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年轻人一个人在自家的牧场周围用铁丝网筑起了一道防护墙,后来,他就沿着自家牧场往四周扩展,防护墙一点点延伸着。他的这种做法感染了周围的其他人,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筑墙的行列,以至于政府也开始关心和资助由他发起的这项筑墙运动。
一年以后,一道从南澳洲大海湾向东延伸,经新南威尔士,穿过昆士兰东部,抵达太平洋沿岸的高1.8米、下部由小眼铁丝网、上部由菱形铁丝网、顶部由带刺铁丝构成的世界上最长的防护墙建成了。由于它的建成,澳大利亚的羊群数量猛增,它像一条河在澳洲大陆上蜿蜒着,穿过沙丘、石头山、茂密的灌木丛和荒芜的平原,保护着越来越多的羊群。
许多年过后,这道防护墙已经成为澳洲人为之自豪的一处旅游景点,前来旅游的人们善意地称它为爱心围墙。
好的想法是成功的一半。一样的环境,一样的问题,就因为年轻人付诸行动,问题才得以解决。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之所以一再遭遇失败,一再被同样的问题所困惑,是因为我们总是沿着别人的路走,不肯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致使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其实,只要改变思路,并立即行动,所有的难题都会化解。
努力去做才会有成功
一位侨居海外的华裔大富翁,小时候家里非常穷。
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他忍不住问妈妈:“别的小朋友都有汽车接送,为什么我们总是走回家?”
“咱们家穷!”妈妈无可奈何地回答说。
“为什么咱们家穷呢?”他继续问道。
妈妈告诉他:“孩子,你爷爷的父亲,本是个穷书生,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考取了状元,官达二品,富甲一方。哪知你爷爷游手好闲,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坐吃山空,一生中不曾努力干过什么,因此家道败落。你父亲生长在时局动荡战乱的年代,总是感叹生不逢时,想从军又怕打仗,想经商时又错失良机,就这样一事无成,抱憾而终。临终前他留下一句话: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
“孩子,家族的振兴就靠你了,干事情想到了看准了就得行动起来,抢在别人前面,努力地干了才会成功。”
他牢记了妈妈的话,以十亩祖田和三间老房子为本钱,成为今天《财富》华人富翁排名榜前五名。
他在自传的扉页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想到了,就是发现了商机,行动起来,就要不懈努力,成功仅在于领先别人半步。”
美国著名作家奥格·曼狄诺常常告诫自己:“我要采取行动,我要采取行动……从今以后,我要一遍又一遍、每一小时、每一天都要重复这句话,一直等到这句话成为像我的呼吸习惯一样,而跟在它后面的行动,要像我眨眼睛那种本能一样。有了这句话,我就能够实现我成功的每一个行动,有了这句话,我就能够制约我的精神,迎接失败者躲避的每一次挑战。”
毫无疑问,那些成大事者都是勤于行动的大师。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的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和兑现曾经心动过的金点子!
成功的路在自己脚下,只要你肯走
仅有成功的欲望还远远不足以得胜,我们要立刻行动,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自己大大小小的梦想,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在一次火灾中,一个小男孩被烧成重伤,虽经医生全力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他的下半身却毫无行动能力,没有任何知觉。医生悄悄地告诉他的妈妈,这孩子以后只能靠轮椅度日了。
出院后,妈妈每天都推着小男孩到院子里去转一转。
一天,天气十分晴朗,妈妈推着小男孩到院子呼吸新鲜空气。妈妈有事突然离开了。天空是如此的美丽,蓝得宛若水洗过一般;风儿轻柔地吹着,草地上盛开着各色的小花……
置身于花香鸟语的世界中,小男孩的心如同从沉睡中被唤醒,一股强烈的冲动不断地从他的心底涌起,一个声音在不停地呼唤:我一定要站起来!我一定要让自己站起来!
