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跑的都跑吧
公元前206年4月,被封为汉王的刘邦率众进入汉中,中间听从了张良的建议,烧毁了栈道。
栈道是我国古代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接而成的一种通道,由于汉中四周都是崇山峻岭,进入汉中全靠这些栈道。栈道的底下是千丈深谷,一不小心掉下去,便连尸骨都找不到。尤其有些特别艰险的地方只容一个人单独、小心通过,所有的粮食、物资、武器等全都必须用人力一个个背过去。所以一旦不小心,就会掉落到脚下深不见底的悬崖下。
栈道是当时汉中和关中唯一的联系通道,而刘邦毫不犹豫的让人把这条通道烧毁,就是为了向项羽表示自己无意再回中原,以麻痹项羽、范增两人。果然,项羽他们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
烧毁了栈道,自己出不去,别人也就进不来!这就是刘邦的高明之处。
连日的行军整个军队是愁云满面,大家感到前途一片渺茫。也难怪,当时的巴蜀、汉中可不是一般人能住的,而刘邦这帮人都是从小在平原长大的,最高也就见过个小土包,哪里见过这么高、这么陡的山!于是面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再加上对前途的失望,军队出现了大批逃亡的现象。甚至有些将领也看不对劲,刘老大斗不过项王,才被发配到这里,我干嘛也要陪着来这儿啊!咱随便去哪不能混口饭吃!于是很多刘邦手下将领也跟着开小差,偷偷跑了!
刘邦手下那帮人面对这种情况也是束手无策,整天也是忧心忡忡。可又没什么好的办法来阻止情况的蔓延。
刘邦在外人面前倒也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可是一回到营帐就喝酒解愁,毕竟谁碰到这种情况,心里都会不舒服的。自己好好的,好不容易挣了份大功劳,就因为和项羽作对,就落到这种田地!后悔么?他也不知道,也许会有点儿吧。可是现在局势既然发展到了现在,后悔也没用了,还是考虑以后吧!
一个卓越的领导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坚强有毅力,也许是刘邦的这份镇定感染了许多人吧!还是有很多人最后留了下来,这些人日后成为刘邦争霸天下的骨干分子。这次的栈道之行,就像是一座熔炉一样,锻炼了队伍,考验了人心,最后留下来的都是刘邦集团的精华所在。也许这也是刘邦所希望看到的,把那些心志不坚定有异心的人剔除出去,反而有利于一支真正军队的成长。
一支优秀的军队慢慢成长了,可惜缺个优秀的统帅来统领他们啊!
望着都不知道延伸到哪的道路,刘邦不禁感叹道:“路还很长啊!”
这天晚上,刘邦正在睡觉,突然一个保镖进来向他报告了一个噩耗:“丞相萧何跑了!”刘邦顿时再无睡意,整个人惊呆了:“老萧啊老萧,难道你也不要我了,我以后可怎么办啊!”萧何对刘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刘邦自己也清楚,要没萧何自己哪里会有今天,但现在没了萧何,刘邦感觉就没了主心骨。
就在刘邦伤心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又有人报:“萧丞相又回来了!”这是一种从天堂到地狱,又从地狱回到天堂的感觉,刘邦再也受不了了!跑着就去找老萧要问清楚。
“老萧,你干嘛去了,我还以为你也跟着跑了!”
“我跑了干嘛,我是去给你追个人回来!”
“是谁啊,这么有面子,还让你亲自去追,找几个人把他逮回来不就得了!”
“韩信啊!”
“韩信?”
在刘邦的印象中好像是有这么个人,长得个儿挺高的,白白净净的,不过挺会说道的!这么个人就值得你老萧去追?
韩信
韩信也是楚国人,家住在当时的淮阴县(今安徽省境内)。估计出身是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也受过一定的教育,读过不少书。但因为家庭到他这一代已经衰落,所以长大后一直都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
他也想像刘邦那样当个公务员,可惜无人引见,自己又没有刘邦能混的手段。自己的身份又让他不会去做什么种地、打渔之类的低贱的事情。所以造成他一直是个无业游民,没有固定收入来支撑他的生活。于是就四处在亲戚家蹭吃蹭喝,所以在当地名声不大好,很多人都躲着他。
韩信最喜欢去小溪边上坐着,估计是一边等着看看能不能钓点鱼吃,一边也能在那思考思考自己人生发展的问题。估计他也经常来,于是很多来这儿洗衣服的大妈们都认识他。一天,估计韩信又没混到饭吃,一位洗衣大娘看他饿成这样了,也不去乞讨,不由心生怜悯,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来给他吃,一连这样持续了近十几天吧。
韩信很是感激,就说一些等我以后发达了会报答您之类的话。那位好心的大娘倒也有些个性,说道:“你身为男子汉大丈夫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想着以后报答我,我只是看你可怜不忍心才给你食物吃,可不是想让你报答什么的!”
