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君子不器
深秋莅临,虽然天空中浓厚的云气还没有舍得将大雪落下,但是萧瑟地秋风凌厉,却是寒气一天比一天更重了起来。
中州元城内,大户人家早已有奴才家婢推来了一大车一大车的上等松木黑炭,在每个屋中只要摆上这么一小盆,再关紧门窗,只消过上一小会儿,屋内便立时温暖如春夏一般。
尤其是这上等的松木黑炭,燃烧的时候能够放出大量的热量,就那么几两重的一小块,就能够点燃上好几天。而且在点燃的同时,释放出一股沁人心脾地松香味,袅袅不绝,让闻到的人精神头都变得好了起来。
“万物皆祖于虚,生于气,气以成体,体以受性,性以辨名,名以立行,行以俟命……”
一阵朗朗地书声从中州元城内的一个茅草房内传了出来,掷地铿锵有力,每一个字从口中脱出都好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一般。
通篇文章读诵完毕,杜言缓缓地将手中的古书放下,双手被冻得紫青肿胀,但是却一点都没有哆嗦。
“古人常说,读圣贤之书,记于心,发于声,便可御寒,亦可充饥。看来果然是这样的,当我将全身的力气都去诵读这篇上古奇文《潜虚》的时候,便感觉到一股温热从丹田处升腾了起来,便感觉不到寒冷,也感觉不到腹饥了。”
看着自己那被冻得肿胀的双手,杜言真后悔怎么没早将这篇上古奇文拿出来诵读。
屋内的炭火盆早就已经熄灭了,里面的残渣焦糊糊的一片,一看就是那种再劣质不过的黑炭头。这种劣质的黑炭头燃烧起来还会产生一种呛人的黑烟,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杜言就不得不把竹窗打开,让寒风将这些黑烟吹走。
茅草屋内只有一铺满稻草的硬床,硬邦邦的,上面是一床烂棉花。除此之外,就是一个精致的小木箱,里面满满的装着一本本都快要被翻烂了的书。
“这一本古书《潜虚》还真是神奇,为什么我诵读其他的诸如《子论》、《经史》之类的科考书籍的时候,没有这种奇怪的感觉呢?”
撇开一旁的炭火盆,杜言小心翼翼地从小木箱内拿出了一本《子论》,随意翻开其中一页,如同方才一般,大声地诵读了起来。
“兴邦之道唯仁矣,故有徳之君万国来朝,暴戾之君世所唾也。君子归于有德而亡于暴,兴邦乃可期也……”
虽然还是如同方才那样铿锵有力地诵读,但是杜言却觉得周体一阵寒冷,本来丹田处有的暖流却是又被一下击散了,寒冷、饥饿的感觉又涌了上来。
“怎么回事?这《子论》乃是我朝开国始皇秦赢召集举国文士之力,将上古诸子言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专门汇编而成的一门著作。广纳百家之言,畅谈兴邦之道,为何反倒是不如我无意之间得到的那一本上古奇书《潜虚》了呢?”
杜言百思不得其解,今天虽然他领悟了读书的确可以御寒充饥的道理,但是为什么诵读朝廷科考指定的《子论》没有效果,反倒是自己无意当中得到的上古奇书《潜虚》却可以。
将《子论》放下,杜言哆哆嗦嗦地,牙齿都打起颤来,拿起书桌上的《潜虚》,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地诵读出声:“万物皆祖于虚,生于气,气以成体,体以受性,性以辨名,名以立行,行以俟命……”
越读这《潜虚》,杜言就越觉得这《潜虚》深奥无比,包罗万象,尤其是其中,居然还蕴藏着许多上古先贤的奇闻趣事,这就是其他书籍所根本没有的。
大潜国重武轻文,是以武立国的,始皇秦赢据说就是武道圣者,后来经过历代几百年的征伐,大潜国的版图已经非常之辽阔了,而且拥有了不下二十个的属国。
所以武者在大潜国内的地位非常之高,相对比之下,文人的待遇就一落千丈了,即便是协助圣上治理天下的当朝宰辅,碰上那些军中的大将军也不得不低下头来。
但是要培养一个武者却是非常之艰难,除了需要那些不外传的武学功法之外,更是要顿顿有上好的肉食,这样才能够保证身体的力量跟得上。
所谓“富习武,穷学文”,杜言自小孤苦伶仃,可是连饭都快吃不饱的,自然也没有任何条件去学武,只能够省吃俭用从书铺当中买一些科考划定的书籍,读圣贤之书,靠考科举出人头地了。
“不对,我听书铺的老刘头说过,现在所谓的这些科考的圣贤之书,其实都已经被朝廷改得面目全非了。许多上古诸子圣贤的言论,其实都是去其精华,反倒是取了糟粕来了。更多的却是,许多诸子的言论都被篡改了。”
隐约间,杜言想起了道听途说来的一些秘闻,据说从前的圣贤之书都是有圣贤之力在的,圣贤的言论,诸子的教诲,都在冥冥之中会形成一股圣贤之力。所以,诵读圣贤之书,能够御寒也能够充饥,这便是其中的道理。
