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认为,在青年阶段,这些犯罪分子的心理一般都思想开放、价值选择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他们的自我意识强烈、富有挑战精神,重视人际交往,求知欲强,喜欢超前消费。他们进行犯罪的原因一般都跟自身的矛盾有很大的关系。这些矛盾主要表现在:旺盛的精力和调节能力低下、兴奋性高和控制能不高、性发育成熟和道德观念的缺乏等方面。他们在这一阶段一般都很容易出现偏执的个性。这种情况发生后,他们一般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压抑,不能接受任何人的批评。在他们看来,他们的自尊心是不允许任何人侵害的。
另外,FBI还对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心理原因进行了总结:
(1)好奇和盲从
青少年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这是他们的天性。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在缺乏良性诱导的情况下,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随心所欲,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另外,FBI还发现,在一些共同犯罪中,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并没有完全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是盲从其他成员,没有明确的犯罪动机。如一个抢劫团伙,5人中3人不满18周岁,这3人跟随一个25岁的“头目”,在一晚上抢劫3次,当问到他们为什么犯罪时,他们都说:“他(指‘头目’)让我们干的。”
(2)攀比虚荣和利己心理严重
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幼小的心灵里种上了贪慕虚荣的种子,好逸恶劳、梦想一夜暴富,导致他们不择手段地侵犯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利。因贪慕虚荣而走向犯罪是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突出的特点,应特别值得警惕和关注。而严重的利己心理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这在独生子女犯罪中更为常见。不少独生子女备受娇宠,惟我独尊,占有欲十分强烈,如果不能得到满足,就会用犯罪的手段来获得所需之物。
(3)逆反和报复心理严重
从生理角度讲,青少年正处于逆反心理强烈的时期,产生了强烈的对立情绪,严重时他们甚至会采取暴力手段进行反抗。而报复是青少年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的主要动机之一。由于青少年心理状态不稳定,容易冲动,当遇到别人的挑衅时,往往表现得格外烦躁,缺乏理性思考。
FBI还强调,在这个阶段,如果不和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很可能为他们的成长蒙上阴影,使他们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对社会做出有害的事。
2.中年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的生理发育完全成熟,并保持着较高的机能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器官逐渐减退。到中年精力不如青少年强壮,很多犯罪更多的依赖经验,而不像青少年那样过分依赖体力。FBI指出,这一时期,犯罪分子的认识范围更加广泛,理解能力也逐步的提高,情绪比较稳定,克制能力加强,理性色彩很重,他们一般意志坚定,顽固,已经很难对其进行改造了。从数量上看,中壮年人犯罪数量没有青少年人多,但是危害性更大。他们进行的犯罪多具有典型的预谋性,并且手段带有隐蔽性。
3.老年阶段
FBI指出,人们在老年阶段生理会产生很大的改变。他们的肌肉水分减少,收缩和舒张能力降低,关节不够灵活,肌肉容易疲劳,动作迟缓,运动幅度小。各种感觉系统的结构功能都会发生退行性变化,视觉适应性和视觉敏感性降低,对颜色的感觉能力也下降。神经系统衰老快,大脑反映速度慢,准确性降低,智力出现问题。由于他们的体力和智力都已经大不如从前,所以他们的犯罪活动一般不会产生很大的危害。
FBI经过研究发现,老年人进行犯罪时,犯罪心理主要有以下特征:
(1)排解空虚
人们在进入老年后,子女们都离开了自己,他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空虚。面对日益空虚的精神世界,有些老人就会耐不住寂寞,会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要求,一旦要求被忽视,他们就有可能用犯罪的手段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2)法律意识淡薄
FBI发现,由于认知能力的下降,他们有些人的法律意识十分淡薄,他们的很多想法都十分的顽固。他们根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久而久之,他们完全被自己的错误思想包围,在特定的情况下,就会诱发犯罪。另外,由于法律意识薄弱,他们一旦遇到不能接受的事,往往会采取暴力的手段进行报复。还有些老人的思想过于保守,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固有思想评价一个人或是一件事,一旦出现新的事物,并且新事物在他们的意识中没有存在的概念时,他们就很容易完全抵抗,最终走到极端。
(3)自私自利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出现了严重的孤独感,这时候他们对自身的利益十分看重,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他们不惜采取过激的手段来解决。FBI还发现,老人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任性而自私,他们在对待一些事情时,总是以为这些事会以自己的意愿为转移,希望别人和自己保持一致。
为了预防老年犯罪,我们应该树立尊老爱幼的良好作风,加强离退休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加强对老年人的法制宣传,不断培养老人健康的兴趣,爱好,参见有益的社会活动,让他们挥余热,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第六节通过现场侦查可以洞察犯罪分子的某些心理痕迹