韩信听了比较感触,觉得有道理。就四处做些临时工作,给人打工,挣点养家糊口的钱。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出人头地的机会,一直在苦苦寻找。
再没过多久,韩信也稍微有了点积蓄,穿起了长衫,腰里也挎了把长剑,这是当时知识分子区别于普通百姓的装束。一天,他在市镇上四处乱逛,寻找打工的机会。大家都认识他,因为韩信混吃混喝的名声早已传开,人们都觉得这人就不学无术,还不踏踏实实地工作,连自己也养活不了,还看不起咱这些贫苦百姓、市井之徒。现在居然也人模狗样地穿起了长衫挎了把剑。大家就有点不爽了,你还不如我们呢,凭什么就穿那么好!尤其是一帮闲得无聊的人更是如此。
在众人的起哄之下,一个长得高大魁梧的屠夫挡住了韩信的道路,轻蔑地说:“别看你穿起长衫,挎上长剑,依然是胆小如鼠!那剑拿在你手里,一点儿都发挥不了它的用处,如果你有种的话就拿它来刺我,如果你不敢的话,就从我胯下钻过去!”
韩信先是毫无表情地盯着那个屠夫,然后慢慢地吸口气,蹲下身子,很快地从那屠夫的胯下爬了过去,并且若无其事,头也不回地走了。
周围人哄地闹开了,你看这人就算穿上好衣服,他还是跟以前一样是个胆小如鼠的人。大家都在耻笑时,只有那个屠夫想想刚才的情形,若有所悟地望着韩信的背影而去。
几千年来,从太史公笔下描述的这件事,告诉我们后人一个道理“要能忍所不能忍”,这样才能成就大事。一个不能忍的人他也是不会有什么巨大成就的,很多后人都从中学到了这个道理,慢慢这个“忍”也深深积淀到了我们浓厚的传统文化之中。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样,为保存性命,也需要不择手段!韩信知道这些,明白这些!跟自己的理想,跟自己的性命相比较,一个卑微的屠夫,一个小小的胯下之辱又算得了什么!
厚黑之学,韩信的“厚”学已经是练到了最高境界!
不久,天下大乱再起,韩信觉得机会可能来了。陈胜、吴广造反时,他还想看看这支队伍有没有前途,这可是造反啊,不是简单的混饭吃,一不小心就挂了,这可不符合韩信的性格。再后来,他决定去投靠造反队伍,因为他太需要成功,太想出人头地了,这可是大好时机啊,虽然有可能会失败,可一旦成功那自己的富贵梦想就实现了。
风险和收获一向都是成正比的!
但他没去投靠陈胜队伍,因为他看出在组织体系上薄弱的陈胜是很难成功的。韩信看上了在会稽郡起义的项梁叔侄,于是主动投入项梁军团,做一名小军官。
韩信的武力值并不高,他是属于智将一类的。说明白点就是你让他上阵跟人对砍,他不行;他就是在大帐里动动嘴皮子,做军事谋划之类的很在行!因此,在定陶之战中,项梁战死,当时韩信还是一名小小的军官,幸好他运气好吧,也可能是见势不妙,跑得快吧,总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梦想还没实现是不会死的,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小命。
从这次事件他也看出,自己真的不适合呆在野战部队,自己不可能运气一直这么好,万一下次跑得慢了,自己不就废在战场上了!于是就竭力表现自己擅长谋略的特长,还好,最后还真被挑了进去,做了一名郎中,参与制定军事计划,相当于现在参谋部中的一名参谋,虽说是最低级的,但怎么说也成了名文职军人,不用在前线卖命了。
可是很快韩信就失望了。
项羽是一员猛将,他喜欢和对方硬碰硬的冲杀,虽然也可能使点小计策。但项羽一向不喜欢什么作战计划、军事谋略之类的,况且他认为有个范增就足够了,没事干嘛要找那么多人在自己耳边吵来吵去,就连范增的话有时他都不愿听。
韩信想表现自己,试图受到项羽的重视,上交了多份军事战略计划,全被项羽扔到了垃圾桶。项羽只喜欢猛将,像韩信这类只会动嘴巴的人一向不受他的重视。韩信知道自己在项羽麾下是永远也不会有出头之日的,就有了另找家老板的想法。
尤其是对项羽在咸阳的做法,更让韩信觉得项羽其实就是个莽夫,这种无谓的破坏是一点用处都没有,反而对自己本身的声誉影响甚重。一个没眼光、没抱负、只知道破坏的人不是个英明的老板,韩信对项羽已经是极度失望!
