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玉散(宗橘泉)〔批〕(按此方治外之剂) 治面上一切酒刺、风刺、黑靥斑子。
白芷 藿香 牙皂(去皮、子,各一钱) 甘松 三奈 水泽 白丁香(另研,各一钱) 天花粉 白茯苓(各一钱半) 杏仁(去皮,另研) 细辛 蜜陀僧(各一钱) 樟脑(五分,另研) 白芨(少许)上为末,临卧用津唾调,或乳汁调,敷面上,明早温水洗去,其面如玉。
治抓破面皮。
用生姜自然汁,调轻粉搽患处,更无痕迹。
耳病
脉肾脉浮而盛为风,洪而实为热,短而涩为虚。两尺脉短而微,或大而数,皆属阴虚。相火上炎,其人必遗精,而两耳蝉鸣,或聋。
病夫耳者,肾之窍也,其为病亦有数种∶有气厥而聋者;有挟风而聋者;有劳伤而聋者;有热气乘虚,随脉入耳,而为脓耳者;有耳出津液,风热搏之,结核塞耳,亦令暴聋而为 耳者。然又有左聋者,有右聋者,有左右俱聋者。不可不分经而治之也。
治夫左耳聋者,因有所忿怒过度,则动少阳胆火,故从左起,以龙荟丸主之;右耳聋者,因有所****过度,则动太阳膀胱相火,故从右起,以六味地黄丸主之;左右俱聋者,因有所醇酒浓味过度,则动足阳明胃火,故从中起,以通圣散、滚痰丸主之。盖左耳聋者,妇人多有之,以其多忿怒故也;右耳聋者,男子多有之,以其多色欲故也;左右俱聋者,膏粱之家多有之,以其多肥甘故也。总三者而论之,忿怒致耳聋者为多。丹溪曰∶厥阴、少阳热多,当用开痰散风热,其此之谓乎。
方通明利气汤 治虚火上升,痰气郁于耳中,或闭,或鸣,痰气炽盛,或忧郁痞满,咽喉不利,烦躁不宁。
苍术(一钱,盐水炒) 白术(一钱,瓦焙) 抚芎(八分) 陈皮(二钱半) 香附(一钱,童便炒) 生地黄(一钱,姜汁浸) 贝母(三钱) 黄连(一钱半,酒浸,猪胆汁拌炒)黄芩(一钱半,酒浸,猪胆汁拌炒) 黄柏(二钱,酒炒) 栀子仁(二钱,炒) 玄参(二钱,酒洗) 木香(五分) 槟榔(一钱) 甘草(炙,四分)上锉二剂,生姜水煎,入竹沥服。
加减龙荟丸〔批〕(按此方治耳鸣之剂) 聪耳泻火。
当归(一两,酒洗) 龙胆草(一两,酒洗) 栀子仁(一两,炒) 黄芩(一两) 大黄(五钱,酒蒸) 芦荟(五钱) 青黛(五钱) 木香(二钱半) 柴胡(五钱) 青皮(一两)胆星(三钱) 麝香(五分)上为末,神面糊为丸,绿豆大。每二十丸,姜汤下,日进三服。一七后,用针砂酒以通其气,针砂一两,穿山甲末一钱,拌针砂养一昼夜,播出山甲,以酒一碗,将针砂浸三四日,噙酒口内,外用磁石一块,绵裹塞耳,忌怒戒色。
玄参贝母汤(陈白野方) 治耳热出汁作痒,乃痰也,肾火上炎也。
防风 天花粉 贝母 黄柏(盐水炒) 白茯苓 玄参 蔓荆子 白芷天麻(各一钱) 生甘草(五分) 半夏(一钱,泡)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食后温服。
黄龙散〔批〕(按此方治耳脓之剂) 治脓耳,因肾经气实,其热上冲于耳,遂使津液壅滞为脓,久不瘥,变成耳聋,亦有小儿沐浴,水入耳中停留,搏于气血,酝酿成热,亦成脓耳。
枯白矾(一钱) 龙骨(一钱,研) 黄丹(一钱,飞) 胭脂(一钱,烧灰) 麝香(少许)上为末,先以绵杖子卷去耳中脓水,以药掺入内,日日用之,勿令风入。
鼠粘子汤(陈白野方) 治耳内生肿如樱桃,痛极。
连翘 黄连(酒炒) 玄参 桔梗 栀子(炒) 生甘草 牛蒡子(炒)龙胆草(炒) 板蓝根(即靛子)上锉,水煎,食后服,随饮酒一二盏。感脑加香附子一钱。
