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建安五年四月孙权随孙策出征,准备消灭江夏黄祖,这时广陵太守陈登引诱严白虎余党作乱,孙策回军击陈登,路过丹徒,在此等候粮草。孙策将大军驻扎在城外,自己带着二弟孙权、三弟孙翊进城出席丹徒的官吏豪绅准备的宴席。宴席结束后,一众人都是醉醺醺的,便在丹徒县衙休息了一晚。然而只这一晚,孙权身上竟然发生了天大的变化。
韩潇早上醒来的时候,发现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而自己的身体也不那么熟悉时,他终于确定,他穿越了。
等到他整理完脑中残留的记忆,才知道原来他是很幸运的,成了历史上很著名的吴大帝孙权。
浑浑噩噩的洗漱完毕,直到吃早饭时,孙权才清醒过来,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上天让自己成了千年前的人物,自己也只能适应孙权的身份了。
早饭是哥仨一起吃的,见到孙策时,孙权心中很是激动。
孙策身高一米八五左右,相当于汉尺八尺,剑眉飞扬,虎目含威,见到孙权,微笑着问道:“二弟今天可是偷懒了,为何没起来练功?”
旁边孙翊也嚷道:“就是,我和大哥都练了一早上了,你竟然还睡懒觉。”
孙权心中歉意,嘴上却道:“武功练得再好,不过匹夫之勇,真正万人敌的是智慧和谋略。”
孙翊却不以为然:“自大哥渡江以来,每战必亲临战阵,常斩将夺旗,踏阵无数,大哥旌旗所指,所向披靡,哪里需要什么谋略。”
孙策本只是随口一问,见孙权如此回答,不由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又听得孙翊如此说,便对孙翊道:“战场勇猛固然是好,然而勇猛并不能百战百胜。你二哥说的没错,要想成为百战百胜的名将,光有勇猛是不行的,必须靠智慧和谋略。”
孙翊只是淡淡的“哦”了一声,就埋头吃饭,孙策暗叹了口气,他平定江东,虽然勇猛无匹,但麾下一众谋士的正确建议却是最重要的,而孙翊却看不到这一点。
孙权见孙策和孙翊都是跪坐,不免发憷,奈何屋里并没有凳子椅子之类的,只好也跪坐下去,谁想坐了许久,竟然没有不适应的感觉,想是身体本来就适应跪坐的缘故。
古代人讲究食不言,因此哥仨不再说话,只孙权心情仍是难以平复,心中想着事情,嘴上也不停歇,待得感到肚子撑得慌时,才发现吃得太多了。
早饭过后,别无他事,孙策耐不住寂寞,提出去城外狩猎,孙翊拍手称好,孙权一方面想纵马驰骋,弯弓射箭,另一方面又对身体各方面还不熟悉,怕大失水准就不好了,因此有些犹豫。
孙翊见孙权久久不应,不耐道:“二哥不去,我们去。”
孙策看向孙权道:“我见你今天好像精神不济,你就不要去了,好好休息一下吧。”
孙权终是拿定主意,便笑着说:“今天确实有些提不起劲,我就不去了。”
孙策挥手招过来一个家将,吩咐去大营将弓箭取来,另叫上几个将领,那家将应声而去。
孙权将孙策送出县衙,早有家将牵马在此等候,内有一匹马,比其他马高出一个头,看着很是显眼,棕褐色毛发,通体无一根杂毛,四肢健壮,嘶声洪亮,连孙权这不懂马的人看了也不禁暗叫好马。
孙策跨步上马,见孙权瞧着自己的马,哈哈笑道:“仲谋,想骑好马,就从敌将手中夺。我这匹马,却是不能给你的。”
孙权闻言笑道:“好马当然是配给冲锋陷阵、斩将夺旗之将,才会有大作用,如我这般,骑一般的马就可以了。”
孙策哈哈大笑,见孙翊及一众家将都上了马,就朝孙权挥了挥手,纵马而去。
孙权送走孙策一行,寻思左右无事,便带上几名家将,在街上随意转悠了起来。
丹徒隶属扬州吴郡,南面是吴郡曲阿县,西面是丹阳郡江乘县,北面是长江,隔江相望的是徐州广陵郡,因此孙策在这里常年驻有军队,防备江北的陈登。
因大军驻扎在此,各家各户少不得早出晚归,避免有不守军纪的军士在城中作乱而遭殃。街上到处都是巡逻的军队,很少有平民,偶尔有一两个也是行色匆匆,遇到孙权他们这一行,更是老远就避开了。
孙权转了一阵,感到无趣,便出城回到军营,知道大部分将领都随孙策狩猎去了,所以孙权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军帐,闷坐了一会,看到小几上的书简,好奇的打开一看,不管是书写方式还是内容都与现代书籍大不相同,扫了几眼就不耐再看。起身出帐想在营中溜达溜达,却见帐外不知何时来了一员将领,仔细打量一番,依稀记得是叫潘璋,是孙权部曲的军侯。
潘璋是兖州东郡人,因中原动荡,便和乡人一起迁徙江东。孙权宣城之败后,整顿部队,剔除胆小懦弱、临战畏缩之人,重新招募勇士,潘璋就是在这个时候应招入伍。在后来的战斗中,潘璋屡立功绩,逐渐成为孙权的左膀右臂。
潘璋见孙权出帐来,上前行礼后笑道:“今日天气晴朗,正适合打猎,二公子怎么没有随将军一起去狩猎?”
