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指公民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
“解释”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自”《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993年8月17日,身为济南军区某红军团通讯连中士班长的徐洪刚从家乡返回部队。当徐洪刚他乘坐的大客车行至四川省筠连县巡司镇铁索桥附近时,车内的几个歹徒突然向一名青年妇女强行勒索钱物。当被拒绝后,歹徒一边对妇女耍流氓,一边把她往疾驶中的车外推。此刻,在角落里打盹的徐洪刚被惊醒了。见此情况,徐洪刚冲上前去,大吼一声:“住手,不许这样耍横!”歹徒看到有人干预,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徐洪刚身上。徐洪刚挨了两个耳光之后,脸上火辣辣的,嘴角渗出了鲜血。他为了保护车内其他乘客,没有马上还手。歹徒的气焰更加嚣张,继续把那位妇女往车窗外推。军人的天职使徐洪刚再也无法沉默。他一脚把后面的一个歹徒踢得不停地后退,又狠狠一拳打在另一个家伙胸口上。不料,从后面又窜出两个家伙,一个抱住徐洪刚的腿,一个死死地卡住他的脖子。最先寻衅的那个姓任的家伙掏出匕首,向徐洪刚胸口猛刺一刀。在这生死关头,徐洪刚只有一个念头徐洪刚和他们拼了!狭窄的车厢里,拳脚施展不开。四个歹徒把他团团围住,穷凶极恶徐洪刚地挥刀猛刺徐洪刚的胸、背、腹……
鲜血染红了他身上的迷彩服,也染红了座椅、地板。肠子从受重伤的腹部流出。
司机把车刹住。歹徒纷纷逃窜。此时,身中14刀,肠子流出体外达50厘米的徐洪刚,奇迹般地用背心兜住往外流的肠子,紧跟着跳下车来,用全部的力气往前追出了50多米,然后一头栽倒在路旁……
英雄救人民,人民爱英雄。当事情发生后,当地的各政府机构、医院及广大群众纷纷行动起来:筠连县税务局副局长詹本方等火速把徐洪刚送到医院;县医院全力抢救;县公安局出动精悍队伍,在不长的时间内将四名罪犯全部抓获归案;每天前往医院探视英雄的人们成百上千……
1994年春节徐洪刚前后,中央各新闻机构对徐洪刚的英雄事迹广为报道。徐洪刚舍己为人、勇斗歹徒的壮举在全国军民中引起强烈反响。2月5日,江泽民、李瑞环、刘华清、胡锦涛等领导同志接见了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双拥模范代表。江总书记指出“徐洪刚等人的事迹,体现了我们共产党的传统,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徐洪刚获得了“见义勇为青年英雄”、“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称号。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其本义是,看到合乎正义的事情就勇敢地去做;遇到暴徒行凶、幼童落水,以及一些意外的灾祸的危难关头,应挺身而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荀子说:“重死,持义而不挠,是君子之勇也。”他们都强调了正义与勇敢的关系,并辩证地告诉人们,勇敢,是值得提倡的,但前提是应符合正义,这是区分勇敢与蛮横的根本界限。无义之勇没有意义,见义勇为才值得颂扬。
见义勇为可以表现为一般问题上的敢作敢为。也可以表现为大是大非面前的舍生取义,由于为社会正义和人类进步的斗争总是十分艰巨的,有时还有很大危险,所以,见义勇为,往往付出沉重代价,向献身精神和牺牲精神升华。孔子说“杀身以成仁”,孟子说“舍生而取义”,就是对这种精神的鼓励与肯定。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儒家与兵家一贯推崇勇德。孔子把勇作为践履仁德的条件之一,认为勇必须符合于礼义,并能智勇双全。孟子主张,为人之勇,必与大节相合,强调舍生取义的精神。兵家常把忠勇、义勇相联,强调勇德的重要性。古往今来,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英烈不胜枚举。匡扶正义,“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义不辱节的苏武;守死不屈的颜真卿;深入虎穴擒贼的辛弃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等等。他们把正义、信念、人格、操守看得比生命更为重要。因此,在凶残的敌人面前,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战胜了各种威胁,战胜了酷刑折磨,战胜了死亡,表现了见义勇为、杀身以成仁的崇高气节。其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和宏伟气魄,将永远光照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