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交往,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襟怀坦荡、胸怀宽阔的人善于宽容他人,因为他们懂得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心胸狭窄只能加深误解和折磨自己。因此,真正的大丈夫往往能够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宽厚的胸襟去容纳冒犯自己的人,以德报怨。
让他三尺又何妨
安徽省桐城市有条“六尺巷”。其由来是,清朝康熙年间,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其在桐城的祖居与吴姓人家为邻。对方欲越界盖房,家人遂驰书京城禀告,张英写了一首诗作复:“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诗,让地三尺。吴姓人家深感其义,也退让三尺,这样就诞生了“六尺巷”。一段美好的故事永远在后世传颂,它让后人懂得了谦让是美德,是调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让他三尺又何妨”——说得真好!试想,如果当初张英不是劝说家人退让,而是借势压人,或怂恿家人与对方抗争,那结果又会怎么样?由此可见,宽容豁达,不仅仅是为官之道,更应该是我们的为人之本。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现实生活中,我们亲朋邻里同事之间,有时也会因一点小摩擦便互不相让,有时甚至横刀相向。但试想一下,与我们的生命相比,那些小小的矛盾又算得了什么呢?在永恒的时间面前显得多么脆弱和不堪一击!
但愿人与人之间多一分理解和宽容,少一分冲动和遗憾!
“让他三尺又何妨”——当你面对矛盾与摩擦时,不妨想想这句话,它会帮你做出理性的选择!
让人三尺并不是一种懦弱的表现,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该让的时候就让一下,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太斤斤计较,就会造成不必要的争执。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因为邻里纠纷而引发的流血事件,本来无足轻重的小事,因为双方的太过计较,最终导致了两个家庭的破裂。
清明过后正是棉花播种季节,而导致无棣县余家巷乡后张仓村村民张景义与张景奎争执的那二分耕地的归属问题至今尚未解决。自去年始两家因地界偏差问题产生矛盾,双方各执其辞,互不相让。这天张景义带着家人在那二分地里刚播下棉种,张景奎即率全家赶来制止,双方由争吵发展到殴斗。先是拳打脚踢,后升级到棍棒相加、铁锨舞动,并最终以张景奎被铁锨铲中头部致死而告结。而张景义之子张中超也因故意杀人罪被依法逮捕。
一场殴斗虽然让当事人解了一时之气,却让两家都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两个原本幸福的家庭也随之破碎了。
想想当初仅仅为了争那二分耕地,却以生命作偿,这结局是双方始料未及的。也许当初双方要争的确是那二分耕地,而后来却仅仅是为了出一口气,两家的宗旨都是不向对方低头,不在人前失面子,从而使得矛盾一再升级。想一想,那种“不蒸包子蒸(争)口气”的心态曾让多少人因斗气而丧失理智,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在现实生活当中,常见到同事之间、邻里之间和夫妻之间,为了一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情,引起争端,以至于恶言相向,拳脚交加,甚至于诉之法庭,到最后两败俱伤。旁观者都会为之惋惜,认为这样做太不值得。其实,只要当事人冷静下来,理智地对待,有一点宽容精神,再大一点的事情也会化干戈为玉帛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
生活总是曲曲折折,总是有不顺人心的地方,对此,你不必气恼,不必愤愤不平,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活会更加美好;让人三分也不是弱者的表现,而是一种宽容和大度。
宽容是智者的处世原则
宽容不但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原则,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常有一些所谓厄运,只是因为对他人一时的狭隘和刻薄,而在自己的前进路上自设一块绊脚石罢了;而一些所谓的幸运,也是因为无意中对他人一时的恩惠和帮助而拓宽了自己的道路。
宽容犹如冬日正午的阳光,去融化别人心田的冰雪变成潺潺细流。一个不懂得宽容别人的人,会显得愚蠢,大概也会很快地苍老;一个不懂得对自己宽容的人,会为把生命的弦绷得太紧而伤痕累累,抑或断裂。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不忽视功利的环境里,但倘若太吝惜自己的私利而不肯为别人让一步路,这样的人最终会无路可走倘若一味地逞强好胜而不肯接受别人的一丝见解,这样的人最终会陷入世俗的河流中而无法向前;倘若一再地求全责备而不肯宽容别人的一点瑕疵,这样的人最终宛如凌空于高处的山顶,因缺氧而窒息。
曾有人把人比喻为“会思想的芦苇”,弱小易变,因而情绪的波动随时都在改变对事物的正确了解。人非圣贤,就是圣贤也有过失之时,我们何以不能宽容自己和别人的失误?
宽容并不意味对恶人横行的迁就和退让,也非对自私自利的鼓励和纵容。谁都可能遇到情势所迫的无奈,无法避免的失误,考虑欠妥的差错。所谓宽容就是以善意去宽待有着各种缺点的人们。因其宽广而容纳了狭隘,因其宽广显得大度而感人。
在日常生活中,当自己的利益和别人发生冲突,友谊和利益不可兼得时,首先要考虑舍利取义,宁愿自己吃一点亏。郑板桥曾说过:“吃亏是福。”这绝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对做人心得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菜根谭》中讲:“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可谓深得处世的奥妙。有这样一个女人,总在喋喋不休地向人们说邻家的坏话。有一回她故意将一位朋友领到家里,指着窗外说:“您看那家绳上晾的衣服多脏!”可那位朋友却悄悄地对她说:“如果你看仔细点儿,我想你能弄明白,脏的不是人家的衣服,而是你自家的窗子。”
是啊,我们在同一蓝天下生活,为什么不学着去宽厚地待人,而轻易地去指责呢?即使脏的真是邻家的衣服,我们为什么不能表示理解和容忍呢?要知道,这样做不会给我们造成任何损失,只会令我们在做人的道路上获得更大的成绩。
努力去爱你不喜欢的人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宽容。
李美毕业后初入社会,在某合资公司外贸部就职,不幸碰到一个爱拍马屁、什么本事都没有的主管。此人每天下班后没什么事儿也要跟着日本科长拼命“加班”,无事生非,把白天理好的文件弄得一团糟,转眼出了错,又把责任全部推给李美。李美不是一个会“争”的女孩子,只好忍气吞声等日本科长生出“火眼金睛”,结果等了三个月,还是等不来一句公道话。
一气之下,李美就去了另一家外资公司。在那里,她出色的工作博得了许多同事的称赞,但无论如何也没法使苛刻、暴躁的马经理满意。心灰意冷间,她又萌动了跳槽之念,于是向新加坡总裁递交了辞呈。总裁先生没有竭力挽留李美,只有告诉她自己处世多年得出的一条经验如果你讨厌一个人,那么你就要试着去爱他。总裁说,他就曾像在鸡蛋里挑骨头一般在一位上司身上找优点,结果,他发现了老板两大优点,而老板逐渐喜欢上了他。
李美依旧讨厌她的经理,但已悄悄地收回了辞呈。她说:“现在想开了,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放开心胸去包容一切、爱一切。换一种思维看人生,你会发现,乐趣比烦恼多。”她可以说已经成熟了许多,真正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卡耐基说:“如果一般说来你不喜欢他人,有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教化这种特性:建筑别人的优点,你一定会找到一些。”释迦牟尼说:“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试着去喜欢你不喜欢的人吧,他们也会喜欢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