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耻下问,虚怀若谷
“虚心使人进步”,这句不知为多少人所传颂的话,在北大学者身上尤有突出的体现。做人在谦恭,平实,要有风度与气质。而这些,惟有从“谦”字开始。只有不耻于问,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钱玄同(1887~1939年),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名夏,后名玄同,字德潜,浙江吴兴(今湖洲市)人。早年留学日本,师事章炳麟。曾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五四”时参加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字改革,曾创议并参加拟制国语汉字拼音方案。著有《文字学音篇》以及《重论以仿古文学问题》等论文。就是这样一位大教授,却不耻下问,虚心向学生求教,充分体现了一位著名学者严谨的治学风范。
钱玄同在北大讲授的是音韵学。他口才流利,思维敏捷,讲课时滔滔不绝,风趣诙谐,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但是,在一堂讲授广东音韵的课后,他竟收到了一位广东籍学生李锡予的信,对他的讲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钱玄同认真地阅读了李锡予的来信,认为李锡予讲得有道理,下次上课时,钱先生当众宣读了李的来信,他不仅表扬了李锡予,还坦率地承认,自己不是广东人,对广东音韵确实是不甚了解。同时,他还希望同学们都能独立思考,对他讲课中的不当之处,多多提出批评与纠正。钱玄同作为闻名中外的著名人物,竟能不耻下问,虚心向学生求教。他这种谦虚、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深深赢得了广大师生们的尊敬。
以谦和、虚心立足于治学,不耻下问的典范——钱玄同先生,他一生可谓建树卓著,但却有着谦恭质朴如大地一般的胸怀,他深知“谦受益,满招损”的涵义,在他的治学、治人、做人的一生中,我们学到的,是终生受益的美好品德。
5.好汉不吃眼前亏
一些历史的伟人,为了掩盖内心的重大抱负,实现某一政治或军事目的,常常以这种伪装的手法掩人耳目,欺骗对手。总之,当处于不利状态时能忍受巨大的屈辱和磨难,以便休养生息,求得最终胜利。这是有长远战略眼光的高人一筹的谋略。
历史告诉我们,善谋者应谋大局,谋长远,不应与对手争一日一时之短长。如楚汉相争时,当刘邦、项羽合力灭秦以后,汉高祖的势力不及楚霸王,于是,刘邦接受了项羽所封的“汉王”称号,屈居于项羽之下,退避汉中,积蓄力量,最后于有利时机进军关中,垓下一战,战胜项羽,实现了问鼎中原的宿愿。
(1)口尝粪便也无妨
春秋战国时期,在吴越战争中,越王勾践战败被俘,囚禁在吴国的石室中,随时都有被吴王夫差杀死的危险。勾践一面派人搜刮珠宝,寻找美女,用以买通吴王的亲信太宰伯嚭;一面对夫差卑谦温顺,他经常脱去衣服,向夫差跪着请罪。夫差每次乘车外出旅游,勾践都要徒步为吴王牵马。越国的大夫范蠡一直跟随着勾践。在石室中,勾践亲自制作马料喂马,为马梳毛、洗澡,打扫马厩。勾践夫人在石室中从来不穿艳丽的衣裳,她亲手缝补浆洗,担水扫地,范蠡则拾柴煮饭,几个人都面黄肌瘦。夫差经常派人到石室察看,见勾践等人都辛苦劳作,忍饥挨饿而毫无怨言,连睡梦中也没有半句愁叹之声,就真以为他们没有报仇复国的意志,于是渐渐地放松了对勾践的警惕,很少注意他们的言语行动了。伯嚭又不断在夫差面前为勾践说好话,吴王就宣布释放勾践。勾践为了彻底消除夫差的疑虑,坚决表示不愿回越国去。又过了一段时间,夫差生了病,范蠡暗中买通吴王的医生,随时了解吴王的病情,当了解到吴王的病即将好转的时候,勾践就亲自去拜见吴王问安。这时吴王刚巧大便,勾践就亲自用手取夫差的大便来尝,宫娥侍女们都赶快用手掩着鼻子。勾践从容地尝过夫差的大便之后,就跪着向吴王贺喜,说:“作为一个囚犯,向大王您表示衷心的祝贺,您的病很快就会好起来。”夫差问他怎么知道,勾践说:“我尝了大王您的粪便味道,发现这味道又苦又酸,这正是病将好转的预兆,所以知道大王您的病马上就会好转。”夫差大为感动,说:“勾践多么好啊!就是儿女侍候父母、臣子服侍君王,也没有哪一个愿意尝粪便的!”这时,伯嚭又乘机向夫差说了勾践的许多好话,夫差当即表示:“勾践你这么忠诚,等我的病好了,就马上放你回国。”勾践拜谢吴王后又回到石室中,照常喂马。后来吴王的病果然像勾践说的那样很快就好了,他不听伍子胥的一再规劝,把勾践释放了。
