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诏
再说杨坚听闻昏君周宣帝崩驾的消息,又惊又喜,惊的是事情太过于突然猝不及防,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喜的是不但能够摆脱这种朝不保夕的政治阴影,而且目前就有这种辅政掌权的天赐良机。一开始杨坚还是比较沉稳持重地,摆手摇头,“此事事关重大,按规制常理,我们当召集文武百官和周室宗亲共商大计。”郑译的小眼睛闪烁着贼光,紧紧盯住杨坚,“天时有变,幼主登基,自古以来天降大任于三种人,外戚、宗亲、宦官,由这三种人顾命辅政。宦官这里别论,周室宗亲早叫皇上外放边关,如今之计,正是你隋国公以国丈的身份挺身而出来主持大局,你还犹疑什么?”刘昉站起身来,把肚囊一腆,“当断不断,反受其患,隋国公如果想成大事,就请当即立断;倘若真的不想,那我刘昉自己来。”——你干不干,你不****干!吉凶祸福命运前程,悬于一线,杨坚一看,罢了,事到如今也只有富贵险中求!不过杨坚还是非常谨慎,回过头来追问郑译,“现在后宫的情况如何?”郑译长舒一口气,“隋国公放心,后宫尽在正宫杨娘娘掌控之下。”——你的女儿是正宫,八岁的宇文阐在你女儿杨丽华怀里抱着呢,你还怕什么?
在周宣帝宇文赟这个倒霉蛋驾崩后的十余天内,杨坚与刘、郑二人秘不发丧暗中谋划,等到军权大权在握确保无恙之后,这才由杨坚以顾命大臣的身份出面诏告天下,晓谕皇帝殡天的死讯,然后扶佐幼主宇文阐登上宝座。宇文阐,在历史称为周静帝,书中代言,宇文阐并非正宫娘娘杨丽华亲生所养,他是朱皇后所生,先主周宣帝不是一下子封了五个皇后吗,宇文阐是第二个皇后朱皇后所生。按照宫中的制度,其他嫔妃的生养也都是正宫娘娘的孩子,杨坚理所当然是外戚的身份。
隋国公杨坚辅政上台,立即做了三件事,安抚民心、交结人心、收取军心,这也叫“三心”合一。昏君周宣帝在位时建造的楼台殿阁该停的停该拆的拆,周宣帝闲着没事制定的严刑峻法一概废止。三年来遭到排挤杀害的官员,该平反的平反该抚恤的抚恤,罢黜那些溜须拍马无能之徒,大力提拔国家栋梁。镇守京城内外边关重镇的将领官兵,该提的提该升的升,给予优厚的待遇。你看,在杨坚执政为相的过程中,北周国呈现出焕然生机,一片百废待举政通人和的景象。没用多久,京城内外朝野上下对杨坚竞相传诵有口皆碑,人心所向威望日隆。政治天平一天天向杨坚这边倾斜,这就为他日后改朝换代打下基础。
等到局势平稳过度,军权大权牢牢在握,杨坚也该为自己的志向愿望做打算了,什么打算?宏图霸业,江山社稷。并非是外界虚言,杨坚确有谋朝篡位之心。杨坚心中的梦想不是区区一个宰相的职位,替别人打工经营;他心中的梦想是领导整个天下的宏伟蓝图,自己创业当老板。一个人在实际环境中有这样的想法并不为怪,因为“时势造英雄”。当然了,一方面是雄心壮志,另一方面那是巨大的压力,谋朝篡位弄不好是要祸灭九族的。有道是“夫妻相合好,琴瑟与笙簧”,独孤伽罗在这其中起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利用自己国公夫人的身份,穿梭在各个王侯将相的府第之间,和这些王妃命妇频繁往来,传递友好感情,争取最大的政治支持。史书上记载了这么几句话,“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这是独孤伽罗劝说自己的丈夫,——大局已定,天意如此,你现在骑虎难下,不如放手去干!有这样的家庭后盾,杨坚毫无后顾之忧,得以一心一意专注政务。所以说,人生最大的选择不是走哪条仕途、干什么行业,而是在年青时有一位好的妻子陪伴终生,她可以让你穷困三代,也可以让你兴盛三代!
