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觉入口之际,汁多味美,甜香非凡,较之寻常吃的桃子,真有天渊之别咧。可是这三枚桃子吃下肚去不打紧,却把他完全改了样子了。他素来是十分愚蠢的,如今却变成聪明了。素来是一字不识的,如今却能写能诵呢。然而也有一桩不如意处,从前是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就是牵了一头牛到野外去放,浑浑噩噩,觉得很是舒服。现在却不然了,心中觉得非常闷损,像有件什么事情没有得到解放似的,但又不能说出究竟是件什么事。因之虽仍是照常去放牛,只是恹恹闷坐,也无心去照顾那牛。谁知有一天,却轻轻易易的,把他这个问题解决了。只听耳畔好像有个人唤着他的名儿,向他说道:“牛儿,你不要气闷。你的心事,我都知道。你不是看破尘缘,想从个名师修仙学道么?那我就是你的师傅,不久你就可到我那里去,从我学习大道呢。”
这时的牛儿,已不比未吃桃实前的牛儿了,早已有了仙根。一听得这几句话,居然立时解悟。知道被他一语破的,他自己所忧愁闷损,以为未能解决的,确便是这修仙学道的问题。当下连忙跪了下来,恭恭敬敬的叩了三个头,方说道:“弟子已蒙收录,实是出自鸿恩。不过弟子该死之至,尚没有知道师傅的法号,还请明示。”
只听得空中哈哈一片笑声道:“你要问我法号么?我便是东汉时的蓟子训,道号铜鼎真人。遁迹在这西面的白凤山上,也有几千年了。这里的这棵大桃树,是我手植的,虽比不上西池王母那边的蟠桃树,然而也是仙种,须五百年一结实。我也就定下一个规律,也是每阅五百年收一次徒弟。并以桃实为标准,谁吃了我这桃实,谁就是我的徒弟。昨天结成的那三枚桃实,偏偏没有被别人吃得,却被你吃了去。这是你的缘法已至,和我合有师徒之分咧。”
牛儿恭听了这番训谕,忙又说道:“师傅既是如此说,那么快求师傅度我去罢。我是急于学习大道,在这尘世中,一刻都不耐居住呢。”
铜鼎真人又在空中说道:“你不要性急,我既收了你做徒弟,终要度你去的,不过现在尚非其时。你从今天起,且正着心,诚着意,每天不住的向这头牛拜着,但不可被人瞧见。拜得这牛通了灵性,自会驮起了你,送到我住的所在呢。”
说完这话,又说了一声:“我去也。空中即寂然无声了。”
牛儿谨识于心。从这天起,窥着无人的时候,便正心诚意,很虔诚的向这牛拜着。并把遇仙一节事隐秘着,不向别人说起。可是这样的拜了不少时候,这头牛依然是蠢然的一头牛,只会吃草拉屎,一点没有什么通灵的表示。倒害得他发急起来,向着这牛泣道:“牛啊,牛啊!我这样天天的向你拜着,你怎样仍旧一点灵性都没有,不肯驮我到师傅那里去呢?难道师傅的说话是骗我的么?还是嫌我不虔诚呢?如果再是如此下去,死的日子也快要到了,还有求道的希望么?”
说也奇怪,这头牛一听这话,竟抬起头来,向他望上一望,口作人言道:“哦!你要我驮你到你师傅那里去么?那你何不早说,我又不是你肚里的蛔虫,怎么会知道呢?怪不得你天天向我求拜,原来为的此事,我倒正在有些疑惑不解咧。”
牛儿听这牛居然会说起话来。自然十分欢喜,便又说道:“牛啊,牛啊!你居然通灵了。如今闲话少说,快驮我到师傅那里去罢。”
这头牛将头点点,便把身子俯了下来。牛儿即跨上牛背,喊道:“走罢!”
