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叔牙年轻时就发觉了密友管仲卓越超凡的才智,彼此奠定了亲密的友情。两个人一起去做买卖,管仲常分3/4的利润。因为管仲穷困,所以鲍叔牙认为这是应该的。又有一次,管仲为鲍叔牙做了一件事情,反而使鲍叔牙陷入窘境,然而鲍叔牙并没有怨恨管仲。作战的时候,管仲常常是躲在后面,贪生怕死,鲍叔牙不认为是他懦弱,还对别人解释说那是因为管仲上有老母需要他照料,所以有所顾忌。管仲治国安邦的才能为世人所称道,但是鲍叔牙坦荡的胸襟同样为人们所尊敬。
生活中有很多无关紧要的小事,如果耗费过多的精力在这些琐事上,肯定会影响重要的大事。如果我们明确了哪些事情可以不认真、可以敷衍了事,我们就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认真地去做该做的事,我们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就会大大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我们变得宽宏大量,人们就会乐于同我们交往,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事业的成功伴随着社交的成功,岂非人生一大幸事乎?
要丢掉嫉妒的心
人生在世,一定要有一颗平常的心,切不可心怀嫉妒。俗话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别人有所成就,我们不要心存嫉妒,应该平静地看待别人所取得的成功。
战国时期,张仪和陈轸都投奔到秦惠王门下,受到重用。可不久张仪便产生了嫉妒心,因为他觉得陈轸有才干,比自己强很多,担心时间一长,秦王会冷落自己,偏喜陈轸。于是他就找机会在秦王面前说陈轸的坏话,进谗言。
一天,张仪对秦惠王说:“大王时常让陈轸来往于秦国和楚国之间,可现在楚国对秦国的态度并不比从前友好,反而对陈轸却特别好。可见,陈轸在全心全意为自己牟利,并不是诚心诚意为我们秦国做事。我还听说陈轸把秦国的机密泄露给楚国。他作为您的臣子,怎么可以这么做呢?我不愿意同这样的人一起共事。况且最近我又听说他打算离开秦国到楚国去。要是这样,大王倒不如杀掉他。”
听了张仪这番挑拨,秦王自然很恼怒,马上传令陈轸进见。一照面,秦王就对陈轸说:“听说你想离开我,准备上哪儿去呢?告诉我,我好为你准备车辆呀!”
陈轸一听,摸不着头脑,只是两眼直盯着秦王。很快他便明白过来,这里面一定有原因,于是镇定地回答:“我准备到楚国去。”
秦王心想,果然如此,对张仪的话更加相信了,他缓缓地说:“那张仪的话并不是虚构的了。”
陈轸心里完全清楚了,原来是张仪在捣鬼!他没有马上正面回答秦王的话,而是定了定神,不慌不忙地解释说:“这事不仅是张仪知道,连过路的人都知道。从前,殷高宗的儿子孝己非常孝敬自己的继母,故而天下人都希望孝己能做自己的儿子;吴国的大夫伍子胥对吴王忠心耿耿,以至天下的君王都希望伍子胥做自己的臣子。所以说,出卖奴仆和小妾,如果左右邻居争着买,这就说明他们是忠实的奴仆、贤良的小妾,因为邻居非常了解他们才争相去买;一个女子,如果同乡的小伙子争着要娶她为妻,这就说明她是个好女子,因为同乡的人比较了解她。反过来说,如果我忠于大王您,楚王又怎么会要我做他的臣子呢?我忠心一片,却被怀疑,我不去楚国又到哪儿呢?”