〔批〕(按此方治耳肿痛之剂) 治耳内忽太痛,如有虫在内奔走,或有血水,或干痛不可忍者。
蛇蜕烧存性,为末,以鹅翎管吹入耳中。
聪耳汤(云林制) 治耳重听。
当归(酒洗,一钱) 白芍(酒炒,一钱) 川芎(一钱) 生地黄(酒洗,一钱) 知母(酒洗,一钱) 陈皮(一钱) 乌药(一钱) 白芷(一钱) 防风(酒洗,一钱) 羌活(酒洗,一钱) 独活(酒洗,一钱) 细辛(七分) 薄荷(一钱) 蔓荆子(一钱) 本(酒洗,一钱) 黄柏(酒炒,一钱)上作一剂,水煎,食后服,用药后,头低睡一时。
独胜丸 专治耳鸣、耳聋。
黄柏(八两,人乳拌匀,酒浸晒干,再用盐水炒褐色,去皮)上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盐汤下。
熏耳神方(习南泉传) 专治气聋,不论远年近日者神效,实聋难治。
蕲艾(一两,为粗末,后用) 磁石(七钱,烧过) 当门子(即麝香,三粒) 珍珠(七颗,用铁筒套在铁锅底上 过)上三味,研为细末,合一处令匀,却将白绵纸一张铺热铁器上,用黄蜡五钱搽纸上,分作数片,纸上摊艾,艾上掺药,卷作筒子,点火吹灭,侧耳熏之。重者三四根即通,力能隔耳透咽,既通且用艾塞,不可见风。
透铁关法(贾兰峰传)〔批〕(按此方治耳聋之剂) 治耳聋。
用好活磁石二块,锉如枣大头尖,搽麝香少许于磁石尖上,塞两耳孔,口中噙生铁一块,候一时两耳气透,飒飒有声为度,勤用三五次即愈。
鼻病
脉左寸脉浮缓为伤风鼻塞,鼻流清涕;右寸脉浮洪而数,为鼻衄、鼻 。
病鼻塞不闻香臭,或但遇寒月多塞,或略感风寒便塞,不时举发者,世俗皆以为肺寒,而用表解通利辛温之药不效,殊不知此是肺经多有火邪,郁甚则喜多热,而恶见寒,故遇寒便塞,遇感便发。
治治法清金降火为主,而佐以通利之剂。若如常鼻塞不闻香臭者,再审其平素,只作肺热治之,清肺火,泻火消痰,或丸药噙化,或末药轻调缓服,久服无不效。又平素原无鼻塞之病,一时偶感风寒,而致鼻塞声重,或流清涕者,只作风寒治之。
方丽泽通气汤 治鼻不闻香臭。
黄 (一分) 苍术 羌活 独活 防风 升麻 葛根(各六分) 炙甘草(四分) 白芷 川芎(各二分) 麻黄(不去节,冬月加)上锉作一剂,生姜三片,枣二枚,葱白三根,水煎,食远温服。忌冷物,风寒凉处坐卧。
通窍汤〔批〕(按此方治不闻香臭之剂) 治感风寒,鼻塞声重流涕。
防风 羌活 本 升麻 干葛 川芎 苍术(各一钱) 麻黄 白芷(五分) 川椒 细辛 甘草(各三分)上锉一剂,生姜三片,葱白一根,水煎热服。
苍耳散 治鼻流浊涕不止,名曰鼻渊,是胆移热于脑也。
辛夷仁(五钱) 苍耳子(一钱半,炒) 白芷(一两) 薄荷叶(一钱)上为末,葱、茶调下二钱。
黄连通圣散 治脑漏,胆移热于脑,则辛额鼻渊,即防风通圣散加黄连、薄荷,水煎热服。
天竺黄丸(秘方) 治鼻渊。
当归 川芎 白芷 人参 茯苓 麦门冬 防风 荆芥 薄荷苍耳子 香附子 蔓荆子 秦艽 甘草(各二两) 天竺黄(三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汤送下。
〔批〕(按此方治鼻渊之剂) 治鼻中时时流臭黄水,甚者脑下时痛,俗名控脑砂,有虫食脑中。
用丝瓜藤近根三尺许,烧存性,为末,酒调服。