FBI解释道,现场即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和遗留有同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的一切场所。现场勘查则是指侦查人员对犯罪现场中犯罪分子留有的痕迹物证进行反映、提取和分析,及对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有关情况的过程。FBI之所以要对犯罪现场进行勘察,是因为犯罪现场不仅能为我们提供犯罪信息的物态的痕迹物证,还不可避免地留下了犯罪分子的心理痕迹。
所谓的心理痕迹是指,在犯罪现场及其痕迹物证上折射出的犯罪分子的心理活动特点和个性品质。一般来说,分析犯罪分子心理痕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分析行为痕迹
FBI认为,分析行为痕迹,可以发现犯罪分子的心理痕迹。他们认为,每一起刑事案件的发生,都会伴随着行为痕迹和心理痕迹的产生。我们通常所进行的行为痕迹的分析,主要指印的遗留部位,足迹的大小、遗留部位,血迹斑点的形状,现场客体间的位置关系,有无现场伪装痕迹等这些现象的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推测出犯罪分子作案时的心理状态。
1995年的一年夏天,FBI人员接到了洛杉矶某区的一起报案电话。被害人是一名老人,他被杀死在自己的家里。FBI人员马上立案侦查,他们首先对案发现场知情人进行了笔录。其中一个知情者陈述:当时二人说好去钓鱼,被害人在屋里长时间没有出来,于是甲在门外敲门,一直没有人开门,最后甲说,“如果再不出来,我就要踹门了!”结果被害人还是没有出来。FBI根据当时的情景,从犯罪分子的心理角度将现场进行了重现,推测:如果当时犯罪分子还在案发现场,当他听到外面有人敲门时,心里一定很紧张,会本能地靠近门,当听到“如果再不出来,我就要踹门了!”时会有意识躲到门后,留下某种行为痕迹。根据这个推理,FBI的侦查人员果然在门后冰箱上提取到一枚潜在的血手印。经技术分析,FBI人员确定为犯罪分子所留,最终为侦破案件提供了重要线索。
由此可见,心理痕迹会产生行为痕迹,通过对行为痕迹的分析,有利于更好的发现心理痕迹。FBI认为,犯罪分子在愤怒、恐惧、兴奋、仇恨等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在现场也会留下一定的反映形象,这些反映形象中蕴含着心理痕迹。
2.从现场遗留物、损失物中分析心理痕迹
FBI指出,犯罪分子一般都是因为不良的需要而产生犯罪动机,进而实施犯罪,而他们最终的目的是获得某样东西或满足某种心理需要。然而犯罪分子在犯罪时通常都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第一次犯罪的犯罪分子一般都伴有惊恐的情绪,因此难免手忙脚乱在犯罪现场及其周围可能会留下犯罪工具、破坏痕迹、携带的物品如手套、衣物、烟头等。FBI人员从这些遗留物存在的位置、相互关系等反映的心理痕迹可以分析犯罪分子作案时的心理状态、职业特征、作案的人数。另外,现场损失物可以帮助FBI人员了解犯罪分子的需要、动机、职业特点、可能采取的运输方式、销脏途径等。
3.分析犯罪分子作案手段及技能,发现心理痕迹
FBI发现,犯罪分子由于受到习惯思维模式的制约,在选取犯罪工具、犯罪地点、犯罪时间、及犯罪对象时,往往具有相似性。首次作案或多次作案成功后,犯罪分子容易形成心理和精神上的依赖,这种依赖性显示出犯罪分子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规律性。另外,任何犯罪分子都会选取安全系数高的犯罪手段实施犯罪。而安全系数高的犯罪手段莫过于自己最熟悉的技能。通过对现场物证痕迹的分析解读及相关调查访问,可以初步判断犯罪分子的习惯动作、犯罪技能、职业特征和心理状态等。FBI人员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
1993年5月13日,美国纽约某地区发生了一起杀人案件,FBI人员接到群众报案后,第一时间的赶到了犯罪现场。经过了解,FBI得知,当天下午一个渔夫正在打鱼,但随着水流的漂移,他发现了一个十分奇怪的麻袋,处于好奇,他马上打开了这个麻袋,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麻袋里面竟然有半具被肢解了的尸体。经现场勘验,FBI侦查人员在河道附近的草地里发现了另一半被肢解了的尸体。经过3个小时的研究,FBI人员发现,死者被肢解的部位,相关组织几乎完全没有遭到破坏,只有对人体组织有一定了解的人才能做到这样。因此侦查人员推知,犯罪分子从事的职业可能是外科医生、屠户或对人体组织有一定了解的人,并划定侦查范围。
4.综合现场所有条件分析心理痕迹
FBI认为,一起案件的发生要经历犯罪预谋、犯罪实施、逃避打击三个阶段场上所有条件对犯罪分子的个性特征、职业特征、犯罪惯技等进行分析,发现心理痕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现场进行仔细全面地勘验,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环节。现场勘验工作直接影响到对心理痕迹的分析进而影响到案件的侦破。
5.广纳犯罪现场心理痕迹
广纳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构建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档案库构建心理痕迹档案库是一项复杂而又具有探索性的系统工程。FBI指出,犯罪心理是多种因素制约的产物,犯罪心理的发展呈曲线性,具有难以预测和复杂多变的特点。但由于心理痕迹自身的特性,往往又有规律可循,很多时候,FBI调查人员可以借助这种规律性,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社会地位、技能、习惯的犯罪分子的心理痕迹进行分析归纳,建立多层次多类别的心理痕迹档案库。FBI认为,构建心理痕迹档案库,应建立在全方位,广范围的访谈犯罪分子,了解其社会经历、人身特点和实施犯罪情况的基础之上,并查阅官方的相关数据资料,最后以数据的形式量化不同类别犯罪分子的典型、稳定的个性特征。案件发生以后,借助现场获得的犯罪信息,结合档案库中对不同类型犯罪分子心理痕迹的描述,可辅助划定侦查范围,确定侦查方向。
FBI认为,现场勘查是犯罪侦查活动中最基本的措施之一,也是采取其他措施的先行措施。FBI指出,大多数犯罪分子在作案时是恐惧、紧张、亢奋情绪占优势地位,这使他们有可能在无意中遗留痕迹物证,即使一些狡猾的犯罪分子常常破坏、伪造现场,甚至毁尸灭迹,也总会无意中留下某些犯罪痕迹。而这些犯罪的痕迹,无一不折射出犯罪分子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品质。通过对现场痕迹物证的认真观察分析,FBI就可以客观的判断出犯罪分子各种心理特点和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