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中国以礼仪之邦著称。夫子有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非礼勿行”。与人日常交往中,如果不注意小事,不注重礼节,势必给人肤浅、素质低下的感觉。成大事就无从谈起!
第一节以牙还牙的蔺相如
强者交锋,有时候比的就是一种气势,而不是军事力量之类。
一次,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说愿和赵国在黄河南岸渑池友好会盟。赵王不想去,廉颇和蔺相如故意激怒赵王说:“大王如果不去,就表示我们赵国既软弱又胆怯。”于是赵王动身赴秦,蔺相如随同前往。廉颇送到赵国边境,与赵王告别说:“大王此去,估算途中行程和会谈时间,往返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后还不回来,我们就请立太子继位,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只得应允。
于是,两国国王在渑池相会。秦王与赵王饮酒,正喝得畅快之时,秦王请赵王弹瑟助兴。赵王不敢拒绝,只得从命弹奏一曲。
此时,蔺相如也上前请秦王击缶助兴,秦王不肯答应。蔺相如又上前一步,跪到秦王面前,手举着瓦缶再次请求,秦王还是不肯。于是,蔺相如站起身来怒视秦王说:“不击的话,五步之内,我就可以使我颈中之血溅满大王之身。”秦王侍卫想杀相如,相如怒目喝叱,于是侍卫皆不敢造次。秦王虽不高兴,也只好装模作样敲了一下缶。
这天,直至酒宴完毕,秦王始终未能占到上风,加之赵国在军事上始终严阵以待,秦国也就不敢轻举妄动。
于是,赵王如期归国,晋升蔺相如为上卿,位居廉颇之上。
夫子有言:非礼勿动,非礼勿行。秦王违背礼节,奚落赵王,才会使得蔺相如以牙还牙,无劳而返。由此可见,礼仪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两国相交时,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看到赵王是幸运的,有蔺相如这样的贤臣辅佐,才能在与秦王这样的人交锋的时候保持不卑不亢的气节,赢得自己的尊严。
第二节负荆请罪的廉颇
你有承认错误的勇气吗?对于才能高于你的人,你会虚心接受吗?
一天,廉颇说:“我身为赵国大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蔺相如出身低微,仅以口舌之能就位居于我之上,使我感到羞辱,因此我不愿屈居于他之下。”并扬言说:“只要让我碰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当蔺相如听说后,便想方设法不与廉颇会面。每逢上朝,就装病不去,以免与廉颇发生争执。外出时,如果远远望见廉颇走来,就立刻引车躲避,连蔺相如的门人都深以为耻。
蔺相如对他的门客说:“在你们看来,廉颇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于是门客答:“当然是秦王厉害!”
蔺相如又说:“以秦王那样的威严,我蔺相如也敢于在大庭广众面前呵叱他,并羞辱其群臣。所以我虽不才,难道还会惧怕廉颇?其实我不过是想,秦国之所以不敢兴兵攻赵,主要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我之所以躲避廉颇将军,实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恩怨为轻呀。”
后来,廉颇从旁人处听到了蔺相如的话,深悟痛悔,于是袒露肩臂,背负荆条,到蔺相如门下请罪。二人从此成为刎颈之交。
蔺相如以国为重,礼让于廉颇,而廉颇也能幡然悔悟,负荆请罪,以礼相待,两人才可以和平相处,不发生争斗,共同辅佐赵王治国,才使得赵国能在夹缝里得以生存。
第三节礼贤下士的信陵君
有才能的人往往待人处世傲慢无礼,但是他们的确有真才实学。
魏国公子魏无忌,号信陵君,由于礼贤下士,门下有食客3000人。当时,魏国有位隐士侯赢,年已七十,家境贫寒,为国都大梁城北门的看守。一天,魏公子摆酒大宴宾客,待大家坐好后,带着随从驾着马车,亲往迎接侯赢。这个侯赢破衣烂帽,径直上车,也不谦让。魏公子手执缰绳,待侯赢极为恭敬。侯赢对公子说:“我有一位朋友在闹市当屠夫,请劳烦您的马车绕道去他那里。”
公子随即驾车前往闹市,侯赢下车去见朋友朱亥,故意一边没完没了地聊天,一边斜目注视公子的表情。只见公子面色始终温和如一,侯赢这才谢客上车,来到魏公子府上。公子请侯赢坐上座,并为他一一介绍在场的宾客,他们都十分吃惊。
赵国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公子的姐姐,当秦军包围赵都邯郸时,平原君接连不断地派出使者去魏国求援,使者们向公子抱怨说:“平原君之所以与公子结为姻亲,是仰慕公子有义气,能急人之所急。现在邯郸被秦军所包围,危在旦夕,而魏国的救兵却迟迟不发。即使公子不看重平原君,也应怜惜您的姐姐才是。”
魏公子听后,心中十分忧虑,多次请魏王命晋鄙率军救赵,又通过宾客、辩士向魏王劝说,但魏王总是不予理睬。魏公子无奈,只好集结宾客及战车百余辆,自去邯郸与秦军作战。公子出发路过都城大梁城北时,见到侯赢,侯赢说:“公子多加保重,我年事已高,不能随行,请见谅!”公子行之未远,心中感到侯赢态度不对劲,就返回再见侯赢。
但是侯赢笑着说:“我知道您一定会回来的。公子现在要去与秦军相拼,这无异于用肉打虎,势必徒劳无功。”
此时,公子拜问侯赢有什么计谋。
侯嬴遣开身边的人,悄悄地对公子说:“我听说兵符的另一半存放于大王的卧室内,只有大王最宠爱的如姬才能将这另一半兵符从大王那里偷出来。听说公子曾经给如姬报过杀父之,只要公子开口去请求如姬,为报答公子之恩,她冒死也会帮您的。您得到了另一半兵符,就可以持它去调遣晋鄙的十万大军,北上救赵,西阻秦军,这真是一桩有如春秋五霸安内攘外一样伟大的功业!”
