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胡雪岩,他就是一个很会“慧眼识英才”的人。在《慎节斋文存》胡光墉篇中说:“又知人善任,所用号友,皆少年明干精于会计者。每得一人,必询其家食指若干,需用几何,先以一岁度支界之,稗无内顾忧。以是人莫不为尽力。”这段话就充分说明了胡雪岩对于人才的重视,他能做到知人并善用,才使得自己的生意在这些人的支撑下越做越大。
当然,胡雪岩对于人才使用的奇特之处主要表现在他的“不拘一格”上。这种不拘一格甚至有时候包含了使用那些“鸡鸣狗盗”,受到社会指责的人。但是我们不能将胡雪岩与做猥琐生意、投机倒把的商人联系起来,因为他与这些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利用的是人才中人性上面的闪光点,而不是那些让人唾弃的缺点。
这点最让人佩服,这证明胡雪岩不仅仅是一个很好的“伯乐”,还是一个会使用人才、会发掘人才,并有宽大肚量的人。
很多后来的事实证明,胡雪岩的这种做法,不仅仅让人才的优势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还无意中将那些人的劣根也拔除,或者说至少将劣根减少了很多。当然,他发掘使用人才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在他应该发挥才能的位置上而已。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用人所长,容人所短,不求完人,但求能人。”这当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对自己姨太太芙蓉的三叔刘不才的任用。
刘不才本名叫刘三才,原本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只可惜他的聪明没有用到正道上。他从小因为受到祖父的溺爱而放任成性,加上他的父亲又老实巴交,管不住他,所以他整个就是一个纨绔子弟。在芙蓉的父亲遇难后,刘家的药房“刘敬德堂”自然就落到了刘三才的手上。又因为他好赌成性,所以,除了刘家的“药方”外,他将刘家所有的家产全部败光了。
照理说按照传统观念,刘不才真是一个“败家子”,一无是处,让人讨厌加鄙夷。然而胡雪岩却在被人认为的一无是处中发现了他的长处,并对这点大加利用,最后竟然让刘不才的才能得到了发挥。
当时,刘三才因为败家被人们赠以“不才”的名字,然而善于发现人才的胡雪岩却从中看到了刘不才“闪光”的一面:第一,他认为刘不才虽然好赌成性,却坚决不把手上的几张祖传制药秘方当做赌注押上,这说明他做人还有一点道德底线;而且他到了败光家产的地步,心里还存着振兴家业的念头,说明他至少还有一些责任感;第二,他虽然吃喝嫖赌样样坏事都做,却决不抽大烟,这说明他脑子还是十分清楚,有一些理智的,知道什么东西可碰,什么东西是坚决不能沾的。只这两点,胡雪岩就决定对刘不才进行任用。
第一次,胡雪岩对于刘不才的任用,是在准备投资“销洋庄”的生意上。而胡雪岩让刘不才发挥的还是别人认为无可救药的一个他的“长处”——赌博。
那个时候,胡雪岩听说销洋庄很赚钱,就决定做生丝销洋庄的生意,然而要想垄断市场、控制价格等,就需要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联合上海的丝商大户庞二。庞二他们家是祖传的家业,他在生丝生意上是把好手,能将自家的生意做得非常的好。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庞二有个弱点,他是个一等的玩家,尤其好赌。所以,胡雪岩要想联合他,就只能对“症”下药,利用“赌圣”刘不才来拉拢和庞二的关系。
刚开始刘不才只是小打小闹地陪庞二玩,后来在胡雪岩精心安排的一个赌局上,刘不才使出自己的看家“赌功”,双方所下的赌注既显得惊心动魄,又让他赌得开心尽兴,最后居然将庞二哄得特别高兴,因而成功地将庞二拉拢过来跟胡雪岩联合,实现了胡雪岩控制上海生丝洋庄市场的构想。
刘不才的前半辈子过得太过于无度,但他在胡雪岩利用下的这一“赌”却可谓成就了一些意义。换个方式说:如果他总是频繁地图玩乐赌博,既玩物丧志,又虚度光阴,但胡雪岩这次给他安排的赌局,却让他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当做了吃饭的本领。
而对于胡雪岩来讲,如果这次缺少了这个刘不才,他和庞二的结交将充满了艰难险阻,说不定还成全不了后来自己牟取暴利的生丝生意。所以说,好的管理者、领导者,在对人才的开发利用上,最基础的前提就是要做到能看见人才的优点,并且将人才为我所用,况且更为重要的是在用人之长的时候,注意容人所短。
