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由于香客太多,寺庙门槛早已被踩烂了。我看这块木料做门槛刚好合适。”主持说完,便把佛像和木料一起带走了。
安放在大殿中的佛像,每天都受到香客的跪拜,承受香火及三牲的供奉,身份地位尊荣备至。而那块木料,则被做成了门槛,每天都被和尚和香客们踩来踩去。
一天夜里,木料又开口了,“我们是相同的两块木料,为什么你可以享受供奉,而我却天天让那些和尚和香客们踩来踩去,真是痛苦……”
佛像终于开口了:“在大师完工之前,我所受到的雕琢之苦,常人是难以承受的,当初你不愿意接受刀斧加身,所以今天你我所受的待遇,才会有天壤之别。”
佛家最讲究苦难的炼狱,惟有青灯古寺的苦修,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没有苦难的人生,就不是真实的人生。苦难能促使人奋进,惟有经历过苦难的磨砺,才能使我们的信心历久弥坚。
生活中的那些幸运者未必富有,因为生活给你的馈赠远不止是一只摆满香食的果盘,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滋味的供奉,那就是苦难!
人生的成功或失败,幸福或坎坷,快乐或悲伤,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人自己的心态造成的。你不愿吃苦,也就难以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你承受了苦难,就能享受到常人所享受不到的成功。
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
西方某国有一著名女歌唱家,30岁时就成了歌坛上的领军人物,享誉全球。据说,她的家庭也很美满,有一位事业有成的丈夫,因此,在很多人眼里这位女歌唱家是幸运的,因为她拥有的一切都是那么完美。
一次,她到邻国去开个人演唱会,入场券早在一年以前就被抢购一空。当晚的演出也受到极为热烈的欢迎。
演出结束后,歌唱家和丈夫、儿子从剧场里走出来的时候,被早已等候在那里的观众团团围住。人们七嘴八舌地与歌唱家攀谈着,其中不乏赞美和羡慕之词。
有的人恭维歌唱家大学刚刚毕业就开始走红,进入了国家级的歌剧院,成为扮演主要角色的演员;有的人恭维歌唱家25岁时就被评为世界10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也有的人恭维歌唱家有个腰缠万贯的某大公司老板做丈夫,而膝下又有个活泼可爱脸上总带着微笑的小男孩……
在人们议论的时候,歌唱家只是在听,并没有表示什么。当她等人们把话说完以后,才缓缓地说:“我首先要谢谢大家对我和我的家人的赞美,我希望在这些方面能够和你们共享快乐。但是,你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另外的一个方面没有看到。那就是你们夸奖的活泼可爱脸上总带着微笑的小男孩,不幸是一个不会说活的哑巴,而且,在我的家里他还有一个姐姐,是需要常年关在装有铁窗的房间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歌唱家的一席话使人们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是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这时,歌唱家又心平气和地对人们说:“这一切说明什么呢?恐怕只能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
歌唱家说出这句话以后,所有的人都沉默着,似有所悟。
的确,上帝是公平的,他不会厚此薄彼,而是平等对待众生。如果他没有给你倾国倾城的美貌,他一定会在其他地方补偿你,比如智慧,比如事业,但是,这一切他给得很隐蔽,要你自己去用心体会,去发掘。因此,不要总是羡慕别人开跑车,你却骑自行车上班,而要看到你有真心对待你的丈夫,有聪慧健康的儿女,有仁慈善良的父母,有无所不谈的朋友……
记住: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更不会落下一个。
把梦想交给自己
20世纪初,在美国加州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富商,富商有一个23岁的儿子叫瑞格。
一天早餐后,瑞格站在窗前欣赏街头的美景。突然,他看见街边公园的长椅上坐着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年轻人,那年轻人穿得很朴素,他把双手搭在膝盖上,目光似乎盯在瑞格这幢公寓楼上。瑞格看了他很久,发现那个年轻人很专注,他看这幢公寓的姿势一直未变。
瑞格有点好奇,他走出公寓,来到街边问那年轻人:“先生,你为什么长时间坐在这里,盯着那幢公寓出神呢?”
