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机遇、创造机遇、把握时机是做成大事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中国历代成功人士,往往是创造机遇,或利用有效机遇加上个人努力,从而最终达到成功顶峰的。
第一节敢于创新的秦孝公
一次,商鞅对秦孝公说:“对于一般的人而言,无法和他们谋划事情的发端,而只能与他们共享成功的快乐。讲解最高道德的人不附从世俗,创造伟大功绩的人从不向民众征求意见。所以,圣明的君主只要认为可以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效法旧章。”
此时,大臣甘龙首先反对商鞅的见解,说:“您的话全然不对,依据旧的法度治理国家,官吏熟悉,人民习惯,大家都相安无事。”
商鞅说:“平庸凡俗之人总是习惯于现状,一般的学士则往往局限于自己的见闻,这两种人只能居官守法,实在不足以与其谈论在他们的见识和现存法度之外的国家大事。有智慧的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发展为国家制定新的法规,平庸的人却只能安于定制;贤明的人能更改礼制,无能的人却只会拘泥于现状。”
秦孝公说:“商鞅讲得很有道理。”于是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
看来秦孝公尚有开明思想,是一个不因循旧制,而敢于变革的人。
新法实行将近一年,国内反对新法者数以千计。正在此时,秦孝公太子触犯了法令。商鞅说:“法令之所以推行不下去,主要是因为那些达官显贵常带头犯法。”由于太子乃国君继承人,对其不可施刑,于是就让太子的两位老师代为受刑,太子傅公子虔被割掉鼻子,太子师公孙贾脸上被刺字(从此八年闭门不敢外出)。到第二天,秦国人都说新法很好,一致接受实行。
新法推行十年,秦国变得路不拾遗,山无盗匪,人民勇于为国而战,不敢为了私利而争斗,从此城乡大治。
秦孝公采纳商鞅的新法,准予实行,并且敢于身先士卒,在亲子犯法时也毫不留情地处理,使人民明白了新法的严肃性,这样才使新法得以全面贯彻实行。要成大事,没有一点创新精神是不行的,心慈手软亦不可取,应该勇于革新,当机立断。善于创造机遇或利用有效时机再加上个人努力,何愁大事不成!
第二节知己知彼的田文
在大局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你会选择哪一个?
魏国任用田文为相国后,吴起心中不快,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如何?”田文便说:“好。”
吴起说:“能够率领三军,使士卒心甘情愿奋勇杀敌,让敌人不敢贸然侵犯魏国,这方面您与我比谁强?”
田文说:“我不如您。”
吴起又说:“治理百官,安抚万民,充实国库,您与我比又如何?”
田文说:“我不如您。”
吴起又接着说:“镇守西河,使秦兵不敢向东侵扰,韩、赵都对魏惟命是从,这方面您比我呢?”
田文仍说:“我还是不如您。”
吴起说:“这三方面您都在我之下,如今官职却居于我之上,如何解释?”
田文说:“现在君主年少,国家局势是否稳定还有待努力,朝中大臣并不完全依附新君,国中百姓亦尚未对新君完全信任,这种时候,把国家政务交给我稳妥呢,还是交给您合适?”
吴起默然思忖良久,说:“还是交给您好。”
明智的田文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懂得从长远利益出发思考个人利益问题。这样的人,势必也有宽广的胸怀,势必有非同凡人的魄力。要成大事,也一定要懂得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道理,如果只是凭一时冲动做事,而不考虑后果,逞一时之快,失败就可以预见了。
第三节审时度势的乐毅
机会来临的时候,你会怎么做,迫不及待地马上抓住吗?
