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穿透了低沉厚重的乌云层,“诸神的黄昏”时代终于过去,光辉播洒在每一处土地。逝者已逝,然而英雄却不会死去,如所有诗篇所说:他们永远沉眠于史诗和不朽当中。
伴随着近古时代这场旷日持久的围绕生存和领土的“百年战争”的结束,这片大陆终于迎来众民期盼的和平。
参战势力包括:威尔曼帝国,诺多族精灵,丛林矮人,组成的胜盔联盟;狮子王朝,幽暗精灵,妖精王国塔尼亚组建的逐日联盟;达拉姆帝国,蔷薇公国,巴拉斯联邦三国,与妖精西索科斯族组建的庞贝联盟;安苦达兽人帝国,山地矮人,坎达门因草原人,组建的伯罗奔联盟;暗黑世界中的吸血鬼族,食人魔族,灵吸怪组成的末日联盟;还有龙族,亚特兰蒂斯,幽冥之地的魔族,地精,鬼畜等大大小小数十个势力……
暴力的过程总会是残酷的,其结果却是天堂与地狱同在。按照一般的逻辑,胜利者享受着胜利的荣耀和果实,失败者背负着失败的骂名和罪责。但是这场战争却不同于以往。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曾说过:武力冲突无拘无束,除了武力本身的规律外不服从任何法则。而这场被誉为“诸神的黄昏”的战争,终于停留在了有限战争的层次,但不是一方满足另一方的政治利益诉求,而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战争。
大地上的血流的足够多了,荒野,树林,草原,干涸着,湿润着。诸神不忍心生灵的灭绝,毅然出手,干预了这场战争。
为了维持这脆弱的来之不易的和平,所有代表于人类领土的教宗之国——梵蒂冈签订和平协议。这一刻万灵齐聚,众神见证。
这一刻为光启圣历1643年10月一日10时15分。后世人类社会将这一日定为黄昏节,并在每一年隆重庆祝,盛况空前。
其中有一项流传于人类帝国中的不起眼的协议,其结果却对魔法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那就是《旺多母协定》。协定规定:“魔术师协会与魔法协会从今起分属两部,两部可开展学术交流,但不得诉诸武力解决问题,可由纠事庭裁决。并肯定魔术师拥有相应的地位与权力。”从此,魔术师开始与魔法师,术师,牧师,傀儡师,炼金术士,神术师等等并驾齐驱,一群逐渐进入人类视野的神秘而强大的人。
在这之后有一个叫赫拉克利特的年老的落魄的吟咏诗人,在人们的嘲笑与看疯子般的目光下唱出这么一段疯话。
“只有死人才能看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刻。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他使一些人成为神,一些人成为人,使一些人成为奴隶,使一些人成为自由人。战争对一切都是公平的,斗争就是正义,一切都是通过斗争产生和消灭的。乱象已生,何谈覆灭,英魂不死,终将来临。”之后不久,据说曾有人目睹他往昏暗之地的努拉努斯火山而去。
而这也为这场战争画上了最终的句号,问号,省略号,感叹号……战争结束了,故事才刚开始。一段命运的结束,却是另一段命运的开始,我们永远身处在命运的长河中,在魔术界,这被称作命运的螺旋。............
“蝉的歌,笑的声,余晖的暗赤色。慢慢归途,绕道而至……乌鸦群正在徐徐远去,朝着未知的方向,翱翔而去,夏日已走,飞逝而过。”
月光如水流动,不自觉的勾动人的寥寥思念。静谧的夏日夜空之下,不知可否有人看见,一个6岁左右的小男孩儿正撅着瘦小的身子,趴在窗台边的书桌上诵读马丁-伦格尔的一首诗——《再见,夏天》,除了小家伙趴着的地方,书桌上其他部分整整齐齐地摆着好几摞高及他的下巴的厚厚书籍。
此时只见他抬头仰望星空,圆乎乎的小脸上,透过那双晶莹明亮的眸子却透露出远不是这个天真烂漫的年龄段儿的小孩儿该有的愁思,纤细的脖子里却挂着块造型奇特的石头。小家伙并不称得上俊秀或漂亮,只是略微浓密的眉毛,有力的衬托了下边的眼眸。小家伙微微转动了一下小脑袋,嘴里嘀咕着自己才能听懂的话语,“真是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啊。老天爷不开眼竟然把我人扔到这么一个陌生世界。这难道就是传说中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了一件错误的事情?”
星空再美,看着看着也就乏了,小男孩儿便趴在摆满了各种书籍的宽大书桌上,沉沉的睡了去。手中厚厚的诗集渐渐地合上,这首诗的后半部分是:“请示之为宝物,那段时日的黄金色,每天都不留痕迹地,照耀着每处角落……我们还会迎来夏至,盛夏正在怒放,将那生命光辉照亮。”
第二天黎明女神把那金沙洒在了天边的云朵上,于是金沙发光,金色的光辉开始照耀大地。几缕金色之光穿过树丛投射到范达因的小脸上,窗外顽皮的小雀儿叽叽喳喳的欢叫着,从这个枝头重重的跳到那个枝头。小男孩儿终于无可奈何的被吵醒,打个大大的哈气,伸伸小胳膊蹬蹬小腿儿。“唉,忙碌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不知不觉来到这个世界已经7年了,范达因除了知道这个世界十分广阔神秘浩渺危险外,别的对外基本就一无所知了。怪不得都说人是渺小的,因为人总是要以自己渺小的身躯去探索整个未知的无穷无尽的世界,星空,大地,海洋,神,魔,以及人体的极限……那个自称是怪物的祖父也只是教授自己与魔术有关的东西,“一只笼中的鸟儿只要会歌唱就可以了,不要想着笼子外面和自己不相干的事情。”这是自己询问祖父外面世界时他给出的答案。
除了那一本通篇用十四行诗诗体完成的诗集,这让范达因从书中了解了一个名叫伦丁-格尔的诗人,一个内心丰富让范达因内心起共鸣的人,一个工坊外面这个世界的有趣的人。
“人生而自由,却无不在枷锁之中。”说出这句话的伦丁-格尔在他看来不应该是一个诗人,更应该是一个预言家,不然怎么老早就料想到了自己今天的情况。
ss-范达因-摩尔,男,出生于一个显赫的魔术师家族。据祖父说在自己出生不到一周,父母便抛下自己到世界的未知之地寻找什么真理,也就是在魔术师这个行业里称为根源的东西。这种追求几乎成为了每一个魔术师的信仰,狂热而又执着,让人们不断地飞蛾扑火,无视金钱,权势,享受,只为了黑暗中的那点光亮,即使牺牲也是倒在真理之路上。可以说这是被深深刻印在魔术师本能中的天性。
这种偏激而激进的生命理念让范达因感到又可敬又可悲。同时也是对自己将来的一丝迷惑和恐惧,鸟儿飞的再高,撞进云层中也会陷入黑暗而迷惑了视野,并毫无安全感,自己这只穿越而来的鸟儿该往何处飞呢?
如果人们看不到死亡,就会抱着希望。而什么也看不见,又会感到世界的可怕。范达因自飞机坠毁的那一刻,从来没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渴望活着,想要见到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朋友,自己的……而自己在这个世界也是被一种名为命运的东西所摆布。
不过总算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