年轻人迟疑着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自己能拥有一幢宁静而美丽的公寓,能够在一日三餐后站在窗前欣赏街边的风景,可是这些对我来说简直太遥远了,因为我现在一无所有。”
“那么,请你告诉我,你此刻的梦想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最迫切渴望实现的?”瑞格之所以如此问,是因为他想他有能力帮助那个年轻人实现一个梦想。
“先生,我现在的梦想就是希望能在一幢公寓里,像一位成功人士那样度过一天。”年轻人说。
“朋友,我现在就可以让你梦想成真!”瑞格接着指着自己的公寓说,“那是我的家,你现在就去里面住一天吧,有什么需要就告诉管家,他会帮助你的。另外,今天你可以完全把它当成你的家,你有权利享受里面的一切。我现在去公司处理一点事情,中午回来和你共进午餐。”
“谢谢您,先生。”年轻人朝瑞格鞠了一躬,就径直走进了公寓。
中午,瑞格处理完公司的事情后,就赶回了家,但他没有看到那位年轻人,便询问管家。
“哦,先生,那位年轻人只在客厅里呆了三分钟就走了。”管家说。
“那他说了什么没有?”瑞格问。
“年轻人走时,他让我告诉您,说向您表示感谢,谢谢您给了他很多。”
“可是,我什么也没有给他呀!”瑞格疑惑了。不过,很快地,瑞格就把这件事忘记了。
20年后的一天,瑞格突然收到一份请柬,一位自称是他“20年前的朋友”的男士邀请他参加一个酒会。瑞格一看落款的地址就知道那是一个新建的富人居住区,而且住在那里的都是政界要人和社会名流。
当瑞格来到酒会所在地时,映入他眼帘的是典雅的建筑,还有经常在各种媒体上见到的名人。接着,他看到了即兴发言的酒会发起人。
“今天,我首先感谢的是在我成功的路上,第一个帮助我的人,他就是我20年前的朋友瑞格……”说完,他在众人的掌声中,径直走到瑞格面前,并紧紧地拥抱他。此时,瑞格才明白过来,眼前这位名声显赫的建筑商库勒,原来就是20年前那位贫困交加的年轻人。
在接下来的热烈交谈中,库勒对瑞格说:“当我走进你的公寓后,一种异样的感觉充斥着我的大脑,我真不敢相信梦想就在眼前,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那幢公寓不属于我,这只是一个幻觉,我应该远离它,我要把自己的梦想交给自己,去寻找真正属于我的那幢公寓!现在我终于找到了,我就在我的公寓里招待你这位尊贵的朋友。”
与其把梦想交给别人,还不如把梦想交给自己。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就有了追求的目标。当我们把梦想放在自己手中时,就会有勇气去努力,去拼搏,去奋斗。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我们的梦想才会变成现实。
如果把梦想交给别人,我们有可能更快地让梦想成为现实,但那是短暂的,是不属于你的。因此,当我们把梦想交给自己时,梦想才有可能成为永恒的现实。
要有成功的野心
巴拉昂是一位超级富翁,他因前列腺癌在法国博比尼亚医院去世,临终前他留下遗嘱,把他4.6亿法郎的股份捐献给博比尼亚医院,用于前列腺癌的研究,另有100万法郎作为奖金,奖给揭开贫穷之谜的人。
巴拉昂去世后,法国《科西嘉人报》刊登了他的一份遗嘱。他说,我曾是一个穷人,去世时却是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走进天堂的。在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现在秘诀就锁在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一个私人保险箱内,保险箱的三把钥匙在我的律师和两位代理人手中。如果谁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的秘诀,他将能得到我的祝贺。当然,那时我已无法从墓穴中伸出双手为他的睿智而欢呼,但是他可以从那只保险箱里荣幸地拿走100万法郎,那就是我给予他的掌声。
遗嘱刊出之后,《科西嘉人报》收到大量的信件,有的骂巴拉昂疯了,有的说《科西嘉人报》为提升发行量在炒作,但是更多的人还是寄来了自己的答案。
绝大部分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穷人还能缺少什么?当然是钱了,有了钱,就不再是穷人了。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一些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没遇到好时机,股票疯涨前没有买进,股票疯涨后没有抛出,总之,穷人遇到的都是不幸的事情。
另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技能。现在能迅速致富的都是有一技之长的人。
还有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帮助和关爱。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答案。比如:穷人最缺少的是漂亮;是皮尔·卡丹外套;是《科西嘉人报》;是总统的职位;是沙托鲁城生产的铜夜壶等等。总之,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巴拉昂逝世周年纪念日,律师和代理人按巴拉昂生前的遗嘱,在公证部门的监视下打开了那只保险箱,在48561封来信中,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对了巴拉昂的秘诀。蒂勒和巴拉昂都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即成为富人的野心。
在颁奖之时,《科西嘉人报》带着所有人的好奇,问年仅9岁的蒂勒:“为什么想到的是野心,而不是其他的呢?”
