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坐下来,耐心地和女儿共同研究作业中常见的错误,总结出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有以下六类:概念混淆致错;计算粗心致错;形式地套用公式致错;旧知识遗忘致错;题意理解不透致错;思考问题不周致错。张扬要求女儿每天完成作业后,一定要进行检查,尽量找出自己的错误。在改错时,张扬首先引导女儿分析自己出现的错误属于哪一种类型,然后“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错和补偿练习。
不少老师跟这位母亲说:你女儿的学习成绩不一定每次都排在第一名,但她的特点是学得特别扎实。张扬非常欣慰,知道对女儿的教育收到了成效。
6.作业要工整、简明、条理清楚
平时做作业时,应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工整、简明、条理清楚的作业反映了一个孩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工整、简明、条理清楚的作业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差错,有利于检查时查找;复习时看起来也方便;老师批阅起来也方便。要做到这一点,在解题时不要轻易落笔,要在深思熟虑后一次写成,切忌写了改,改了擦。还要注意做作业时各学科都有各自的格式,要按照各学科的作业规范去做。
复习要赶在遗忘之前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由新变旧的知识进行巩固,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复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检测出被遗忘的东西,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能够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促进孩子的学习不断进步。因此,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养成课后复习,定时总结知识的良好习惯,并教给孩子一些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从而使孩子的复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使原本已学过的知识被遗忘。早在1885年,德国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就通过实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还能记住33%,两天后留下的就只有28%了。所有的人,学习的知识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实践证明:每天课后,用半个小时进行复习,效果要胜过做两个小时的习题。缺少了复习这个环节,对知识的掌握必然会大打折扣,作业中的错题会很多,孩子的自信心也会下降。
复习的过程,不仅只是被动而简单地巩固记忆,而是能经过两次、三次甚至多次的反复学习,获得前面未曾学到、理解到或理解不深的新知识。这便是“温故而知新”。一些记性好的同学,就是因为能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因此,很多孩子对所学知识记不住,并不是脑子笨,而是不善于复习,或复习功夫不深。
许多孩子都认为复习是一遍接一遍读,一次又一次地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确实是复习,但并不是科学的复习。因为这种单调的重复会使人感到枯燥无味,昏昏欲睡,收获不大。科学的复习是能用较少的时间收到较好的记忆效果,大大提高孩子的记忆效率。有的孩子,上完课后把书本一扔,就不再去碰它,测验或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开夜车”,这样做,不经济、不划算,因此父母应教孩子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要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必须让他的学习潜力在预习和上课阶段得到最大的发挥,然后利用复习,将学习的要点加以深入思考和整理,提高应用能力。
优等生是这样复习的
优等生们都知道:复习的过程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把课堂上学过的内容重温一遍。很多人都是这样点到为止,不求甚解,但这比一点都不复习好得多;第二阶段把刚学的重点摘出来,整理在笔记本上,这并不需要用太多的时间;第三阶段反复做练习,加强应用能力。
孟凡的成绩之所以一直在班里名列前3名,就与她重视课后复习分不开。每一节新课下来,她绝不先做作业,而是先回忆一遍老师所讲的内容,看看自己记住了哪些、理解了哪些、掌握了哪些。然后打开书和笔记,针对性地学一遍,直到把问题都搞懂了,把书上的东西都变成自己的知识,才合上课本和笔记,认真做作业,做完以后,再打开课本与笔记对照检查。所以她的作业成绩一直非常好。
