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生于公元283年,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以儒学知名,并精通医术。西晋末年,以平石冰之乱得功,封关内侯,官至咨议参军。后来辞官回乡,隐居罗浮山炼丹,以祈长寿。在此期间,他整理出自己过去的著作,起名为《抱朴子》,共一百十六篇;后著《神仙传》,计十卷;另撰《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公元363年去世,时年八十一岁。
葛洪的家庭,原来也是官宦之家,很是荣耀。他的祖父原为东吴大鸿胪,他的父亲葛悌官至廷尉。葛洪在祖父、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很喜欢读书,加之天资聪敏,勤奋好学,到五六岁的时候,已读了很多书。他读书爱动脑筋,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总爱打破沙锅璺(问)到底。父亲很喜欢他这种精神,不管他一天问多少次,总是耐心给他讲解。有时葛洪提出的问题,连父亲也无法回答时,父亲便去请教别人,等弄懂了,再回来教儿子。
但是,葛洪生不逢时。就在他出生前不久,吴国灭亡了。父亲丢了官职,家道衰落。当他十三岁时,父亲去世了。接着,因为兵荒马乱,家中发生了一场火灾,全部家产被烧了个一干二净。多亏葛洪机警,总算从大火中抢出了他要学习的一些书籍。从此,葛洪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纺织,葛洪砍柴,两人过着贫寒清苦的生活。尽管如此,葛洪始终也没有忘记读书。每次上山砍柴,他都带着书,累了,便坐在石头上读;砍柴的时候,便背书。往往是砍了一担柴,他也背会了一篇文章。回到家中,他更是刻苦勤奋,夜以继日。他常效法古人,借月光,借雪光,头悬梁,锥刺股。不长时间,他就把家中所有的藏书全部读完了。接着,他又去借别人家的书,细心阅读,精心爱护。往往一本书读完了,仍然清洁板正,所以,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他。但是,有些书,他读了还想读,爱不释手。可书是借的,又不能不归还。这时他就想:如果能抄下来该有多好啊!但是,家中没有钱,买不起纸和笔。
有一天,他正帮助母亲烧火,忽地想起几句诗来,便用烧火棍顺手在地上划了起来。他没有想到这一划,竞在地上划出了黑色的道道来,不由得惊得“啊”了一声。尔后,他又划了几个字,仍是黑色的,和墨写出来的差不多,便高兴地对母亲说:“母亲,你看,我有笔和纸了!”
母亲听了,过来一看,也很惊喜地说:“好孩子,你真会想办法,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无绝人之路’吧。咱们虽然没钱买纸笔,但你仍可写字作文章。”
原来,葛洪天天用的烧火棍,因用来挑水翻柴,接触火的那一端,久而久之,变成了黑色的木炭,所以能在比较干硬的地面上写出字来。这一发现,使十三岁的葛洪受到启发,便专门选些木质比较硬的木棍放在火中烧,待烧透而没有成灰之前,取出扑灭,存放起来当笔用,并起名为“炭笔”。
自从葛洪发现木炭可以写字后,他每天上山砍柴时,便带上一把炭棍,休息的时候,就在比较平的石头上写字。时间一久,他又发现,一些薄片状的小块石头可以拿回家来写字,这便是后来的“石板”。
从此,葛洪不仅仅用木炭、石板写字,而且用它来抄书,十几天时间,他便抄完了《春秋》和《易经》,家中的薄片石头也堆积得像小山一样高,葛洪风趣地给它起名为“书山”。
葛洪读书的兴趣非常广泛,博览群书,还精通医学和炼丹术。后来,他拜上党人鲍玄为师。鲍玄是位大学者,当时为南海太守,早就听说葛洪刻苦好学,也高兴收他为弟子。后见葛洪不但好学有才,而且谦恭谨慎,很是器重他,便将女儿许配了他。
从此,葛洪在鲍玄的推荐下,走上了仕途,以他的学识和著作,成为我国东晋时期的著名道教理论家、杰出的医学家,也是位很有名气的炼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