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出身贫寒,或者所处地位低下,或者所处环境恶劣,你同样可以用积极进取的方式来改变这一切。有道是,苦心人天不负。现在我们还有谁说大象长得丑陋呢?
人都不希望自己长得丑陋,但是,你若长得丑陋该怎么办?自惭形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最为明智的选择是以此做为抗争的动力,将丑陋转化为一种力量,当你变得强大的时候,丑陋就会转变为美丽了。
其实,不仅是相貌丑陋时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去对待,在工作中,我们同样要有勇气把自己的弱势转化为优势,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赵军曾经是一个很消极的人,大学毕业后,他进了一家公司当销售员,生活虽然有了保障,公司也给了一些其他方面的福利,但赵军的理想是做一名金牌推销员。因此,他决定去另外一家保险公司面试,希望能够换一份待遇较高,且能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工作。
就在面试的前一天,赵军突然沮丧起来,他懊恼地想:我的才智并不比其他人低,可毕业这么长时间了,自己还一事无成,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小推销员,而昔日的同学呢,有些成了老板,有些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之间巨大的差别呢?
经过一夜的思考,赵军悟出了问题的结症——自我性格上的缺陷,自卑、恐惧、沮丧、孤独等,是这些缺点打败了自己,使他一直落后于那些智慧和能力其实并不比自己强的人。
于是,赵军下定决心,今后一定要克服自己的弱点,不再自贬身价,并把最弱的地方转化为最强。
第二天,他满怀自信地去保险公司面试,他顺利地被录用了。3年后,赵军已成为该保险公司最为出色的推销员。公司的老板和同事,甚至包括客户都认为赵军是一个自信、乐观、主动、热情、智慧的人。
从赵军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人只要愿意控制自己的弱点,愿意接受积极思想,就能把最弱点转为最强点。信仰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新思想可以把旧的坏思想排挤出去。只要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就能达到目的。
自我贬低很容易使人自卑,并且自弃。心理学家认为许多人之所以会深陷于自卑情绪中而痛苦不堪,就是因为他们具有人类性格中最常见的弱点,即他们并“不想要成功”。沿着这条思路发展下去,他们认为成功是一件危险的事,因为要保持成功的地位,必须付出更多的代价。所以,他们便故意或者无意地强调自己的弱点,显示出不如他人的样子。
任何人的性格中都有优点与弱点。你所强调的是自己的优点还是弱点?你靠什么来生存下去?如果着重在弱点方面,你将会愈来愈弱。如果你强调的是优点,你将会愈来愈坚强和自信。
要想克服自身的弱点,第一步就得学习如何接受自我。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弱点与自我想象的弱点混为一谈。大多数有自卑感的人总是把注意的焦点放在自我身上,也就是将目光放在弱点上。对不重要的事也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以为每个人都在注意这些事,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生活中,有一些人把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当成缺点,然后又费尽心机证明,“因为这个弱点,所以不能成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先了解我们每个人都能成功、快乐和坚强。所以你必须决定,你打算要突出哪一方面,这一决定权在于你。一旦你选择突出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自卑感便会消失,一种强而有力的能力便会取代你的缺陷及弱点。
积极心态的确能使人转败为胜,将弱点转化为力量。同一件事由具有两种不同心态的人去做,其结果则必然相反。心态决定人的命运,不要因为我们的心态而使我们自己成为一个失败者。要知道,成功永远属于那些抱有积极心态并付诸行动的人。
一定要尽全力摆脱失落感
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失落感。比如晋升不顺利的时候,感情被拒绝的时候,求职无门的时候,考试不顺利的时候,不被领导欣赏的时候……我们有失落感的时候,也正是心情郁闷的时候,因此失落感常常是困扰我们的主要烦恼之一。
关于失落感,英国一位高级女工程师这样叙述了自己的感受。
“近来,我被一种莫名其妙的情绪笼罩着,我徒劳地想摆脱出来,可悲的是我连这种情绪是怎么回事都未弄清楚时,就感觉好象一张大网直扣下来,渺小的我只有在大网之下做着莫名其妙的挣扎和寻找。大学毕业后,我就到现在的单位就职,周围的人因这职位和环境而羡慕我的机遇。但是生活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松愉快。在春风得意的背后,深深的精神危机困扰着我。无论繁忙还是悠闲,内心深处总被一种难以遏制的渴望灼痛着,使我无法安宁。”
