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提示:
人,正因为不懂得舍弃才会有许多痛苦。当人懂得舍弃和清扫自己的智慧时,就会豁然开朗,生命会马上向你展现出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景致,人生也必将辉煌。
1.要拿得起,更要放得下
拿得起放不下,做人太累;拿不起放得下,做人太苍白;拿不起放不下,那就是庸人;拿得起放得下,那是聪明人。
聪明人懂得把握进退的分寸,进而做到明辨是非、趋利避害。该坚持的时候坚持,该放弃的时候放弃。
拿得起放不下,做人太累;拿不起放得下,做人太苍白;拿不起放不下,那就是庸人;拿得起放得下,那是聪明人。聪明人能看清自己所处的环境,明白自己的位置、清楚活动的空间、辨别生活的利害、采取适当的手段,所以能把握进退的分寸,不至于太过头。
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做事,都要懂得获得与放弃的权衡。历史故事中,有很多人舍不得放下所得,这是一种视野狭隘的表现,这种狭隘不但使他们享受不到“得到”的幸福与快乐,反而会给他们招来杀身之祸。
韩信,淮阴人,少时“贫无行”,不会谋生,“常寄食于人,人多厌之者”。曾有一恶少年侮辱他,让他钻裤裆,“市人皆笑(韩)信,以为怯(懦)”。但“其志与众异”。他母亲死,虽无钱财行殡,却找一处旁边“可置万家”的高敞地方做坟。他是位“忍小忿而就大谋”的“盖世之才”。他先从项羽,不受重用,又归刘邦,但犯罪当斩。临刑前他大喊:“汉王不想统一天下吗,为何要杀壮士?”执事的滕公“释而不斩”。经萧何数次推荐,被封为淮军后,破三秦、占关中、拔魏赵、下三齐,为汉的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不愧是卓越的军事家。
韩信既有雄才大略,又有实际能力。也就是说,他制定宏大战略,更能把宏大战略变成现实。因此,韩信应该是帝王之才,这就是刘邦对韩信不放心的原因,刘邦对韩信利用的同时,又严加防范,恐其不利于己。
韩信在拜将之前,就向刘邦提出“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的建议,表明他胸怀大志,意在封王,他不懂得分封制度在当时已不合历史潮流。在这方面他就远远不如张良有见识。张良本是出身贵族,却看出分封制度已不可行;而韩信出身贫民,却满脑子分封思想。刘邦虽然曾“自以为得(韩)信晚”而任他为大将,但刘邦始终没有像萧何、张良那样把韩信作为心腹对待,因为韩信总热衷占据一方,封王封土,怎么能让刘邦放心呢?
刘邦坐稳了江山之后,看到韩信握有重权,并且深得军心,不由得十分担忧。他宴请群臣,面对臣下的恭贺,也忧心忡忡。张良察言观色,明白了刘邦是害怕功高之人今后难以控制,就私下对韩信说:“你是否记得勾践杀文种的故事?自古以来,只可与君主共患难,而不可与其同享福。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啊!我们要好自为之。”于是张良急流勇退,见好就收,他请求回乡养老。刘邦故做恋恋不舍状,再三挽留,最后封其为留侯。张良功成身退,终于保身全名,足见其先见之明。
韩信虽然认为张良的话有道理,但是对刘邦还是抱有幻想:自己对刘邦有过救命之恩。可是不久,便有奸佞之臣诬告韩信恃功自傲,不把君主放在眼里。刘邦更是不满于韩信的所作所为,不久,就设计解除了韩信的兵权。
至此,韩信终于心灰意冷。他后悔当初不听张良之劝而遭此大难,不禁仰天长叹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现在天下大局已定,我也该遭殃了。”不久,有人趁火打劫,诬告他要谋反,于是刘邦终于对他下了毒手。
人生旅程中的确有很多东西是来之不易的,所以我们不愿意放弃。比如让一个身居高位的人放下自己的身份,忘记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就,回到平淡、朴实的生活中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有时候,你必须放下已经取得的一切,否则你所拥有的反而会成为你生命的桎梏。
放弃是一种美丽,学会放弃是一种智慧,人生路上,我们要学会放弃。只要你懂得追求,学会放弃,明了得与失的关系,特别是在人生的转折点上举重若轻,拿得起,放得下,那么你就会拥有美丽幸福的人生。
聪明人在该放手时要懂得放手,不可陷得太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事实上,放手可以减轻许多麻烦和折磨,可以轻松地去开创另一件更有意义的事业。行就做,不行就放。
2.别钻生活的牛角尖
当一个人深陷“牛角尖”的时候,他可能不知道自己正在走入死胡同,他还可能标榜顽强和百折不挠。
成大事的人始终保持对新鲜思想观念的敏感性,勇于拥抱新的看法。
《可兰经》里有句话说得很好:“如果你叫山走过来,山不走过来,你就走过去。”在日常生活中,在自己的事业中,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开难走的或行不通的道路,找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有一天,东郭先生的三个弟子将要去襄阳。东郭先生送他们到路口时,说道:“从这儿往南走,全是畅通的大道,你们沿着这条道路走就对了,别走岔路啊!”