蒂勒说:“每次,我姐姐把她11岁的男朋友带回家时,总是警告我说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我想也许野心可能会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巴拉昂的谜底和蒂勒的回答见报后,引起不小的震动,这种震动甚至超出法国,波及英国、美国。
一些好莱坞的新贵和其他行业几位年轻的富翁就此话题接受电台的采访时,都毫不掩饰地承认:野心是永恒的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某些人之所以一再遭遇失败,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弱点,即缺乏成功的野心。
每个人出身都不一样。有的出身贫寒,境遇不佳,连连受挫;有的才疏学浅,地位卑微,很少得到别人关注;有的出身名门,有才有能,备受瞩目……当然,我们没有能力去决定自己的出身,也没有办法挽回逝去的时光,但我们有权力选择自己的未来。只要自己不甘于平庸,想做一名伟大的成功者,我们的命运就有改变的可能。因为,野心能激发一个人内心的旺盛的进取心,使他在强烈的欲望的指引下朝着自己的理想奋斗不息。
不向恶劣的环境低头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走向幸福》一书中这样写道:“一个具有一定兴趣和信念的人会发现,生活于某一个群体中时,自己实际上成了一个被驱逐者,在另一个群体中,则又作为一个完全正常的人而被接受。许许多多的不幸,尤其是青年人的不幸,即由此而产生。一个青年男子或女子接触到某些新思想,但是却发现这些思想在他或她的生活环境中受到诅咒。于是,这个青年很容易产生这种想法,把自己所熟悉的惟一环境当作整个世界的代表。正是对世界的无知,人们经受了许许多多不必要的痛苦,有大多数人只是在青年时期,而不少人甚至整个一生都如此。”
就像罗素所说的那样,世界的小环境是丰富多彩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如果我们确信这一点,就可以为自己去寻找一个更理想的环境。这个环境也许是一个适于你的职业,也许是一个能与你深交的人,也许是一处你非常喜欢的天然居所,也许是给了你归属感的人文背景,也许是让你一展才华的创举。
小泽征尔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大师。童年的小泽征尔就已显出过人的音乐天赋,他一接触琴键就显出“乐器之王”的潜力。
但是,一次意外使小泽征尔两手的食指严重挫伤,僵直的伤指逼得他不得不放弃心爱的钢琴。那年他已14岁,已练就了相当的音乐技能。
沉重的打击没能夺走他再选择音乐的意志,他觉得自己可以改学乐队指挥。日本东方音乐学院的著名教授斋藤秀夫收下了他,他跟着自己的老师学习指挥直到1959年。
后来,小泽征尔远涉重洋到欧洲深造指挥艺术。在欧洲,他人生地不熟,说着蹩脚的外文,边学习,边打工糊口。生活虽然艰辛,他却得到了最宝贵的表演机会。
1961年,小泽征尔加入美国纽约的交响乐团,成为世界级优秀指挥家和作曲家伯恩斯坦的三个副指挥之一。在欧美,小泽征尔的音乐天才迅速得到认可和提升,并极快地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小泽征尔说:“我的工作就是处理复杂的乐谱。例如,有一个乐谱的符号是悲伤,可是,究竟何为悲伤?是哪一种悲伤?是宁静的悲伤、阴郁的悲伤,还是沉闷的悲伤?这些作曲家并未说明,必须由我来做出决定,这就是我的职业。”
对于环境与个性关系的清醒认识和把握使小泽征尔走向艺术的顶峰,也使自己的内心获得了无限满足。
正如小泽征尔一样,个性对环境的选择在很多时候已成为我们能否把握自己命运的历史性前提。
命运总是取决于个人所感觉的、所想要的和所做的是什么。虽然周围的环境有时凭我们一己之力无法改变,但我们能改变自己的心情,能把握自己的命运。环境不理想,我们可以去寻找,但不能被环境所屈服,否则,就会被命运之神扼紧了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