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璘哪里还坐得住,他直起身子,负手在屋里焦躁地踱了起来。和珅小心打量着永璘的脸色,稍顷,又小心翼翼道:“我知道,十七爷心中定有不少疑虑。为证心迹,我愿先呈上一份大礼!十七爷,可否借纸笔一用?”
永璘心头又是一跳,强自定了定心神后,向着和珅点了点头。
和珅绕到书桌后,提笔写了几个字。写完之后,他搁下手中之笔,拿起那张纸径直走到永璘面前。待白纸在眼前摊开,“伍拉纳”三个字让永璘眼皮蓦地一颤,两道询问的目光射向了和珅。
和珅面色狠戾,双眼阴奸一眯,森然道:“他与十五爷关系非比寻常,除掉他,就是一石二鸟!”永璘略一思索,沉声问道:“他有何把柄让人拿住了?”
和珅冷笑一声,阴yindao:“他在福建可干了不少好事,只是山高路远,才没有东窗事发。只要十七爷一句话,我便立即让人捅他出来,然后向皇上请旨,找一得力之人把他给查办了!”和珅说得成竹在胸,让永璘又是一番惊疑。
永璘心乱至极,他瞧和珅满面期盼目不转瞬地看实自己,一时实不知该作何表示。
和珅等了良久,见永璘只是默然,心头微觉失望。他原先还道永璘听了那惊天秘闻及自己露胆披诚后,定是欣喜若狂,可如今看来,永璘惊则惊矣,喜则无从可见。纵是如此,和珅倒也并不焦急。自己方才那一番提议,任谁都难以拒绝,对于这一点,他有十足把握。只是瞧这情形,今晚怕是得不到当面回复了。
和珅不知永璘心中尚为何犹豫迟滞,但他深知兹事体大,万不可操之过急。想到此处,他扯了扯凉薄的嘴角,道:“十七爷,下官今夜就言尽于此。待十七爷有了决断,再请示下!”永璘听在耳中,心上略是一松。他微沉吟了片刻,脸色凝重地颌首道:“那和大人就先请回吧!”
和珅走后,永璘浓眉紧锁,心事重重地回位坐下,眼勾勾盯着那已紧闭的大门,和珅的话在耳边交叠响起,渐渐陷入苦思之中。
————————
和珅雪夜投来的那一石,不啻在永璘心里激起了千层骇浪,彻底乱了他的心神。一连三日,永璘日夜难安,每日下朝后,都能感到和珅从远处投来的有意无意的目光,他伪作不知和珅的探询,一如既往表现如常。只是这几****都不愿在宫中多作逗留,一下朝后就径直回府,将自己关入书房。
永璘自小放意肆志,这些年优游卒岁,不仅对大位从无半点图谋之意,就连朝中政事,向也怠于钻营。近月来突然热衷政事,既非心血来潮,更非生了什么争雄之心,这一切,无非为了红罗。
红罗钟情福康安,他虽是五内俱伤,却也甘愿认输。可不想福康安却不知珍惜,重创红罗。那日福康安娶妾,他亲睹那张工颦妍笑的俏颜泣涕涟涟,每一滴泪都灼得他的心滋滋作响,当伸手去为她拭泪的那一刻,心中已然起誓,这一生,绝不再让她这样哀伤掉泪!他要赢回她,让她留在自己身边,倾尽心力去好好呵护她!
可他亦清楚,红罗对自己只有亲近之心,却无爱慕之情,以她那有志不输男儿的心性,绝不会将自己的心交付一个等闲之辈,要得她青眼眷顾,必先要让她对他刮目相看。故而他才痛下决心革面洗心,锐意图强。万料不到本要挥剑斩情丝的红罗却重投福康安的怀抱,他惊怒心痛之下又绝望无措,他深知自己虽贵为皇子,在福康安面前却实无多少优势可言。福康安立功厥伟,让人难望其项背,这辈子若想要靠功业来打败福康安,恐怕只能是痴心妄想了。
然则他不甘心更不放心,凭他对福康安的了解,这个风流成性的男人对女人从来只有多情,没有深情,待得他对红罗的新奇劲头一过,难免又会故态萌发,自己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红罗再度心碎,甚至赔上一生。
和珅不期而至的提议让永璘在绝望中似是看到了一线希望,诚然,而今之计,除了问鼎宝座,确实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力克福康安,阻止他与红罗在一起,这一生,也唯有这个机会才能让福康安向自己俯首拜服!
虽然自己由小至大从没争过什么名位利禄,可这回,为了红罗,他陡地生出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望,怎么也要利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争他个日月长短!这些年他从未有什么非份之心,故而并未刻意培植党羽,而和珅财雄势大,恰恰能弥补自己的势薄力微,再加上他在皇阿玛面前极是得宠,与他联手,确是对自己大有裨助。
经过三日三夜的苦思,永璘心中已是破釜沉舟。第四日下朝后,他看周围人稀,便向一直留意着他而若即若离的和珅暗暗递了个眼色,两个人假作漫不经心地走到了一处。
一待和珅近身,永璘就眉眼坚决地压低声音对早已引颈期盼的和珅简要说了一句:“和大人,就照你的意思去办吧。”
话落,和珅那老谋深算的脸上喜难自抑,两眼精光大盛。
————————
距春节尚有半个月时,荷兰的使节团就在蒂进和范巴澜的带领下到了京城。
荷兰人对跪拜礼节毫无二话,对着乾隆纳头便拜,甚得清廷上下的欢心,于是识得时务的荷兰人得到了比英国人更多的善待。
乾隆几次三番接见他们,又亲偕他们到天坛游览,甚至带着他们一起住进了圆明园。就连主理接访的和珅对他们都甚是热络。
乾隆接见荷兰人时,也将红罗带在身边,只是通译另有他人。红罗察觉,荷兰人明显不如英国人那般对大清国的方方面面俱感好奇。她和能讲法语的范巴澜交谈过,他就对她直言不讳,他对不能理解的中式歌舞和杂技甚觉厌倦。
可这点小节并不妨碍清廷上下对荷兰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