显然,这就是失落感的表现。这种感觉是被社会遗忘的空虚和茫然,是一种身属其位,却又不知自己生活在哪一个坐标上,心中只有无限的怅惘。心理学家认为产生失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理想与现实相差太远。一个人在生活中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时,便会有一种被生活遗忘的感觉,以为自己是个“多余的人”。比如失业者的失落感大多是由此引起的。还有一些人总以为自己眼前的工作不适合自己,对文秘不感兴趣,以为自己可做个部门经理。而实际上他又没有什么专长,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只能让他从一个公司跳到另一个公司。最后自己也感慨自己是:“心比天高,命如纸薄。”
有位哲人说,期望越高失望越深,这句话就很有道理。
假想一下,当你对生活抱着那种美梦般的幻想时,在想象的世界里,你好像是国王或王子;你希望拥有一份舒适的工作,最好是某大公司的总裁;你希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儿子可爱、女儿美丽,且都聪颖过人……总之,你希望拥有一切美好。
可实际情况又怎样呢?过高的、超出自己实际能力的希望,如美丽的肥皂泡一样轻易地破碎了,于是失落因此而生成。
第二,不适应角色的转变。一个人在失去原来已习惯担任的角色时,很容易产生失落感。比如一个青年学生在学校生活久了,大学毕业之后必须参加工作。但离开久已默契和合拍的“象牙塔式”的生活之后,便很难在尘世的喧哗中找到自己的角色,虽然勉强地找到了工作,但未必是适合自己心意的。因此,失落感油然而生。
那么,当自己有了失落感时,应该怎么应对呢?
第一,积极扮演角色。失落者是一种角色的错位。也许你现在担任的角色并不是最适合的,不是一个理想的角色。但不管怎样,对目前的角色都要积极地扮演。
积极扮演角色会使自己感到充实,因为任何一个角色都是组织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积极扮演就会体现出它的作用,个人的价值也会因此而实现。
第二,通过奋斗使自己产生充实感。失落感是因为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失去了位置,个人的价值找不到实现的方式。要想改变它,不妨证明自己对社会是有用的。当你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后,失落感便会自动消失。
永远坐在生活的前排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念: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他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岁月里证明是非常正确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信念,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都要坐在前排”这句话。
玛格丽特在上大学时,学校要求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并且她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玛格丽特不光是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唱歌、演讲及学校其他活动方面也都是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
正因如此,四十多年后她连续4年当选为英国保守党领袖、英国第一位女首相、被政坛誉为“铁娘子”,她就是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永远都要坐前排”,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想坐前排的并不少,而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够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成了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把理想变成了行动。
一位哲人曾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高度。
让我们以玛格丽特为榜样,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信念,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都要坐在前排”,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超越。
