的人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为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和表演兴趣,妈妈买来《狮子王》、《白雪公主》和《米老鼠》等原版的卡通光盘,边看边讲给他听。每次拍片前王尊都有自己的原则和计划,首先是不影响学校学习,如必须占用上学时间,要及时补好功课。
王尊上学后接了《孝庄秘史》、《五月槐花香》、《走向共和》等不少电视剧,但基本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拍《狸猫换太子》时,王尊在拍摄现场利用休息时间朗读课文和默写英文单词,还坚持记日记,记下身边发生的事;拍戏要是结束得早,他就赶回学校上课。在学校的积极支持下,各科老师们热心地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帮助他补习功课,使王尊懂得勤奋刻苦是走向成功的阶梯。正因为此,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是优异的。
王尊利用自己的特长,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传播着“红领巾”的爱心。
除了抗击“非典”期间参加《为了明天》电视剧的义务演出,他还参加过张艺谋申奥专题片拍摄、徐静蕾为西部孩子“安康计划西部行”活动。
从王尊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要开发孩子的表演特长,一是要先发现孩子的表演特长,二是在发现之后,既要积极培养和扶植,又要支持和鼓励孩子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只有这样,孩子最终才能走向成功。
田坤:父亲培育出的一位少年棋王
培养孩子的特长,打造孩子的特殊能力,是孩子成功的一条捷径。每位父母都应发现孩子身上的特长,并用心加以培养。
2001年8月,13岁的田坤在“全国少年儿童国际象棋大师资格赛”中以第三名的成绩脱颖而出,获得了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签发的国际象棋国家大师证书,填补了西北五省无国际象棋大师的空白,一时成为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新闻。
田坤生于1988年7月27日,出生时体重足有4.9公斤,接生的医生连连惊叹,说从未接生过这么大的婴儿。田坤的体质非常好,很少生病,八个月就会走路了。那时父亲很忙,就想把他送幼儿园。跑了好几家,老师听说他还没满周岁,都不肯收。最后父亲只好谎报了年龄,才把他送进一家幼儿园。
进了幼儿园麻烦就来了,因为田坤太淘气,老爱打小朋友,老师就向父亲告状。同班的小朋友无论年龄和个头都比他大,开始老师怎么讲父亲都不相信,后来问田坤:“你怎样打同学的?”儿子自豪地用手比着说:“女孩子我就这样揪她的小辫子,这样挠她的脸,她们最怕挠脸——太臭美了;男孩子我就跟他摔跤,你看我这样脚先一勾,手上再这样用力一扳,他们就倒了——一点也不经打。”
父亲再问他:“你为什么打人?”
他说:“我想当第一,当大王!”
后来幼儿园不肯收他了,父亲只好领他回家,让刚退休的爷爷带着。爷爷是个象棋迷,每天往楼下的水泥棋盘旁边一坐,就与几个老头“杀”开了,可以“杀”上半天不动弹。
开始时田坤爱满院子乱跑,常常走丢,后来爷爷干脆拿根绳子把他的脚往棋盘的水泥腿上一拴,他想跑也跑不掉了。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拴却拴出了个国际象棋大师。
开头几天田坤老是捣乱,不是把棋子藏起来,就是往棋盘上撒尿,后来看见爷爷竞为了一个圆木块跟对方争得面红脖子粗,几乎打起来,他又觉得好玩了,就跟着爷爷学起了车、马、炮……说来也怪,他很快就学会了。虽然那时他还不识字,但玩起棋来却有板有眼,有时在饭桌上也要和爷爷比试两下子。
田坤刚满3岁,院里已经没有老头胜得了他了。自此以后,原来淘气的他一下子变文静了。
父亲拥有一个赚钱的羊肉泡馍馆,那时生意刚刚走上正轨。
田坤的父亲12岁就进了羊肉泡馍馆当小伙计,一直做到泡馍大师傅。客人都说他做的羊肉泡馍汤香肉美,味道好极了,父亲工作的饭庄的生意也因此很兴隆。
80年代正流行下海,胆大的人纷纷辞职自由创业,争相做“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田坤的父亲很有头脑,便放弃铁饭碗,做起个体生意。
由于资金的限制,田坤的父亲只能从馄饨米线摊干起,就这样,在每天几碗、十几碗、几十碗的馄饨米线中,积累了开羊肉泡馍馆的资本。到儿子出生时,他的羊肉泡馍馆已经初具规模。那时来吃羊肉泡馍的主要是西安本地人,利润还不是很大。
