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爷爷奶奶首先要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由于心疼孩子,总怕孩子磕着碰着,不愿让孩子“受苦”,加之对孩子父母的某些顾虑等原因,导致了老人缺乏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这种意识的缺乏,是造成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想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爷爷奶奶首先就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提高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
7 岁的伟伟正在读小学二年级,他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小男孩。
伟伟刚读一年级的时候,自理能力比较差。由于奶奶非常疼爱这个家里唯一的孙子,因此对他照顾得非常周到、体贴。伟伟吃饭的时候需要奶奶喂,就是吃零食,他也要让奶奶帮自己打开包装。
有一次,奶奶带着伟伟去别人家里做客。吃饭时,奶奶看到亲友家的小男孩才3 岁,就会拿着小勺子独自吃饭了,而自己还追在孙子后面喂饭。巨大的反差让奶奶开始反思,她决定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提高自己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
从那以后,奶奶便有意识地培养伟伟的自理能力,让伟伟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开始伟伟并不理解奶奶的良苦用心,奶奶让他自己整理书包、叠被子的时候他还会发点小脾气。
但是奶奶却耐心地告诉他:“伟伟,你现在是一名小学生了,已经长大了。你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依赖奶奶了,要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自理能力比较强的孩子,老师和同学才会喜欢你。”
在奶奶的耐心指导下,伟伟逐渐学会了自己穿衣服、吃饭、整理书包等事宜,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伟伟的奶奶看到自己孙子与别人孩子的反差后,能够及时地纠正自己的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着手培养孙子的自理能力,这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2. 不妨从整理书包开始,培养孩子的学习自理能力很多老人习惯于帮孩子打理好一切,让孩子一直在他们的细心照料下成长,并没有意识到学习上的一些事情应该由孩子自己处理。其实,学习上的自理能力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在孩子年龄比较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就不要过分溺爱孩子,也不要总是跟在孩子后面“擦屁股”,要让孩子学着收拾自己的学习用品,独立处理学习上的小事。
轩昂是家里的“小皇帝”,不仅爸爸妈妈非常疼爱他,爷爷奶奶也十分宠爱他。
自从轩昂读小学后,爷爷奶奶可没少伺候他。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都是爷爷或奶奶帮他背书包。放学回到家,奶奶也会先帮他把学习用品摆放好,让他准备写作业。写完作业后,轩昂放下笔便去玩耍或者看电视,让奶奶帮他收拾“摊子”。
后来,奶奶从电视育儿节目里看到专家说,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自理能力,尤其是刚入学的孩子。奶奶认识到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宠着孙子了,和轩昂的爷爷商量后,老两口决定从整理书包开始培养轩昂的自理能力。
一天晚上,轩昂写完作业刚站起身准备去看电视,爷爷便走过来告诉他:“孩子,你是咱们家的小男子汉,对你来说整理书包应该不是问题。那么,爷爷现在就教你整理书包,好不好啊?”
于是,轩昂便在爷爷的指导下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虽然第一次做得并不是很好,但是爷爷奶奶一直夸奖他做得不错。在爷爷奶奶的鼓励下,轩昂更愿意收拾自己的书包了。
渐渐地,在爷爷奶奶的培养下,轩昂不仅学会了整理书包,而且他的自理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祖辈要像轩昂的爷爷奶奶那样,及时地纠正自己溺爱孩子的行为,从整理书包开始培养孩子的学习自理能力。事实证明,这也是祖辈教育孩子的一个小妙招。
3. 从小事开始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想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老人也不能忽视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培养六七岁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叠被子、整理床铺等,培养孩子在生活中的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因此,老人应正确引导孩子,从收拾自己的玩具、整理自己的衣被等生活小事做起,培养孩子做事的积极性。
6 岁的晓瑾正读小学一年级。她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就是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
由于爸爸妈妈上班比较忙,晓瑾日常生活都由奶奶照顾。奶奶对晓瑾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早上都会帮晓瑾穿衣服、穿鞋子,然后给晓瑾挤好牙膏让她洗漱。
有一天,奶奶忙着给晓瑾做早饭,抽不开身去帮她穿衣服,便让她在床上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奶奶做好饭赶到卧室的时候,欣喜地发现晓瑾已经自己穿好衣服了。奶奶高兴地说:“乖孙女,你真是长大了,都会自己穿衣服了。”晓瑾感到自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她对奶奶说:“奶奶,这没什么,我还会自己穿鞋子呢。”
说着,晓瑾便让奶奶在旁边看着自己穿鞋。到最后,晓瑾一不小心把鞋带系成了死结。她诚惶诚恐地看着奶奶,担心奶奶会批评她。可是奶奶却温和地对她说:“这是你第一次自己系鞋带,做不好没关系的,奶奶教给你。” 奶奶边说边给晓瑾做示范。
在奶奶的示范、引导和鼓励下,晓瑾不仅学会了系鞋带,而且还逐渐学会了叠被子、扫地等,自理能力明显得到了提高。
晓瑾的奶奶能够抓住教育机会,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培养孙女的生活自理能力。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法,祖辈不妨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