于是,小男孩奋力推开轮椅,然后拖着无力的双腿,用双肘在草地上匍匐爬行前进。一步,二步……他终于爬到了篱笆墙边;紧接着,他用尽全身力气,努力地抓住篱笆墙站了起来,并且试着拉住篱笆墙往前行走。可没走几步,汗水已从额头滚滚而下。小男孩停下来喘了口气,咬紧牙关拖着双腿再次出发,直到篱笆墙的尽头。
每一天,每一天,小男孩都要抓紧篱笆墙练习走路。
可是一天天过去了,他的双腿始终软弱无力地垂着,没有任何知觉。小男孩不甘心困于轮椅的生活,他握紧拳头告诉自己,未来的日子里,一定要靠自己的双腿来走。
终于,在一天清晨,当他再次拖着无力的双腿紧拉着篱笆行走时,一股钻心的疼痛从下肢传了过来。
那一刻,小男孩惊呆了,自从烧伤之后,自己的下半身就再也没有任何知觉。小男孩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发生了错觉,又试着走了两步,没错,那种钻心的疼痛又一次清晰地传了过来。
小男孩的心狂喜地跳动着。他一遍又一遍地走着,尽情地享受着别人避之惟恐不及的钻心般的痛楚。
那以后,小男孩的身体恢复得很快,先是能够慢慢地站起来,扶着篱笆走上几步;渐渐地他便可以独立行走了,最后有一天,他竟然在院子里跑了起来。
自此,小男孩的生活与一般的男孩子再无两样。到他读大学的时候,他还被选进了田径队。当他在校园里健步如飞时,没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依靠轮椅度日的孩子。
小男孩就是后来的葛林·康汉宁博士,他曾经跑出过全世界最好的成绩。
路就在自己脚下,要想获取成功不是一件容易事。但在你把成功当作目标,而勇敢地迈出你的第一步的那一天,你一定会发现——艰难困苦、冒险以及勇敢会使生活更加美好,而这种美好完全超出了你曾有的设想。
只有不等待的人才能成功
诗人约翰·弥尔顿曾经说:“只有不等待的人才能成功。”这是一句相当诚恳、值得所有人深思的话。生命中真正的财富往往属于那些采取积极行动主动寻求的人,成功不会由戴着皇家徽章的铜管乐队伴随着而来,它往往属于长期努力工作的人。
在生活和工作中采取主动,就能为自己创造机会。而一个散漫、懒惰的人,是不会取得好的成绩的。
瓦萨尔博是一个才华出众的年轻人,但他在找工作时却被很多大公司拒之门外,不是这些公司不需要他这样的人才,而是因为瓦萨尔博的懒惰使那些老板们打消了录用他的念头。瓦萨尔博四处碰壁后,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便下决心改正。他四处寻找能够克服自己凡事提不起劲的良方,却是一直遍寻不获。后来,经过多方介绍,瓦萨尔博终于找到一位传说中的大师。
充满智慧的大师听完瓦萨尔博说明来意之后,笑着点了点头,也不多说话,便引导瓦萨尔博,来到附近的铁路旁边。
一个老式的蒸汽火车头,此时正停在铁轨上。瓦萨尔博看到这个场景,不明白大师的用意,只得安静而慵懒地站在一旁,不敢做声。
只见大师手中拿着一块大小约有五英寸见方的小木块,走到铁轨边,将小木块轻轻地放在火车轮子与铁轨之间,让那木块紧紧地卡着火车头的轮子。
随后,大师朝着蒸汽火车头的驾驶员挥了挥手,示意要他开始启动火车头。只听得汽笛高声响起,蒸汽火车头的烟囱开始冒出浓浓的白烟,锅炉烧得正红,蒸汽火车头已启动。
瓦萨尔博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驾驶员指挥其他工人,不断地朝锅炉中添加煤炭,同时将蒸汽火车头的动力开到最大;可是,蒸汽火车头依然分毫不动。
尽管火车头的驾驶员用尽各种方法,仍然无法使蒸汽火车头开始前进。
这时,大师又走到铁轨旁,将那块塞住车轮的木块取下。只见整个蒸汽火车头立时动了起来,缓缓加速前进。
大师朝着那位驾驶员挥手道别,转过头来,笑着对瓦萨尔博说道:“当这辆蒸汽火车头在铁轨上全力加速之后,时速可以达到一百公里以上,再加上它本身的重量,连一堵五英尺厚的实心砖墙,都能够冲得过去……”
接着大师扬了扬手中的小木块,继续道:“可是,当火车头停止在铁轨上时,却只要这样一小块木头,就能让它寸步难移。瓦萨尔博,你内心的蒸汽火车头,又是被什么样的小木块所阻住了呢?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任何人能帮你拿掉你的惰性,当然也包括我在内……”
瓦萨尔博听了大师的一番话后,内心大受震撼。从此以后,他改掉了懒惰的毛病,并很快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在工作中他不再需要他人的催促,而是自觉自愿地主动完成,绝不让拖延的习惯再回到身上。后来,他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而且取得了惊人的业绩。
请问,你也像这位瓦萨尔博一样,拿掉了自己身上的惰性,不再等待他人吩咐就主动去做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总有一天,你也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