反而,刘邦在关中的表现让他产生了些许兴趣。韩信越观察下去,越发现这位表面上胆小温顺的将领可能怀有更大的野心,尤其是出身于平民,现在却变成了天下第二号人物,也许自己跟着他才有更大的前途吧!
于是,他决定舍弃项羽表示要跟随汉王刘邦进入汉中。项羽考虑都没考虑就答应了,像这种人自己大营里一抓一大把,丝毫都不带犹豫的。
在赴汉中的路上,面对大批逃亡的士兵,其他人都是长吁短叹的,只有韩信认为这样挺好,一点儿也不悲观,他倒觉得让那些没有信心、吃不了苦的人离去,反而会有过滤的作用,这样反而强化了刘邦队伍的凝聚力。
可是毕竟他没什么声名,刚来刘邦这儿也没什么人引见,于是只是被安排做了个军需官。这么多年了自己还是一事无成,韩信不免心生郁闷,有时心情很坏就和人偷了点酒喝,却不幸被抓。在当时刘邦颁布的军纪中,任何偷盗一律处以死刑。韩信就这么倒霉地被押到了刑场,而且当时韩信也不认识什么高官,基本上就是死定了。
还好当时执行军纪的正好是跟刘邦一块儿起事的马车夫夏侯婴。
连韩信总共这次要杀十四个人。这时的韩信真是豁出去了,都快死了,装什么!刀都架到自己的脖子上了,拼一把吧,说不定还有转机。于是,韩信先是仰天大笑,这样才能吸引人的眼球,当然最主要是那位夏侯婴的眼球!果然众人都转头看他,有的人还想这人不会被吓疯了吧!韩信用眼光一瞥发现人们都在注视着他,故意以一种特有的男低音、带点磁性的嗓音叹息道:“汉王不是想要争夺天下吗?为什么要杀我这个壮士呢?”
他没像普通人那样大喊自己冤枉什么的,也没来个什么法场认亲,说自己是什么人的什么人!他只说了自己是个壮士,在当时敢这样说的人肯定有本事,没本事可不敢说自己是壮士,会被人耻笑的!
夏侯婴听见了,还很清楚(废话,就是为了让他听到,能不大点声么!),果然大手一挥,刀下留人,走到韩信跟前,看看这位自称是壮士的人到底长啥样儿。走到跟前一看还不错,长得倒也一表人才,既然是壮士就先别杀了,大家先唠唠,探探底,如果不是再杀也不迟,万一是就当自己捡到宝了!
在这时韩信可不敢再隐藏什么了,大展其口才,把夏侯婴给说服了。一看还真是人才,就不再杀他。再没过多久,韩信通过夏侯婴又认识了萧何,韩信知道自己的前途就在这人身上,更是把自己的才识表露无遗。萧何也对他上了心,但没有进一步安排他的官职,萧何很善于识人,刘邦就是他的这项本领的成果。而是让他先等等,等自己有机会跟刘邦商量商量再说。
萧何其实是为韩信好,现在的韩信太急于成功,如果现在把他引见给刘邦,是能受到重用,但这样的一步登天,不仅对他日后的发展不好,也会引起其他将领的反感,所以萧何要先安排安排,等个合适的时机最好。
萧何能冷静耐心地等,韩信却没耐心了。他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而刘邦还不召见自己,是他不需要自己这种人才吧。唉,算了,也许自己真的没什么用,都这么多年了,还是老样子,当兵不适合自己,还是走吧,找个地方再找份工作,安安稳稳地生活吧。
于是,韩信也准备跑路回中原,另谋出路!
他却不知道萧何虽然没跟刘邦说过他,但一直在留心注意着他。还派人整天盯着,就怕这位想不开溜了!
所以,一收到韩信溜号的消息,萧何打马就去追,才出现了上面刘邦生闷气的情景。
好了,书接开始,让我们看看韩信是怎样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他的表演的。
萧何对刘邦说:“如果是普通的将领我也懒得去追,但这个人可不同,要不我费这么大劲干嘛!”接着就进一步问道:“您是想一辈子呆在汉中还是想回东方,跟项羽争霸去?您要是想和项羽一争天下,就必须要重用韩信;如果只想安稳地呆在这儿,那就算了!”
刘邦说道:“当然是要回到中原去,鬼才愿意待在这儿!”刘邦一看萧何这么重视韩信,就答应要重用韩信。而且在萧何的一力建议下,还要隆重、正式地任命韩信为大将,统帅全军。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大好天气,在全军将士的注视之下,刘邦正式拜韩信为大将,命他统帅全军,有生杀大权。虽然全军绝大部分人都不认识这个斯斯文文的将领,对这么一个无名之人突然一步青云,连窜数级的很不以为意,但既然汉王赋予了他大权,大家就遵守吧。不过总算有个人要去面对项羽,这样也挺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