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天干地支知识
阴阳
1.阴阳属性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概念,阴阳的最初含义很朴素,原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扩展引申到相互对立或消长的两种现象、事物、属性等。例如: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动与静等,具体列表如下: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就用阴阳这对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消长的势力。一般来说,凡是类似男、高、刚、动、奇的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属于阳的范畴,凡是类似女、低、柔、静、偶的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属于阴的范畴。就身体的大体部位阴阳属性而论,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就身体背腹四肢内外侧来说,背为阳,腹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等。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为事物的无限可分性,例如,昼为阳,夜为阴,而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则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半夜和后半夜相对而言,则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2.阴阳互根
阴阳互根,是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具有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的关系。阳与阴的每一个侧面都以另一个侧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它们相反相成,循环不已,通过交互作用,组成了天地的法则。
3.阴阳消长
阴阳消长,是指事物和现象中对立的两个方面的运动变化,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方式进行的。只有阴阳始终处在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之中,事物才得以保持正常的发展变化。《系辞》有云:“日往月则来,月往日则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来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焉。”这里说的“往来”就是阴阳消长,白天变黑夜,黑夜变白天,天气由热变冷,由冷变热。用日月、寒暑的往来说明阴阳规律,反映事物发展变化。如果这种变化出现了反常,也就是阴阳消长的异常反应。
4.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就是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有阴与阳两种不同的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周易·系辞》说“阴阳合德,则刚柔有体”。阴与阳是对立的,但又是互相转化的,只有阴阳统一起来,才能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这样阴阳才能长期共存。
阴与阳虽然具有两个不同的属性,但又可以互相转化,其转化的规律是:阳极则阴生,阴极则化阳。
五行生克制化
《周易》是中国先哲专讲阴阳五行变化规律的书,是关注天道、人道、地道的奇书。《周易》在回答宇宙统一性问题上与外国民族的先哲们不同。古希腊人认为世界统一于“水”,或统一于“火”,总之是统一于某一种单一物质,中国先哲们则认为宇宙是由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它们是金、木、水、火、土,统称为五行。
宇宙阴阳相互作用生出五行,阴阳五行相交便生出万物和人类。
1.五行的方位
五行因其秉性不同,所处空间方位也不同。
木位于东方;
火位于南方;
土位居中央;
金位于西方;
水位于北方。
2.五行的特性与人格性情
“木”具有生发、条直的特性,木主仁,其性直,其情和;“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火主礼,其性急,其情热;“土”具有生养、孕育的特性,土主信,其性重,其情厚;“金”具有肃静、杀敛的特性,金主义,其性刚,其性烈;“水”具有清凉、向下的特性,水主智,其性聪,其情善。
3.五行生克制化的基本原理
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是人类最古老的系统论、控制论。世界上所存的物质可以划归为属性不同的五大基本类,即金、木、水、火、土五类。这五类相互作用及发展变化就成了世间万物生生灭灭的根源,中国先哲们发现五行之间存在着一种相生相克、制约化解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五个子规律:生克规律、乘侮规律、制化规律、态势规律、传化规律。
(1)生克规律
宇宙间,阴阳相互作用产生五类,五类相互作用,则生成万事万物。万事万物相互作用,产生无穷变化。五行学说认为五行相生相克是宇宙间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正常规律,事物只有在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辅相成,才能运行不息。
所谓生克,就是指五大类属性事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相生,即一事物对他事物的生发、促进、助长、互养的关系。
