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几人看着李玉兰引着婆子将东西都收好,李莎莎这才对着那些婆子说道:“你们就先回去吧,叫车夫在门口等着我和老夫人就是了。”婆子们规规矩矩地齐声应是,排成整整齐齐的一列走了出去。可能是婆子们答应的声音比较大,正房里的龚氏披了大棉袄出来一看,见是亲家送东西过来了,忙满脸堆笑地将郑氏和李莎莎往正屋里引。
李玉兰也忙让她俩去正屋里先暖和着,她去把门闩落下再过来。李莎莎笑着说道:“姑姑,哪还用您去忙活啊!”回身对着跟在身后的秋兰说道:“快去帮姑太太把门闩落了再回来!”秋兰应了一声去了,龚氏忙再次请她们进正屋去,郑氏和李莎莎这才点头,跟在龚氏身后往正屋里去了,秋桂忙上前扶着李玉兰也跟着往正屋去了。
龚氏将那厚棉门帘子一掀,顿时一股子热气扑面而来。郑氏和李莎莎跟着走进去,就见正屋的西次间里人影憧憧的,好不热闹。郑氏和李莎莎将外面穿的大毛衣服都脱了下来,秋桂忙接过去,放到了正屋的椅子上。
龚氏这才推了西次间的门,两人往里面一看,原来是许父、许宝琪两口子和许宝琴都在屋里坐在炕上扯闲篇呢。见郑氏和李莎莎进来,都忙站起身来就要行礼,郑氏忙摆了摆手:“亲家不必如此多礼!”许父和龚氏忙让了炕上的位置给两人坐下,他们家的人就都坐在炕下的椅子上。
李莎莎抬头看了眼最多作怪的许宝琴一眼,她居然瑟缩了一下,不敢直视李莎莎。李莎莎心想,看来是那日许宝强教训的余威还在。只是他们一家子坐在烧着热乎乎的炕头上东拉西扯,而李玉兰却在井边上洗衣。想当年李玉兰在家当姑娘的时候,不也是要洗衣、做饭、打柴样样都要干,这如今倒好,没带下人过来,李玉兰倒是成了他们一家子的下人了。这样想着,李莎莎的脸色就阴沉下来。
龚氏很自然地就吩咐道:“玉兰啊,赶紧给你娘和郡主上茶啊!”李玉兰应了一声就要出去,李莎莎忙拦住道:“哪能让姑姑给我沏茶呢,秋桂,去厨房给我和老夫人沏两杯茶过来。”龚氏一听就有些讪讪的,她也是叫惯了李玉兰干活,这下子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秋桂在炕边恭敬地躬身应是,转身出门去了。
郑氏见气氛有些僵就随口问道:“怎么进来没见姑爷啊?”许宝琪像活了一般,忙殷勤地说道:“我弟弟在屋里用功呢,这不是马上就要到春闱了吗!”然后又眉飞色舞地说道:“我弟弟可是我们柳县有名的神童,这回准能高中状元!”
李莎莎看不得她那得瑟的样子,想了想打岔道:“亲家太太,今儿我和我奶奶给你们送了些吃的和银霜炭,都使人放到后面厨房旁的库房去了。”龚氏和许宝琪一听送了东西来了,都不禁高兴起来,话说得也自然多了。
龚氏笑着说道:“亲家老夫人太客气了,上次亲家嫂子送的还没用完呢。”郑氏摆摆手:“哎,没事,这不是怕玉兰舍不得用,多送些她也好多用一些。”李莎莎听了郑氏这话,差点没喷出去,没想到自家奶奶这一年的修炼还不错,这话出来也够意思的啊。再看四下里的人眉毛都耷拉下去了。李莎莎心里想,活该,总觉得我们家就是你们家的是吧!
李莎莎眼珠子转了转就想到一个好办法,她清了清嗓子说道:“亲家太太,其实我和我奶奶过来是想接我姑姑回去几天。”郑氏听了有些奇怪地偏头看了她两眼,龚氏更是满脸的不解,这不年不节的,出嫁的女儿哪里能说回就回啊,再说她走了,这些活让谁干啊!
李莎莎见她那样就恨得不行,拿东西来,那脸就像向日葵,说要接人走,就开始变成食人花了。不过她知道不能因小失大,她要让许家人好好地得个教训。想到这里,她又轻声开口:“这不是到腊月了,我家在大兴还有个庄子,一家人想去住几天,所以想接姑姑一起过去看看,她还没见过我家大兴的庄子呢。不知道亲家太太,能不能通融通融?”
龚氏还在犹豫,许宝琪却开口说道:“我说郡主啊,你姑姑要是走了,谁伺候我弟弟啊?”李莎莎听了气得都要晕了,许宝强那么大的人还要伺候,我看是你们离不开我姑姑的伺候吧!不过她还是忍了忍说道:“这不是亲家二姑姑在吗,正好帮着亲家太太关照关照我姑父,”许宝琪却说道:“我一个出嫁的姑太太,回娘家哪里还要去伺候人啊?”
李莎莎笑着拿帕子捂着嘴说道:“是啊,一个出嫁的姑太太,怎么也跟着娘家弟弟跑这么远。这房子可是我姑姑花银子租的,这柴米油盐的可都是我们看在姑姑的份上拿过来的。这个时候怎么不是出嫁的姑太太呢,也是这世上哪有这样的出嫁了的姑太太呢。要不姑太太这样吧,我们不光接我姑姑去,还把我姑父一起带着。不过既然他们两位都跟着我们走了,这刚刚拿来的东西我们也就拿回去给他们在那边用吧!”
她这一番话连敲带打的,说得许宝琪哑口无言,龚氏忙打圆场:“哎,也是,自从搬来这边,玉兰可是累着了。既然亲家老夫人要带玉兰去耍阵子,那还有什么好说的。玉兰去收拾收拾东西,这就跟亲家老夫人去吧!”李莎莎见龚氏这么识趣,也不再说什么难听的话了,就笑着对龚氏说道:“还是亲家太太识大体,我们也不多坐了,后面的东西怎么也能吃到过年,年前我们还会差人送年礼过来的,定让亲家太太一家都过个好年。”
屋里的众人一听,到了年跟前还有年礼,都喜笑颜开了,也不追着说没人干活的话了。李莎莎心里不屑地想到,为了李玉兰舍点东西也无所谓,只是他们要记得这些东西是为什么来的,不要觉得李家的东西都是他们理所当然能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