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黑龙江一位政府官员在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中大谈:“中国富人太富,政府太大,穷人太多,基尼系数逼近危机线。”引发网友热议。
还有此前武汉首次公布的“民生净福利指标”中显示过去一年,武汉城市基尼系数为0.291,农村基尼系数为0.332,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经济学专家直呼意外。
那么,什么是基尼系数呢?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大的关注?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量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也可以说是用来体现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系数,通过它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分配情况,有助于国家合理地调整经济政策,避免过大的贫富差距造成社会的不安定。
具体来说,基尼系数就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理论上说,基尼系数最大为1,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全部收入被一个单位全部占有;最小等于0,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这两种极端现象。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介于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数值越大,说明分配越不均匀。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的规定,如基尼系数低于0.2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若为0.2~0.3表示比较平均;如果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则表示相对合理;系数为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如果在0.5以上那么收入差距就过于悬殊了。
我们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基尼系数都超过0.4.回到文章开头,这时候知道为什么众多学者教授如此惊讶了吧?武汉城市基尼系数为0.291,属于“相对平均”区间,而农村基尼系数为0.332,属于“比较合理”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武汉的民生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非常好了,甚至超过欧洲一些高福利国家。
当然,我们还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个现象。首先,过分看中某个城市的“基尼系数”意义不大,应该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衡量标准。其次,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客观、严格的依据来计算基尼系数。同一时期同一地区,不同研究机构发布的“基尼数字”可能会大相径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显示,2000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就升至0.496,已经超过了警戒线,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一方面,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基尼系数只可作为参考,不能绝对化。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城乡差距大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不能简单地套用基尼系数的一般标准来衡量我国的收入差距。城乡差异大是造成我国基尼系数较高的原因之一。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政府部门应该采取相关措施来制止我国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比如帮助更多的农民从农业领域中转移出来,发展中小企业,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例,实现充分就业。
从世界范围来看,东亚地区的基尼系数从1990年的0.78降至2000年的0.72,虽然基尼系数有所下降,表明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但还是处于很高的数值。另外,基尼系数下降的原因也是值得重视的。20世纪90年代东亚收入差距的缩小,不仅仅归功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更多源于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的日本经济的停滞。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国家在参与全球化之后,经济水平差距出现了缩小的趋势。战后的东亚地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贸易关系的加强和投资的扩大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结构升级和地区间的水平分工,从而使亚洲各国间的收入差距明显缩小。但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步伐是非常缓慢的。
最后要强调的是,基尼系数遵循的是大数法则,体现的是全社会贫富阶层之间的整体差异程度,忽略了个体的特殊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无论基尼系数有多低,我们也不能庆幸,因为永远存在着两个极端的人群,一端是通过自己的才能和把握机遇的正常途径或者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违法犯罪途径的富人。另一端是收入很少的贫困百姓,缺乏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在外部的不良因素下可能会做出一些影响社会安定的极端行为。所以,既要努力地使居民的收入分配在整体上处于比较良好的格局,也要看到具体的居民收入差别,对特殊人群给予必要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