每天晚上,孟凡都要把当天所学新知识系统复习一遍,每天早上早读时,她又总是先用10分钟时间重点复习头一天的内容。这已成为她学习的自然习惯,就像每天必须吃三餐饭一样。因此,每当面临考试时,她一点不急,因为所学的知识都在她脑子里。
她说:“好书不厌百回读,重复学习,让我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新知识。”
实用锦囊
1.复习要及时
复习首先做到:“将忘未忘,不早不迟。”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即识记的材料起初遗忘得快而多,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最高,所以复习记忆必须及时。乌申斯基说:“与其借助复习去恢复遗忘,不如借助复习去防止遗忘。”
2.复习时间要分散
有的孩子,记忆心切,众多材料集中时间一次复习到底,这是不科学的记忆方法。然而有的孩子却不是这样,而是复习了一段时间,休息5~10分钟后再接着复习,把记忆材料分散开来。比如:复习30分钟后,休息8分钟,这是比较科学的。
有关研究证明:分散复习的记忆效果比较高。如一个人每天练习钢琴30分钟,另一个人每星期日练习两小时,结果前者比后者效果好得多。集中复习容易使大脑疲劳,分散复习可以相当程度地消除疲劳,保持大脑神经兴奋,使记忆效果大大增强。
3.合理安排复习的间隔时间
有一位母亲透露她儿子学习外语的秘诀:她的儿子外语学得非常好,单词记得十分牢。为什么呢?因为他摸索出了自己的记忆遗忘规律。先背两个单词,过了两三个小时,还能背出来。再过两三个小时,好像不确切了。于是,他知道自己实际记忆的两个单词,大约可以保持五六个小时不忘记。过五六个小时又拿出看一看,背一背。这次可以保持八九个小时,于是再拿出来看一看,背一背……如此反复地进行,在没有将单词遗忘之前复习巩固,因此,他的记忆效果很好。
4.变换复习材料的形式
生理、心理实验证明:任何单调的刺激反复作用于人脑都会引起脑神经的疲劳。因此,复习材料的形式要经常变换,使同一材料以不同的形式刺激大脑,使大脑始终保持兴奋,有效地记住材料。比如:采取选择、填空、问答、判断、图表、比较等形式复习同一材料。这样,既变单调为趣味,使孩子感到有趣,又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加深了孩子的印象,记忆效果当然好得多。
一种材料复习一段时间后再复习另一种材料,会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你始终感到新鲜,因此,人们认为复习材料的更换相当于休息,这是实践中证明了的事实。
5.采用漏洞补救法
漏洞补救法也是一种复习方法,它复习的重点是放在“漏洞”上,“漏洞”就是平时学习中还没弄懂的地方,如果在复习时只是一般地复习,而不在这些薄弱环节上下一些功夫,那么成绩就不可能上去,因为有些地方还不完全懂,或者懂得还不深,怎能考好呢?
孙明对这种复习方法有很深的体会。他说:“以往,每次考试以前,我都把功课从头到尾复习一遍,但考试成绩并不理想。”
“后来,我总结经验教训,复习时,找出自己学习中的‘漏洞’,有针对性地复习。例如复习语文,对字、词我一般都能掌握,就不去多花时间,而对文章分段,我还把握不住,就当作重点来复习。我找了《小站》这篇课文,仔细阅读,发现从第三小段到第六小段,都是讲小站的精心布置,就将这四段合并成一大段。”
“我还找了记人、记事的不同类型文章练习分段,渐渐摸出了划分段落的规律:有的按时间分,有的按内容分……由于我补好了漏洞,期中考试取得了好成绩。”
那么怎样才能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发现漏洞呢?这就要在复习的时候采取“过筛子”的方法。所谓“过筛子”就是逐个复习教材内容,遇到不会、不懂、理解不深的地方就在边上做上记号,然后把这些做记号的地方重点进行复习,各个加以解决。这种方法既全面又有重点,效果是比较好的。
学会阶段性总结
职业象棋高手常说“放眼大局,着眼小局”。其实学习也是这样,零零碎碎的知识,难以掌握整体观,不方便加以利用,同时不容易记忆。所以善于学习的人必须在脑海里描绘出一个整体观,再去吸收零碎知识,也就是给予知识以体系化,正确处理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优等生刘帅说:“在我开始新一阶段的学习前,我总是先对科目的内容、用途,自身在此课程的学习状况等作一个充分的分析了解。譬如数学学习,数学究竟学些什么?学习数学有什么用处?最近一年数学学了些什么?能说出教科书上每一章的标题吗?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做到在日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百战不殆。”
“数学有其自身的体系,有其自身的因果,学数学应如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其他学科也都有其自己的体系,要想学得轻松愉快首先要知其体系,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就像空碗才能盛饭,空屋才能住人,整理好的头脑才能发挥出它学习的作用。在学习上,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回顾、总结、归纳和提升工作。对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梳理,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架构,这样有助于理清知识脉络,在复习时才能有的放矢。