洗肺散 治鼻中生疮。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黄芩(二钱) 半夏(二钱) 杏仁(去皮,一钱) 五味子(一钱半) 甘草(五分)上锉一剂,生姜五片,水煎,食后服。
清肺饮子(秘方) 治鼻红肺风。
山茶花(一两) 黄芩(二两) 胡麻仁(二两) 山栀子(二两) 连翘(一两) 薄荷(三两) 荆芥(一两) 芍药(一两) 防风(一两) 葛花(二两) 苦参(二两) 甘草(二两)上为末,茶清调服三钱,后用搽药。
搽鼻去红方(秘方) 治鼻红肺风。
白矾(一钱) 杏仁(四十九个) 水银(一钱) 轻粉(七分) 白杨(七个) 大枫子(四十九个) 京墨(一钱) 五味子(四十九个) 核桃(七个)上共为末,鸡子清调搽患处。
治鼻中肉赘,臭不可近,痛不可摇,以白矾末加 砂少许,吹其上,顷之化水而消,与胜湿汤、泻白散二帖,此浓味拥湿热蒸于肺门,如雨霁之地突生芝兰也。
参归丸 治酒渣鼻,乃血热入肺。
苦参(净末,四两) 当归(净末,二两)上用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后热茶下。
口舌
病《内经》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夫口之为病,或为重舌、木舌,或为糜烂生疮,或见酸苦辛咸味。原其所因,未有不因七情烦扰,五味过伤之所致也。经曰∶阴之五宫,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也。是以肝热则口酸,心热则口苦,脾热则口甘,肺热则口辛,肾热则口咸。有口淡者,知胃热也。外有谋虑不决,肝移热于胆而口苦者。亦有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者。或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生疮溃烂,则伤寒狐惑之证,上唇生疮,虫食其脏;下唇生疮,虫食其肛也。又舌吐不收,名曰阳强;舌缩不能言,名曰阴强。
方绿袍散 治口疮。
黄柏(去粗皮,一两) 青黛(三钱)上为末,掺患处噙之,吐出涎即愈。一方加密陀僧一钱。
赴宴散(段干兵传)〔批〕(按此方治口疮外敷之剂) 治口疮。
黄连 黄柏 黄芩 栀子 细辛 干姜上各等分,为细末,先用米泔水漱口,后搽药于患处,吐咽不拘,神效。
升麻散 治上膈痈毒,舌上生疮,咽喉肿痛。
升麻 赤芍 人参 桔梗 干葛(各钱半) 甘草(七分)上锉一剂,水煎,徐徐服之。
《内经》曰∶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口为糜,五苓散合导赤散一服而愈。
〔批〕(按此方治口疮内服之剂) 凡口疮服凉药不愈者,乃中气虚,相火泛上无制,用理中汤治之即愈,甚者加附子,或用官桂末掺之。
上清丸(王天中传)〔批〕(按此方治口疮噙化之剂) 治口舌痛生疮。
薄荷叶(三两) 硼砂(五钱) 天花粉(一两) 天竺黄(五钱) 风化硝 百药煎防风 孩儿茶(各一两) 桔梗(七钱) 甘草(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噙口中,徐化下。
香茶饼 清膈化痰香口。
孩儿茶(四两) 桂花(一两) 南薄荷叶(一两) 硼砂(五钱)上为末,用甘草煮汁,熬膏作饼,噙化咽下,美味香甜。
硼砂丸(王天中传)〔批〕(按此方清上香口之剂) 治口气,口干,口舌生疮。