到了90年代,随着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和挖掘,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西安成了中外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西安的饮食业也随之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传统美食一下子就火起来了。
田坤父亲的饭店位于繁华地段,再加上那一手好手艺,生意就像着了火一般,旺得使人不敢相信。他的店面不断扩大,员工越来越多,利润也在成倍地增长,到了1996年田坤第一次正式参加国际象棋比赛时,父亲所有的资产加起来已经达到了100多万元。
像许多追星族一样,田坤也有自己的偶像。他的偶像是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谢军。他把她作为自己成长的榜样,不仅收集她的资料和照片,模仿她的一举一动,还研究她的精彩战局,并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像她那样代表中国把所有老外都“斩”于马下。
田坤由中国象棋改学国际象棋也是受了谢军的影响。
大约是在1991年,田坤三四岁时,一天,他忽然抱着父亲的腿,指着电视屏幕又嚷又叫:“爸爸买!爸爸买!”田坤的父亲很奇怪,电视节目里正播放着谢军在参加国际象棋赛的新闻,能买什么?最后他才弄明白,田坤想要买摆在谢军面前的那种高高矮矮的国际象棋。
那对国际象棋在中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世界排名前100名的选手中还没有一个中国人,国际象棋在中国的普及率非常低,相关的资料和书籍真如凤毛麟角般难寻。父亲跑遍西安的体育用品商店都没有买到,最后只在旧书店里买到了一副旧棋,木头制的,38元。
买到棋谁都不会。父亲这个仅有小学文化的人只好先自学,然后再教儿子,充当陪练。父子俩就像好朋友一样沉浸在共同的爱好里。
随着谢军的节节胜利,中国开始重视国际象棋。一年后,西安就出现了许多棋谱和有关书籍。
1996年底到1997年初,西安市举办了各种类型的棋赛,在国际象棋方面,田坤每次都高居前三名。后来他被选拔到上海参加全国少年儿童国际象棋公开赛,从此走上了征战各省的旅程。
一次,跟他对弈的是上海一位很有实力的种子选手,这位选手的母亲当教练和裁判。当时她一看田坤一家人那西安老土的打扮,就很不屑地说:“西安人会下棋?”那种讥讽、轻蔑状令父亲很气愤,儿子却冲父亲点点头,什么也没说。
进入比赛,田坤没几招就打败了对手。
初战告捷,田坤尝到了甜头,他说:“爸爸,我想到各地去比赛,见识一下,看看各省的实力,同时提高自己的实战水平。西北五省这方面的运动还是个空白,我不满足做西安棋王,我要像谢军姐姐那样将来当世界之王,为中国争光。我想,拿冠军得分四步走:第一步,在14岁以前拿到国家大师称号;第二步,16岁以前拿到国家特级大师称号;第三步,18岁以前拿到国际特级大师称号;第四步是20岁时做世界冠军。”
为了实现第一步目标,他放弃了小孩子应有的一切娱乐,每天一放学就钻到国际象棋堆里操练、演算,一旦遇上比他强的对手,他就缠着人家一直下,一直下,不把高招学到手,不把对手打败,他就不放人家走。
田坤属于进攻型选手,出招又快又狠,尤其擅长快棋,每有快棋赛别人都很难胜他。像很有前途的足球前锋运动员一样,田坤的优缺点明显,他遇强则强,遇弱则弱。遇到实力相当或比他强的选手,他能沉着应战,顽强到底,常出奇招击败对手;遇到实力不如他的选手就较容易轻敌“翻船”。
每到寒暑假,田坤就走南闯北,到各地去参加比赛。有时父亲劝他玩个三五天,他都着急地说:“不行,14岁马上就来了,我的第一步还未实现,谢军姐姐像我这么大的时候都是到全国各地去比赛的。”
从1997年春到2001年夏,田坤共跑了15个城市,参加各类比赛二十多次,如果把每次比赛的场数加起来,至少也有250场。田坤的成绩时好时坏,很不稳定,心情也跟着时起时落。但正是这些比赛锻炼了田坤的心理素质和实战能力,他从这些比赛中成长起来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田坤终于在哈尔滨举办的“全国少年儿童国际象棋国家大师资格赛”中脱颖而出。刚满13周岁的他,比他的偶像谢军当年夺得国家大师称号还早一年多呢。
第一步目标的提前实现,大大增添了田坤的信心,他郑重地和父亲商量,要求休学,全心攻研国际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