秦王听了,觉得有理,点头称是,不仅不再怀疑陈轸,而且更加重用他,给了他更丰厚的待遇,相反对张仪冷淡了许多。
一个人有了嫉妒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灵播下了失败的种子。因为嫉妒者不但诋毁别人的成绩,还会常常怨恨自己的无能,心中充满唯恐被别人超越的苦恼,身心受到双重煎熬。嫉妒心强的人还会惹是生非,拆人家的台,处处给人家出难题、使绊子。
有一位才貌出众的女歌唱演员,因嫉妒心太强,常常为别人的成功而揪心,为别人的进步而痛苦,看见同事们提了职,当了先进,心里便酸溜溜的不是滋味,强烈的嫉妒心不但影响了她才能的发挥,而且使她的面孔变得僵硬而多皱起来。她去找她的爷爷为她美容。爷爷是个著名的化妆师,深知她的心理状态,中肯地告诉她说:“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嫉妒,我敢说全世界任何美容师也无法美化你的容貌。”
真正的成功者是不会嫉妒他人的,因为,天空中有足够的空间能容纳更多成功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人数是没有限制的。
真正成功的人,既不会嫉妒他人的机遇,也不会嫉妒他人的才华,就像郑板桥赞袁枚那样:“室藏美妇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贪。”我不贪就是我不嫉妒,这就是郑板桥后来超过袁枚,走向成功的经验之谈。这种豁达大度的气量,是一个成功者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
嫉妒是对才能、际遇、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怀有怨恨的心理。这是一种负面心理,是人际交往中的不利因素。
有资料表明,许多罪犯的犯罪行动都是源于嫉妒。那么如何避免和调适嫉妒型性格使其不再嫉妒呢?
第一,竞争、进步、向上。嫉妒别人的人往往是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嫉妒别人身上,而自己却产生焦虑、悲哀、猜疑、消沉、烦恼、敌意等不良情绪,这是一种最愚蠢的做法。
为什么要嫉妒他人呢?你把对方的长处学习、借鉴过来,不就成了自己的宝贵财富吗?光阴似箭,人生苦短,与其将有限的精力耗在嫉妒他人的成功上,不如抓住时机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不是更有意义吗?
就像鲁迅说的那样“不要只用于抹杀对手,使他和自己一样空无,而应该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鲁迅的话语重心长,因为别人有所建树并不妨碍自己。我们可以把鲁迅指的前人理解为走在自己前面的人、比自己先成功的人,包括和自己生活在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
生活中的嫉妒主要发生在同一环境、同一领域中的人中间。普列汉诺夫曾说过:“在人类智慧发展史上,因为某一个人物成功而妨碍另一个人物获得成功的情形是稀少无比的。”
一个观点的提出、一项研究的成功,留给后人的是新开拓的领域和道路,因而供人驰骋的田地将更加广阔无比。在科学的领域里如此,在其他领域里也如此。只要你肯于奋斗,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的心理素质,你一定能以真才实学赶上和超过别人。
嫉妒这种负面心理是阻止青年前进的拦路虎。当你全心全意地去为自己的事业奋斗时,就不会有时间去嫉妒别人了,因为“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绪,能享用它的只能是闲人”。
第二,“酸葡萄”与“甜柠檬”的自慰法。“酸葡萄”心理是指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便故意贬低它的价值,以使自己感到心安,抵消心中的不服气。
伊索寓言中,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故事众所周知。这说明想吃葡萄而吃不到葡萄的人用贬低葡萄的办法来求得心理平衡。意思是说,不好的东西我得不到也无所谓,这虽然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办法,但是只要能安慰自己不去嫉妒别人也算是可取的。
“甜柠檬”心理是指一个人知道自己眼下的境况很不理想,却强迫自己说:“这不是也挺好的吗?”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其精华部分就是精神胜利法,即知足常乐。一旦知足常乐了,就不会去嫉妒别人。
第三,帮助敌对者可以消除嫉妒。当你发现你所嫉妒的人需要有人帮助去办成一件事情时,你就全心全意地去帮助他。这时,你与他的目标一致了,就会由嫉妒他的心理而转向为共同的目标奋斗的心理了。当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完成后,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长处,你们也由敌意者变成合作者了。
嫉妒别人是庸才的做法。你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进步,然后,试图超越他。
你要想拥有情绪控制的能力——拥有积极心态的力量的法则是:
没有赛跑对手,你就不会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少,找一个能跟你赛跑的对手,你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原谅你的仇人
宽容待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思想修养,也是人生的真谛,你能容人,别人才能容你,这是生活的辩证法则。原谅你的仇人,因为有时他是不得已而为之。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人相遇激战,最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分开,失去了联系。他们之所以在战场上还能相互照顾,彼此不分,因为他们是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朋友。
