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辞阐幽]
噬嗑:亨。利用狱。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噬嗑卦下震上离,象征口齿咬合食物。下震为雷鸣,上离为电火,雷鸣电闪,相须而动,电闪明于上则无所不照;雷震威于下则无不慑伏。象征上天为人类的罪过震惊而行惩罚。狱:刑罚。颐:嘴巴。章:彰显,发挥。
本卦阐释刑罚的原则。刑罚为不得已的手段,难免使人遭遇挫折,然而,却又不能不刑罚,所以必须中庸、正直、明察、果断,刚柔并济,公正执行,否则,一旦泛滥,就不可收拾了。
[爻辞解意]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
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屦”(读具)即曳,拖的意思。“校”是刑具的通称,加于颈称枷,加于手称梏,加于足称桎。在此专指将桎加于足上。“灭”即没,即遮住了脚趾。
“初九”在噬嗑卦的最下位,从人身上讲,就是脚趾。用主治狱上说,是指初犯的罪人,在卦的最开始,也意味着罪不是很大,所以用刑也轻,仅仅用桎加于足上。“系辞传”曾引此爻说明,这是“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是说通过小小的惩罚,能使初犯的人改悔不再犯罪,对于“小人”来说,由此避免了更大的灾祸。当然是无咎了。“象传”所说:“不行也。”是说不再犯罪的意思。
这一爻是说量刑适当,通过小惩大诫,以防止再犯。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肤”是指切成块的无骨嫩肉。
“六二”阴爻阴位碍正,在下卦中位,用毫不费力的咬嫩肉那样容易,来形容秉公执法,断狱公正,“灭鼻”是捧肉合口咬之,鼻子让肉淹没了,以此比拟“六二”公平。以柔制刚,犯人被制服,是说“六二”断案强劲有力,因而“象传”说:“乘刚也。”是说“六二”下乘“初九”阳刚之上,“初九”与“上九”,就像牙齿锋利的上下颚,比喻咬合,当然就容易了。
这一爻,又相对强调了重罚。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腊肉”是经过风干的肉,坚硬难噬,“毒”在这里是指陈腐有味的腊肉。
“六三”是阴爻阳位,不中不正,象征着断案优柔寡断,不能顺利进行,也不能主持公道,就好比咬上了又坚又硬味道陈腐的腊肉,噬之不易。“象传”说“位不当也”,是指“六二”以阴居阳位,同时又距离“初九”,“上九”二刚较远。
这一爻是说刑律之事,处之,而且有危险。
九四:噬干,得金矢。利艰贞,吉。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读zi紫),是带骨头的肉。“干”比“腊肉”更坚硬。
“九四”是阳爻居阴位,以刚居柔;而且是处在上卦,喻意所面临的罪行也越来越大,也就越不容易断理。因此,只有了解它的艰难,还能坚持下去,就会获得吉祥。“象传”说“未光也”,是以这一卦的“九四”象征颐中之物,口能不能合上就在这一爻了,进而喻意,到“九四”噬嗑,还未达到亨通光大的地步,需要不懈努力。
这一爻是说断理大案要案,更需要坚定决心,克服阻力,坚守正义。
六五: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干肉”又比较柔软,容易咬。“六五”阴爻柔顺,位于外卦至尊的中位,是以君权刑罚,又能适中,自然容易使人信服,所以用“噬干肉”比拟。又,“黄”是土的颜色,土在五行的中央,黄色代表中央,以象征中庸。“金”象征刚强,指“九四”,亦即裁决能够适中,又有刚毅的“九四”辅佐。不过,刑罚毕竟是不得已的手段;所以,必须坚守正道,而且谨慎用刑,才不会发生过错。“象传”说:这是由于运用得当,所以才会“无咎”。
这一爻,说明刑罚为不得已的手段,必须刚柔并济,中而且正。
上九:何校灭耳,凶。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噬嗑卦最后一爻,象征着有担荷着刑具、枷锁之意,因此伤害了耳朵之功能,意思指刑罚。到此已是最严重的一种刑处,乃最大恶极之犯人所施行之的方法,所以占断如此必是凶险的。
