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健全的身心状态一直是智者的最终诉求,而健全的身心修养亦需借助正确的观念。
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生活变得比以前便利,却也因此变得比以前更容易紧张与产生压力。休闲的消极目的是要能够恢复活力,达到再创造的目的,而积极的目的是在自我实现。
在《庄子·养生主》里有这样一则寓言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商汤时代《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舜时代《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头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的,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集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礼记·中庸》开头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率性是道,顺生自然同样是道,这道即通常说的人生之道,用大白话说是自己觉得怎样活才好。养生之道,也是如此。
有关饮食的种种清规戒律不会危害人,除非你一一照办。
郑渊洁(中国童话作家)
富贵催人生白发,布衣蔬食易长年。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诗人)
节制和劳动是人类的两个真正的医生:劳动促进人的食欲,而节制可以防止他贪食过度。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
食物之于人好像油之于灯,油很多,灯就会亮。油太少,灯就会熄灭。然而一盏灯却往往因油太多而熄灭。弗莱明(英国细菌学家)
美味的食品并不都对身体有益。武者小路实笃(日本小说家)
你应该为生存而食,不应为食而生存。西塞罗(古罗马哲学家)
饮食节制常常使人头脑清醒,思想敏捷。
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科学家)
如果你是富翁,那么应该在高兴的时候多吃;反之,你若贫穷,那么就在能吃的时候吃。第欧根尼(德国哲学家)
你把消化弄得失常了,就是自己毒化自己的血液。
恩格斯(德国思想家)
一个人不先感到饥渴,便享受不到饮食的乐趣。
奥古斯丁(古罗马哲学家)
一生没有宴饮,就像一条长路没有旅店一样。
德谟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
一味追求食物精美是生活奢侈的标志,不愿再吃家常便饭是精神病症的预兆。塞内加(古罗马哲学家)
人一吃过饭就变得保守了。冈察洛夫(俄国作家)
如果需要改变一种饮食习惯,那么最好对饮食全面重新调整一下。
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
我为生存,为服务于人而食,有时也为快乐而食,但并不为享受才进食。
甘地(印度政治家)
人无疑是大地的主人,但又是胃肠的奴隶。冈察洛夫(俄国作家)
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数学家)
不要忽略你的身体的健康;饮食,动作,均须有节。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数学家)
美食珍馐可以充实肌肤,却会闭塞心窍。福勒(英国词典编辑家)
整天赴宴的人没有一顿饭能吃得香。福勒(英国词典编辑家)
从来没有一个例子能证明好话能安慰饥饿的胃。茨威格(奥地利作家)
讲究饮食并非荒淫,忍饥挨饿也并非高雅。
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
人应当善于鉴别哪些物品食用有益,哪些物品食用有害。这种智慧,是一味最好的保健药。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
为了能够保持良好的健康,养料不仅分量要有节制,而且质料也要清淡。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
正和满储着食物的房子容易住满老鼠一般,食物太多者的身体,会多疾病的。雪莱(英国作家)
饮食习惯的改良比其他任何改良,其优点显然要大得多。
雪莱(英国诗人)
饮食如不适可而止,厨师亦成下毒之人。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
愈是能够欣赏食物的人就愈不需要调味品,愈是能够欣赏饮料的人就愈不忙于寻求他所没有的饮料。色诺芬(古希腊历史学家)
蔬果乃是无上的美味。它不再需要连续不断地去操作和毁坏各种器官,以求从它们那里获得满足。雪莱(英国诗人)
饱食之后所生的憎恶是消灭不了的。约翰·洛克(英国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