两个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然未能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到了一只鹿,依靠鹿肉他们又艰难地度过了几天。也许是战争的原因,动物都四散奔逃,或被杀光了,他们这以后再也没有看到任何动物,仅剩下的一点儿鹿肉背在年轻一点儿的战友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的边上又遇到了敌人,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安全的时候,他们饥饿难忍,这时只听见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是肩膀,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赶忙把自己的衬衣撕开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战士一直叨念着母亲,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的生命即将结束,虽然饥饿,身边的鹿肉谁也没有动。天知道,他们怎么度过了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了他们。
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朝我开了一枪,他就是我的朋友,他去年去世了。在他抱住我的时候,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但当晚我就宽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带的鹿肉活下来,但我也知道他活下来是为他的母亲。此后的30年,我装作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的母亲还是没能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他跪下来说,请我原谅,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我没理由不宽容他。”
宽容是为人处世的准则。一个以敌视的眼光看人,对周围的人戒备森严、心胸狭窄、处处提防、不能宽大为怀的人,必然会因孤独而陷于忧郁和痛苦之中,而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宽容待人、能主动为他人着想、肯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则讨人喜欢、被人接纳、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够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前,有一位乡下人,在大年初一时,发现自家门外多了个非常不吉利的东西——盛骨灰的陶罐。他不知是哪个缺德的人干的“好事”,后来得知是一位邻村的仇人干的。他冷静地想了一想,在陶罐里种上一株百合花,花开了,他悄悄地送了过去。这一举动打破了原先的僵局。百合花的盛开化解了两家人的仇恨,同时也捎去了他的仁慈之心。那位邻村仇人在一片真心面前,登门道歉,自惭形秽,他那只占一小片空间的宽容之心也被唤醒了。两人的宽容之心互相交换,冤仇自然消除了。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走自己的人生之路,熙熙攘攘,难免有碰撞,心地最和善的人也有伤害别人的时候。朋友背叛、父母偏心,上级刁难、同事搞鬼,甚至爱人离弃,都会使我们心灵受到伤害。如果凡事斤斤计较、争吵不休,甚至心怀恨意,长此以往,其结果是更深的伤害。只要我们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就会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当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宽容的时候,就会忽略其中的恶意和偏执,给自己放轻松,同时也给别人宽容。
一个心胸宽阔、善于宽厚待人、容忍别人缺点的人,才能征服人心,成就辉煌人生。这也是每个人应该有的处世准则。
忘记以前的不快
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向古人学习,要大度,不记旧恶,忘记以前的不快,对待曾经与自己有矛盾的人也要宽容,不要一味报复。
别人对我们的帮助,千万不可忘了,反之,别人倘若有愧对我们的地方,应该乐于忘记。
乐于忘记是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康德有一句名言:“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得罪自己的人,实际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搞得自己痛苦不堪。
乐于忘记,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而大踏步地前进。人要有点儿“不念旧恶”的精神,况且在同事之间,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误以为对自己不好,其实未必就真的是什么不好。退一步说,即使是对自己不好,对方心存歉疚,诚惶诚恐,你胸怀大度,不念旧恶,以礼相待,说不定还能交到一个朋友。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炀帝的郡丞,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意,亲自向隋炀帝检举揭发。李渊灭隋后要手刃李靖,李世民反对报复,再三请求保他一命。后来,李靖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
魏征曾鼓动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样不计旧怨,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为唐王朝立下了丰功伟绩。
宋代的王安石对苏东坡的态度,应当说,也是有那么一点儿“恶”行的。他当宰相那阵子,因为苏东坡与他政见不同,便借故将苏东坡降职减薪,贬官到了黄州,搞得他好不凄惨。然而,苏东坡胸怀大度,他根本不把这事放在心上,更不念旧恶。王安石从宰相位子上垮台后,两人关系反倒好了起来。他不断写信给隐居金陵的王安石,或共叙友情,互相勉励,或讨论学问,十分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