在生活中,只要你永争第一,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就自动会向你靠拢。乔丹打篮球成为世界顶尖篮球巨星,不但一年收入8000万美金,而且还有人找他拍电影,有人找他拍广告,有人找他出书,请问他的运动鞋需要自己买吗?不用,耐克会提供;他穿的西服需要自己买吗?当然也不用,别人不但免费提供,还要付他广告费,甚至香水厂商还借乔丹的名字与肖像生产乔丹牌香水。乔丹什么事都不用做,只要出名字与头像,别人就送他30%的股份。你说为什么?因为他是他的行业中最顶尖的人,他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篮球巨星。
成龙拍电影时,各个汽车厂商主动争取免费提供汽车的机会,让成龙在电影里面表演特技。成龙选中日本三菱跑车,三菱立刻提供上百台新车让成龙拍摄赛车镜头,成龙将车撞得稀烂,三菱也分文不取,为什么呢?因为成龙是最棒的,他的电影总是最卖座的。
成龙拍一部电影需要许多特技镜头,拍摄时有的当地政府派出警察帮他开道,甚至封闭路段也不收取成龙费用,只为了协助成龙拍电影。为什么呢?因为成龙是世界最顶尖的特技明星,他的电影在国际上非常卖座。
成龙在马来西亚拍电影,意外将“万宝路香烟”的广告招牌撞坏,万宝路公司不但不要求赔偿,还决定不必将招牌修好,因为是成龙撞的,宣传价值更大。
成龙从小练功,为了进入戏班子演戏,7岁开始吃苦头。后来当上电影替身演员从事危险动作,当时他替李小龙做特技替身,立志要超越李小龙成为国际巨星。在历尽了40年后,终于成为国际巨星。他拍电影的收入都以提成方式获取,虽然片酬本身不高,但提成收入总是超越别人的片酬。因为电影一旦卖座,全世界的电影院都在替他赚钱,连好莱坞的巨星开餐厅,都来香港要求成龙合伙,他不但赚钱、出名,拍电影省成本,有人替他出书,甚至连香港政府都要颁奖给他,这到底是为什么?因为他已成为行业中的顶尖,别人自然愿意奉送给他这些东西。
开餐厅成为世界快餐业第一名的连锁店麦当劳会不会赚钱?当演员当到世界巨星的成龙会不会嫌钱?打篮球打到世界第一名的乔丹会不会赚钱?演说家世界第一名安东尼·罗宾会不会赚钱?当然会。只要你是最好的,一定是最成功的,你说是不是?
每天都激励自己
在一个专门培训企业领导人的机构里,主办人开设了一门很特别的课,就是每天出操。上课时,学生们都要高呼“我能做到”、“我真棒”等口号,喊声响彻教室,响彻操场,也在学生们的心里久久地震荡。
这个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认为:“一个成功的人,一定要善于自我激励,因为这是一种强烈的成功意识,也是一种增强自信的方式。”
无独有偶,莎莉·拉斐尔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播音员,也是她善于激励自己的结果。
在拉斐尔30年的职业生涯中,她曾被辞退过18次。可是每次事后她都激励自己:“这点小挫折算什么?我要放眼更高处,确立更远大的目标!”
当时,美国有名的几家无线电台都认为女播音员不能吸引听众,因此没有一家肯聘用拉斐尔。但拉斐尔并未气馁,她开始苦练西班牙语,并自费到多米尼加共和国采访一次暴乱事件,然后把自己的报道出售给电台。
有一次,拉斐尔向一位国家广播公司的电台职员推销她的清谈节目构想。那位职员虽然表示认可,但事后不久就离开了国家广播公司。虽然如此,拉斐尔仍然没有放弃,她找到了该公司的另一位职员,但事情仍然没有结果。最后,她说服第三位职员雇用她,此人虽然答应了,但提出要她在政治台主持节目。
“我对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难成功。”她对丈夫说。
拉斐尔的丈夫鼓励她说:“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呢?你一定能行!”
1982年夏天,她的节目终于开播了。她对广播早已驾轻就熟了。于是她利用平易近人的作风,大谈7月4日美国国庆对她自己有什么意义,又请听众打电话来畅谈他们的感受。
听众立刻对这个节目产生极大的兴趣,于是,拉斐尔一夜成名。
如今,莎莉·拉斐尔已成为自办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曾经两度获奖,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每天有800万观众收看她的节目。
“我被辞退了18次,本来大有可能被这些遭遇所吓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她说,“结果相反,我让它们鞭策我勇往直前。”
激励是自我鞭策的一种方式。善于自我激励的人,能轻松走出困境,而那些不懂得自我激励的人,则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失去斗志。
纵观我们身边的那些成功者,他们大多是善于自我激励的人,这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每个渴望成功的人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谁学会了自我激励,谁就能有勇气战胜成功路上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