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谋远虑黄宗羲计除关知县
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著有《守元学案》、《明儒学案》、《诗案》等。有关他的智慧故事有很多可以在史册中读到。
清朝康熙年间,浙江余姚连降大雨,姚江水漫过堤岸,淹没了大片民舍和稻田。当时正在余姚隐居的黄宗羲见状心急如焚,但一时又想不出办法拯救黎民百姓。
余姚县令姓关,原本是一个投机倒把的盐商,后来靠花了大把雪花银才捐了个知县的位子。这位关知县生性贪婪,在余姚任上搜刮了大量钱财。
他看这洪水大有一日高过一日之势,也巴不得洪水快退下去。他心里想的却不是穷苦百姓,而是怕大水冲走了他的金银财宝。
关知县正焦急的坐立不安时,他手下的刑名师爷过来附耳献上了一计,关知县不禁喜笑颜开。
原来师爷告诉他大学者黄宗羲就居住在余姚县城。这黄宗羲上懂天文,下知地理,何不求他来献上治水良策?
第二天,关知县就带上一帮衙役亲自来到了黄宗羲家中,向他请教降服洪水的办法。
黄宗羲早就闻得关知县为官贪得无厌,是个地地道道的大贪官。他决定借洪水之机除掉这个贪官,为余姚百姓造福。
于是黄宗羲故作神秘地对关知县说:
“这洪水本是水罡星所控制。我已求神问卦,得知洪水不漫过县衙决不会罢休。眼下只有一个破水之法,那就是将老爷的官印丢入水中。水罡星以为余姚县城已淹入水底,就会将水退去。”
余姚县令听罢尽管觉得有些不妥,但转念一想,这黄宗羲学贯古今,连皇上都十分相信他,他的话定有一番道理。再说我先将官印抛入姚江,等洪水退后再多多派人打捞,估计不会有太大问题。
于是,关知县吩咐衙役备轿,从县衙出发到舜江楼去。
关知县登上舜江楼,望见楼下浊浪滔天的洪水,心里“咚咚”的跳个不停。但为了保住百万家财,他也顾不得许多了,当下一闭眼将官印抛入了滔滔江水中。
黄宗羲其实早就知道洪水将要退却,他这么做只不过是想为余姚百姓除掉关知县罢了。
果然,当晚洪水就退了。关知县再派人去找官印,哪里还找得着?早被洪水冲走啦!
不久,朝廷派人下来巡查灾情,得知关知县丢了官印,当即将他革职下狱。后又查出他贪赃枉法的罪行,一道圣旨下来给处斩了。
余姚老百姓得到这个消息后。不禁拍手称快,像过年一样高兴。
故弄玄虚徐霞客吓死李老财
徐霞客,名宏祖,字振之,号霞客,出生于明代江阴一个官僚地主家庭,是世界上著名的旅行家和伟大的地理学家。
徐霞客一生遍游名山大川,见多识广,更通晓天文地理。
有一天,徐霞客出游到河北献县,忽然发现一个老太婆在路旁痛哭不止。徐霞客十分好奇,当即上前问个究竟。
那老太婆告诉他自己无儿无女,一直和老头相依为命,两年前老头撒手西去,只留下一亩三分薄地给她,她就靠着这一亩三分地勉强度日。
谁想本村李老太爷生性贪婪,看老太婆靠着这一亩三分薄地活得还挺自在,就拿出一张契约说老头儿生前欠他一百两银子,现在要老太婆来还债。
这老太婆不认得一个字,如何能辨别契约真假?官司打到县里,县官受了李老太爷的贿赂,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这一亩三分地判给了李老太爷抵债。
老太婆失去了土地,生活无依无着,因此在路边痛哭失声。
徐霞客一听,不禁怒火中烧,决定替老太婆讨个公道,惩治一下李老太爷。
这天,他扮成一个风水先生,来到李财主的门前,口中念念有词:
“若得福地,必求仙人……”
家丁看徐霞客仙风道骨,仪表不凡,急忙进门禀告李老太爷。
李老太爷虽然平生作恶多端,今天却装出一副吃斋念佛的虔诚相,马上命令将徐霞客请进堂屋。
徐霞客一见李财主一脸蠢相,风烛残年,料定他活不了几天,就故弄玄虚地掐指算了一算,忽然大惊小怪地说:
“请恕在下直言,观您老的命相,好像活不了几天了!”
有钱人都怕死,李财主一听说自己气数已尽,不禁吓得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
徐霞客一见火候到了,又故意装着十分为难的样子说:
“而且从命理上推测,老爷死后,由于阴阳冲克,天罡地煞交会,所以将会死无葬身之地。”
李财主平时阿谀之言听惯了,如何听得下这恶言恶语?气得喷了一口鲜血。
他颤颤巍巍地用手杖指着徐霞客说:
“好你个游方老道,竟敢咒骂老夫,是何道理?”