由于燕昭王礼贤下士,以高官厚禄招徕四方贤才,遂得乐毅与其共商出兵伐齐大计。一次,乐毅说:“齐国疆域广阔,兵力强大,人口众多,我们燕国无力单独伐齐。大王如果想要讨伐齐国,必须与其他诸国联合起来共同出兵才行。”
于是,昭王即派使者分赴各国劝说其共同伐齐。各国对齐湣王的骄横暴虐早已深恶痛绝,故纷纷响应。赵国将相印授予乐毅,乐毅即统率燕、秦、赵、魏、韩五国联军共同伐齐,结果齐军大败。乐毅让秦军和韩军先行回国,命魏军顺路夺取原宋国领土,让赵军收复河间,自率燕军乘胜长驱直入继续追赶齐军。
这时,剧辛说:“齐国强大,燕国弱小,依赖各国的协助才得以大败齐军,现在应当及时攻取各边境城镇,以扩大燕国疆土,此乃长久之计。可是您率军经过这些边城时并不攻取,只一味深入齐国的腹地。这其实对齐国并未造成任何损伤,反而深结齐、燕二国怨恨,将来悔之晚矣。”
乐毅说:“齐王骄傲蛮横,自以为功勋卓著、才能盖世,重大决策从不征求臣下意见,废黜忠臣贤良之士,信任谄媚阿谀之人,国政法令横肆暴虐,致使百姓十分怨恨。现在齐国军队已经崩溃,如果我们乘胜深入,其民必定叛齐归燕,乱从内起,则征服齐国指日可待。如果不乘胜深入,一旦齐王悔悟从前过失,改弦更张,体恤部下,抚慰国民,那时我们再想图谋齐国就困难了。”
乐毅随即率军深入齐国腹地,齐国民众果然大乱,齐湣王逃跑,齐国大小城邑守军望风而逃。
此外,乐毅整训军纪,严禁对百姓侵扰掠夺;访求民间贤士良才,表彰他们,并给以优礼;宽减人民赋税;废除齐湣王的暴虐政令,修改以往的法规。对此,齐国民众非常高兴。半年之内,燕军即占领了齐国70余座城邑,并将其收编为燕国郡县。
乐毅懂得审时度势的道理,所以在灭齐机会来临的时候,他并没有很急躁地让燕赵王出兵,而是在全面地观察局势之后才做出谋划,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成大事者,切忌毛毛躁躁做决定,应冷静地审时度势,更好地利用有利时机,这样才不会因一时冲动而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
第四节以退为进的萧何
在失败面前,你会怎么做?难道也像很多人那样选择放弃吗?
由于武力不足,刘邦无法与项羽抗衡,只得忍辱退让,等待时机。他亲赴鸿门宴向项羽道歉,双方矛盾暂时得以缓解。
但是,项羽没有以周朝分封诸侯造成的战国混乱局面而导致周朝灭亡的惨痛教训为鉴,而是以军力强大自恃,且以大王自居,主持分封,封反秦将领二十一位为侯王,在全国各地建都。项羽则自封为“西楚霸王”,领有梁、楚地区九个郡,建都彭城。他将天下最为富庶、险要之地关中地区分给秦朝降将章邯,是为雍王。
项羽和范增怀疑刘邦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就暗中策划,认为巴蜀地区,道路艰险,易进不易出,是秦朝罪犯流放之地,为防刘邦卷土重来,故封刘邦为汉王,领有巴郡、蜀郡和汉中,建都南郑。
但是刘邦不服,打算领兵进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支持刘邦反项。萧何则极力劝谏:“去汉中做王虽不好,但总比死了好啊!”
刘邦说:“不去汉中就会死吗?”
萧何说:“现在我们军队不多,发动战争只会是百战百败,不死又将如何?能暂时屈服于一人之下,而能伸展志气于帝位之上,此乃商汤和周武王之才。我劝您不如暂且去汉中做汉王,教育百姓,招聘贤才,以巴蜀之财富,回军平定三秦,天下必可谋取。”
汉王说:“好!”随即起程前往封国,任命萧何为相。
汉王赏给张良黄金一百镒、珍珠二斗。张良全部转赠给项伯。汉王又通过张良赠送给项伯厚礼,并请项伯向项王请求,要求统辖汉中郡全部地区。项羽应允。
封侯完毕,其他各侯王均从灞上撤军,各自领军前往封国。项羽允许刘邦领军三万。此外,原楚国和各诸侯国因仰慕刘邦为人而跟随前往者亦有数万人。
张良(张良此行并未随同刘邦同往汉中,而是暂随韩王韩成退回其封国)送汉王至褒中后,建议刘邦烧掉所有经过的栈道,一是防备项王或秦王可能发动的偷袭,二则表示自己再无卷土重来之决心,使项王放心。
很快各侯王纷纷觉得项羽分封不公,或嫌领地面积太小,或嫌土地贫瘠不肥,或嫌王与侯名分不正等等,战乱再度纷纷而起。
萧何之所以劝谏刘邦,让他在短暂的失败前不要泄气,是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时势的紧迫性,也知道项羽总有一天会下台。因而,要成大事,一定要沉住气,善于寻找机遇看准时机再出击,不然的话不但自己不能成功,而且还会影响到以后的事业,这是不可取的。
第五节智服西域的班超
在危险面前,如果慌慌张张,那么失败就离你不远了。
一次,窦固派遣司马班超与从事郭恂一同出使西域。
到了鄯善,鄯善王广对班超一行礼仪恭敬周到,但是后来却变得疏忽懈怠。
班超察觉出来了,对属官说:“你们难道没有发觉广的态度已变得疏忽懈怠了吗?”
属官说:“胡人对礼节一般均不持久,并非有什么变化。”
班超说:“不对,一定是北边匈奴派来了使节,使鄯善王广迟疑不知所从的缘故。智者可以预先看到尚未萌发的事情,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十分显露了!”
于是召来侍奉的胡人,骗他说:“匈奴使者已到几天了?现住何处?”
