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让孩子明确记忆的目的和任务
要想提高孩子的记忆力,爷爷奶奶首先要让孩子明确记忆的目的和任务。
例如,爷爷奶奶可以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向孩子提出一些记忆要求,让孩子复述故事,或者找出主要人物有几个,等等。
8 岁的诗怡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诗怡很喜欢听故事,平时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她就经常缠着爷爷奶奶给自己讲故事。
一天,诗怡放学后又缠着奶奶给自己讲故事了。奶奶对她说:“乖孙女,今天奶奶给你讲完故事后,你要再把故事给奶奶复述一遍,好不好?”诗怡本来不想复述,但是为了听到奶奶讲的故事,她只好答应了奶奶的要求。
于是,奶奶先降低了诗怡复述的难度,讲起了“白雪公主”的故事:“在一个遥远的国度里,住着一位国王和王后……”奶奶把故事讲完后,便让诗怡复述。由于以前听过这个故事,再加上这次听的时候比较认真,诗怡很容易就把故事复述了一遍。
爷爷奶奶发现这个方法比较好,一段时间后诗怡不仅记忆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提高。
诗怡的爷爷奶奶在给孙女讲故事的时候,能够借机向孙女提出复述的要求,既提高了孙女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两代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值得祖辈参考借鉴。
2. 教给孩子一些好的记忆方法
要想提高孩子的记忆力,祖辈还要教给孩子一些比较好的记忆方法。
根据七八岁孩子的理解能力与学习特点,爷爷奶奶可以教给孩子一些简单有效的记忆方法。如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爷爷奶奶要让孩子理解所要记忆的内容,这样孩子才能记得快;歌诀记忆,爷爷奶奶可以把孩子要记忆的内容编成便于记忆的儿歌或者顺口溜,这样不仅易于孩子理解,还能让孩子记得牢。
雨璇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刚上小学的时候,她的记忆力并不是很好,经常因为记不住所学知识而发愁。细心的奶奶发现后,决定帮她找一些比较科学的记忆方法,以提高她的记忆力。
一次,雨璇在家写生字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燕”字,写了好几遍,就是记不下来。她很生气,扔掉笔不想写了。奶奶帮她捡起铅笔,问道:
“孙女,怎么发这么大的脾气啊?”
雨璇说:“奶奶,有一个字我写了好几遍,就是写不好。唉,我怎么这么笨啊!”奶奶连忙说:“奶奶觉得不是你的脑子笨,记不下来,只是你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记忆方法罢了。”
看到令雨璇头疼的“燕”字,奶奶想了想,便对雨璇说:“孩子,奶奶想到了一个好方法,你听奶奶给你念一个顺口溜‘头顶一根草,下面四只脚,北方来候鸟,口在中间叫’,这样就好记了吧!”奶奶边说边给雨璇写这个字。
雨璇一边念着奶奶教的口诀,一边写“燕”字,很快就记住了。她觉得这是一个记忆的好办法,便把这个方法应用到记忆其他东西上。渐渐地,雨璇记忆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习成绩自然也提高了。
祖辈要像雨璇的奶奶那样,根据孩子的年龄及接受能力,帮孩子找到比较科学的记忆方法。
3. 让孩子及时复习,重复记忆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再加上孩子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快,因此爷爷奶奶要让孩子及时复习所学的内容,不断重复记忆,以达到加强记忆的目的。
振振正在读小学二年级。他最近刚学了九九乘法口诀,老师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把乘法口诀背下来。
于是,振振回到家便背起来:“一一得一,一二得二……”用了好长时间,振振才把乘法口诀背下来。
吃过晚饭后,爷爷问他:“孩子,今天爷爷听见你背乘法口诀了,你背下来了吗?”振振很自豪地回答:“当然啦!爷爷,我用了好长时间才背下来的。”
爷爷让他再背一遍,于是振振便又背了一遍。可是他刚背了一半,便有些想不起来了。这时候爷爷笑着对他说:“爷爷教你个记忆的好方法。你背完之后,先在练习本上默写一遍。如果你能默写下来,说明你记得比较牢固,就不用再记了。不过,你还要时不时地回忆一下,比如晚上睡觉前再想一遍,这样才能记得牢啊。”
听了爷爷的话,振振点点头。于是,他又重新把口诀记了一遍。然后按照爷爷传授的方法,默写了一遍。晚上睡觉前,振振又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电影”。
第二天,老师让同学们背乘法口诀,振振很熟练地把口诀背了下来,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振振的爷爷能够随时敦促孙子,让孙子及时复习记忆的内容,最终达到了强化记忆的效果,这个方法非常值得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