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秀,字季彦,生于公元224年,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他一家三代都为尚书令。其祖父裴茂,是东汉尚书令;他的父亲裴潜,是曹魏朝尚书令;他本人则是西晋武帝司马炎朝尚书令。
裴秀小的时候,虽然聪明过人,勤奋好学,八岁就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但在家中却没有地位,不被疼爱。这是因为,他的生母出身微贱,又是裴潜的小老婆,在家中地位低下。当时,社会门第等级观念严重,母亲地位低下,做儿子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裴秀自幼不仅不受宠爱,还常常受到嫡母,即父亲正妻宣氏的歧视。当时,由于他的父亲裴潜在朝为相,一年中难得回家一趟,家中事务全由他的叔父裴徽主持。裴徽也是一个很有名望的人,常有很多人前来拜访,可谓“宾客满堂”。每次宴请客人,嫡母宣氏总是把裴秀当仆人一样使用,命他去端饭送菜,服侍客人。
但裴秀并不以此为耻。因为他知道,能被叔父宴请的人,都不是平常之人,在社会上都有一定的名望。为此,他把接待这些人,当做一个学习的难得机会。在接待过程中,每逢端饭送菜,他都言语谦诚,举止有礼,并借机和客人交谈几句。客人们见他如此虚心好学,都很喜欢他,尊重他,常常是有问必答,从不厌烦。甚至有些客人临走的时候,如果他不在场,还要专门去看看他。他的叔父知道后,很是高兴,便让他和自己一起接待客人。后来,再遇客人来访,其接待规格皆由裴秀自定,需要引见给叔父的,便引见;不需要的,由他自己接待应对。宣氏看到这种情况,感到此儿非同一般,将来必成大器。为今后计,就改变了对裴秀的态度,再也不敢把他当仆人一样使用了。
由于裴秀勤奋好学,谦虚谨慎,在他十多岁的时候,便享有很高的声誉。时人常说“后来领袖有裴秀”,后又简称他为“后进领袖”。在这里“后进”两个字的含义与现在不同,并不是指先进的反面,而是“后来者居上”、“后生可畏”的意思。
裴秀长大后,由渡辽将军毋丘俭推荐给大将军曹爽,初为掾吏,袭父爵清阳亭侯,迁黄门侍郎。曹魏被推翻后,晋武帝任命裴秀为司空。他担任司空职务四年,政绩显著,堪称当世名公,著有《禹贡地域图》留于后世。
公元271年,裴秀去世,时年四十八岁。葬仪非常隆重,谥号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