勾践回到越国后,卧薪尝胆,一心准备报仇雪恨。他一面修筑城池暗暗地发展经济实力,一面进一步用各种手段迷惑吴王,他派人采集葛藤芒府制成黄丝细布,又使人收集蜂蜜、狐皮,进献给吴王,表示对吴王的忠顺。他怂勇吴王大修宫殿,仿造姑苏台,寻欢作乐;他还派人选美女西施、郑里,教其歌舞,使美女旋波、移光等六个为其侍女,盛装献给夫差,使夫差只知日夜寻欢作乐,不理国政,完全忘记了勾践报仇的危险,并将所占领的土地尽数归还越国,在越国受天灾时,还借给其大量谷物。
正当吴王醉生梦死日夜寻欢作乐的时候,越王勾践请越国的处子教练越军的剑法,请楚国人陈音教练越军的射箭之术,把军队操练得非常精锐。然后,越王勾践乘吴王夫差带兵与齐国争夺霸权之机,起倾国之兵长驱直入,一举攻克了吴国的都城。夫差急忙回军相救,结果大败。越军占领了吴国大片土地,使吴国从此一蹶不振,而越国更加强大。时隔四年,越再次大举进攻残存的吴国,占领了吴国所有的土地,活捉了夫差。
(2)摔死儿子赴大义
晋景公宠用佞臣司寇屠岸贾,整天游猎饮酒,不理朝政。这时梁山突然无故崩塌,屠岸贾乘机诬陷相国赵朔,晋景公就派屠岸贾率兵前去诛杀赵朔。赵朔的妻子庄姬是晋景公的妹妹,她怀有身孕,即将临产。赵朔自知难以幸免,就让庄姬到宫中母亲处避难,临别时,赵朔与庄姬约定,将来生下男孩,就取名为越武,并委托家臣程婴养育。庄姬刚走,屠岸贾就领兵到来,将赵朔及其家人一百多人全部处死。屠岸贾见单单少了庄姬,又听说庄姬有孕,就劝晋景公要求搜宫。景公考虑到自己的母亲很喜欢庄姬,拒绝搜宫,但答应如果庄姬生下男孩,就将男孩处死。过了不久,庄姬在密室中生下了一个男孩即赵武。屠岸贾在宫庭内外密布明哨暗探,严密搜查,但每次庄姬都机智地将赵武藏过。屠岸贾找不到赵武,就悬赏千金捉拿赵武。
程婴见赵武在宫中处境十分危险,就同赵朔的另一个家臣公孙杵臼商量,定下了调虎离山之计,用牺牲他们的生命和荣誉来救赵武出宫。
一天,程婴跑去对屠岸贾说:“庄姬生下赵武后,找了个老太婆暗中抱出宫来,托我和公孙杵臼两个养育。我和公孙柠臼都是赵朔的家臣,我想万一公孙杵臼出面告发,那他就会得到千金的赏赐,而我却白白地断送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因此我就来告发了。”他悄悄地告诉屠岸贾,公孙杵臼把赵武藏在首阳山。经过迂回曲折的漫长道路,才到首阳山深处,不久就要逃到秦国去。只要屠岸贾亲自出马立即前往,就能抓到。屠岸贾就让程婴带路,率领大批人马直扑首阳山深处,在一小溪旁找到一座茅屋。程婴指着茅屋对屠岸贾说:“公孙杵臼和赵武就躲在这里。”程婴先上前敲门,杵臼开门出来,看见这么多士兵,转身就想逃跑。程婴叫道:“你走不了啦,司寇已经知道赵氏孤儿藏在这里,现在亲自来捉拿,你还是赶快将赵武交出来吧!”士兵们一拥而上,把杵臼捆绑起来。屠岸贾问杵臼:“赵武在哪里?”柠说:“这儿没有赵武。”屠岸贾命令士兵搜查,在壁室中找到了一个婴儿,抱出一看,这婴儿的穿戴完全与权贵人家的婴儿一样,公孙杵臼一见婴儿被找到,就奋力来夺,但被士兵们死命抓住不能脱身。杵臼大骂道:“程婴,你这个卑鄙的小人!赵朔全家被杀时,我要你一同去与赵朔死在一起,你说为养育赵氏孤儿应该活下去,现在主母把赵武托付我二人,你又贪图千金之赏,出卖了赵氏后代。我死算不了什么,看你死后有何面目去见赵朔。”程婴被公孙杵臼骂得无地自容,就请求屠岸贾杀死柠臼。屠岸贾命令士兵砍下了杵臼的头颅,接着屠岸贾接过婴儿,使劲掷在地上,只听得一声啼哭,这婴儿就惨遭毒手。这时,程婴表面上虽显得若无其事,但内心深处却像刀绞一般痛楚。朋友的死难,世人的唾骂,更兼着被摔死的,正是程婴的亲生儿子,为了让赵武能出晋宫,程婴将自己的一个与赵武同日出生的儿子交给杵臼,冒充赵武,将屠岸贾引出都城。