徐霞客不慌不忙地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提笔写下了“葬身之地”四个大字,然后交给一旁的家丁,命他在中午时分放出去,纸落何处,那里就是李财主的葬身之地。
天刚午时,家丁准时拿着那张纸出门去了,谁知纸片刚刚脱手,狂风四起,飞沙走石,纸在风中飘,家丁在路上赶,一直追到天黑也没见纸落下来,家丁只得哭丧着脸回来禀报。
李财主一听,连呼数声:“天意呀!天意!”吐血不止,一命呜呼!
其实,徐霞客并不是一个阴阳家,只是他自幼离家游历四方,掌握了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又饱读诗书,对地理历史很有研究。
他早就观好了天象,断定第二天中午必有狂风,故而才设下这个圈套来打击一下李财主的嚣张气焰。
本来他只想吓唬他一顿了事,没想到这老财主作恶多端,惧怕天报,一惊一吓居然一命归西了。
疾恶如仇汤显祖两斗富翁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是“嘉靖八才子”之一。
他为人诙谐洒脱,机敏耿直,尤其是文章功夫厚实,有子建王勃之才,当时有很多人以得到他的一篇文章为荣耀。
汤显祖的邻居是一位富豪,家中财产巨万,奴仆成群,但他仍然不满足,整天算计着如何敲剥民髓,聚敛财富。
乡人知道他是个为富不仁的吝啬之辈,都不愿意和他交往。
有一年,这位富翁用搜刮来的钱盖了一座豪宅。豪宅规模宏大,华栋连云。
但这么漂亮的房子如果没有文士妙笔陪衬一下,无疑逊色了不少,他想来想去想到了汤显祖。
为了得到汤显祖的一纸墨迹,富老头假惺惺地备上厚礼前去延请汤显祖为豪宅作记,没想到汤显祖竟然一反常态,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到了约定的日期,汤显祖交上了他的大作#一篇散曲: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刮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富老头虽然不学无术,却还是念过几天书,一看这首散曲如此挖苦自己,当即气得胡子直吹。
但汤显祖在曲中并没有提到自己的名字,只好忍气吞声,吃了个闷亏。
过了几天,汤显祖的妻子临产,富老头为了报复,派人送来了礼物。
汤显祖一看就知道他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果然,礼单上写道:
送上母鸡两只,少抱了三五天。
原来只是送来了两个鸡蛋!这富老头可真够抠门的。
第二年春天,这富翁六十大寿,汤显祖也凑了份热闹,送去了一份薄礼,礼包封上写着“祝君长寿”,富翁一看礼包又大又沉,不禁十分高兴。手忙脚乱地打开一看,却气傻了眼#原来内层写着一句话:
敬奉春笋三斤,多长了八九岁。
汤显祖这个玩笑开得更大,他送的是一包竹竿!
读罢这则故事,不禁为汤显祖的超人智慧所折服!这位富邻居不自量力,妄想求汤显祖的文墨来为自己装点门面,没料想弄巧成拙,汤显祖用一首散曲把他不惜手段聚敛财富的丑恶行径挖苦得一文不值!
为了出上这口恶气,他用两个鸡蛋送礼妄图挽回面子,报一回求文被辱之仇。没想到汤显祖做得更绝,在他生日那天回敬了一堆竹竿!
辨钱明子程颢断案明察秋毫
程颢世称明道先生,是位著名的学者。
他和他的弟弟程颐都是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的学生,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二程”。
程颢曾任户县主簿、晋城县令等职。他天资过人,很有涵养,断案如神,当地老百姓都称呼他为“程青天”。
户县有一户人家,将他几十年盖的房屋租给别人居住。
房主死了以后,这位房客偶尔从地下挖出了一罐银钱。房主的儿子说:
“这是我父亲当年埋下的,应当归还给我!”
而房客则说这银子是他藏下的。二人争论不休没法了断,只好对簿公堂。
程颢受理了这件案子。他首先问房主的儿子:
“你父亲埋藏这些钱有多少年了?”
房主的儿子回答说:
“四十年了。”
程颢又接着问:
“你家房子租给房客多少年了?”
房主的儿子说:
“二十年了。”
“这就好办了。”程颢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叫人取来银钱仔细辨认,然后对房客说:
“这些钱是四十年以前铸造的,近年来虽然市面上偶尔流通,但并不铸造了,试问你是如何得到这笔钱的呢?这不是明摆着想讹诈别人的钱财吗?快快从实招来!”