五行相生规律依次序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生还包含互相依存、促其增长的意思。相生关系就是事物间的相互生长,没有这种生长,就不会有万物的产生。五行相生的结果,是事物形态的转化,五行之间顺次相生,循环不已,但事物不能总这样循环不已地相生,一直生下去的结果,那就是事物发展没节制了,“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并不可无制(克)。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克),则亢而有害”,生克互根,有生还必须有克(制约),整个宇宙方能保持动态平衡。相克是指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制约、抑制、约束等作用。相克关系表现了事物复杂变化的另一方面,五行相克规律依次序为: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相克还包含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意思。五行之间生克规律是隔一相克顺次相生。顺次相生造成一个促进性的循环,隔一相克造成一个抑制性的循环。
为什么五行之间存在相生相克关系呢?古人观察到:水润下能滋生树木,木燃烧能产生火,火烧后成灰,灰为土,土里能找到金属矿物质,金属物质遇热化为水(液态),遇冷结成固体,表面凝结露水,这是相生过程。水能够灭火,火能够熔金,金制品能砍伐树木,树木的根能够钻进土壤,土能够吸收水分使之消失,这是一个相克过程。
(2)乘侮规律
乘侮是指五大类事物间的乘、亢乘、侮、反侮。亢乘和反侮都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反常现象,是此物以其盛极之势过度生克彼物的不正常现象,即两物或两人之间的生克关系超出常规。事物处于“太过”的程度,是逆向质变的前奏。
“太过”者易折,如玉太硬就易碎,钢太脆则易断,就是这个道理。
乘,就是“生我”或“克我”的五行比“我”的力量强大。比如木强而火弱,则“木乘火”。亢乘,就是“生我”或“克我”的五行强盛到了极点即亢盛,对“我”的作用“太过”了,也就说,“生我”或“克我”超出了正常程度。比如父母亲爱子女是一种相生的关系,爱子女是一种保护助长的作用,但老人若做过头了,溺爱子女,对他放纵,这就不是关心了(孩子将来可能会犯罪)。可见,亢乘是逆变的前奏,有害无益。
侮,是侮辱,欺侮。反侮,就是反克,如水本来克火,由于火热强大而水不足,火趁机把水蒸于。如警察抓罪犯,反被罪犯打了,这就是反侮。这反映出:被克的一方力量强大,可以反过来欺侮、侮辱克他的那一方。反侮使事物问的生克制化运动紊乱,问题由此产生。
(3)制化规律
“制”是牵制,控制;“化”是化解,生化。通过“中间人”实现化解、化生。例如金克木,中间若有水通关说情,金不但不克木,反而还生木。这就是制化律的体现。
(4)态势规律
中国先哲们把四季与五行联系在一起,发现并总结出五行金、木、水、火、土在一年四季中旺衰不同,先哲们归纳出五种态势:旺、相、休、囚、死。什么叫旺、相、休、囚、死呢?旺就是处于旺盛的一种态势;相就是仅次于旺的一种态势;休就是休安无事的态势;囚就是衰落、被囚的态势;死就是克制而生气全无的态势。这五种态势的转化规律是:当某一类处于旺盛的态势时,它所生的一类就处于相的态势,生它的一类处于休的态势,克它的就处于囚禁态势,被它克的便处于死的态势,这是抽象出来的一般规律。而事实上,五行的旺、相、休、囚、死都是在具体的时空点上实现的。五行中,木旺于春,火旺于夏,金旺于秋,水旺于冬,土旺于四季末。每一五行旺于哪个季节,又叫作当令。五行在四时中的旺、相、休、囚、死的规律是:以当令的五行为我,当令者我旺,我生者相,生我者休,克我者囚,我克者死。以金为例,秋季是金当令的季节,故金旺于秋天,金生的水就处于次旺的态势,生金的土因任务完成了,就处于休息的态势,克金的火失时而无力,因此就处于囚的态势,而木被金克制得毫无生气,故处于死的态势。五行四时旺、相、休、囚、死列表如下:五行态势规律说明事物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态势,那么在不同的空间,同样也有不同的态势,比方说“虎落平川被犬欺,龙陷浅滩遭虾戏”。虎在山上的位势很高,就是大王;下了山到平地上,狗都可以咬它。人也如此,“人挪活,树挪死”,在这个地方怎么干也于不下去了,换换地方可能就大显身手了,就活了,这就是根据空间态势的规律选择环境的方法。
(5)传化规律
五行之间都是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一类事物的变化必然影响相邻事物的变化,由此涉及其他事物。这类事物发生变化可以影响他类,他类事物的变化也可以传至此类。五行的传变,具体又可分为相生事物的传变和相克事物的传变两种情况。五行的传变规律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传统中医在治病时,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在治表的同时要治本,治本时要考虑病的传变规律,只有表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眼睛有病,视力下降,看物模糊,除治疗眼部外,还要对他的肝部、肾部进行调理。为什么呢?因为肝开窍于目,眼睛有问题,反映出肝脏有毛病,所以,治疗时要调理肝功能。为什么治肾呢?因为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故肾为肝的母脏,肾有问题,会导致肝气不足,因此,只有把病变传导的环节根治好了,才能治好近视眼病。
在传染病流行时,根据传变规律,当疾病发生时,就可以迅速采取措施,或者是割断传变的环节,或者是将有可能受传变的几个人同时处理,或者采取调离、打预防针等措施,防止传变。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可以有意识地运用传变规律,事先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传变连锁效应,统筹安排,以免顾此失彼。
天干地支
干支是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的简称,相传由上古时期大挠氏创制。在一般情形下“干支”共有二十二个,其中“支”比较容易使人理解,因为“支”有可以替代的动物的名字,如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午属马,未属羊,申属猴,酉属鸡,戌属狗,亥属猪,这十二种动物也是人们说的十二生肖。从中国古代历法中可看到干支是我国古代先民用来记录年、月、日、时的符号。干支后来被中国古代科学文化所采用,古天文学用干支作时空参照系,命理学与中国式心理学用干支作人的运气、健康、婚姻、仕途前程等具体事项预测符号,古环境风水学用干支来辨方正位,八卦预测学用干支做信息符号……总而言之,十天干加十二地支加五行金、木、水、火、土概括了中华古文明的林林总总。《周易》数术流传下的十五种,每种认识方法几乎都要用干支工具,以至于民间易学家把“易”的要点概括为二十九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金、木、水、火、土(五行)、阴、阳。
这二十九个字上盖天文,下含地理,中言人间万世万物。因此,读者必须掌握干支学说。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次从头结合到尾形成一个循环,通称“六十甲子”,即①甲子②乙丑③丙寅……⑦壬戌⑩癸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