“今天身子有些不适,”孙权淡淡的应了一声,便向校场方向走去:“军中情形如何?可有正常训练?”
潘璋忙跟上将昨天到现在的情况禀明一遍,都是些军中琐事,没什么要紧的,又说现在正在操练。
“那你怎么跑这来了?”孙权口气有些严厉。
潘璋心中一惊,二公子很少发脾气的,更别说对自己发脾气,今天这是怎么了?脑中想着各种可能,嘴上却答道:“正要向二公子禀告这些。”
孙权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就是想起潘璋这个名字不爽,思忖了一番:“难道是因为受演义影响太深,对他的部下捉住了关羽而导致武圣陨落而不爽?”这念头一出,孙权自己都吓了一跳,忙提醒自己,自己现在可是孙权,眼前的潘璋是自己人,而关羽却有可能是将来的敌人,千万不要感情用事。
想到此处,孙权便想缓和一下气氛,便和声问道:“文珪啊,我记得你是东郡人吧?”
对于孙权为何一会严厉,一会又是和颜悦色,潘璋心中不明白,面上却更加恭敬:“属下是东郡发干人。”
孙权并不知道发干是什么地方,好在他的目的不在此:“那你是什么时候来江东的?”
“属下是兴平元年来江东的。”
孙权脑中思索了一下,兴平元年也就是六年前,按现在建安五年,西元二百年算,那兴平元年应该是西元一九四年,又问道:“你怎么会从东郡长途跋涉到江东来呢?”
“兴平元年,吕布和曹操为争夺兖州,战事连连,再加上后来天降蝗灾,人民无所食,争相逃亡,我们听说扬州富庶,且无战事,就向南逃亡,到了扬州,又逢袁术抢掠淮南,只好再往南逃,直到兴平二年才过了江。”
孙权知道潘璋并没说完,因为他们过了江后不久,孙策争夺江东,江东大地也燃起了战火。
孙权叹了口气道:“乱世啊,整个大汉,无处不战,没有一片净土。只有结束这乱世,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
“属下誓死追随公子左右。”
看着潘璋那一本正经的样子,孙权不知道他这是因为刚才给他脸色让他心中不安,现在表忠心呢,还是真的听了这番话有所感触。便朝潘璋笑道:“文珪,我们一起奋斗,一定要让普天下的百姓都过上安定的日子,不必再流离失所。”
“诺”,潘璋大声应道。显然先前的不安情绪已安定下来,而与孙权的关系也更加亲近,这让潘璋心情更加愉悦。
孙权的部曲是正规的大汉军队编制,五人一伍,,两伍一什,五什一队,两队一屯,两屯一曲,两曲一部,也就五百人左右。因是步兵,操练时少不得挑、刺、劈、砍,而眼下正在操练这些。
孙权看了一阵,不得要领,有心按照前世的军训经验来操练这支队伍,又担心热兵器时代的军队训练不适合冷兵器时代的军队,正想着等到接掌江东大权后搞一支部队来试验一番,忽然想到孙权接掌江东,是因为孙策遇刺身亡,而孙策正是在一次狩猎过程中遇刺的。一念至此,孙权惊出了一身冷汗。之前因为刚刚穿越而来,心中纷乱如麻,再加上对千年前环境的好奇,竟然没想到这一节,此时想起,竟是觉得心惊肉跳。
正准备追上孙策一行人,提醒孙策一下,又觉得无法分说明白,正踌躇间,忽听到军营门口一阵喧哗,声音越来越大,渐渐向中军方向移去。孙权心中感到不妙,忙拨转马头,朝中军方向快马驰去。
<a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