那个时候人们习惯称那种“扶不起的阿斗”类型的人叫做“篾片”,然而胡雪岩对篾片却有他自己独特的看法,他曾经说:“篾片有篾片的用途……好似竹篓子一样,没有竹篾片,就拧不起篓架子。自己也要几个篾片,帮着交际应酬。”这段话充分显示出了他这个伯乐的大家风范,也显示出了他为人宽容的气度。细细品来,不无道理。
原本刘不才爱赌这是一个缺点,却让胡雪岩这个伯乐看见了他的赌技甚高这个优点。更让人敬佩的是他还知道在合适的场合上充分利用刘不才的这个特点,使其“短处”在合适的场合变成长处。在胡雪岩从商的经历中,结识庞二是因为刘不才,而和洋人做军火生意,当前锋的仍然是那个别人看做是“一无是处的败家子”的刘不才。当然,刘不才在胡雪岩的“相马”中并不是一个特例,后来的另一个赌鬼“陈世龙”也具有和刘不才类似的“变废为宝”经历。所以说,任何情况下,任何一名准备寻千里马的“准”伯乐,都不能一味地只看到千里马的短处,就算看到了,也该牢记“瑕不掩瑜”这四个字。
上海的古应春是怡和洋行在我国从事经营活动的早期代理人。他因为在洋场混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对外国的典章制度、工农业等方面都有了很深的了解,当然也就摸透了外国人的经商方式、行为特点。然而,古应春有高傲的“书生”本性,最后还是胡雪岩用“奇计”才将他收服。但收服之后,胡雪岩并不是为了将他踩在脚底进行践踏,而是充分利用了他通晓洋人事务这个特长。之后,胡雪岩正是有了古应春这位“外国通”的帮助,才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应对自如。这些成就的取得,不能不说是胡雪岩懂得容人所短,扬人所长的结果。
撇开利用这些人的长处来讲,只是胡雪岩一个人单打独斗,就算他有再高的能力,也不可能样样事情都精通。他肯定在赌场上不如刘不才会交际,肯定不如“科班出身”的古应春对洋场的一切了解,肯定不如老张了解生丝生意,所以不利用这些人帮忙,他的生意不会做的那么大。并且在左宗棠西征,胡雪岩代表政府向洋人借款的时候,如果缺少了古应春的帮助,那么借款的利息是多少,还款时间怎么定,还款方式如何等问题,胡雪岩就算搞明白了也不知道要费多少劲。
难怪,美国的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拿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组织人员,四年之后,我将又是一个钢铁大王。”这并不是说卡内基有多狂妄,只是他知道一个道理:任何一个庞大的组织,它都是靠员工,靠人才一点点聚集、积累的结果。所以说,卡内基的这句话,与其说是他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不如说是他对自己“知人善用”这项技能的自我肯定。
可见,人才应该是一个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少了人才,任何的构想,任何的管理,任何的蓝图都是一片空想。胡雪岩也正是深深懂得这个道理,才无时无刻为自己搜罗着合适的人才,并想方设法将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他们的才能得到最大程序的开发,为自己所利用。而聪明的经营者,要想把生意做大、做好,就应该学习胡雪岩的这种用人技巧。
管理若要得法,奖惩须有标度
治我损我,拆我的烂污,那是行不通的,甚至应该让你没有好下场。但是只要你尚有可用的地方,饭总是大家一起吃的。
在中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一句一直流传至今的话,也是一句管理上非常有哲理的话。小到个人、一个组织,大到公司、企业、国家,只要是一个有组织机构的地方,都应该有与其相应的奖励处罚机制。因为,社会、组织、个人,只能在这些机制下生存、发展起来。
传统观念中奉行“严师出高徒”的说法,仿佛惩罚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将事情引上计划中的道路。其实不然。古今的大量事实证明,光有惩罚并不能得到构想中的结果,而只有惩罚和奖励并用,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纵观中国历史,秦始皇“焚书坑儒”,对内只用严酷的法制残暴统治,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而其他各朝代的圣君因为信奉儒家思想,采取奖惩并用的措施,才造就了“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之类的盛世。这说明一个问题:真正的管理应该是同时使用奖励和惩罚这两个手段。因为:光是有奖励,那么坏的行为和风气将受不到遏制,而坏的东西势必带坏原本好的风气和行为;光是有惩罚,那么人们的生活只会小心翼翼,唯唯诺诺,甚至为了避免犯错误受到惩罚,人人都会选择固步不前,只求于能免除惩罚这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当然都过于极端,达不到很好的结果。