拒绝拖延,想好了就去做
从前,有一位满脑子都是智慧的教授与一位文盲相邻而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水平、性格有天壤之别,可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何尽快富裕起来。
每天,教授翘着二郎腿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文盲在旁虔诚地听着,他非常钦佩教授的学识与智慧,并且开始依着教授的致富设想去实现。
若干年后,文盲成了一位百万富翁,而教授还在空谈他的致富理论。
只要想做,就立刻去做。这是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行为准则,也是所有成功者的行为准则之一。
美国著名企业家桑得斯上校的成功之路就是这样一种典型。
桑德斯上校是“肯德基炸鸡”连锁店的创办人,他在年龄高达65岁时才开始从事这个事业。因为他身无分文且孑然一身,当他拿到生平第一张救济金支票时,金额只有105美元,内心实在是极度沮丧。他不怪这个社会,也未写信去骂国会,仅是心平气和地自问:“到底我对人们能做出何种贡献呢?我有什么可以回馈的呢?”随之,他便思量起自己的所有,试图找出可为之处。
头一个浮上他心头的答案是:“很好,我拥有一份人人都会喜欢的炸鸡秘方,不知道餐馆要不要?我这么做是否划算?”随即他又想到:“我真是笨,卖掉这份秘方所赚的钱还不够我付房租呢!如果餐馆生意因此提升的话,那又该如何呢?如果上门的顾客增加,且指名要点炸鸡,或许餐馆会让我从其中抽成也说不定。”
好点子固然人人都会有,但桑德斯上校跟大多数人不一样,他不但会想,而且还知道怎样付诸行动。随之,他便挨家挨户的敲门,把想法告诉每家餐馆:“我有一份上好的炸鸡秘方,如果你能采用,相信生意一定能够提升,而我希望能从增加的营业额里提成。”
很多人都当面嘲笑他:“得了吧,你这个穷鬼,如果有这么好的秘方,你干嘛还穿着这么可笑的白色服装?”
这些话是否让桑德斯上校打退堂鼓呢?丝毫没有,因为他还拥有天字第一号的成功秘诀,我们称其为“能力法则”,意思是指“不懈地拿出行动”,即在你每做一件事时,必须从其中好好学习,找出下次能做好的更好方法。桑德斯上校确实奉行了这条法则,他从不为前一家餐馆的拒绝而懊恼,反倒用心修正说词,以更有效的方法去说服下一家餐馆。
桑德斯上校的点子最终被接受,你知道他先前被拒绝了多少次吗?整整l009次之后,他才听到第一声“同意”。在过去两年时间里,他驾着自己那辆又旧又破的老爷车,足迹遍及美国每一个角落。困了就和衣睡在后座,醒来逢人便诉说他那些点子。他为人示范所炸的鸡肉,经常就是他果腹的餐点。在历经1009次的拒绝后,他终于获得了成功。
德莫克利特曾说:“智慧生出三种果实:善于思考,关于说话,关于行动。”毫无疑问,有钱人是极具智慧之人,因为智慧结出的果实,无一例外地都体现在他们身上;而那些只想不做的人,则只能生产思想垃圾。
你想得多大,你就能做得多大
“心胸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换言之,一个人只有想得很大,才能做得很大。普利策的成功就是一个例证。
普利策是位匈牙利出生的犹太人,17岁时到美国谋生。
开始时,普利策在美国军队服役,退伍后开始探索创业路子。经过反复观察和思考后,普利策决定从报业着手。可惜普利策既无资本,又无办报经验,如何能办起一家报纸并从中赚钱呢?对一般人来说,连想也不敢想,但普利策不但想到了,他还决心做到。
没有资本怎么办?普利策想:自己可以从工资中积累一点,然后,靠运筹弄来一点。没有经验怎么办?他决定从实践中学。就这样,普利策千方百计找到圣路易斯的一家报社,向该报社的老板求一份记者的工作。
刚开始,老板对他不屑一顾,拒绝了普利策的请求。但普利策反复自我介绍和请求,言谈中老板发觉他机敏聪慧,勉强答应留下他当记者,但有个条件,半薪试用一年后再商定去留。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普利策全力投入该工作。他勤于采访,认真学习和了解报馆的各个工作环节,晚间也不断地学习写作及法律知识。他写的报道不但生动、真实,而且法律性强,不会引起社会的非议和抨击,吸引着广大读者。很快普利策成为了正式职工,第二年便升为编辑,收入也因此增多了,开始有点积蓄。
几年后,对报社工作了如指掌的普利策决定用自己的一点积蓄买下一间濒临歇业的报馆,开始创办自己的报纸了,取名为《圣路易斯邮报快讯报》。普利策自办报纸后,资本严重不足,但他善于借用别人的力量,使用别人的资金,很快就渡过了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