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确对待孩子之间的“战争”,恰当引导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之间难免出现小摩擦,发生“战争”。孩子毕竟是天真的,此时是好朋友,笑声不断,彼时也许争吵、打闹,但正是这些笑闹、争吵等的碰撞打磨,才让孩子体验、懂得群体社会的“游戏”规则,有益于孩子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因此,应鼓励孩子多找小伙伴玩,老人不宜随便介入孩子之间的摩擦,必要时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即可。
文娟今年10 岁了,可和同龄人相比个子有些矮。文娟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为了让她接受良好的教育,爸爸妈妈把她交给曾经做过教育工作的爷爷奶奶抚养。于是文娟转到了爷爷奶奶所在的老家上学。
没想到,第一天放学后,文娟哭着跑回家,把书包一扔,气愤地说道:
“我
以后再也不要去上学了!”
爷爷看到这种情景后忙问:“谁惹我们家的小公主了?”
文娟边抽泣边说:“我们班同学看到我个子矮,都欺负我!哼,我以后再也不和他们玩儿了!”说完又呜呜地哭了起来。
爷爷见状,忙劝文娟:“乖孙女,别哭了,给爷爷说说他们怎么欺负你了。”
“他们给我起绰号,叫我‘矮公主’!”文娟边哭边说。“我的乖孙女,同学之间开个玩笑也是正常嘛。同学们见到你比较活泼,愿意和你开玩笑。他们给你起这个外号,说明我们家文娟有亲和力、有人缘,是不是?”一席话让文娟破涕为笑。
在爷爷的鼓励下,文娟第二天又快乐地上学去了。按照爷爷的引导,文娟没有计较同学给自己起外号,仍然和同学们在一起开心地学习、玩耍。文娟具有一定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后来她还被同学们推选为副班长呢!渐渐地,“矮公主”就变成同伴对她的昵称了。
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文娟受到欺负时,爷爷不仅没有顺着孙女激化她与同学之间的问题,也没有让她回避这些矛盾,而是鼓励她勇敢地面对,真诚地与人交往,这是让孩子和同龄人打成一片,快乐成长的理智之举。
2. 要鼓励孩子多找同龄人玩
孩子多和小伙伴玩,有助于孩子实现良好的社会化,也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因此爷爷奶奶要鼓励孩子和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耍,让孩子分享同龄人之间的快乐。
静冉今年9 岁了,刚上小学三年级。静冉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所以从4 岁开始静冉就随爷爷奶奶在老家上学。
静冉性格比较内向,看到同学和老师也从不主动说话。这种状况主要是前些年爷爷奶奶对她的严格管束造成的,几年来爷爷奶奶为了照顾好这个唯一的孙女,给儿子儿媳一个放心的交代,很少让孙女出去和小伙伴玩耍,长期以来静冉就形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
一次,老师在家长会上告诉静冉的奶奶,静冉平时沉默寡言,也不爱与同学交往,这对她以后的成长很不利。静冉的奶奶听到老师的话,才如梦方醒。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奶奶就鼓励静冉主动出去找小伙伴玩,但由于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习惯,刚开始静冉并不愿意出去,于是奶奶就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里玩儿。
一来二去,静冉和小伙伴交往多起来,她在小伙伴们面前也不像以前那么矜持了,开始主动找小伙伴玩。不仅如此,静冉还敢于把自己心里的事情、学习上的问题说出来让大家提一些意见,有时候静冉也会逗大家开开心。
渐渐地,静冉喜欢和小伙伴交往了,也变得活泼开朗了。
从静冉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静冉性格的变化与奶奶后来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无关系。其实,祖辈们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孙辈的教育问题,爷爷奶奶一定要积极鼓励孩子多和同龄孩子交往,多和小伴们在一块玩耍。
3. 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学会互助友爱
让孩子和小伙伴玩,也是一个培养孩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良好品质的机会。因此当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爷爷奶奶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培养孩子集体主义精神和友爱互助的好品质。
一个星期天,刚吃完早饭,海韵便对奶奶说:“奶奶,我中午要和同学们一起去浩然家,帮助浩然的妈妈做农活,行吗?”
“浩然家离咱们家远不远啊?”奶奶担心地问。“不远,就在近郊,坐公交车20 分钟就到了。奶奶你放心,我们班好几个同学一起去呢!”海韵对奶奶说。
“你知道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非常好。那你去吧,早些回来,路上可要注意安全啊!有什么事就给家里打电话。”
“放心吧奶奶!奶奶再见!”说完话,海韵就和奶奶挥手道别,然后去找小伙伴,一起奔向浩然家了。
海韵今年10 岁了,平时爷爷奶奶非常注重对海韵的教育,在爷爷奶奶的引导下他总是和小伙伴友好相处。小伙伴们有了困难,他也积极帮助。这不,浩然的爸爸出了车祸,他家又在郊区,海韵知道后就组织小伙伴一起帮助浩然的妈妈干农活。
爷爷奶奶认为让孙子和小伙伴一起玩正是增进伙伴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有效方式,也是培养孩子爱心的一个好机会,因此爷爷奶奶经常鼓励海韵和小伙伴一起玩儿。
由于爷爷奶奶的支持,海韵和伙伴们玩得很开心,在和小朋友的交往中,海韵不仅收获了很多知识,而且获得了友谊,懂得了更多做人的道理。
海韵的例子充分说明了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儿的过程,其实就是孩子成长成熟的过程。祖辈们务必不要忽视这一教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