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阐释”
乐观是一种积极的性格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更有利的结果。就是在无论什么情况下,即使再差也保持良好的心态,也相信坏事情总会过去,相信阳光总会再来的心境。面对困难,乐观就像一副盔甲,抵挡它的进攻和侵蚀,使困难无法施展。
关于乐观,法国作家阿兰曾经在自己的作品中信纸述过:“烦恼是我们患的一种精神上的近视症,应该向远处看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我们的脚步就会更加坚定,内心也就更加泰然。”如果这会儿下雨了,就要引导女儿说“下雨了。”而不要说“该死的天,又下雨了。”因为这样说并不能改变下雨的事实。当然,就算说“太好了,又下雨了。”也不能使雨发生任何改变,可是如果把这种话说给孩子听,情况就大不一样!“瞧,太好了,又下雨了!小鸟在歌唱,小草也在歌唱,它们都得到了雨的滋润。”这样就会把快乐传递给孩子,让她无论面对何种环境,都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
著名教育学家塞利格曼指出:父母批评孩子的方式正确与否,显著地影响着孩子日后性格是乐观还是悲观。父母对孩子的批评应该恰如其分,不应把几次错误夸大成永久性的过失。父母应该具体指出孩子的错误及犯错误的原因,使孩子明白自己所犯错误是可以改变的,并知道从何处着手改变。
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为,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欢乐的念头,我们就能欢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
乐观是心胸豁达的表现。心胸豁达的人是真正的强者,乐观则是他们的情绪体验。邓小平的心胸就很博大,在他80岁高龄时,联邦德国总理科尔问他“长寿秘诀”,邓小平回答说:“天塌下来我也不怕,有大个的顶着。”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有,这是一种客观规律,不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倘若把不如意的事情看成是自己构想的一篇小说,或是一场戏剧,自己就是那部作品中的一个主角,心情就会变好许多。一味地沉入不如意的忧愁中,只能使不如意变得更不如意。
用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就像打开窗户看夜空,有的人看到的是星光璀璨,夜空明媚;有的人看到的却是黑暗一片。要微笑着对待生活,微笑是乐观击败悲观的最有利武器。乐观需要努力,需要智慧,才能使自己保持一种人生处处充满生机的心境。人生何处无风景,关键看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心境。守住乐观的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就能看遍天上胜景,“览尽人间春色”。
“哲理小品”
在悲观中看到乐观
一次,兰克林·罗斯福(曾任美国第32任总统)家中失盗,被偷去很多东西。他的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
“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的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秘诀:看来,为人身上也有些“阿Q”式的成分,这种精神胜利法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在任何不利中都要看到好的一面。
“心态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乐观情绪
一,要保持家庭中和睦愉快的气氛。
为此,家庭中所有成员在说话做事时都应有平和的态度。父母对孩子谈话时,要和颜悦色,使孩子感到可亲可敬,心情舒畅;不要经常厉声厉色地斥责孩子,以免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心情老是处于不舒畅的紧张状态。这就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必须从尊重孩子的愿望出发,以理服人,要让他们自然滋生出积极的情绪。例如,有一位幼儿迷恋于看电视,但睡觉时间一到,家长便马上把电视机关掉,责令孩子立刻睡觉。开始时,这种简单的方法激起孩子大哭大闹。后来,家长以商量的口气对孩子说:“再看5分钟,你就上床睡觉,好吗?”这就给孩子留有情绪变换和思考的余地,孩子也就渐渐适应成人的要求了。
二,在家庭生活中,应该经常有孩子喜爱的琴、棋、书、画以及各种文娱体育活动。
孩子经常处于愉快的精神氛围中,情绪自然开朗、活泼。比如,吃饭时、睡觉前,全家人听听轻音乐;茶余饭后,带孩子散散步,与孩子一块讲讲故事、唱唱歌;节假日可带孩子搞一些手工制作,开展一些打球、下棋、书画等陶冶性情的娱乐活动。这样,家庭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欢乐愉快的情趣,可保持孩子积极健康的情绪和心态。
三,要经常引导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使其体验“成功”的欢乐。
家长不仅要让孩子在满足于吃、穿、用时才产生喜悦的情绪,应同时让孩子在完成学习、劳动任务中,或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心情。尤其对年龄较大的孩子,更应注意这一点。有这样一位孩子,已经6岁了,家长仍舍不得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让他同邻居的小伙伴一块玩耍。孩子不高兴时,家长就让他吃好点心,玩高档玩具,可孩子仍是默默无语,经常发脾气。后来,家长改变了教育方法,让孩子经常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帮助家长做些简易的家务劳动。这样,孩子的生活内容充实了,在完成各种任务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和愉快感,孩子的情绪也得以转化,变得乐观向上了。
四,孩子一旦有了不愉快的事情,家长要设法尽快消除其不良情绪,恢复其愉快的心境。
俗话讲:“悲伤心,怒伤肝,不悲不怒活神仙。”倘若孩子长期情绪不佳,就很可能引起某种神经性病变。所以,家长一定要设法使孩子经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利于身心健康。假如孩子做了错事,家长可以严厉地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要速战速决。当孩子认识了错误并表示改正时,家长应马上收起指责的态度,使孩子尽快恢复正常的情绪。又如,当孩子受到委屈而不高兴时,家长应设法转移孩子情绪,即用一种孩子喜欢的事物去吸引他,使孩子注意这一事物而忘掉不高兴的事情,转忧为喜,恢复良好的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