房客无言以对,只好承认钱不是他的。
程颢当晋城县令时,有一个姓张的富豪死了,忽然有个老头来到张家说他是张少爷的亲爹。
张少爷感到纳闷,因为父亲生前从未向他提过此事,现在冷不丁的又冒出来个亲爹要他赡养,实在是心有不甘,于是二人对簿公堂。
这老头儿向程颢自我介绍说他早年外出行医,妻子在家生了个孩子,因贫穷养不起,就给了这个张三阿公带养,并拿出几页旧处方作为证据。
程颖接过一看,上面果然写着:
“某年某月某日,抱儿与张三翁。”
别人一看这个年月日同张少爷出生的年月日相同,也就没有提出什么怀疑。但程颢略一思索,却从中发现了问题。
他一拍惊堂木喝道:
“大胆刁民,还敢冒充他人亲爹,你写条子这一年,张三阿公才三十多岁,为什么称之张三翁呢?这其中一定有诈,还不快快从实招来?”
老头儿见骗局被戳穿,只得承认了自己有谋夺张家财产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并挨了四十大板之后,狼狈而去。
这两桩案子,乍一看来确实是两桩“无头案”,惟一能够证明事实真相的当事人都已死去,而投机者正是打了个时间差,用人死无对证来先人一着,造成既成事实的假象,进而谋取利益。
当时断案工具落后,既没有碳十四测定法,更不可能搞亲子鉴定,而程颢却从一些蛛丝马迹之中发现了线索,并得出了合情合理的推断,揭穿了骗子的阴谋。
窦娥冤深关汉卿一剧成名
关汉卿是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元大都(今北京)人。
他多才多艺,会围棋、爱跳舞、精吹弹、能吟诗、善演剧。
关汉卿最爱好的就是写剧本。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风俗民情、官场炎凉都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他在大都乡下居住时,和邻居们打成一片,附近的穷苦百姓都愿意和他交往。
邻居中有一个叫张婆婆的,和她的儿媳妇一同生活。这张婆婆十分命苦,三十岁上就死了丈夫,五十岁时独生子又病死了。婆媳两人生活孤苦,相依为命,关汉卿时常在生活上接济她们。
后来关汉卿考取了功名,在京城太医院当一个小官。有一年他回乡省亲,无意中间起张婆婆,家人告诉他张婆婆和媳妇都被恶霸害死了,关汉卿闻言十分震惊。
回到京城,关汉卿就根据张婆婆一家的悲惨遭遇,构思并完成了《窦娥冤》这个剧本。
《窦娥冤》的主要人物是楚州地方的一个贫苦女子窦娥,她从小死了母亲,父亲窦天章进京赶考,因缺少盘缠把她卖给了蔡婆婆家做童养媳。到蔡家没两年,丈夫就害病死了,只剩下窦娥婆媳两人相依为命地过日子。
楚州有个流氓叫张驴儿,欺负蔡家婆媳无依无靠,就和其父张老儿一起,赖在蔡家不走,逼迫蔡婆婆嫁给张老儿,窦娥嫁给张驴儿,但遭到了窦娥的严词拒绝。
张驴儿见状设下诡计,他准备用毒药毒死蔡婆婆,然后挟持窦娥与他成亲,不料却误毒死了张老儿。
张驴儿毒死了自己的父亲,把杀人的罪名栽到窦娥身上,然后又买通官府屈打成招,把窦娥定了死罪。
临刑前,窦娥满腔悲愤地呼喊道:
“天啊,你错看贤愚枉为天;地也,你不分好歹枉为地!”然后慷慨赴死。
后来,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做官,窦娥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杀人凶手张驴儿被处死刑,贪官桃杌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窦娥冤》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凝聚了他一生的生活体验和艺术实践。这部作品不仅在关汉卿的剧作中,在所有元代杂剧中也是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写了一件冤案的发生、发展和昭雪的过程,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立志复仇的光辉形象。
在描写窦娥短暂一生的过程中,深刻地剖析了暗无天日的元代社会,着力鞭笞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受迫害的无辜人民流露出了深刻的同情。
这部戏情节生动,人物逼真,文词质朴,既感人至深又便于演出,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赞赏,关汉卿也成为人民称颂的艺术家。
借古喻今王维作诗讽宁王
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从小就和弟弟王缙随父亲居住在京城长安。
王维能诗善画,在长安城享有盛名,常常被达官贵人请到家里吟诗作画。
一天,王维应邀来到宁王李宪府上,只见府中有一位绝色女子,正在掩面抽泣,目光瞥向一旁的一个粗俗的汉子,似有无限哀怨。而那位汉子则蹲在地上,只顾埋头叹气。
王维连忙询问事情原由。
原来宁王十分好色,家中嫔妃成群还不知足,仍然到处寻花问柳。
有一次,他路过一家面饼铺,发现铺里的一位娘子美貌绝伦,不禁心旌摇动,回去后立即差人带重金前来礼聘这位娘子。
这女子本是有夫之妇,无奈宁王淫威,其丈夫又胆小懦弱,不敢得罪宁王,只好把妻子拱手让给了李宪。
这女子打从进宁王府后,整日唉声叹气,看不到一点笑颜,无论宁王怎样取悦于她,她总是愁眉苦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