胡人惶恐回答:“已到三天,离此30里。”
于是班超将胡人侍者扣押,并集合自己带来的三十六名军吏士卒,共同饮酒。酒兴正浓,班超激励大家说:“大家同我都身处绝远之地,如今匈奴派来使者才到数日,鄯善王广待我等的礼仪就大减,如让鄯善将我们捆绑送往匈奴,那我们的骸骨岂不将被豺狼所吞食。大家觉得该如何对付?”
属官们众口同声说:“如今身处危险之地,不论死活都跟随司马!”
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眼下的办法,就只有乘夜火攻匈奴使者,他们不知我们人数,必定非常惊恐,可乘机将其全部歼灭。歼灭了他们,鄯善王广必定对我等另眼看待,改变态度。”
大家说:“应与从事商议。”
班超愤怒地说:“吉凶决定于此时。从事是一名文官俗吏,若得知我们计划,定感害怕,计谋就将泄露。死而无名,非壮士!”
于是大家说:“一切皆从司马安排!”
刚入夜,班超率领军吏士卒36名奔向匈奴使者营帐,其中七人持鼓藏于营帐之后,令其看见火光,即鸣鼓呐喊。其余人员则手持刀剑和弓箭,埋伏于营门两侧。布置妥当,班超即顺风纵火,于是营帐前后鼓鸣呐喊,匈奴使者惊慌混乱,被斩杀了三十余人,被烧死了一百多人。
第二天,班超召见鄯善王广,请他观看匈奴使者头颅。鄯善王震惊恐惧不已。
班超趁机向鄯善王广宣扬汉朝的威力与仁德,并警告说:“从今以后,不得再与匈奴来往!”
广叩头说:“愿意归属汉朝,绝无二心。”并让儿子去汉朝做人质。
班超回汉报告窦固,窦固甚喜,向朝廷奏报班超功绩,并要求再派使节前往西域。
汉明帝说:“有班超这样的官吏,为何还要另派人选?现在任命班超为军司马,彻底完成征西功业。”
窦固于是派班超出使于阗,并为其增加兵力。班超加以辞谢,表示只需原来随使鄯善的36员军吏即可。他说:“于阗国大且远,即使领兵数百也增加不了多少力量,如有不测,反会使更多人受到牵累。”
这时于阗王广德在西域南道称雄,并由匈奴派使者监护其国。
班超一行到达于阗,广德礼仪简慢,而且极深信巫师,巫师说:“神在发怒,问你为何倾向汉朝?汉朝使者有驰马,立即取来祭我!”
广德果真派国相私来比前去找班超索马。班超早已秘密得知这一情况,回报说,可以给马,但请巫师前来亲取。
不久,巫师来到,班超当即将其首级斩下,并逮捕私来比,抽打鞭子数百,然后将巫师人头交与广德,并对广德加以责备。
广德早已得知班超在鄯善之所为,见状甚为惶恐,立即杀了匈奴使者降汉。
至此,班超对于阗王以下官吏一律重加赏赐,就此使于阗归服。
西域各国闻讯,均派遣王子去汉朝侍奉。西域与汉朝断绝了六十五年的联系,从此恢复。
班超临危不惧,当机立断,迅速做出决定,使局势不会变得不可收拾。所以,要成大事,一定不能没有主见,把握有利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然的话很多事情会失去其最佳的解决时机,也就无所谓成功了。
第六节有勇有谋的贺若弼
两军作战,其实不只是靠军事实力,智谋也是很有讲究的。
麻痹敌人,突然袭击
贺若弼命沿江防卫士兵经常相互换防,以麻痹敌军。隋军轮换防卫地点时,必须先在广陵集合。陈军以为隋军调来大批军队准备发动进攻,于是急忙调兵防备,不久才知道是隋军江防士兵换防,并无进攻之意,于是又将军队散去,不再加强防备。在陈军松懈麻痹时,贺若弼突然率军渡江。陈军未能设防,只能束手就擒。
爱民如子
贺若弼军令严明,爱民如子,使其军队秋毫无犯。凡有违犯军纪、侵害百姓者,格杀勿论。所到之处,不但不侵害百姓,还处处在劳力和经济上帮助百姓,深得百姓拥护。
优待俘虏
贺若弼将所俘获的陈军士兵全部释放回家,并发给口粮和路费,并将隋文帝历数陈后主的二十条大罪状的诏书交他们带上,分头宣扬。
所以,隋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陈国政治腐败,陈后主及其文武官吏穷奢极欲、贪污腐化、暴虐纵恣,失去民心。贺若弼的军事招数只不过是陈国灭亡的辅因。
贺若弼懂得利用陈后主失去民心的有利时机,最后夺胜。可见要成大事者,一定要善于寻找机会、把握机会,再加上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