硼砂(二钱) 片脑 麝香(各一分) 马牙硝(风化,四钱) 寒水石( ,一钱)上为末,用甘草膏为丸,如麻子大。不拘时含一丸,咽津。
口唇紧小,不能开口,不能饮食,不治即死,用白布作灯炷如指大,安刀斧上燃烧,令刀上汗出,拭取敷唇上,日二三度,或用旧青布烧灰,调清服,或和猪脂涂敷。又以蛇蜕烧灰,先拭净敷之;又宜烧乱发、蜂房、六畜毛灰,猪脂调敷。
治唇紧燥裂生疮。
橄榄不拘多少,烧灰,猪脂和敷患处。
治口唇裂破成疮(刘太府方)炉甘石(二钱,火 ) 文蛤(一两) 黄柏(一两) 苍术(五钱)除甘石外,三味同炒赤色,共研极细,入片脑三分,再研,用蜡油调敷唇上。
补唇舌方(太医院传)用鲜蟹烧灰,每二钱,用乳香、没药各二分半涂之,即生肉。如多,去唇舌,用川乌、草乌为末,摊纸一条,以凉水调合贴之,即不觉疼,可用刀取。如流血,以陈锻石涂之即止。愈后舌硬,用鸡冠血点之即软。
舌强肿如猪胞,以针刺舌下两傍大脉,血出即消。勿刺着中央脉,令人血不止,则以火烧铜箸烙之;或以杂草烧镬锈,醋调敷舌上下,脱去再敷,须臾即消。此患人多不识,失治则死。凡舌肿,舌下必有虫状如蝼蛄卧蚕,有头有尾,头小白,可烧铁钉烙头上即消。
治舌上肿硬。
百草霜 海盐(各等分)上为末,井花水调敷。
又方真蒲黄末,频掺舌上,内以黄连一味,煎汤服之,以泻心火。
病机云∶舌长过寸,研冰片敷之即收。
治舌无故出血如线,以槐花为末,掺之即止。
治舌忽胀退场门外,俗云是蜈蚣毒,用雄鸡血一小盏浸之,即缩入。
牙齿
脉右关脉洪数,或弦而洪,肠胃中有风热而痛;尺脉洪大而虚者,肾虚,主齿动摇疏豁,相火上炎而痛。
病夫齿者,肾之标,骨之余也。足阳明胃之脉,贯络于齿上龈;手阳明大肠之脉,贯络于齿下龈。手阳明恶寒饮而喜热饮,足阳明恶热饮而喜寒饮。有开口呷风则痛甚者,肠胃中有风邪也;有开口则哕臭不可近者,肠胃中有积热也;有痛而动摇者,肾元虚也;有虫食而痛者,盖肠胃中有湿热而生虫也。
治治之宜泻阳明之湿热,更以擦牙诛虫之剂以治其标,则齿自然而固矣。
一牙痛之证,其人肠胃素有湿热,上出于牙龈之间,适被风寒,或饮冷所郁,则湿热不得外达,故作痛也。
一牙痛胃脉弱而无力者,以补中益气汤加生地黄、牡丹皮。
方清胃散 治上下牙齿疼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大痛。
此因服补胃热药,或食辛热之物过多之所致也,此药神效。
当归身 生地黄(酒洗) 黄连(夏月倍用) 牡丹皮(各三钱) 升麻(一两)上锉一剂,水煎,稍冷服。如痛甚,加石膏二钱,细辛三分,黄芩一钱,细茶三钱,大黄蒸一钱。肿,加防风、荆芥各一钱。
治胃有实热齿痛,或上 痛尤甚者。
用凉膈散,大黄以酒蒸为君,加知母、石膏、升麻为佐,频频噙咽,即愈。
细辛汤 治上 牙疼,属足少阴肾虚热。
升麻(一两) 细辛(二两) 黄连(一两) 蔓荆子(一两半) 牛蒡子(两半) 荜茇(两半) 薄荷(五钱) 黄柏(七钱) 知母(七钱) 防己(一两)上锉,水煎温服。
白芷汤〔批〕(按此方清火止痛之剂) 治下 牙疼,属手阳明虚热有风。
防风 荆芥 连翘 白芷 薄荷 赤芍 石膏上锉,水煎,温服。
千金一笑散(翟敬 传) 治牙痛不可忍,登时即止。
巴豆(一个,入大火略烧,去壳) 胡椒(三粒)上同一处捣,令烂,用薄绵包药入口,上下痛齿咬定,流出涎水,勿咽,良久取出即止。若是三两个牙痛,多是虫牙痛,去胡椒用花椒,如法使。
塞耳药(宋兰皋方) 治牙疼。