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经常会面临这样的尴尬抉择: 两位上司彼此意见冲突,各不相让,是选择听命于甲方还是服从于乙方?是选择在茫然中拖延进度还是在表态后划分阵营?当上司的安排与下属的期望背道而驰,究竟是该自保还是贸然地以下犯上?凡此种种,让那些整日生活在夹缝环境中的职场“夹心饼干”们真的好辛苦。他们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其实办公室政治是很深奥的,该站进哪个队、如何站进去、怎样对待圈内人和圈外人,关键时刻是倒戈攀高枝去还是保持愚忠的气节死撑到底,如此等等,都是颇费思虑、颇见功底的,往往一脚踩空满盘皆输。作为职场人,当面对复杂的工作交际圈时要保持警醒,不能忘记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只有调整良好的心态,首先PK 掉你最大的竞争对手,才能最大程度地获取职场利益。
在斗争中学会进退法则
办公室政治褒义地讲,是同僚之间的竞争; 略带贬义地讲,就是你死我亡的斗争。除了你的最大竞争对手,你不妨对其他人退让三分,将精力集中到和最大竞争对手的比拼中。当遭受到其他人的无端指责和恶意诋毁的时候,你不妨保持沉默,对方会由于不知道你的底牌而感到无穷的压力,他的意志也会受到动摇甚至不战自溃。如果此时你进行了反抗和争辩,那么你的愚昧行径必将给对方以可乘之机。这样一来,不但不会得到任何有利于你的结局,反而会使自己进一步陷入被动和尴尬的窘境,同时也会大大降低自己的形象。
更何况这样一来,与不相关的人的斗争将你暴露在镁光灯下,你的最大竞争对手就能潜藏在暗处,对你的优点和缺点了然于胸。虽然你赢取了对这些小角色的胜利,但是却将自己暴露在最大竞争对手的注视下,那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要时刻保持最清醒的认知,凡事以工作效益实现最大化为原则,不要轻易改变立场,不要对最大竞争对手掉以轻心,减少情感因素的牵绊。身处办公室,就应该通晓办公室“政治”,进退的分寸也要拿捏准确,对最大竞争对手不能轻易言退,对其他同事不妨让一步海阔天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将最大精力投放在最大竞争对手身上,毕其功于一役,稳稳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多做少说,玩转职场圈
人际间相互来往的目的避不开互惠互利,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交往将难以为继。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际交往都以功利为目的,但能够长久保持密切往来的,一定是有利益关联或情感纽带的。职场是利益交换的场所,繁忙的职场人没工夫应酬无聊的场合。职场交往也变得相对利益、纯粹,当你身在队伍中,对一些圈子文化必须要有所了解,才能从圈子里筛选出自己的人脉,从中获取自己应有的利益。
在职场,要谨守祸从口出的禁忌,不要妄加评论,在无意中得罪了人。得罪人是要付出代价的,得罪人越多,你付出的代价越大,被牵扯的精力也就越多。“说”容易致祸,那就多“做”。“多做少说”,虽然是一些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但真正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如果仅仅是将“多做少说”作为自我标榜的口头禅,其实既不去多做,也没有少说,那只会让大家敬而远之。如果“多做少说”是真实的自我写照,不仅这样说了也确实这样做了,那就会赢得同事的尊敬、上司的欣赏、客户的好感。
然而与“多做少说”相反的一种常见现象是“少做多说”,或“只说不做”。有些人出于炫耀心理,做了一点工作,甚至是分内事,便唯恐天下不知,大肆宣扬以引起方方面面的注意。也有些人不是凭干实事,而是靠弄虚作假去取悦老板,树立自己的政绩形象。其实,一个人只要是用真心做实事,不愁没有人不知道。
多做少说,是职场的明哲保身之道,除了不会得罪一般的同事,也不会让你的最大竞争对手有可乘之机,在关键的时刻将你PK 掉。
但是,具体的事情要具体对待,并不是贯彻坚持“多做少说”就一定可以把事情办好。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多做少说”反而容易出问题。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产品要求越来越严格,如果误用或者滥用“多做少说”,有可能只是在做一些无用功,浪费了时间精力不说,也很难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在职场上“做”和“说”要灵活变通,要根据环境做出相对应的调整。职场无小事,事事需小心,因为你的最大竞争对手不会放过你任何犯错的机会。
别让过往经历成为你的绊脚石
职场如战场,每走一步都不能冒失。总是把“我原来的公司”、“我原来的团队”、“我原来的工作”、“我原来的业绩”挂在嘴边的人,需要好好地反思一下。这样说对自己目前的工作不会有任何益处,反而会带来很大的麻烦。你会招致同事的反感,也会让上司和老板心生不满。一个老拿过去和现在比较的员工,言下之意当然是在批评公司的现有结构,对同事也难免有挑刺之嫌。这些都会让你在无意中得罪很多人。更重要的是,当你这样说的时候,你的最大竞争对手可能正捂着嘴偷笑呢。
这种夸耀过往经历的行为背后,自有其心理动因。
第一,没有明确的价值观。换句话说,没有想清楚自己的实际需求。如果换了新公司才发现原来公司的平台很不错,只是被自己忽略了,就要及时调整战略。毕竟开弓没有回头箭,好马不吃回头草。认真审视,看看自己是否还能安心地在新环境中工作。如果不能安心工作,那就跳槽吧。如果能够安心工作,那就一定杜绝“原来公司”的口头禅,对新环境表示出心满意足和感恩戴德的态度。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有动力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才有可能打败自己的最大竞争对手,才有机会取得理想的业绩。
第二,习惯性抱怨。抱怨是团队合作的毒药,会将团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默契感毁掉。对于职场人来说,千万别让抱怨蒙蔽了你的双眼,导致既没有力量应对新环境中的变数,也不能看到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的威胁性,只是一味地从外界找理由,逃避自己应该负起的责任。没有人愿意和一个总是抱怨的人共事,在这点上和最大的竞争对手相比,你已经远远处于下风。如果你不幸已经养成了抱怨的习惯,那要小心了,当你习惯用负面的情绪对待周围环境时,你离职场危机已经不远了。
第三,不习惯新环境。每个人面对新环境,都要有一段适应期,你要做的是别让这段适应期太过漫长。很多人习惯于原来公司的老做法、老规矩,习惯于用原来的经历给自己增加筹码,忽视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已经变了。这样的新环境,要求你展现适应能力,积极表现自己,用现在的工作业绩来证明你的真实能力。这样一来,不需要“原来公司”经历的任何包装,也会让你的顶头上司觉得你是难得的人才。在上司那里的印象得到加分,也就是在和竞争对手的PK 中占了上风。
§§第二章 职场新人的番号有玄机
中国近代史有一段颇值得人玩味的历史: 蒋介石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疯狂发动内战,企图扼杀正在壮大的苏维埃根据地和红军队伍。手握重兵的国民党最终为什么没有能够如愿?那是因为蒋介石奉行这样一石二鸟的策略,让其他军阀作为先锋部队和红军交锋,而自己的嫡系部队却退居二线。这是典型的“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的如意算盘。军阀们岂有不知,当然也就不会甘心上当。
中央红军能够完成长征的伟业,最后一举击败国民党,和这些微妙的心理有一定关系。在职场上,你是嫡系部队还是友军?选择冲往前线还是默默守在后方?如果你稍有不慎,入错了伙,就有可能成为职场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