这一爻以象征说处罚到了一个极点,对屡犯不改的重犯所施以的刑罚,也暗示死刑的刑处正要降临了,故而占断是凶险。由另一方面来说也正反映了不听忠告之下场。“聪不明”是比喻听不进忠言,不能正确判断,所以终究犯了大错面临大凶险。
[噬嗑卦点悟]有问题要及时解决
噬嗑卦讲的是惩罚。犯了错要遭到惩罚,大的惩罚往往是由小错一步步走向大错而导致的严重后果。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有错——即使这种错是无意间或不得已所造成的,也应该及时道歉或说明,不能拖拖拉拉或认为对方一定会理解你,否则,就有可能酿成大问题。而对于别人的错误,也同样不能纵容,否则,姑息养奸,最终会成大的祸患。当然,惩罚错误的手段一定要持中公正,及时明智,不能为罚而罚,一切的措施都是为了防止罪错,消灭罪错。
[噬嗑卦例解]以惩诫化己化人
噬嗑主要是两个动词,噬是为了嗑,如果噬达不到嗑的目的和效果,那也谈不上“无咎”,也谈不上是“吉”。在我们的生活中,在社会上,经常出现这样的事。
因此,这一卦所讲的道理对每个人都有关系。
两个同事之间,两个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了,那么你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从初爻来看这个问题,它是一种轻的处罚,虽是很轻的处罚,但还毕竟用到刑罚了。这里讲到不要宽容,有时宽容就是纵容。个别人不通事理,必须处以刑罚,那么这里为什么讲宽容呢?《了凡四训》里就讲了,假如有一位长者,他的一位晚辈犯了一个错误,犯了一个小罪,小过,这个长者很慈祥就放了他。了凡说,这个长者是在作恶,而不是行善,不是在积德,而是害了他,因为那人认为这样没事,不会对自己不利,所以下次他还会重犯同样的错误,或更大的错误。这样一次、两次都平安无事,会使他毫无顾忌、肆无忌惮。但总有一次他要受到更大、更重的刑罚,这样结果是不是害了他。如果当时就狠狠地教训他、教育他,甚至用一点刑罚,为他创造一个回头、醒悟的条件,使他醒悟过来。看起来是恶,实际上是积德,是善,是真善。他就知道:哦,这个事情我不能做,我要吸取教训。这是了凡先生教我们明辨善恶。
在一个家庭里,家长教育孩子,这个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如果任他这样错下去,也不进行教育,当然是一种放纵和娇惯。所以第一次就必须进行深刻的教育,尽管不讲体罚,但必须让他感觉到这件事是不该做的,让他认识到自己错了,要提醒他以后不能再犯了。如果轻描淡写地讲几句大道理,那也不行,因为孩子不懂事、不懂理,那样简单的说教对他是没有什么触动的。所以讲,虽不用体罚的方法,但也要用一种相似于体罚的方式,使他猛然回头,受到很大的震动,用这种方法会使他真正认识到自己错了,使他认识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所以有人说,对孩子的教育,要放手,但不能放纵。
这一卦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系,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出现这些问题。特别是我们要面对许许多多的问题,要经常考虑到这个问题怎么去处理?是用柔一点的,或是用刚一点的,或强硬一点的方法?这些都要掌握好分寸。当然目的是为了“嗑”,这个嗑在平时生活中,在家庭中,在单位中,在同学中间,无处不在,当然不是用刑罚,也就是互相提醒,警告,劝戒!但达到的目的不仅仅是这个“嗑”,而是为了“和”。和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和谐;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求和睦相处;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崇尚和群济众;表现在国际关系上,倡导协和万邦;表现在各种文明的关系上,主张善解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