一个公司、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只有设立了奖惩并行的制度,才能既达到遏制坏行为、坏风气出现的目的,又能促进人们积极向善、勇于贡献,从而给企业、公司和个人带来利益的最大化。
当然,胡雪岩是个经商的好手,这点毋庸置疑。如果是用现代的商业眼光来看,那么他不仅仅是个经商的料,还是一个管理的高手。他那套对于人才的挖掘、使用、奖惩的机制让后世人不得不折服。
当初,他做药材生意的时候,手下一名采购员错把豹骨当虎骨进了货,而且数量不少。照理说,这是一件很大的失误,因为采购是公司运营的前期,采购中出现错误,造成的损失是一连串的。于是那个刚提拔起来的副手就直接向胡雪岩打了个“小报告”,胡雪岩自己亲自查实后,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处理的。
首先,他命令将进的货全部销毁。刚好,那个时候负责进货的正手因为觉得自己犯了很大的错误,准备引咎辞职,然而胡雪岩做了两个决定。他先是拍拍这个正手的肩膀,说忙中出错,在所难免,以后小心就是了;之后毫不留情面地将那个告密的人开除了。因为在胡雪岩看来,他觉得一个公司如果要想正常地运营下去,必须是公司各个员工都尽职尽责地本着为公司着想的目的在做事。那个准备引咎辞职的人,他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说明他的确有悔过之心,只是因为疏忽才出了问题;而那个告密者,却有唯恐天下不乱的嫌疑,所以,一定要开除。按照他自己的话就是“出了问题,就应该直接向老板汇报,而不应该从背后打小算盘,否则很容易把生意搞垮”。
从中,我们能看到胡雪岩的奖惩有度,也可以学习他管理上的一些技巧。他对于本该是惩罚的人,给予了改正错误的机会,这一方面起到了收买人心的作用,一方面也给员工们“只要为公司着想,做实事的员工,公司一定会厚待他”这样的心理暗示。
当初,胡雪岩在和洋商磋商生丝价格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庞氏集团的总经理叫朱福年,外号“猪八戒”。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一直想借自己的董事长庞二的势力,自己在上海丝场上做江浙丝帮的头脑,所以,当他得知胡雪岩和洋人谈判的时候,偷偷地从中作梗。
胡雪岩致力于建立上海丝业同盟的目的就是为了统一口径,一致对外,争取到和洋商交易的主动权。当时胡氏集团的谈判长古应春已经不负众望,和洋商谈妥了价格,只差和洋商成交了。
可是当时,胡雪岩正好有事不在上海,一时不能签约,而古应春在谈判好价格随后又去了同里。
这就给了那个坏心眼的“猪八戒”可乘之机。他准备为了自身的利益,出卖胡雪岩,出卖别的生丝同行,出卖自己的东家。
于是偷偷跟洋商接头,不仅劝洋商以他为交涉对手放弃上海丝业同盟,还表示愿意以低于胡雪岩的价格将生丝卖给洋商。说白了就是当一名汉奸。
更让人生气的是,朱福年的如意算盘打得太过于缺德。他不仅会让以胡雪岩为代表的上海丝业同盟到时候会遭受巨大损失,还会让国人同心协力共斗洋人的努力彻底失败。况且,胡雪岩除了自己遭受损失外,他好不容易交上的朋友庞二由于自己掌柜的出卖也将会蒙受更大的损失。原因是朱福年这个丧心病狂的汉奸,已经从庞二的账户里偷支了几万两甚至十几万两的银子用于支撑自己的生意。
所以胡雪岩在得知朱福年私下和洋人交易这个消息之后,虽然很是气愤,但马上就想到了对策。而且,他秉持着自己一贯奖惩有度的原则,并没有过度地为难朱福年这个叛徒。这也彰显了他为人的大度与宽容。
当时,古应春听从了胡雪岩的建议,在拜访洋商无果后,直接赶到二马路一家同兴钱庄,取出了一张5000两的银票,存入到“福记”这个户头。其实,“福记”这个户头是朱福年所有。
古应春是见过大世面,处理过大事情的人,他当然知道存上钱之后,要求伙计开出一张收据,写明:“裕记丝栈交存福记名下银五千两整”。朱福年很快也知道了古应春存钱这件事,贪财忘义如他的人看见凭空进账5000两银子,当然心里乐得不行。所以,当古应春求他看在“红包”的份上,高抬贵手,胡氏集团会让他利益均沾的时候,他小人得志的表现表露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