这牛就展开四蹄,腾云驾雾一般,向前面飞快的跑去了。
一会儿,奔上了一座山岗,穿林越坡,直向山巅驰去。也不知走了多少道路,经了多少时间,这牛因为走得太快了,忽的蹄儿向前一蹶,一个倒栽葱,将牛儿跌下地来。幸喜没有跌伤,身上并不觉痛。略一定神,举目瞧时,和他相依为命,驮他来到此处的那头牛,早已跑得不知去向了,他自己却卧在一座峭壁之前。这峭壁险峻异常,高插云表,而上面童童然的,一点树木都没有,望之更觉森然可畏。他不免暗忖道:我师傅究竟住在那里呢?这峭壁上望去一所房屋也没有,一定是不对的。大概还在这峭壁的后面罢?他因立起身来,沿着峭壁走去。将近边缘的时候,忽听得一派繁碎的声音,从壁后发出来,不觉暗喜道:对了,对了!我师傅一定就住在这附近了。这大概是他老人家弹琴的声音罢?等得他飞快的转到壁后,只举眼一望时,不免又大大失望。原来只是一道飞泉,在那里淙淙响着,那有什么人弹琴呢?再向峭壁上下望去,也和前面一样,不见有一所房屋。于是他又废然踅了回来,对着这座峭壁呆望。心想:这蠢牛真误事,竟把我驮到这荒山中来。如今来得去不得,怎么是好呢?不过瞧我师傅那样子,也和神仙差不多,难道会不知道我到这里来么?
一念未已,忽听银钟般的一派声音,在山谷中响动道:“牛儿!你来了么?好!你不用疑虑,我在这里呢。”
牛儿一听,知是师傅铜鼎真人对他说话,不觉十分喜欢。连忙跪下,叩头道:“不错,弟子来了。如今请师傅快现法身,领弟子到洞府中去罢。”
只听铜鼎真人笑着说道:“我也没有什么洞府,就住在这峭壁中,向来不喜人家入内的,也不喜和人见面。你既来到此处,就在外面住着。我且赐你一个道号,唤做镜清。牛儿这个小名,以后可捐去不必再用了。并赐你神经一卷,让你朝夕练习,以为入道之初步。”
镜清细辨他这声音,果是从峭壁中发出来的。但用眼光细细瞧去,却不见壁上有一线的裂隙,倒猜不出他师傅是怎样出入的?正在这个时候,忽听砉然一声,便见那峭壁间裂开了一条小缝,就有一卷书掷了出来。跟着又是一阵响,那峭壁仍密阖如故了。随闻铜鼎真人说道:“你且照着这册书中所载的,先习练起来罢。俟你全能领悟时,我自会再以他种道术授你的。”
镜清叩头谢了恩,然后去拾起了此书。只见上面署着几个古篆道:神经第一卷。翻开书来一看,前面载着些辟谷导气的方法,后面乃是讲的几种防身拳术,中间变化很繁。从此镜清便在这荒山中,安心住了下来,朝夕把这两件事来习练。久而久之,果然能辟谷却食,而于这些拳术的变化,也居然十解八九。当他练习的时候,铜鼎真人虽未曾露过一次面,然而好像在旁监视着似的,一等到镜清已能将这第一卷书完全领悟,便又听得他二次发言,又把神经第二卷相授了。这第二卷书中所载的,却是些降龙伏虎、役鬼驱神的方法,也是学道的一种看家本领。跟着又是第三卷,乃是讲用了什么法术,可以呼风唤雨,用了什么法术,可以倒海移山。到第四卷,是讲到奇门遁甲,诸般变化了,倒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跟着就讲到飞剑杀人之方,吐气殪敌之法,这算是第五卷了。一口剑,要练得倏长倏短,吐纳自如。一股气,要练得倏远倏近,神化无方,实在很是烦难,非下苦功不可。再练上去,是第六卷,便研究到如何驾云御风,如何烧鼎炼丹。学道者到了这步工夫,差不多已成了半个神仙。可是练习的方法,到此已略略有些改变了。从前是注重在这动的方面,现在却注重在这静的方面。因此在这第七卷中,便讲到养性修心,脱胎换骨上面去,是完全在静字上用工夫的。然而遇着镜清,却是喜动不喜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