临行时,侯赢还说:“将在外,军命有所不从。如果兵符相合而晋鄙仍拒绝交出兵权,还要向大王请示,事情就糟了。我有个朋友朱亥,力大无比,可与您同去。晋鄙如肯交出兵权,那就作罢,如果不交,可让朱亥将其杀死。”
于是魏公子与朱亥同往,到达邺城,公子将兵符与晋鄙兵符相合,一点不差。公子要求晋鄙交出兵权,但晋鄙仍心存疑虑,对公子说:“我率领十万大军驻于边境,既未犯罪,又未被免职,您孤车匆匆,就来接替统帅,这恐怕有些不合常情。”朱亥当即拿出藏于袖中40斤重的铁锤,将晋鄙击死。魏公子如愿统帅了晋鄙的十万大军,并从中选了八万精兵北进邯郸。
魏公子懂得用人之道,对侯赢一直恭恭敬敬,礼让为上。就算有意刁难也一直忍着,到后来终于用侯赢的计策成就了大业,这是一个典型的礼让贤才、重用能人的例子。想成功的人士,往往由于自身脾气暴躁,错失人才,导致事业的失败,这都是不可取的。
第四节礼待贤人的刘邦
当年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大战,至今仍是一段广为传颂的历史。
刘邦是除项羽外另一支反秦大军的将领,起兵前任泅水亭长,是江苏沛县人。起兵时,与项羽同属项梁部下。刘邦领兵反秦,经过高阳。高阳人郦食其,与刘邦部下一骑士是同乡,郦生对他说道:“各国将领,经过高阳者不下数十人,均龌龊不堪,心胸狭小,喜欢细小繁琐礼节,自以为是,听不进他人豁达大方之言。我闻知沛公刘邦虽傲慢瞧不起人,却有远大谋略。你见到刘邦,请转告我愿意拜见他。并请告知刘邦,我年六十余,身高八尺,人家都说我是狂生,其实我自认为我并非如此。”
于是,骑士转告刘邦,刘邦派人去找郦食其。郦食其前往拜见。当时,刘邦正叉开双腿坐在床上,让两位侍女洗脚。郦食其进来,向刘邦作揖,刘邦却视若不见,仍由侍女继续为其洗脚。郦食其见状即说:“您是打算帮助秦朝去攻击各诸侯国呢?还是打算率领各诸侯国去灭亡秦朝呢?”
刘邦当即骂道:“你这无知儒生,天下人遭受秦朝****蹂躏已久,所以诸侯们一一相继而起反抗秦国****,你怎能说我打算帮助秦朝去攻击各诸侯国呢?”
此时郦生说:“如您真打算会集部队和义军,去讨伐暴虐无道的秦朝,就不应以如此傲慢的态度接见年长之人。”
刘邦立即挥退侍女,起身穿好衣服,请郦生上位就坐,并向郦生道歉。郦生随即向刘邦谈起战国时代六国合纵联盟的往事。刘邦听得十分入神,并请问郦生:“那现在我该怎么办?”
郦生说:“您带领的皆是乌合之众、散兵游勇,总数也不超过万人。想以此区区兵力径直进攻强大的秦军,岂不是如同在虎口拔牙一样危险!陈留是天下要冲,交通四通八达,城里存有大量粮食。我和陈留县令是好友,请派我前去说服他向您投降,如果他不听从,您即发兵攻之,我会为您做内应。”
刘邦于是同意了,即派郦生前往,自己随后。最终陈留被顺利降服,并招收郦生弟郦商所率青年四千余人。刘邦封郦生为广野君,成为刘邦周游列国的说客;任郦商为将军,带领其所属青年军及陈留原来守军一同出征。
如果刘邦当时没有礼贤郦生,他面临的将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局面?因为少了这个说客,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以后争夺王位的大业。所以,要成大事,就要时时刻刻注重礼待身边的贤人。
第五节熟谙礼义的司马迁
历史上,司马迁为一部《史记》,呕心沥血。他对礼义也是很有研究的。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道:“人如果只重视自身生命的苟全,而不知道名誉节操的重要,一定不能保全其生命;人如果只重视苟得之利,而不知道礼义的价值,一定会蒙受灾害;人如果一味地懈怠懒惰,不能以礼自持,一定会遭遇到艰难危险;人如果过份地恣情任性,不顾礼义规范,自以为这是放任自然的行为,就会落到毁情灭性的地步。”
“如果以圣人的礼义涵盖一切,就能理性与情性两者兼得;如果以情性涵盖一切,就必然是两者皆失。所以重视礼义的儒家思想,乃是使人两者兼得;而重视情性的墨家思想,则将使人两者皆失。此为儒、墨两家思想最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