优等生是这样学习的
郑俊伟平时在年级里排名在前10名左右,并不是最拔尖的那个,但是他的临场发挥状态和心态很好,很稳定,这是他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郑俊伟的班主任老师认为郑俊伟是个聪明的孩子,对知识的领悟力很高,吸收力很强也很细,自主学习能力很强。平时学习,他不是跟在老师的思维后面亦步亦趋,而是有自己的一套整理方式,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一旦抓住某个知识点,他就会深入地去想个明白透彻,并且很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
郑俊伟则有些腼腆地说,自己平时并不是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都做,而是选择性地去完成,把剩下的时间用来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他是一位看起来有点“懒”,但其实很勤奋的孩子,把时间都用在了刀刃上。虽然这样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人人都适合,但可从中看出郑俊伟个性化学习的一面。
实用锦囊
1.画棵知识树
林晓风为了正确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想出一个方法,用“树木方式”画出一本书内容的体系图。所谓树木方式,是名副其实的。树木有一个大树干,然后有几根粗枝,再有较多数的分叉小枝。一个知识系统的整体主干部分掌握了,那么它的细微部分、局部就可以很自由地应付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画了很多类似的大树,大型的用活页档案夹起来,小型的就写在课本或者是参考书空白的地方。使用这种学习方式,对于那些内容越是复杂的书,它所发挥的威力越是可观。
例如,要把全国的省市县乡镇全部记忆下来的话,最好先把全图分为东、西、南、北、中等五个大区域,依次再背,东部有几县,西部有几县……如此一来,脑筋里就比较有条理,记忆也方便。
如果是更为精密的知识的话,不把这种整理工作给予系统化,就更难于记忆了。这就像要抓一支扫帚,如果抓住分散杂乱的帚尾部分就麻烦了,而抓住帚柄就会非常方便。这种抽象整理的方式很实用,即使是纯粹的记忆性问题,也可以应用到它,更不用说应用于考试前的准备工作。
2.图网标点法
黑龙江理科状元程相源在化学学习中,总结出了图网标点法。这种方法的要点是,在学习与元素有关的章节时,在课堂上把老师强调的、自己觉得很重要或者不太能记住的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用不同颜色的笔或特殊符号标出来。在学完每一章的内容之后,凭着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建立起一个包含物质相互转化、重要反应式、代表物质重要性质的图表,并根据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形成一个图网。这个图网中往往有某些结点或“线”是我们不太熟悉的,那么我们又可以将这些“点”或“线”特别标出,并在图网旁边注明。这样既可以加深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深化记忆,又可以为以后的复习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很好的辅助工具,为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脑力。
3.多样化的小结
学习要勤于总结,切忌模糊不清。各个知识点联系密切又千变万化,因此,学习除了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外,也要学会总结,提纲挈领,把“厚书”变“薄”;还要学会举一反三,联系相关联的知识,将“薄书”变“厚”。这样,将知识系统化、纲领化,知识就会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对于每一章的复习,首先要学会写一个“知识结构小结”,可以包括:全章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些什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哪些是重点?……知识小结应当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内容准确。小结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文字型、方框图、表格式、树型结构等等均是可以采用的。
写小结的过程,也是认识再提高的过程。每次认真做完一次知识小结,就如同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立足高处,俯揽全局,奇景异观,尽收眼底。经过总结的知识,既易融会贯通,又便于理解和记忆。有些同学拿起题目时觉得无从下手,就是不善小结,各知识点模糊不清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