屠岸贾离开都城后,对晋宫监视就放松了,加上又找到了赵氏的孤儿,就更松懈了对出入宫廷人员的盘查,一向与赵朔很友好的大夫韩厥乘机派心腹人员,假扮医生进宫给庄姬治病,把赵武藏在药箱里带出晋宫,藏在韩厥家中。程婴随同屠岸贾回到都城后,不愿领取千金之赏,也不愿做屠岸贾给他的官,悄悄地抱着赵武逃到孟山深处养育。程婴抛弃家庭,背负着千百万人的误解、唾骂,亲自耕作,教赵武学习文化知识,历尽了千辛万苦。经过15年的艰苦历程,好不容易把赵武养育成人。晋悼公执政为赵氏平了反,诛杀了屠岸贾等人,任命15岁的赵武为司寇,嘉奖了程婴、杵臼等忠贞。
(3)吃小亏占大便宜
在漫长的人生中,要想从幼稚走向老练,首先必须忍耐,必须学会吃亏。就像拳击一样,一个轻拳都得不到的人,是站在拳击台以外的人;拳击手有特别经打的铁下巴,吃几个轻拳根本不在乎,完全忍得住。而他的一记重拳往往能结束战斗或得高分。
有这样一个故事,老师对他的学生说:“我希望你们全班同学都铭记住这样一句座右铭:‘给别人的要多,得别人的要少。’”
“对,老师!我爸爸正是这样做的。”一个男孩子大声说。
“啊,你父亲是干什么的?”
“拳击手!”男孩子响亮地回答。
我们的人生是由一连串大大小小的决定衔接而成的。从小时候我们的父母开始选择,让我们去甲幼儿园好,还是乙幼儿园好;不久,又为了上公办学校还是进私立学校的问题烦恼不已。上大学也不知到底要选文法商或是理工农医,而毕业时又面临工作地点的抉择,到底是去甲公司还是去乙公司。
日常生活中也一样,小到中午吃饭还是吃排骨面,大到如烦恼着要买什么样的家具和车子。连结婚也是,一直徘徊在美女甲小姐和温柔的乙小姐之间,被迫选择其中一个,而通常在选择之后又会高叹“完了”并后悔不已。
人所做的每一个决定,主要是依据权衡得失的结果,然而很多人往往见便宜就想得,生伯自己吃亏,这样一来,就会使自己的路越来越窄,也很难有大便宜到手。
其实,从客观的角度说,一个人只要愿意吃小亏、敢于吃小亏,不去事事占便宜、讨好处,日后必有大“便宜”可得,也必成“正果”。相反,要想“占大便宜”,则必须能够吃小亏,敢于吃小亏,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规律。那种事事处处要占便宜的人、不愿吃亏的人,到头来反而会吃大亏。这也是为许多历史经验和先人后事所证明了的。就拿邻居相处这个我们常常遇到的事来说,人与人之间没了成见,彼此和睦的时候,对鸡毛蒜皮之类的事情,大家可以付之一笑。而一旦有了成见之后,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简直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对方关门重了,咳嗽的声音大了,洗衣服的水流过来了,往往都是惹你生气的根源,因为你会把这些事统统看做是故意的。
邻居相处,小小的误会在所难免,但千万别凭一时意气,吵开了头。争吵一旦开始,往往会一发不可收拾,结果就会闹得鸡犬不宁,成为生活上的一大威胁。遇事忍一口气,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忍耐一时并不难,而且以后的好处是无穷的。
“吃小亏占大便宜”初听起来似乎是有些不道德,可如果邻里之间互相谦让,都能吃点小亏,维持大好的生活环境,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不能想当然地把“出重拳”、“占大便宜”狭隘地看成是整治别人、复仇打击,这不是强者的得失观。但对于那些蛮横无理的人,瞅准机会狠狠地教训他们一顿,却也未尝不可。
这里主要强调了一种更高一级的胜利策略,因为我们不可能事事争强,处处占上锋,所以我们可以主动地吃上几个轻拳,而把出重拳的主动权抓在了自己手里。人更多的时候要面带善意,显示白色,一味地黑着脸去重拳打人是不足取的。
因为这种放弃、让步、“吃小亏”,往往并不一定是为了达到某一个更高的目标,而常常是出于另一种原因,一种预测到、也了解到自己不可能获得自己所有应该获得的机会和利益的明智。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煞费苦心地去争、去比、去要呢?我们反正是要失去一些的,那么,把这种必然性的东西驾驭在自己的主动权之下,岂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