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三月十九日,内忧外患中的大明朝皇帝---崇祯帝终于承受不住内心强大的压力,在煤山用一条黄绫,借助一棵老树,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大明王朝也终于灰飞烟灭。“闯王”李自成骑着高头大马浩浩荡荡进入了紫禁城。整个燕京到处传颂着“迎闯王,不纳粮”童谣民歌。金碧辉煌的紫禁皇宫,也喜气洋洋,大明朝历代皇帝积攒下的财富,都被索罗出来,归了农民起义军。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不与之,民自取之”。但是李自成大军究竟取走多少金银财宝,历史上一直没有定论,但是无可否认的是,数量巨大,无法估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李自成的屁股在紫禁城还没坐热,后金(清军)就从关外打了进来。一群有农民手工业者组成的业余军事集团难以抵抗有着军事野心的专业军人政权组织---后金。吴三桂与清军组成的联军,如秋风扫落叶般,对大顺政权进行了疯狂剿灭和残杀。农民军节节败退,李自成也最终在战争中被杀。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个或一群卓越的人,站在历史的高点。但是无论多么伟大,都也只是历史上的一粒凡尘,我们普通人也是如此。
李自成虽然死了,但是关于他的一件事却至今都在热议:李自成兵败燕京后,退出城后,曾密令手下,把宫内财富悉数带出,但是由于战事吃紧,金银珠宝数量巨大,携带不便,只能将其大部分藏匿起来。执行这次任务的是李自成的侄子号称“一只虎”的李过。在以后战争中李过见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便削发为僧,当了和尚,遁入空门。最后圆寂与湖南张家界天门山。相传那批金银珠宝也一同到了天门山,被藏在山洞里。由于李过圆寂,这笔财宝也无从考察,无人知道它究竟埋在何处。
还一种传说是:这批宝物,由李自成亲自安排,用驴托人挑之法秘藏在湖南莽山,“九驴十八担”说明了这批珠宝的数量之大。同时也留下了藏宝口诀:石岩冲,三座桥,慢行百步,三窑金。如果谁破解这条口诀,也就能寻找到宝物。
可是从清朝,民国到现在,多少江洋大盗、俊才豪杰、军阀黑帮都一直苦苦寻求,都无果而终,几百年的时间,无数人的智慧,就都无法破解这宝藏之谜。也有多少人,为了这些宝藏,为了无止的贪欲,丢掉性命。
可是,命运无常、造化弄人。当你偏偏想要的时候,你可能永远都得不到;当你变得无所谓时,它就偏偏找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