接下来杨坚一连串的大手笔,首先要对付的是北周的皇室宗亲,能忽悠的尽力忽悠,像宇文赞。宇文赞是谁?昏君周宣帝的弟弟,小皇帝的宇文阐的叔叔,贪酒好色花花公子。对付这类人,杨坚给予金钱美女满足私欲,只要你不过问国家大事就行。不能忽悠的设法干掉,像雍州牧宇文贤,性情刚烈难于屈服。杨坚收买宇文贤的部下,诬陷他聚众谋反图谋不轨,交到廷尉审讯定成铁案。雍州牧宇文贤成为杨坚政变路上第一个掉脑袋的,所以说自古以来少有不流血的政变。
上文书咱们说过,先主周宣帝嫌自己的几个叔叔支眼碍事,把五王全给打发出去镇守边关,没有圣旨不得还朝。当时朝廷正好有一件外交大事发生,就是在北方草原的突厥国,突厥可汗派人前来求亲。中外和亲是中原各国和草原民族之间形成的一种和平相处的外交政策,目的是化干戈为玉帛友好交往。北周朝廷这次外嫁的公主是谁呢?就是五王之一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千金公主。女儿出嫁当父亲和叔父的怎么能不回来观礼呢,所以五王奉旨入京。一到京都,杨坚马上下令软禁,表面上说得挺好,你老几位就在京城养老吧,外地太辛苦了,不用回去了,实际上严加看管削其兵权。这里顺便交代一下,赵王宇文招的这个女儿千金公主可不是一般的女人,巾帼不让须眉极具男子魄力,日后就因为她一人的挑拨,中原和突厥两国兵戎相见长达十数年之久!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杨坚几番大动作把天下大事安置的妥妥当当。这时候就有两个人出现在杨坚的黑名单上,谁呢?刘昉、郑译。此二人在杨坚上台的过程中立下拥戴之功,功不可没加官进爵。刘昉和郑译在国家发生变故时节,拥戴杨坚,目的无非是一己私利捞取政治资本。当时杨坚的职务叫大冢(zhǒng)宰,百官之首第一军政领导人;刘昉的职务叫小冢宰,第二把手;郑译叫大司马,掌管着军事权利。我们曾经说过,刘、郑二人是靠拍马屁打溜须得到昏君宇文赟的重用,这类人擅长于背后兴风作浪阴谋诡计,一旦到了经天纬地的大舞台上,那是拿不上台面的。刘昉贪权,事事干预处处掣肘,无权不揽;郑译贪财,自私自利雁过拔毛,无钱不贪。杨坚心中就是老大不快,只不过碍于二人功劳太大,一时不好声张。
这个并不是杨坚没有良心不念旧情,改朝换代建国大计需要的是栋梁之才贤能之士,决不是刘昉、郑译这类人物。在百忙之中,杨坚抽身拜访了一位得道之士隐居的高人。此人姓李,名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就是今天的河北衡水安平县,安平自从汉高祖时期就开始置县,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因为“官民安居乐业且地势平坦”而得名,现在这里是中国有名的“丝网业之乡”。李德林学富五车无所不通,很小的时候就有神童之称,十五六岁已经涉猎古今经典,名满北齐国,据说他是上辈子的圣贤转世,这辈子一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
一代英主宇文邕分兵六路兵伐北齐国,把他专门给请回了长安城,予以重用,宇文邕当时有这么句话,说“我这次平定北齐国,最大的好处就是在于得到先生您!”等到周宣帝这个混蛋上台之后,就把李德林弃置不用,撂在了一边,这一撂就是许多年。现在杨坚亲自出面请他出山扶佐霸业,把李德林感动得无可无不可,不遗余力以死相报,这就叫知遇之恩,对这类想做大事的人来说,你给他工作的机会,比给他什么都管用。李德林李公辅比杨坚大十多岁,已经年过半百,这一次重抖精神出山效力,有了李德林,等于说杨坚有了一个智囊,言听计从。德林出山第一功,就把杨坚推上了大丞相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