而现在的这些所谓的圣贤典籍,不过是当朝者为了更好的控制文人而胡乱杜撰出来的。虽然里面不乏一些诸子的言论,却已经言不符实,没有丝毫的圣贤之力了。
想到这里,杜言这才知道自己是捡到了宝,这本从土地庙后面草堆里不小心挖到的古书,居然还真的是一个好宝贝。
翻动着这一本《潜虚》,前面的那部分太过于生涩,杜言怎么也看不懂,好像是在阐述着世间万物的组成和由来,每当杜言要深入去想去沉思其中道理的时候,都感觉到一阵头晕目眩。
而后面的一大部分,却是描述了上古时期,诸子百家,那些先贤们的奇闻异事或者日常生活。
上古时期,诸子百家,这些只存在于近乎神话之中的人物,杜言从前也只是从《经史》这本当朝汇编的史书当中了解到一点,但是如今看了《潜虚》内的记载,方才知道《经史》内所言大多是胡编乱造的。
《潜虚》内记录着一个个上古先贤的事迹,杜言一目十行飞速地翻动着书页,就仿佛那些上古先贤,诸子百家都在自己的眼前一般。
这其中,杜言对于一个被称之为“孔子”的先贤最为敬佩。相传这孔子乃是上古时期最有名的先贤之一,周游世界七十二国家,广泛宣传自己的思想,收徒不知多少,但是都一一悉心教导,有教无类,这其中记载着一件孔子在教导自己学生的事情,就让杜言立马眼前一亮。
这件事说的是,孔子将自己的几个弟子叫到了身旁,指着一个装水的陶器说道,每一个人都有其特殊的用途,就好比是这装水的器物一样,它的作用就是用来装水。
这个时候,就有弟子纷纷上来向老师孔子求问自己是一个什么器。孔子微笑着一一给他们点了出来,其中最受孔子器重的弟子子贡被孔子比喻成了瑚琏。这瑚琏乃是上古时期,宗庙当中盛放黍稷的祭器,由此可见,孔子对子贡的评价之高,将他比喻成为瑚琏,意思就是子贡有安邦治国的才能。
但是,这个时候,子贡却是皱着眉头,斗胆问了孔子,说:“请问老师是什么器?”
孔子微笑着摇了摇头,口中轻声吐出了四个字:“君子不器!”
子贡方才恍然大悟,老师所言,寻常之人为器,就好像是那些器皿一样,只有固定的作用,而真正的君子,却是要多才多艺,不能够像“器”一样只有固定的作用。
子贡将自己所悟到的说了出来,其他的弟子也恍然大悟,纷纷称赞子贡的悟性了得。但是,孔子却还是叹息了一声,不再言语了。
这则上古趣事就到这里戛然而止了,杜言看得有些满头雾水,脑子里满满的都是孔子所说的那四个字“君子不器”。
杜言的悟性不差,读书往往能够举一反三,但是他从这四个字当中能够体会到的也只不过是和子贡一样,以为孔子所说的君子是要多才多艺,不局限于一种才能罢了。但是,故事最后孔子对于子贡的回答却是摇头叹息,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说子贡所说的不正确么?
寒风凛凛,从开着的竹窗那席卷进茅草屋内。屋里黑炭头所产生的难闻黑烟早就已经消散一空了,但是杜言却无暇将竹窗关上,就这么任冷风刮在自己的皮肤上,没有丝毫在意,却是眉头紧锁,双目紧紧盯着手中的《潜虚》,陷入了沉思当中。
“君子不器,所谓的器,寻常的不过一些装水的器皿,贵重一点的恍若祭祀的瑚琏,但是其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只有固定的用途。而先贤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既然君子不能够与器皿相同,就说明君子不能够只有固定的用途,那么……又不是子贡所说的多才多艺,难道说……孔子的意思是……”
猛然间,在寒风凛冽中,杜言顿悟。
“君子不器!君子不器!原来是这个样子,原来是这个样子!先贤孔子果然是大贤,茅塞顿开!茅塞顿开!”
一拍脑袋,杜言咧着嘴大笑了起来,原来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真正的意思,却是指的不是君子应该多才多艺,而是根本就不应该有具体的才能,而应该成为价值的承担者,君子应该形成自己的道。
君子无论在做什么的时候,都是贯彻自己的道,也就是自己的认识和价值,而不应该只会某种或者某几种的才能。在孔子看来,那些所谓的才能都是末,而君子的道才是本。君子不器,而是要成为掌握器的人。
轰的一声,在杜言的丹田深处,随着杜言领悟了“君子不器”的道理,他的丹田当中开始形成一个旋涡状的暖流,不断的发散出去,滋养着全身,然后通过全身各个经脉之后又返回到丹田当中。
砰砰砰!
正当杜言沉思在这奇妙的境界的时候,突然门外传来了敲打的声音。
是有人在敲门,但是声音很大,是用脚在踢。杜言将眉头一皱,起身要去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