三个弟子分别是左野、焦苕和南宫无忌,三个人向南走了五十多里时,却遇上了一条大河,横在老师指示的正前方。他们左右观察了一下,发现沿河走半里左右,便有一座桥可行。
南宫无忌说:“那儿有座桥,我们从那儿过河吧!”
但是,左野却皱着眉头说:“这怎么行?老师要我们一直往南走啊!我们怎么能走弯路呢?这不过是个水流罢了,没什么可怕的。”
说完之后,三个人互相扶持,一起涉河而过,由于水流相当湍急,好几次他们都险些葬身河底。
虽然全身都湿透了,也总算安全地过了河,三人继续赶路。又往南走了一百多里时,又遇上了一堵墙,挡住了他们前进的道路。
这次,南宫无忌不再听其他两个人的意见了,他坚持说:“我们还是绕道走吧!”
但是,左野和焦苕却固执地说:“不行,我们要遵循老师的教导,绝不可以违背,那样我们一定能无往而不胜。”
于是,焦苕和左野朝着墙撞去,只听见“砰”的一声,两个人重重地撞倒在地上。
南宫无忌恼怒地说:“才多走半里路而已,你们干嘛不考虑呢?”
东野说:“不,我就算死在这里也不后悔,与其违背师命而苟且偷生,不如因为遵从师命而死!”
焦苕也附和地说:“我也是,如果违背老师的话,就是背叛者。”
两个人话一说完,便相互搀扶,奋力地往墙上撞了去,南宫无忌想挡也挡不住,两个人就这么撞死在了墙下。真可谓“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当一个人深陷“牛角尖”的时候,他可能不知道自己正在走入死胡同,他还可能标榜顽强和百折不挠。大多数钻牛角尖的人都有一种心理:自暴自弃,不成功便成仁。殊不知,这一念之差,毁了多少英雄豪杰的大好前程。
你在人生的每一次关键时刻,要注意自己执著的意念是否与成功的法则相抵触。追求成功,并非意味着你必须全盘放弃自己的执著,只要你在意念上做灵活的修正,使之契合成功之道,即可走向成功。
3.放下无谓的固执
时时留意自己执著的意念是否与成功的法则相抵触,追求成功,并非意味着你必须全盘放弃自己的执著,去迁就成功法则。
有时候,我们是否过于相信自己是对的?当别人告诉我们做错时,甚至还不相信。这全是因为我们只用自己的观点来看待事情,而且也常自以为是——即使我们有时候是错的。
两个贫苦的樵夫靠上山捡柴糊口。有一天,他们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的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将这两包棉花卖掉,可供家人一个月衣食丰足。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有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有十多匹。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肩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想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麻布。先前发现麻布的樵夫屡劝同伴不听,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来挑黄金。
另一个樵夫还是不愿丢下棉花,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发现黄金的樵夫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一场空欢喜。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走到山下时,无缘无故下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透湿。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肩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完全无法再背,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黄金的同伴回家去。
固执往往引发争论,使双方回避彼此的眼神,为了一些事情争论、争吵、意见不一致造成不快乐,怪罪对方。然而事情的真相是,我们的固执才是问题的所在——我们不愿意让事情过去,不愿意承担过错,或不愿意放弃争取自己是对的。如果我们能放下自我防卫的心理,软化自尊,放下固执,大多数的问题都会以惊人的速度得到解决,没有痛苦,也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方法的重点是,你要坚定相信,你真正的敌人是固执,而不是他人。放下无谓的固执,用开放的心胸去做正确的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选择,都将指引你走上通往成功的坦途。
在人生的每一次关键时刻,灵活地运用你的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属于你的正确方向。同时,别忘了随时检视自己选择的角度是否产生偏差,适时地进行调整,千万不能像背棉花的樵夫一般,只凭一套哲学,便欲强渡人生所有的关卡。时时留意自己执著的意念是否与成功的法则相抵触,追求成功,并非意味着你必须全盘放弃自己的执著,去迁就成功法则。只需你在意念上做灵活的修正,使之契合成功者的经验及建议,即可走上成功的轻松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